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2 毫秒
1.
黑人女性作家托妮·莫里森在其作品中将母亲善与恶这一形象发挥到了极至,并以清新、细腻的语言,娴熟的叙事手法,揭示善与恶背后的社会根源,从而揭开了黑人记忆深处无法言说的历史。母亲成为了历史的符号,母亲形象具有了极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托妮·莫里森的作品中,因父亲缺位而凸显女性母亲的形象,但饱受摧残和压抑的黑人母亲所表现的母爱是畸形、变态和悲壮的。特殊的环境孕育了黑人女性独特的品性,特别是处在美国边缘社会的美国黑人母亲,她们以自己的忠贞和毅力传承着黑人文化,成为黑人世界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3.
奥古斯特·威尔逊是美国最著名的黑人剧作家.他在匹兹堡系列剧中成功塑造了以露丝、伯妮斯、瑞莎和伊斯特阿姨等为代表的黑人女性形象,这些形象的产生有其特殊的社会历史文化渊源,揭示了威尔逊的黑人女性观.  相似文献   

4.
托尼?莫里森的《秀拉》描述了一个在地理位置、经济条件以及种族问题等诸方面都饱受压迫与歧视的“底层”黑人社区,小说消解了善与恶、生与死、男性与女性、个人与社区、现代与传统等二元对立,使读者抛却传统期待,进入复杂的小说世界。作品置于被颠覆的“底层”社区,揭示被边缘化的黑人女性在种族、性别、阶级等多重桎梏中展示的艰苦与顽强,探讨其如何颠覆男权统治,冲破道德藩篱,从而建构起黑人女性的“荣誉”。  相似文献   

5.
在男性文化中,母亲只是男性眼中的母亲,真正的母亲形象被遮掩,母性历史无从展现.为了解构男权秩序下固有的母亲形象,恢复母亲本真的形象,有着同宗文化的华美女作家和大陆当代女作家,选择自己书写母亲形象,以探寻和确定自我.  相似文献   

6.
人类社会渊远流长的历史,也是一部人类努力地弃恶扬善的历史。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莫不在执着地呼唤人性之善,鞭挞人性之恶,为人类精神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葛水平发自内心地崇尚人性的美善,她的小说里充满了对于人性恶的诘问与批判,对于人性善的呵护与张扬,别有一种感人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宠儿》和《慈悲》是美国当代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代表作。莫里森从女性奴隶母亲的角度描写了奴隶的真实内部生活,揭示了掩盖黑人真正历史的沉重黑幕,唤起黑人群体正视历史,探索了非裔女性如何更好地确立自身的身份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一样都把善分为两个层次:幸福是最高的、真正的善;其他的事物则因作为实现幸福的手段而成为第二类的善。对于至善他们都认为是没有恶与之相对应的,恶只是与第二类的具体善相对应,恶也就都是具体的、存在于现实中的。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实现至善的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德性,德性就是第二类的善,因此,恶就是与德性相对应的人的品质。这样,他实际上表明了,行为以及每人的善恶实际上都在于自己,恶要由行为者自己负责。  相似文献   

9.
悲剧是在社会冲突中产生的,而一切社会冲突却并不是都具有悲剧性,只有在一定历史时期,善与恶两种社会力量进行不可调和的斗争,在斗争中恶势力暂时压倒了善势力,善势力在为自己开辟道路的斗争中,付出了严重的代价,这样,才具有悲剧性。  相似文献   

10.
恶作剧者是北美本土文化英雄传说中的一个鲜明而又奇特的形象.他是非善亦非恶的象征,既扮演着神圣的创世者和部落文化英雄的角色,又是边缘化的颠覆者和社会道德评判体系的逾越者.以恶作剧者学说理论分析本土文化英雄——传说中的恶作剧者代表形象郊狼卡约蒂,以揭示恶作剧者本身的复杂性,即神圣和罪恶.  相似文献   

