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当代散文史中,杨朔以散文的诗意创造著名于世。他的散文善于以托物言志的手法、匠心独运的构思形成鲜明的特色。以历史的眼光,观照杨朔散文的审美境界,审视杨朔散文从诗意的创造到诗意失落的嬗变,会看到理性的规范对散文艺术特质的损害。真实是散文的生命。作家在否定主体“小我”而抒发“大我”之情时,无疑削弱了艺术作品的魅力和生命,这是时代赋予的烙印,是一种无奈的艺术选择。  相似文献   

2.
方乐 《科技信息》2013,(18):162-162
移情手法是中外文学创作中一种传统的修辞手法,郭风将其运用在散文创作中,形成独特的审美视角,丰富了散文的表现力,创造出一个充满童真、诗趣的境界,从而使他的散文形成了清新灵动充满诗情画意的独特风格。郭风散文创作中移情手法的运用,成就了郭风散文的独特地位,丰富了中国现代散文的创作内容。  相似文献   

3.
由诗意写实到散文写实——孙犁《芸斋小说》研究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犁小说由前期列后期,有一个由诗意写实向散文体定实的转变过程。孙犁晚年创作的芸斋小说三十篇,以简洁的文笔刻画出复杂多变的人情世态,不复有《荷花淀》式的单纯。在形式上,孙犁杂取古代文言小说与传统散文的特点,创造出一种介于小说与传统散文的特点,创造出一种介于小说与散文之间的小说体式。  相似文献   

4.
余秋雨、余光中为两岸著名学者、散文家,他们的创作都超越了平庸,创造了神奇,成为20世纪两岸散文的亮点。在某种意义上,他们的创作既代表了散文的成就,又代表了散文的高度。本文通过二者散文在文化态度等诸方面特点的比照分析,凸现二余散文的创作风格及其文史学地位,并力求从二者的创作心态、风貌中揭示两岸散文某些具有普遍性、代表性意义的特质与内涵。  相似文献   

5.
郁达夫倡导散文的"心体"说,主张把散文的文体创造与作者的个性表现联系起来,把文心与文体统一起来。基于这种散文观,郁达夫的散文以"心"役"体",在笔调、结构、情境三个方面体现出了"体"为"心"用、随意赋形的独特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6.
中学语文新教材所选散文作品,在一个广阔的空间中再现了人类丰富多样的情感世界.我们必须从审美的需要出发鉴赏这些文学作品,使散文教学转化为美的再现、美的欣赏和美的创造的活动.  相似文献   

7.
序跋文是周作人散文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散文文体的一个分支,从侧面丰富、深化了对周氏散文文体创造力与风格特征的认知,是解读周作人的一个重要向度。表述方式、文体风格、文学语言三位一体,相生相成,共同呈现了周作人序跋文体独特的审美创造,使其真正成为中国现代散文的亚类型体式,具备鲜明的文体特征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8.
散文小品兴起于“五四”新文化运动 ,是受 Essay影响的结果。闲谈式小品和以叙事为主的杂记 ,是 2 0年代散文小品的主要形式。 30年代散文小品的结构、语言和意境创造 ,都发生了新变 ,杂记作品获得了独立的审美品格和体式特征。以抒情的笔调叙事 ,以叙事的方式抒情 ,是 4 0年代大后方沦陷区散文创作的基本特征。 4 0年代延安的散文也朝“叙事”倾斜 ,叙事性散记成为这个时代重要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9.
经典散文和经典诗歌一样,需要有一种艺术境界,也应该追求一种艺术境界.经典散文的艺术境界既是"语象世界构筑的深层领域",也是"作品所创构的一种独立存在的审美空间",对于它的探究一般牵涉其形态、构成和创造等问题.经典散文的诗画融结、姿容各异、象征纷呈等艺术境界的形态和经典散文的情与景、画面与氛围、哲理与情趣等艺术境界的构成...  相似文献   

