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研究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建立了一种适用于富硒蛋白粉、富硒大米、富硒香菇和富硒酵母等富硒食品中硒酸根、硒代胱氨酸、甲基硒代半胱氨酸、硒代蛋氨酸的检测方法。样品经Tris缓冲液提取,蛋白酶和胰蛋白酶酶解,以V(20mmol/L磷酸氢二胺水溶液,pH=6.0)∶V(甲醇)=98∶2为流动相,经Hamilton PRP-X100阴离子交换色谱柱分离测定。结果表明,4种硒形态化合物在5~100μg/kg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9),方法检出限可达25~50μg/kg,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1.37%~93.80%,且RSD为2.80%~7.22%。应用此方法对4种市售富硒食品(富硒蛋白粉、富硒大米、富硒香菇和富硒酵母)中4种硒形态化合物进行检测,前处理步骤简单,测定快速、准确度和灵敏度高,为食品中硒形态评价和质量控制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5-氯水杨醛为原料,分别与10种L-α-氨基酸反应,首先制得氯代水杨醛缩氨基酸类席夫碱(2),进而用硼氢化钠还原,制得10种氯代邻羟基苄基取代氨基酸化合物(3),化合物的结构经IR,1H NMR表征确证.抑菌活性测试表明,氯代邻羟基苄基取代氨基酸类化合物(3)在质量浓度为0.05%时,部分化合物具有抑菌效果.构效分析表明,当氨基酸侧链上连有羧基时,化合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性较好;当氨基酸侧链上含有芳环或杂环时,化合物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水稻硒蛋白及其硒结合形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补硒栽培的水稻为材料制备水溶性蛋白,运用(NH3)2SO4分段盐析、分子筛柱层析,分离出高含硒蛋白组分,经酸水解后采用标样对照法,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检出硒代氨基酸,再用质谱法进一步确认。在水稻硒蛋白中,硒的结合形态,硒代蛋氨酸和硒代光氨酸两种均存在。  相似文献   

4.
在THF介质中,温和的条件下,Sm/ZrCl4体系促进芳基二硒醚Se-Se键还原断裂,原位生成硒负离子,进而与酰氯、酸酐反应得到硒酯;与活性卤代烃、α-溴代酮、α-溴代酯反应,分别得到硒醚、α-硒代酮、α-硒代酯;与α,β不饱和酯(腈)、苯乙炔亲核加成反应,分别得到β-硒代酯(腈)和苯乙烯硒醚.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机硒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产物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元素分析和质谱得到了证实.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硒蛋氨酸(selenome-thionine)对DU145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比色法观察1.25,2.50,5.00μmol.L-1硒蛋氨酸对DU145细胞增殖活力的抑制作用;吖啶橙染色观察硒蛋氨酸诱导细胞凋亡情况;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及凋亡,并计算细胞平均凋亡指数;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观察细胞内激活的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经1.25,2.50,5.00μmol.L-1硒蛋氨酸处理48 h后,DU145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16.35%,38.10%和73.54%,3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硒蛋氨酸浓度升高细胞生长抑制率增加,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吖啶橙荧光染色可见经1.25,2.50,5.00μmol.L-1硒蛋氨酸处理后的细胞呈明显凋亡形态,并随药物剂量增加凋亡细胞数增多;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经1.25,2.50,5.00μmol.L-1硒蛋氨酸处理48 h后,其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5.34%,8.71%和13.6%,3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硒蛋氨酸浓度升高细胞凋亡率升高,呈剂量依赖关系;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随着硒蛋氨酸剂量增加,细胞内激活的caspase3表达上调.结论硒蛋氨酸对DU145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的caspase途径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6.
1,2-二氨基-3,5-二溴代苯(DBDA)在酸性介质中与硒(IV)生成二溴代苤硒脑,在365nm有特征吸收峰,其A365nm值与硒(Ⅳ)浓度间存在良好的直线回归关系。此法实测最低浓度为0.01μg/ml,实测最低量为0.3μg,变异系数为2.5~4.7%.与气相色谱-电子捕获及荧光光度法测定的结果一致。本法简便、快速、选择性强、灵敏度和准确度均高。  相似文献   

