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滕春艳 《科技信息》2010,(17):159-159,164
以英、汉NP+VP+CP"主表被"结构特点为依据,对该结构的句法及语义属性进行对比分析。从转换生成语言学的角度,利用X-阶标理论和深层、表层结构关系,提出英、汉NP+VP+CP"主表被"结构基础生成的(base-generated)模式假设,并探讨了从深层到表层结构的转换规则。内部论元NP[-animate,+agent]已经占领标示语位置,其语义属性表现出强性的施事性[+agent]特征,大于谓词动作发出者这个外部论元,同时,谓词VP表现出强性的状态性[+state]语义属性,从而使这一动作发出者的施事角色隐性,在人们的概念中弱化。  相似文献   

2.
依据“的”出于“者”及袁毓林“谓词隐含”等理论 ,求证了“NP +的”的渊源历程和结构理据 :“NP +的”来源于“NP +者” ,“NP +的”中隐含了“作、当”一类动词 ,它是“作 /当 +NP +的”的紧缩形式 ,其中“的”提取“(作 /当 )NP”的主语 ,这种“的”跟“VP +的”中的“的”是同一个名词化标记。从汉语的发展趋势看 ,“NP +者”演变为“NP +的”后 ,最终的结果将是名词化标记“的”的脱落  相似文献   

3.
“N(非施)的V”结构与“N(非施)V”结构都是由名词性成分(N)修饰动词性成分(V)组成的偏正结构,“的”字 的有无有时似乎比较自由。通过这两种结构的对比,得出二者之闽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并从结构、语义、句法、语 用多个层面入手,对偏正结构“N(非施)的V”与“N(非施)V”的特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总之,“N(非施)的 V”与“N(非施)V”分属两种不同的偏正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4.
本文拟分析现代汉语副词“索性”的语法、语义、语用特点,以揭示其基本面貌。 1.“索性”的语法特点 1.1 “索性”不能修饰形容词,只能修饰动词性短语(VP)。试比较 (1)索性悲伤 索性站一站 1.2 “索性”修饰动词性结构(VP),其VP不能是光杆动词,必是一个复杂成分.有三点值得指出,其一,可以修饰重叠式动词。如: (2)索性跳 索性跳一跳 (3)索性研究 索性研究研究其二,VP可以是“不+V”,如: (4)索性不走 索性不讨论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中的“名动错位”指的是名词占据了本该动词占据的位置,而动词占据了本该名词占据的位置。说“名动错位”是假象是因为名词可以披上隐性谓词的外壳而占据动词的位置,但其名词性根本没变;而动词可以披上名词性外壳而占据名词的位置,但其动词性亦没变。这两种外壳都是客观存在于现代汉语句法中的隐性成分,名词性外壳指的是隐性标句词#,而谓词性外壳指的是隐性的v。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对“打V”一类的词语中的“打”多定性为词缀,但从梅县客家方言中的“打+谓词性成分”结构的能产性、位置、语义、语法化程等方面进行考察,将它定性为类词缀更为合适,而这类词语的结构方式则为偏正结构。形成这类词语的特点既有认知上原因也有所结合的语言成分的性质变化所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名词性成分的指称问题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这不仅因为它的重要性,也在于它的复杂性和交叉性。本文选取无定NP作主语的指称类型作为考察重点,对前人研究进行梳理的同时,提出对名词性成分作主语的指称类型的研究不能仅从名词性成分本身入手,而必须放到更大的语境中考虑。有定/无定在汉语这样缺乏定式动词的语言中十分重要,但有定性的落实并不一定在句首的名词性成分上。若主语在形式上是无定的,那么后面的谓语不能是简单形式,必须足够复杂,以提供辨识无定NP主语的细节信息。  相似文献   