11.
对人性的正确把握是顺利进行制度设计的前提条件之一,通过对先贤们的人性观的梳理和评述,文章认为人性是人自为的结果,是现实、具体和可变的,是善与恶的混合体,故制度设计应防恶、扬善。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农业大国,饥馑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和回忆。文学艺术作品中关于饥饿主题的叙事与挖掘已经是登峰造极,与饥馑同步展开的是对各种形式赈灾的批判,鲜见对赈灾的赞美和欣赏。司南的长篇小说《民国银号》对民国十八年关中地区的饥馑摒弃了常规化叙事,而是从民间银号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入手,揭秘式地叙述了一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赈济方式,充分展示了主人公的无限智慧和大爱胸怀,使小说主人公形象丰满深刻,为小说的艺术性增添了极其厚重的分量。此外,小说在对历史隐秘的揭示中深度诠释了人性的善恶美丑,这是小说的又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3.
善恶问题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重要问题。以孟子为代表的传统儒家认为,人之"性"是善的。那么,人的"恶"是从哪里来的?关于这个问题,有的哲学家认为,"才"是恶的起源(如程颐);有的哲学家认为,"气"是恶的起源(如程颐、朱熹);有的哲学家认为,"物欲"是恶的起源(如朱熹)。对于这些观点,王船山均不同意。他在《读四书大全说》中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辨析,并提出了自己关于这个问题的独特见解:"以罪归情"。  相似文献   

14.
论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确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要从性质上把握其明确的方向性,从内容上把握其完整性,从加强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把握其现实针对性。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在理论上是对传统荣辱观的一次继承和超越,是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在实践上它有利于形成崇善耻恶的良好社会道德风气,有利于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为推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5.
托尼·莫里森在《慈悲》中讲述了一位无名黑人母亲为保全年幼的女儿免遭奴隶主侵犯而“卖女为奴”的故事,然而这份浓烈的母爱对女儿弗洛伦斯而言是份缺失的母爱;母爱的缺失给弗洛伦斯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创伤,导致她在成长中无从了解黑人文化,无法建构黑人身份、建立和谐两性关系以及尽到“为母”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掌握天然气管道黑色粉末粒度分布(PSD)信息对于解决黑色粉末问题十分关键。如今常用的颗粒PSD模型较多,但缺乏较为成熟的模型评价机制。基于某一实际天然气管道内的黑色粉末数据,引入了SRMSE、R2、IAIC等评价指标和混淆矩阵、ROC曲线分别对7种常见PSD模型的拟合优度和预测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对数正态模型兼具描述集中分布和平均分布的能力而在拟合优度方面更具优势;同时,对数正态模型在颗粒全尺寸范围内[0.30 μm,7.25 μm]都有有效的预测效果。因此,该模型是一种综合预测能力最强的分布模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人性善、恶,理性、非理性的探讨,揭示法律的社会基础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即作为法律产生和运行的基础,人性在法律上有着怎样的价值.同时对传统的人性恶是法律基础的命题提出疑问并指明作为法律的社会基础的人性着重在于人的理性层面.  相似文献   

18.
《贝尼托.切莱诺》中的主人公德拉诺船长是小说着力塑造的一个人物形象。他似乎是"善良"的化身,然而,他对周围自然意象的认识及其对待黑人的态度却说明其"善良"只是一种表象。这种表象下隐藏的是其"邪恶"——那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意识。这也揭示了十九世纪中期美国社会普通的心态和深刻的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9.
战争改变了人性的善与恶、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道德价值判断的尺度,而人性之善恶及人伦关系恰好是文学表现的中心,因此战争、伦理与文学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在古代萌发形态的战争中,没有正义与非正义的道德判定,战争英雄的行为既是是社会理性价值判断的尺度,又是伦理道德的规范;而且,战争本身就是理性训练的最好场所,它孕育着人的理性追求之最和人性表现之最.这些都在特洛亚战争英雄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