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从《新华文摘》1992年第6期上拜读了庞朴、刘金二位先生关于“浑沌”的观点各异的文章,很开眼界,也想在此讲讲拙见,以求对“浑沌”有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进而求得正确的解释。谨从《史记·五帝本纪》来作些讨论。  相似文献   

2.
陶寺ⅡM22漆杆与圭表测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计算分析,推测《周髀算经》中的冬夏至影长可能是陶寺文化时期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观测得到的。2002年,在陶寺遗址中期城址的王墓IIM22中出土一根漆杆,经过对该漆杆进行复原,并进行计算与模拟观测,得出漆杆上的粉色环带所对应的日期与陶寺观象台日出狭缝所对应的日期基本一致。根据计算推测出残损的漆杆全长应为173厘米左右,通过翻杆进行测量,是当时测影所用的圭尺。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梳理前贤今人之成果,以对陶寺遗址"毁墓现象"之探讨为中心,提出石峁古城的主人似即被帝尧流放"幽陵"之"共工氏","皇城台"即《山海经·大荒北经》所载"共工之台",石峁人群族属当为"共工氏"与"北狄"之联合体;晚期"陶寺古城"或毁于"共工氏"之后人.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文献记载的最早的定季节的方法是观测正午日影和黄昏中星。陶寺观象台展示了观测日出方位定季节的古老传统的遗迹。从认知科学史的角度看,观测日出入方位确定季节一定早于观测正午日影和昏旦中星,只是这一段历史已经延伸到文献记载和中华文明的记忆范围之外。大汶口文化出土有由太阳、云气和山峰组成的象形文字,考古学上认为大汶口文化为太昊和少昊族文化。太昊和少昊属于古史的传说时代,在天文学发展史上,可能正是观测日出入方位定季节的时代。越是在早期天文学与文明的其他方面结合越紧密,大汶口文化出土的符号文字当是既代表日出形象又指"昊"字。从古文献中还能找到这一时期宇宙观的若干遗迹。  相似文献   

5.
《受时历》交食推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借鉴《大统历》的基础上,研究了并较正了《授时历》“步交食”术;同时根据《授时历》的平、定朔(望)推进,完善地给出其交食推步步骤和一般方法;用《授时历》推步和现代计算结果对部分交食记录进行了计算分析,通过比较可得出古记录是观测实录还是预防结果,以及其中是否存在在人为等因素,指出本给出的《授时历》交食推步法确是其时天官所用之法。  相似文献   

6.
“陶”就是定陶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有位同志著文《‘陶’不是‘定陶’》,文述“《史记》中《越王勾践世家》和《货殖列传》中的‘陶’与《项羽本纪》中的‘定陶’不是一地,在《史记·项羽本纪》9—12自然段中,曾五次出现‘定陶’两字,都写全称,无一处省略‘定’字,……这样一对照,把‘陶’理解为‘定陶’实在没有道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陶与定陶是一地。春秋战国时,陶地叫作“陶丘”、“陶邑”、“陶”。“陶”后改称“定陶”,是范蠡居陶  相似文献   

7.
在借鉴《大统历》的基础上,研析并较正了《授时历》“步交食”术文;同时根据《授时历》的平、定朔(望)推步,完整地给出其交食推步步骤和一般方法;用《授时历》推步和现代计算结果对部分交食记录进行了计算分析,通过比较可得出古记录是观测实录还是预报结果,以及其中是否存在人为等因素,指出本文给出的《授时历》交食推步法确是其时天文官所用之法  相似文献   

8.
薮内清(1906-2000年)与中山茂(1928-)合著的《(授时历)译注与研究》,包含了《授时历》经文的日译与注释,以及《授时历议》的日译与研究。这部著作是1960年代启动的《授时历》日译与英译计划的一项成果。导致这个计划拖延40年之久才得以完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很长的时期内,对《授时历》行星理论中的“限度”概念始终无法给出明确的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9.
图、书之数本为星宿,可从天地两个角度索解。在天分阴阳,阳数为四时太阳位置,阴数为月亮位置,同表历法;在地分刚柔,星有分野方位,表水土州分,地数星宿分野恰为《周礼·职方》四正方位。合而言之,“天地之数”表四时五方。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梅氏丛书辑要》《赤水遗珍》(1761)中梅钰成关于“授时历立天元一求矢术”的记录,恢复了《授时历草》(1281)这一段珍贵史料,分析了它与李治、朱世杰所用天元术的异同之处,并且指出《授时历》作者是直接套用沈括会圆术,利用全弧背来推导出割圆求关术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梅氏丛书辑要》《赤水遗珍》(1761)中梅钰成关于“授时历立天元一求矢术”的记录,恢复了《授时历草》(1281)这一人段珍贵史料,分析了它与李治,朱世杰所用天元术的异同之处,并且指出《授时历》作者是直接套用沈括会圆术,利用全弧背来推导出割圆求矢术的。  相似文献   

12.
依据《元史.授时历经》、《大统历法通轨》和《明史.大统历志》中的交食推算方法,分别对其进行编程计算,得出三者在不同时期的实际交食推算精度,并发现三者交食推算皆存在后天趋势,而《大统历法通轨》在算法和应数上的一些调整也与推算后天趋势这一缺陷有关。此外,通过众多文献与计算相互验证,得出明代实际使用的历法为《大统历法通轨》,而非正史中所载的《授时历》或《大统历》。  相似文献   

