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智能:概念·方法·机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一切有意识的活动(特别是创新性活动),都是在人类智能的支配下展开和完成的.人工智能科学技术的研究目标,正是要探索人类智能(自然智能的最佳代表)的工作机理,在此基础上研制各种具有一定智能水平的人工智能机器,为人类的各种活动提供智能服务.可见,人工智能的进步将带动人类的科技、经济、社会、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的创新发展,正因为如此,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科学技术的研究.在这种背景下,认清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和规律,抓住机遇加快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
许丽颖  喻丰 《科学通报》2020,65(6):496-510
随着技术发展,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的主要载体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类的生活与工作中.在这样的背景下,机器人是否为人所接受,或者在何种条件下何种机器人更易于被何种人接受,成为亟须探讨的前瞻性问题.现有机器人接受度模型或理论过于简略,或流于简单变量回归.我们从机器人、人类以及人与机器人交互3个方面评述了机器人接受度的影响因素.具体而言,机器人本身的特征,如视觉形象、拟人化、听觉特征、触觉特征、行为和动作特征等均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人类对其的接受程度;同时机器人的工具性能力和社会性能力与机器人的用途交互影响人类对其的接受程度.在人类因素上,性别、年龄、文化均会对机器人的接受度产生影响,同时人类的人格特质、自我效能等个体性因素也显著影响其对机器人的接受度.在人-机器人交互层面上,交互经验及反馈、对机器人温暖与能力的知觉均影响人类对机器人的接受度.我们认为,实际上人类对机器人的接受程度和反应是正反两面的:一方面因强调其能力而对其过度信任;而另一方面却因忽视其体验而对其进行攻击.综合所有可能因素,我们也认为拟人化可能是影响人类对机器人接受度的核心变量,而机器人接受度的最终问题则必然是涉及机器人的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3.
5·12汶川特大地震之后,垮塌的建筑让人触目惊心.本是庇佑人类生存、遮风挡雨的家园,在地球内部物质和能量的强烈运动下,转瞬成为废墟.从茅草屋、木屋,到砖瓦堆砌、钢筋混凝,究竟什么样的建筑更适宜人类生存?  相似文献   

4.
入侵生态学最新研究动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吴昊  丁建清 《科学通报》2014,59(6):438-448
生物入侵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年来,诸多研究在入侵机理及入侵后效等方面取得一系列进展.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外来生物凸显出形式更为多样的入侵过程并为入侵生态学带来新的挑战.本文紧扣生物入侵的发生机理、途径及其生态学后效等关键问题,从入侵机制、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及人类健康的影响、全球变化下的入侵响应等方面介绍了入侵生态学近期取得的最新进展;指出在入侵生态学未来的研究中,生物入侵与人类健康、全球变化下的入侵态势、水域生态系统中的外来生物入侵等问题将会引起更大重视.  相似文献   

5.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现象,如滑坡、泥石流、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近年来,泥石流、滑坡、地震等突发性地质灾害频繁发生,让人措手不及,给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6.
我们把由动物传播给人类的疾病称为动物源性传染病,在医学上包括人畜共患传染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 自从猿类进化成人,人类就和动物们共同生存在同一片蓝天下,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类作为一种高智能生物,应该和动物和谐相处.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动物,可以说:人类与动物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但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砍伐森林,侵入野生动物世代居住的领地;人类造成的环境污染,破坏了动物生存的必需条件;人们为了满足无尽的食欲和贪婪,大量捕杀野生动物,食其肉、谋其皮,导致了许多种动物的灭绝. 人类的这些行为遭到了大自然的无情报复.其结果是:源自动物的传染病越来越多.20世纪80年代初,有专家统计,动物源性传染病大约有150种,30年后的今天,专家们统计出了200种以上.  相似文献   

7.
人类停止进化了没有?进化论的下一次爆炸性事件是什么?在过去几十年里,不论是公众还是权威生物学家都有这样的共识:人类进化已经结束了,自然选择与我们已经不相干了.换句话说,从石器时代到眼下,人类的进化都没有什么进展了.  相似文献   

