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习惯法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影响,是国际研究的热点议题.本文对贵州省黔东南地区四个苗族村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可持续利用相关的习惯法进行了田野调查,对集体林和私有林进行了样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苗族村规民约对当地的山林树木、动植物资源、稻田和农作物的保护与管理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山林火灾防治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苗族习惯法与国家法律的差异与互补分析,本文建议采取国家法与习惯法相互融合和协调的方式,促进苗族习惯法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以此促进民族地区生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
法律多元主义语境下,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相对独立又长期并存.在大力推进依法治国、构建乡村法律秩序过程中,要给予习惯法应有的重视和关注,处理好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的关系,积极推动国家制定法与习惯法的良性互动,逐步实现乡村社会法治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习惯法是当前法学理论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其研究大多关注于习惯法的现实功能,以说明习惯法存在的现实合理性与不可替代性。文章认为该种研究对习惯法功能的认识并不准确,它割离了习惯法存在的社会条件,对习惯法的功能存在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  相似文献   

4.
如何调试国家制定法和少数民族习惯法之间的关系,本文从少数民族习惯法的概念、特点出发,理顺研究少数民族习惯法的意义,希望可以对我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相关方面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少数民族习惯法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关系,提出构建少数民族习惯法领域本体对于加强民族习惯法研究及社会和谐发展的现实意义。同时还介绍了少数民族习惯法领域本体构建的方法,并用OWL对该本体进行了形式化描述。  相似文献   

6.
向丽 《科技信息》2006,(11):225
民族习惯法作为民族群体意志的传统表现形式,广泛存在于少数民族之中.本文剖析了少数民族习惯法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并针对如何调适民族习惯法,使之为构建当代少数民族地区的和谐社会服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仲裁机构制定了适用商人习惯法的仲裁规则,但仲裁庭在国际商事仲裁中适用商人习惯法的态度不一,存在着适用《购买羊毛和毛条一般交易条款》的矛盾案例。由于《购买羊毛和毛条一般交易条款》是商人习惯法,国际商事仲裁依商人习惯法裁决有依据,并且双方当事人意思自治选择商人习惯法,因此,这两个案例的法律适用应一致,均应适用商人习惯法。  相似文献   

8.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有着丰富的苗族和侗族的习惯法资源,在这里传统规则与国家法律交错运行。长期以来,社会的秩序由这些习惯法维持着,并影响着国家法律的发展。本文以这样一个有着丰富的民族法律文化的区域为视角,从实证的角度来讨论民族习惯法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价值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方法、比较方法对目前变我国变通权制度的价值进行了探讨,指出该制度具有实现国家法与民族习惯法的整合,协调法律普遍性与民族特殊性的关系,对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保护等价值.  相似文献   

10.
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为人们所共同遵循的社会规范。文章中根据习惯是否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权威性,将其分为普通社会习惯和习惯法两部分。习惯与法既相洽、又冲突,我们在建设法治国家、深化司法改革的过程时,要正确处理习惯与法的关系,尤其是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瑶族民间法经历了从旧石牌制到新石牌制的变迁,两者都是适应解决纠纷,维护瑶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的需要而产生,在内容上存在不少相似之处,但产生的社会背景各不相同,在内容形式上、实施手段和处罚措施上也存在差异。瑶族民间法的变迁启示我们,民间法是调整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规范之一;新时期进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要充分重视和引导民间法与国家法的对接和沟通。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广西金秀瑶族新石牌的考察分析,试图发现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的某些新特点,指出其将随着各少数民族的存在而自始至终存续着,并深刻地影响着当地人们的法律思想及司法实践,这对中国的民族法学发展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50年代新政权建设后,国家在民族地区进行了各类形式的社会改革。在改革中为了适应各民族社会传统的特殊性,制定了大量地方性法规规章。在这些地方性法规规章中有一些内容是来自各民族的习惯。当时地方性法规规章在立法上表现出对习惯有适当的具体承认,但多为总括式立法。在当时政治因素下,表现在法律文本上习惯的具体内容并不十分明显,但在实践中却表现出大量承认各少数民族习惯,特别在婚姻、土地、林木等一些特别财产权方面。  相似文献   

14.
我国物权法确立了刚性的物权法定原则,排斥了物权自由创设的可能。这种规定有助于交易秩序和交易安全。保护权利人的物权,但同时也给新型物权的生成与确认造成障碍。因此,应当在坚持物权法定的前提下。适当扩大物权法定之“法”的范围。除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以及习惯法、中国政府加入的国际条约等之外,还应当把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包括在内。  相似文献   

15.
在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成语的误用现象肆意蔓延开来。探讨这种带有普遍性的语用现象的成因,可以看出,汉语形、音、义组合的复杂格局、汉语词汇语义的历史变迁以及词汇系统内部的相互影响都是致使其产生的内在因素,而人们普遍淡薄的母语规范意识则使其产生成为必然。与此同时,透过这一事实的背后,我们捕捉到的是人们求简求快的语用心理和"不以为然"的语言态度,同时还有古汉语岌岌可危的生存状态以及汉民族重直观、重整体的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法治社会中,构成干部法治精神的要素至少包含有四个方面:确立干部法治的善法、恶法的价值标准;认同干部法治中的法律至上地位;树立干部法治中法的统治;建立干部法治的权利、文化和人文基础。  相似文献   

17.
对《维也纳条约法公约》关于条约解释规则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也纳条约法公约》对条约解释的习惯规则进行了编纂。该规则同时将条约解释的传统理论予以了吸收。由于该规则所容纳解释规则与方法的广泛性,没有为条约的解释问题提供一确切的解决方案。条约解释往往取决于解释目的,而目的则处于解释规则之外。  相似文献   

18.
热力学三个基本定律的表述繁多,但其前提常常是正温度条件下孤立系统的结论,鲜见有关于负温度系统下的有关表述,本文从热力学角度对三个基本定律表述做了较全面的探究,以期为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深刻地揭示了“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的客观规律,是我们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重要理论框架,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推动了世界交往的普遍化,资产阶级创立了属于自己的世界体系,但是,资本主义的“世界历史”从一开始就是不公平,不完整的,如果说资本主义是“世界历史”的开创者,社会主义则是“世界历史”的完成者。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领导力量。党必须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党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执政党;党必须不断改进执政方式、完善执政方略,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党必须珍惜和培育执政的合法性资源,在执政实践中,对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既要坚持又要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既要坚持又要完善,在推进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时既要加快又要全面,使党成为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为民造福的执政党;党必须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在党的自身建设上既要全面推进又要重点提高执政能力,使党成为政治坚定、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