10.
试论散文的意境美和情感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艳 《晋中学院学报》2006,23(4):29-29,79
中学语文新教材所选散文作品,在一个广阔的空间中再现了人类丰富多样的情感世界。我们必须从审美的需要出发鉴赏这些文学作品,使散文教学转化为关的再现、关的欣赏和关的创造的活动。  相似文献   

11.
朱自清散文之所以能取得很高的艺术成就 ,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营造了优美的意境。而强调立诚 ,真挚蕴藉地抒情 ;观察细致 ,工笔细描的手法 ;文风朴实 ,韵味独特的情致则是其意境创造的主要手段和方法。朱自清散文以其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 ,独树一帜 ,为创建崭新民族风格的白话散文 ,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苏轼的散文,主要特点是随物赋形,如行云流水,文理自然,姿态横生.苏轼的散文,大体上分为议论文和记叙文.议论文有深刻独到的见解,雄辩的特色,能摆脱传统说法,自出新意,而又切合实际.记叙文不拘一格,情文并茂,多姿多彩,具有鲜明的个性.他的游记散文,开拓了表现范围.带来了文体的新变化.他的小品文是明代小品文的前驱.他的<赤壁赋>是新体散文赋的佳作,标志着散文赋的成熟.他的传记散文能绘形传神,刻画人物的个性.苏轼还十分讲究意境的创造.苏轼散文的成功,得益于丰富的生活经验,广博的文化知识,有敏锐的思维能力和卓越的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13.
诗歌翻译的策略和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莉  刘露 《科技信息》2009,(17):226-227
本文列举了三个著名翻译理论家安德烈·勒菲弗尔,罗伯特·布格兰德以及伯顿·拉夫尔的诗歌翻译观点和策略,对他们的观点进行了归纳和比较。诗歌翻译不同于散文翻译,诗歌翻译更重精神,散文翻译更重风格(句法结构),诗歌翻译需要更多的调整空间,更近似于重写和创造,更偏重于神似而非形似,这一点对我们的翻译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孙犁的散文《黄鹂》,运用虚实相生的写法,创造美的意境结构,通过黄鹂在不同境遇中所呈现的不同神色形态,借以表达作者的美好理想和审美观点:美好的环境造就美的极致。  相似文献   

15.
琦君散文不追求题材的独特性,而是以日常生活为表现对象,呈现出叙述内容生活化的特点。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琦君的创作目的是寻求人的精神幸福,创造一个爱的世界。  相似文献   

16.
苗莉为邢台文坛有成就的女性散文作家,她的用文充满了“情”味,亲情,友情,对祖国河山之情,对人民之情,表现得淋li尽致,这种情,空灵,柔软,细腻,如云似水,如歌如泣,她的写法是传统的,却创造了优美的散文意境,其散文的可贵,在于她写了人性,人生,写了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她的特点是把散文的意境美和人性美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17.
何其芳的《画梦录》享誉文坛已经半个多世纪,其“独语”体式成为中国现代散文领域的奇葩。从文本的解读入手,细致剖析《画梦录》的梦幻式朦胧情感的波动、丰富的感知意象的组合和含蓄、凝练、精致的语言的“独语体”艺术创造,可以发现其“象征散文”的独特艺术本质。  相似文献   

18.
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创造了与现实世界对立的另外一个世界,其中的诗篇《风筝》就体现了这种对立的情况。《风筝》的两极教育功能包括:启发的两极教育功能,引导的两极教育功能和教训的两极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9.
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创造了与现实世界对立的另外一个世界,其中的诗篇《风筝》就体现了这种对立的情况。《风筝》的两极教育功能包括:启发的两极教育功能,引导的两极教育功能和教训的两极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20.
艾青将自由体新诗创作带入一个新的时代,其突出成就在于创造了诗歌的自由体形式。艾青提倡诗的"散文美",这主要由两个层面构成:一是新诗形式的自由性;一是新诗语言的口语美。艾青抛开一切外在形式的羁绊,保存真正诗的个性,这就使他的诗作的思想容量显示出巨大的活力与弹性。朴素的诗歌语言是艾青追求散文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艺术探求的至高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