8.
类人猿正接近灭绝,下一个猴年恐怕再也见不到它们了. 类人猿集中在东半球,又名无尾猿,包括灵长目猩猩利四种大而无尾的动物;黑猩猩、大猩猩、长臂猿和猩猩.这"四大金刚"是仅次于人类的高等灵长类动物,它们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最力密切,黑猩猩的DNA有99%踉人类相似.1987年,全球幸存的猩猩数量在四五万只之间.但是到2001年,仅存2.5万~3万只,这其中约有一半生活在保护区之外.  相似文献   

9.
千人基因组工程作为大规模基因组测序时代的一个里程碑计划,与此前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和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谱计划一起成为推动人类遗传学研究发展的重大公共科学事件.利用该计划所产生的人类群体全基因组测序数据,研究人员可以从一个前所未有的深度探寻人类遗传多样性与人类起源、演化、疾病之间的关系.本文从千人基因组计划发展的历史轨迹以及利用这一大规模数据集所开展的人类遗传学研究成果等方面入手,对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人类遗传演化研究的特点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对未来基于如千人基因组这类大规模人类遗传数据工程的工作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李胜 《科学通报》1995,40(2):139-139
近年来,南极臭氧空洞的出现在世界不但引起科学界,而且引起政治界的广泛关注.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阻止臭氧空洞的的扩大和修补破损的空洞已经成为人类迫在眉睫的重任之一.在人类排放的众多消耗大气臭氧的物质中,氯里昂是一类重要的化合物.在大气条件下,它们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和光解反应得到的产物物种可直接导致臭氧层的破坏.但是,臭氧与氟里昂反应的反应通道和机理目前还不清楚.  相似文献   

11.
全球变化和人类可持续发展: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过去20多年来,国际科学界对全球变化研究不断深化,逐步形成了人类活动产生的碳排放是全球变暖的重要驱动力、全球变化影响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共识.为应对全球变化挑战,"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等原则要求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目标是在21世纪末将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地表增温控制到不超过工业化前2℃.但是,处理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必须坚持哪些原则,重点开展何种研究,采取什么政策保障还没有明晰的思路.本文提出立足国际和区域平衡发展,依靠科技进步制定全球变化应对对策;必须在人与自然和谐,同时人类社会自身和谐前提下妥善处理应对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坚持减排与增汇并举,减缓与适应并重等原则;加强科学研究,减少全球变化认识的不确定性.应对全球变化挑战实质上为人类发展创造了新机遇,为促进人类能源结构转变、改善和恢复地球生态环境、促进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改变、国际与区域间人类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引发的环境问题愈演愈烈.当前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关注,自然环境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对人类的生活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基于环境保护思想下的建筑设计的责任与要求,并提出了基于环境保护思想下的建筑设计理念与建筑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3.
桥梁的美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项海帆 《科学》2002,54(1):39-42
"桥是跨越障碍的通道",这是美国最权威的韦氏大词典对桥梁一词所下的最简短的定义.远古时期,人类为了狩猎、运输、迁移需要修建原始的桥梁.今天,桥梁已和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桥梁不仅是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常常是一种标志性建筑物.人们希望在通过桥梁时发出一声赞叹,得到美的享受.作为一个桥梁工程师有责任在设计中重视桥梁的美学价值和景观功能,满足人们的观赏愿望.  相似文献   

14.
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了严峻的挑战,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的概念应运而生.科技的发展在给人类本身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必须考虑面对产生的问题,反思自身发展的轨迹,尽力调和科技发展所引起的种种矛盾,建立科技与人和谐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生命科学自70年代崛起之后,不仅倍受科学家的青睐,而世人也正以热切的目光期待着它的发展.研究表明,在可以预见的下一世纪里,现已跻身于尖端科学前沿的生命科学,将对包括人的生命在内的整个社会面貌的改变作出巨大的贡献而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这无疑有助于实现人类自古以来对长寿的追求和愿望.应该说,这就是生命科学有着如此空前的凝聚力和令人鼓舞的一个重要原因. 自从人类在地球上诞生以来,保持个体的存在和求得生命的延长一开始就构成人类的原  相似文献   

