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物理教学要求在教学中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要切实培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要通过观察现象,观看演示和学生自己做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要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运用等,培养学生抽象和概括,分析和综合、推理和判断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口头交流能力。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处理问题能力,以及获取新知识和创新能力等。  相似文献   

2.
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与高校教学改革的原则对策新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的科技革命对高等教育提出的冲击和挑战,是极为全面而深刻的。高等教育必须面对挑战,进行全面和深刻的变革。教学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和重点。加强学科专业的结构化改革,加强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治理杂乱和肤浅的重要思路和有效途径。创造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科学批判精神,既是科学理性和科学思维的核心,也是现代文化的精神实质所在。  相似文献   

3.
变通是创造性思维的要素之一,它反映了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转换和灵活应变的特征。创造性思维的变通特性是指发散项目的范围和维度。变通思维有多种形式和内容,从思维方向上分,有顺势、逆势和迂回3种,从思维信息来源和范围上分,有借势和造势之别。通过要素分析和解剖,就会得到变通思维5大类型和28个子系统,从而构建了变通思维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4.
形象思维和理论思维,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思维都是抽象的,都有逻辑,从可能世界和虚概念着眼,传统逻辑可以分析文学作品。形象思维和理论思维的差异在,科学发现和发明是分开的,是可以再发展的,而文学集发现和发明于一身,是一次性的。在人类文化史上,科学和文学双峰并峙,大文豪和大科学家都是大思想家。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世界上蛇类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蛇类资源利用的主要国家之一,中国蛇类的保护和利用历来受到国际机构和组织的关注。中国现有蛇类241种,其中30余种是很重要的资源动物,野外资源利用量巨大。随着环境污染、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以及过度利用,蛇类资源处于衰减之中,有数十种处于极度濒危和濒危状态,其中莽山烙铁头蛇(Protobrothropsmangshanensis)野外种群远小于大熊猫。为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这些珍贵资源,笔者概述了中国蛇类保护和利用的历史和现状,重点对中国蛇类养殖和贸易进行了汇总。最后,结合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对今后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管理与研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南北极研究     
韩毅 《科学观察》2010,(2):47-52
南极和北极分别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和最北端,是地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独特的地理和政治的因素,南极研究受领土、资源和气候问题的驱动,有关南极的国际公约强调享受资源和权益取决于科学的投入和贡献的精神。国际南极活动以科学活动为主,同时有关管理活动在逐步加强。  相似文献   

7.
培养大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和兴趣,是当前大学教育面临的问题和困惑。,文中借鉴国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获得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强调对专业知识的探索和创新。倡导高校求真务实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8.
由于大学生涉世不深,缺乏实践经验,心理素质脆弱,当生活和学业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很容易引发心理疾患。如自卑心理、抑郁心理等等。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但直接影响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还会对集体和团队产生消极的影响。高等学校要切实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方法,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促进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引导大学生不断地加强心理品质修养和锻炼,为成才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刘敏 《科技资讯》2011,(11):157-157
在当前的社会,知识经济的实现和发展,人才和知识,是影响人力资源的主要因素。尤其的电力企事业,是保证和保障国家和人民,社会和生活的正常运转。电力企业合理的分配和统计人力资源,即能够全面的协调企业内人力资源的利用,同时还可以通过对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而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生命科学可作为工具为其他自然科学提供研究方法和思路,并形成新学科。生命科学也可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方法和思路,用它去研究社会学和经济学,可产生“社会基因学”和 “经济基因学”。“社会基因学”即家庭是社会的密码,单位是社会的基因,社区是社会的细胞。亚当·斯密提出的“看不见的手的定律”可称为 “经济基因学第一定律”。经济和资产的数学重组、物理重组、化学重组和生物重组是经济基因学的表现形式。生物经济是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及应用为基础,建立在生物技术产品和产业之上的经济。因此,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人类应开始实施“社会基因组计划”和“经济基因组计划”。  相似文献   