13.
白道交周算法被认为是《授时历》的五项创新方法之一,但中国明清时期的历算家已不能通晓该法.清初梅文鼎(1633—1721年)等所撰《明史·历志》曾详论前四项,但缺乏对白道交周问题的说明.清初黄宗羲(1610—1695年)虽大致复原了白道交周算法,但对某些细节没有弄清,推导过程还出现一处明显的错误.日本数学家关孝和(1640?—1708年)研究《授时历》的著作《授时发明》对白道交周法却有详细的讨论,他的相关工作有助于澄清过去研究这一问题存在的疑问.《授时历》中白道交周问题的算法,以天元术推导多项式方程,而明末清初天元术等宋元数学方法在中国失传,因而当时的历算家无法完全掌握推导过程.由于关孝和等日本数学家通过学习传入日本的元代数学著作掌握了天元术等数学方法,因而能够对《授时历》算法的每一细节作出说明.  相似文献   

14.
文献中有禹“娶于涂山”的记载,学者们一般认为该事件具有政治联姻或战争掠夺婚的性质.但结合当时的社会历史发展状况而言,其不过是对五帝时期族外婚状况的反映罢了,并不具有政治或军事上的深意.另外,研究表明,合诸侯符瑞于名山是五帝时期成为部落联盟主的一项固定仪式.禹“合诸侯于涂山”体现了各部落对大禹的归顺,以及大禹对各部落酋长的节制.  相似文献   

15.
在《山海经》“大荒南经”卷一五记载有“氾天之山”:“有阿山者。南海之中,有氾天之山,赤水穷焉。赤水之东,有苍梧之野,舜与叔均之所葬也。”这条文献记载的“氾天”与同书《山?贰拔魃骄本矶俺嗨鲅?而东南流注于氾天之水?钡摹皻?天”为同一地方,为山名。上古传说中所谓的“苍梧之野”在今广西东北、湖南南部与广东西北部,那里有一座大山即九嶷山,相传舜葬于此。《淮南子》“修务训”卷一九说,舜“南征三苗,道死苍梧”。《史记》“五帝本纪”也说舜“代尧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赤水在《山…  相似文献   

16.
《书经》所载“仲康日食”的时间确定问题一直是夏年代学中的一个难题 基于华夏历史时期天文家们的研究成果 ,尤其是根据复原了的元代《授时历》交食推步术及有关史料 ,重新考察这次日食事件及古代的推步结果 ,确认了郭守敬等用《授时历》推算出的“仲康日食”发生的日期当是公元前 2 12 8年 10月 13日 ;提供了由《授时历》方法编算的 - 2 2 0 0至 - 1799年日食典 ;为进一步的研究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17.
史载虞舜时期开始设官分职,见于《尚书.尧典》和《史记.五帝本纪》,应是较为可信的史料,其中所涉及到的官职名称有10个,最有争议的当属“牧”、“士”和“纳言”三职。本文据甲骨文、金文和文献的有关记载,分析这3个官职名称的字形和字意的演变,并结合有关考古资料,论证这3个职官实际职掌分别是:牧为部落中小的氏族首领;士(大理)为处理氏族部落内部违反风俗习惯的事件的主管人员;纳言为氏族部落之间事务的联系人。此三职官只是部落内权力机构的组成部分,并不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和阶级分划加强的反应。虞舜时期设官分职的记载不能作为当时社会已经进入早期国家的证据。  相似文献   

18.
元朝郭守敬为制定《授时历》,使用圭表测影推定冬至时刻。《元史·历志》载有1277至1280年间共98天的圭表影长数据,郭守敬用这些数据推定了1277至1279三年的冬至时刻。分析表明,影长数据可分成前后两组:后一组数据的观测地点与太史院司天台的位置吻合;前一组数据的观测地点比元太史院司天台所在位置地理纬度偏南2.5'左右(约3.4公里),根据历史地图考证推测其为金朝金中都司天台。因此郭守敬为制定《授时历》而做的圭表测影,是先后在金元两朝天文台进行的。  相似文献   

19.
《书经》所载“仲康日食”的时间确定问题一直是存年代学中的一个难题,基于华夏历史时期天天文家们的研究成果,尤其是根据复原了的元件《授时历》交食推步术及有关史料,重新考察这次日食及古代的推步结果,确认了郭守敬等用《授时历》推算出的“仲康日食”发生的日期当是公元谫2128年10月13日,提供了由《授时历》方法编算的-2200至-1799年日食典;为进一步的研究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宋元时期内行星视位置计算精度。方法利用计算机编程计算《纪元历》和《授时历》内行星视位置,并与理论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纪元历》金星和水星计算误差符合"差天二度"这个标准的天数分别占到总数据量的96.24%和33.27%,《授时历》金星和水星计算误差符合"差天二度"这个标准的天数分别占总数据量的97.05%和39.09%。结论宋元时期金星计算误差基本能达到北宋历法家制定的"差天二度"这个标准,但水星计算误差达不到这个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