7.
富硒丹参中硒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硒蛋氨酸通过两步衍生化反应生成沸点较低的化合物,采用气相色谱法对其进行分析测定.该方法在0.1~10n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检出限为0.04ng.在该实验条件下,重现性好,灵敏度高.以硒蛋氨酸计测定富硒丹参中硒氨基酸总量,取得良好的结果,有望成为富硒丹参中硒氨基酸总量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SeMC)测定方法,优选合成工艺,控制成品质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条件为:色谱柱为HypersilC4(4.6mm×300mm,5μm),流动相为水(用磷酸调至pH2.50)-甲醇(95:5),检测波长235nm,流速1.0ml/min,柱温25℃。结果: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的线性范围为0.08μg~2μg,r=0.9995,高、中、低三种不同浓度的平均加标回收率范围为99.97%~100.62%,RSD为0.53%~0.88%。结论:该法操作便捷,结果准确,适合合成工艺评价和成品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微量元素硒载体酵母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啤酒酵母为硒载体酵母生产菌株,通过5L全自动发酵罐实验,对硒酵母的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硒酵母发酵生产的适宜控制参数和加硒条件:在发酵开始后第2~11h内流加亚硒酸钠,总加入量为8 4×10-4mol/L,经过12h发酵可得硒酵母干粉的生物量为100mL2 1g,酵母中硒的质量分数为1800μg/g以上,酵母细胞对硒离子的利用效率是50%以上.  相似文献   

10.
在Novozyme 435固定化脂肪酶催化下,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引发己内酯(ε-CL)开环聚合反应,得到分别以双键和羟基封端的直链聚己内酯(PCL)产物;利用α-溴代异丁酰溴与开环聚合产物的端羟基发生酯化反应,得到大分子型AB*单体;再以CuCl/bpy(联吡啶)为催化体系,令大分子型AB*单体通过自缩合乙烯基聚合反应(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形式),成功合成了超支化聚己内酯目标产物。  相似文献   

11.
富硒鸡腿菇菌丝体深层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营养因子对鸡腿菇菌丝体生长和富硒的影响,筛选到适合鸡腿菇富硒深层发酵的优化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玉米粉4%,花生粕0.4%,KH2PO4 0.2%,MgSO4·7H2O0.1%,VB1 10×10-3 g/L,Na2SeO3 4.4×10-3 g/L.在此优化培养基的基础上进行5 d的摇瓶发酵培养,得到菌丝体生物量为18.14 g/L,富硒率为56.35%.  相似文献   

12.
在4-二甲胺基吡啶和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存在下,苯硒基乙酸与二羟基聚乙二醇(相对分子质量为4 000)发生酯化反应,制得聚乙二醇负载的苯硒基乙酸酯(功能基含量为 0.455 mmol Se·g-1)试剂.该试剂与N,N-二异丙胺基锂作用后,与环氧化合物发生开环反应,不经分离,直接加入质量分数为30%的双氧水进行氧化脱硒,形成中间体聚乙二醇负载γ-羟基-α,β-不饱和羧酸酯,继而用对甲苯磺酸催化环化反应,得到5-取代-α,β-丁烯酸内酯,产率优良(80%~86%).  相似文献   

13.
土壤施硒盆栽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设定的土壤施硒范围内,白肋烟叶含硒量为3.8—210μg,根含硒量为2.2-57μg,茎含硒量为1.4-42μg/g,白肋烟根、茎、叶的含硒量均与土壤施硒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白肋烟的含硒量呈叶大于根大于茎的分布规律;白肋烟根、茎、叶的富硒量均与土壤施硒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而白肋烟富硒量则呈叶大于茎大于根的分布规律,所以白肋烟的富硒能力为叶大于茎大于根;叶、茎、根的富硒量占总富硒量的比例分别为54.3%-70.8%、20.8%-37.5%、5.5%-9.5%,说明白肋烟吸收的硒有90%以上累积在地上部分;白肋烟对所施硒肥的利用率为8.9%-18.1%,与某些条件下磷肥的利用率相当.  相似文献   