8.
“人而无信”这种语法形式是“体词(各词、代词或名词性结构) 而 谓词(动词、形容词或谓词性结构)。在先秦文献中,这种语法形式常见,本文试对其语法、语度作以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9.
语法停顿的分布对句法、语义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有一定的适用范围、适用原则:用于歧义蛄构中,用于谓语动词前的前置成分.用于“动词 时量/动量”与“动词 名量”的倒置式中,用于区分主谓结构和述宾结构,用于准谓词性偏正蛄构、真谓词性偏正结构前.用于话题后等。它们各自起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前言在现代汉语里,谓词或谓词性词组作主语的句子叫谓词性主语句。谓词指的是动词和形容词,它们在作主语时语法功能相同,可以合起来看成是与名词主语相对立的另一类主语——谓词主语,谓词性词组主要包括动宾词组、补充词组、以“状语+中心语”构成的偏正词组和由谓词性成分构成的联合词组等。下面是各种类型的谓词性词组作主语的例  相似文献   

11.
副词“终于”由非词的分立句法单位词汇化而来,与它的形成密切相关的句子结构是“终于+AP、VP、S”。确定“终于”为副词的形式标志有两个:一是“终于”后面的谓词性成分做句子的谓语;二是除去“终于”后句意不受影响,有的句子甚至出现时间词。“终于”作时间副词始于魏晋时期,成熟于唐宋元明时期,清代又可作语气副词。其词汇化的主要因素是句法位置的变化和隐喻机制。  相似文献   

12.
简说“W+的+N”中的“W+的”岳中奇零引言0.1在现代汉语中,以作词性词语为中心、其间加“的”的偏正结构,是一种最基本的句法结构。如果我们把这种结构中的中心语记作“N”,把中心语前面附加的实词或短语记作“W”,那么,这种结构就可以表示为“W+的+N...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双项VP句中VP之间、NP之间以及VP与NP之间的关系呈现了纷繁复杂的态势,这是汉语历史语法发展的结果。“连动式”、“兼语式”等概念已经不能准确地反映双项VP句中的复杂关系。观察VP1施事与主语是否重合,两个VP的施事是否一致,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4.
语言符号的对应性与任意性并无矛盾。对应性体现的是语言符号内部形式与其意义约定俗成后的一种关系。传统观点夸大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忽视语言符号对应性,这有失偏颇。从对应性看“名物化”论会发现其问题所在,“名物化”与“名词化”理应存在对应关系,这是语言“形-义”符号本质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副词性确认标记词是指方言“有 VP”句式中“有”字,它的语法意义主要是表确认,句法位置固定,几乎能置放于任何时态的语言环境中,起着明显的标记作用。“副词性确认标记”这个概念涵盖了“有”的语法性质、语法意义和语法作用。  相似文献   

16.
汉语缺乏形态变化,所以汉语中的一个词一般不能通过词形的变化来实现词性的转变。但是,汉语谓词性成分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实现名词化",从而在语义上由陈述变成指称。揭示了现代汉语复合词中的一类同形异构复合词"在词类转化过程中存在潜标记"转指——异构现象,并从认知角度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所”是古汉语研究中争论最多的一个虚词,大家各执一端,难有定论。陈望道先生早在三十年代就指出,研究虚词必须连带注意虚词所跟的实词或虚词所在的句子组织,才能确实指出虚词的功用。①本文试用“变换”分析的方法,对“所”字结构作一初步探讨。一、一般认为,“所”字常用在动词前面和动词组成一个名词性的词组,“所”字所指代的一般是行为的对象。但是离开上下文,“所”字结构本身一般不能明白表示是人还是物,更不能“具体”表示是什么人,什么事物,因此“所VP”结构中,(VP为动词或动词性词组),往往还可在之后出现其指代…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对"打V"一类的词语中的"打"多定性为词缀,但从梅县客家方言中的"打+谓词性成分"结构的能产性、位置、语义、语法化程等方面进行考察,将它定性为类词缀更为合适,而这类词语的结构方式则为偏正结构。形成这类词语的特点既有认知上原因也有所结合的语言成分的性质变化所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湖北房县方言中,多有"子"尾词的存在。"子"可以附着在名词性成分、形容词性成分、动词性成分和短语的后面,具有成词、改变词性、区别意义以及区别同音词(字)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V+O1)+O2”(动宾组合+宾语)结构中,动宾组合“V+O1”和宾语O2的组合有三种音组模式,其中的“2+2”音组模式已成为优势音节组配方式。“(V+O1)+O2”结构中的宾语O2大部分是体词性宾语,少数是谓词性宾语,体词性宾语是宾语O2的典型性宾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