16.
邢松  周蜜  刘武 《科学通报》2009,54(19):2902-2911
采用形态观察和几何形态测量方法对周口店直立人, 以及南方古猿、非洲早期人属、亚洲其他地区直立人、欧洲更新世人类、现代中国人下颌前臼齿(P3, 72枚; P4, 69枚)进行了对比分析, 结果显示人类下前臼齿齿冠咬合面形态结构及轮廓形状具有明显的演化变化. 南方古猿下前臼齿齿冠轮廓不对称, 颊侧近、远中垂直沟明显; P3咬合面前凹开裂, 跟座较大; P4齿冠颊侧近、远中垂直沟明显; 出现 “H” 型齿沟. 这些特征在后期化石人类中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但呈减弱趋势. 现代人P3和P4齿冠轮廓基本对称; 齿冠颊侧近、远中垂直沟已经消失或微弱; 跟座缩小. 本研究发现周口店直立人下前臼齿保留了许多早期人类的原始特征, 包括齿冠舌侧不对称、明显的颊侧近、远中垂直沟等. 此外, 周口店直立人P3和P4齿冠形态存在明显的内部变异, 主要包括程度不同的颊侧近、远中垂直沟、轮廓对称性、齿尖区相对于外轮廓的分布位置和跟座的大小比例. 与亚洲其他地区直立人相比, 周口店直立人下前臼齿齿冠形态及轮廓形状与淅川标本以及印度尼西亚的S-1相类似, 而与S-6差别较大. 分析显示周口店直立人下前臼齿与欧洲更新世中期人类有相似的特征, 但两者之间的差别更大.  相似文献   

17.
长久以来,幽门螺杆菌(H.pylori)被认为是诱发胃癌的致病菌,目前主要采用抗生素进行清除治疗.然而,与全球50%以上的感染率相比,H.pylori引发的胃癌率不到1%,且大部分感染者能够与H.pylori和平相处、终身无症状表现,少数感染者则可能发展为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等疾病.已有的证据显示,H.pylori与人类共生与否可能是导致症状巨大差异的原因.H.pylori已经存在了10万年左右,与人类共存的历史长达6万年以上.在共生状态下,H.pylori不引发疾病症状,且在某些方面有益于人类健康(包括防止病原菌感染并减少患食道腺癌、炎性肠道疾病、肺结核、哮喘和过敏性疾病的风险).共生失衡时,H.pylori感染则会导致胃癌等疾病.因此,从共生角度,本文将重新审视H.pylori的致病原因.  相似文献   

18.
执著的小象     
在一次意外事故中,一头还未成年的小象不幸和象群走散,而且受了伤.它被困在了河沟边,痛苦地挣扎着.动物保护者发现后,及时救助了这头不幸的小象.在人类的精心呵护和照料下,小象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暖对中国生态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变化尤其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已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中国位于对气候变化敏感的东亚季风区 ,加上本身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因而受全球变化的影响较大 ,诸如野生动植物资源、农业生产以及人类的生存发展等诸多方面都受到严重影响 ,进而威胁到国家的生态安全 .因此 ,有必要加强对气候变暖的了解和研究 ,并采取相应措施以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实现国家的生态安全 .  相似文献   

20.
地球周围的空气95%以上集中在地表十几公里范围内的对流层中.对流层是我们人类经常活动的地方,其空气的质量,对人类的生存是极其重要的. 我们每人每天呼吸的空气量约为一万立升,折成重量约12.9公斤,为每人每天所需食物和饮水量的十倍.如果空气被污染,那将是相当严重的问题. 所谓大气污染,是指由于人类的活动而向空气中排放的和经过大气化学反应所产生的种种大气中本来不存在的物质,这些物质通常只占大气总量的0.001%以下.但是当其中某些有毒物质集中在某一局部地区,在一定的气象条件下难于稀释,其浓度达到一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