11.
《离骚》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其所表现的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像和奇谲的意境呈现出了明显的巫文化的特征.本文拟从语词和巡游的描写这两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2.
“活袍”文化是阿昌族最重要的文化因素,梁河地区的曹明宽就是较有声望的当代活袍。在社会转型时期,传统宗教文化变迁主要体现在信仰观念上的嬗变及意义转换上。活袍文化的构成要素包括节日文化、成巫经历、传承谱系、仪式实践与服具等。要正确认识传统宗教的价值和意义,从中寻找民族地区现代化发展的动力资源。  相似文献   

13.
分析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宋洪兴祖《楚辞补注》、赵逵夫先生《离骚正读》的《离骚》注体例内容,探究三家注的特色:王注重对诗意作整体阐解;洪补注体例完善,详于名物的补释征引;而赵注则将诗歌的宏观把握和微观详释紧密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4.
船山词以嗣响离骚、忠爱缠绵的词情崛起于风起云涌的明末词坛,况周颐以"含婀娜于刚健"评价船山词的艺术表现。文章以船山的咏物词为例,分析其接近《离骚》"芳草美人"传统的寓刚健之情于婀娜多姿的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15.
商、周时期的“格”字一义,经叶师舒宪综合前人之说,深入的探讨,认为“格”为巫师通神的媒介符号,巫自此沟通神人,也为天神下凡之阶,即天神降临之义。台湾红头小法在执行法术科仪的过程中,也有“格界”这一项仪式,法师在仪式中诵念“格界咒”,咒中所叙述的意义与仪式的意函,即是请神降临,守护神圣的场域、庙宇、村庄聚落,安顿人心祈求平安的仪式过程。亦见“格”字天神降临之义,虽经历了三千余年,迄今仍然存在台湾的汉人文化“红头小法”之中。  相似文献   

16.
屈原《九歌》,近人多以为其中有对唱。《九歌》中到底哪些篇是对唱,哪些篇是独唱;哪些诗句是男唱,哪些诗句是女唱;哪些诗句是巫唱,哪些诗句是神唱;对唱是巫与神的对唱,还是神与神的对唱,抑或是主巫与群巫的对唱;各家都根据自己的理解而定,纯粹“以意为之”,没有什么客观标准。事实上,《九歌》本是祭歌。祭歌中所反映的全部乐神活动,都是由巫师执司其事的。巫师在祭祀鬼神时、一身二任,既代表他(她)自己,又装神弄鬼.诡称鬼神已经附体,代表着鬼神。同样的,巫师所唱的祭歌,则时而以巫师的口吻唱,时而又以鬼神的口吻唱,但都出自巫师一人之口。作为祭歌的《九歌》,正是巫师的独唱或合唱(独唱者一人而兼神、巫两种角色),而不是男与女、神与巫或主巫与群巫的对唱。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离骚>语言的语法、语音两个方面,对<离骚>语言所蕴含的音乐美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巫、尸是古代祭祀仪式中的重要角色,他们的表演构成了仪式的主要内容。《诗经》中除了祭祀诗之外,其他一些描写盛会、舞蹈场面的诗歌也间接反映了巫、尸表演的仪式过程。传统的巫的职能在《诗经》中呈现出隐形化特征,巫术仪式也民俗化为歌舞欢会的形式;祝作为巫的一类,其职能相较于传统意义的"巫",有所区别,其祝辞表达已呈现出礼制化特点。与之相比,尸在仪式中的职能得以较为充分地展现,祭祖敬尸显然已成为礼制文化的一部分。由此可窥见《诗经》时代原始宗教的巫术文化向政教制度下礼制文化的递嬗。  相似文献   

19.
壮族巫师的生成,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总是给人予神秘感。成巫者必具若干条件,经过一定的考验及盖帽上顶仪式。通灵巫师女多男少。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开展数据恢复工作的必要性,详细介绍了易我数据恢复向导恢复数据的优势与使用方法,强调了使用易我数据恢复向导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