14.
硒对苦丁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硒对苦丁茶品质的影响机制,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营养液配方对苦丁茶进行了砂培盆栽试验。结果表明:Na2SeO3对苦丁茶硒、锰、VC等品质的提高和改善都非常有利。硒处理苦丁茶30d后,各品质含量均随着硒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浓度为3.0mg·L-1时苦丁茶叶片中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黄酮、皂苷、茶多酚及儿茶素含量最高,此浓度对提高这几种品质含量较好;Na2SeO3浓度为1.0mg·L-1时,苦丁茶叶片中硒含量最高,为1.516μg·g-1,锰含量随着硒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呈正相关;同时硒浓度为1mg·L-1时游离氨基酸和水浸出物的含量最高,比对照提高20.11%和17.65%,酚氨比的比值最低(9.83),降低为对照的87.35%,作为苦丁茶饮用口感和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5.
以杯[4]芳烃为原料,溴代正丁烷为烷基化试剂合成了25-羟基-26,27,28-三丁氧基杯[4]芳烃,以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且通过正交实验对其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当杯[4]芳烃1.0 g,Ba(OH)2·8H2O 1.12 g,BaO 0.54 g,溴代正丁烷9 mL,以DMF 25 mL做溶剂,在室温下反应12个小时, 25-羟基-26,27,28-三丁氧基杯[4]芳烃的产率最高可达44.5%.  相似文献   

16.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市售食用菌中硒含量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几种市售食用菌中硒含量进行了测定.以硫酸-高氯酸作为消化剂,邻苯二胺替代3,3-二氨基联苯胺,在硒含量为6~30μg范围内对平菇所做的重复性实验和回收率实验都有较好的效果.对市售平菇、双孢蘑菇、香菇、姬菇、金针菇等5种食用菌中硒含量测定结果分别为18.74,33.47,22.68,23.27,20.70μg/g,为富硒食用菌栽培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加工工艺对茶叶硒组成及主要理化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不同加工工艺对茶叶硒组成及茶叶主要理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摊放2h,总硒、水溶性硒质量分数达最高,分别为237.87μg/kg,68.15μg/kg,比茶鲜叶提高了67.6%,86.5%;摊放8h,有机硒质量分数最高达169.9μg/kg,比茶鲜叶高出46.0%;摊放10h,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质量分数比茶鲜叶提高了13.0%,23.7%,2.9%,茶多酚质量分数显著降低3.5%;汽热杀青3种硒的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微波杀青24.5%,10.1%,10.7%,分别为237.25μg/kg,163.7μg/kg,46.69μg/kg,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水浸出物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微波杀青;揉捻处理2茶样中水溶性硒质量分数达44.43μg/kg,比处理1高12.5%,总硒、有机硒质量分数略有下降,茶多酚、可溶性糖质量分数显著高出3.6%,3.4%;理条处理3茶样中总硒、有机硒、水溶性硒、茶多酚、可溶性糖分别比处理1高出6.6%,0.8%,11.6%,3.3%,9.1%;微波干燥茶样中3种硒质量分数分别为160.43μg/kg,118.88μg/kg,31.12μg/kg,比热风干燥高了70.9%,42.9%,89.4%,茶多酚、咖啡碱保留较多.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油菜甾醇内酯A/B环类似物2α,3α-二羟基-6-胆甾醇(7)。以胆甾醇为起始物,经硝化和还原水解等步骤,得3-羟基-6-羰基胆甾烷(4),按常规法苯磺酰化,消?苯磺酸得6-羰基-2-胆甾烯(6),用OsO_4氧化后得目的物(7)。总产率43.6%。该方法具有总产率高,步骤少和后处理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以L-苹果酸为原料与曱醇反应生成L -苹果酸二曱酯,经BiBr3/硼氢化钠/曱醇还原得到二醇,在无机酸的催化下环合生成(S) —β—羟基—γ—丁内酯。总收率44.3%,光学纯度>99.0%,纯度99.2%。该反应操作安全简便,所用原料廉价易得,反应过程无消旋化现象发生,产品最终收率较高,适合产业化推广。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氨基酸钠游离的氨基引发ε-己内酯单体开环得到酯肽齐聚物,并以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为扩链剂,将这些齐聚物扩链合成4种聚酯酰胺.将4种天然氨基酸(L-丙氨酸、L-亮氨酸、L-谷氨酸、L-赖氨酸)引入到聚(ε-己内酯)(poly(ε-caprolactone),PCL)中,合成和表征了4种含有氨基酸残基的聚合物.通过1H-NMR、FT-IR、水接触角、水吸收率和降解实验对该聚酯酰胺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经氨基酸改性PCL的亲水性和降解性得到了改善,其中含有L-赖氨酸残基的聚酯酰胺因亲水性最高,降解速率最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