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月亍的起源 三月街,座落在点苍山中和峰的下面,大理名城的西边。街期一般从农历三月十五日开始到二十五日结束,是我省最大的一个民族物资交流市场。 三月街物资交流盛会,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起源属于佛教的庙会。 远在相当于唐、宋的南诏国和大理国时期,由于受到印度和唐朝佛教的影响,佛教曾是当时的主要宗教,连国王也崇奉佛教,当时曾大造佛殿,建筑佛塔,俗称“仙都”的中和寺和“佛都”的崇圣寺和大理三塔都是紧靠着三月街兴建的。当时的大理既是南诏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也是佛教活动的中心,在这种佛教的活动中心地带,必然有盛大的庙会举行。  相似文献   

2.
20世纪是大理国写本佛经的集中发现时期,崇圣寺千寻塔、凤仪北汤天、崇圣寺三塔、下关佛图塔陆续有发现。发现后,学者对这些大理国写本佛经进行了著录整理。还有一些学者对大理国写本佛经作过一定的专题研究,如李霖灿、周泳先、杨延福、李孝友、杨名镋、张锡禄、杨世钰、侯冲等。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是为了更好地探讨研究现状,发现不足,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3.
根据对同刻一石、同一作者的《大理国上公高踰城光再建弄栋华府阳派郡兴宝寺德化铭并序》和《褒州阳派县嵇肃灵峰明帝记》的分析,认定儒、释、道三教兼通的碑文作者杨才照为大理国科举出身,"试郎"为大理国科举及第者之称号。大理国的科举制度不仅在考试内容方面与宋朝有差异,在称呼上也与宋朝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在大理地区,由南诏、大理国及明清时代遗留下来的寺庙(观)、浮图(塔)的分布很广。从著名的崇圣寺三塔、鸡足山的寺院,到各个村寨,都有各种类型的寺庙和塔的建筑。佛教信仰在白族地区广为流传,被世人称为“妙香国”。但是在白族地区流行的佛教当中,又与中原等地的佛教有不同之点,即白族的佛教信仰中,保留着原始宗教信仰的遗痕,如图腾崇拜的仪式和本主崇拜。本文就对白族佛教信仰的广泛性和特殊性与南诏、大理国的政治关系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由于明代早期文献遭到破坏,致使南诏大理国时期的史料留存较少,现存史料分散记载于各类典籍之中,这不利于南诏大理国史的研究。对南诏大理国的史料进行了概述,介绍了其来源,并论述了南诏大理国史料收集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大理国的高氏家族是当时的名门望族,势力范围遍及大理八府四郡。高氏不仅作为护法公积极发展地方佛教,更作为住持执掌大理佛教名山水目山。通过对高氏家族及水目山碑刻、史料的研究,发现水目山师承崇圣寺并修习显密二法,探讨高氏家族在水目山传承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分析水目山对高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大理国时期,文学创作较之南诏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白蛮文化已经提高到了汉族的水平.大理国时期的文学作品,主要保留在现存的碑刻中.从现存诗文及众多的石刻铭文中,可以看到当时的诗歌、骈文和散文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大理国文学作为一代散佚的文学,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南诏大理国的藏书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诏时期的"赠书习诗……传周公之礼节,习孔子之诗书";大理国时期的广求汉文典籍,促进了大理文化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南诏大理文化",同时作为大理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大理古代藏书文化也得到了发展.  相似文献   

9.
高氏家族是云南历史上的一个名门望族。大理国时期,高氏家族世袭大理国宰相,分封高氏子弟统治大理国的八府四郡。元明清时期,高氏土司长期统治鹤庆、永胜、姚安三地。高氏家族笃信佛教,高氏家族大力出资在各地捐建寺庙,高氏家族中的不少重要成员还出家为僧。高氏家族对云南的佛教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云南的很多佛教名山都和高家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0.
大理国时期,儒家学说在境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诵读儒学经典已蔚然成风,文学创作繁荣,已有个人作品专集出现。大理国也实行开科取士制度,其科举制度既有与内地相同之处,又具有其自身的特色。儒释道三教合一,是大理国科举制度的一个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