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宇宙中有无数的星系。它们的形状千姿百态,有的像旋涡,有的呈圆形。宇宙有大约137亿年的历史,并非一开始就有这些星系,它们是经过了难以想象的漫长岁月才演化成了今天的模样。近年来,天文学家既观测遥远的星系,也观测近旁的星系,已经根据这些观测资料从理论上勾勒出星系的一部演化历史。本文介绍的不是计算机模拟实验的结果,而是根据实际观测资料所推测的宇宙星系在一百多亿年间所经历的变故。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五种与真实宇宙状况不同的假设.并推测宇宙可能的演化结果。通过这些假设,我们不禁要提出这样的疑问:人类的存在,难道真是一系列不可思议的巧合所造成的吗?  相似文献   

3.
焦健 《科学世界》2010,(5):66-75
需要测量的距离远到不可想象 仙女座星系是我们的“近邻”,距离地球230万光年。这就是说,即使宇宙中行进速度最快的光跑过这段距离也需要花230万年,真是不可思议。如本页图解所绘出的,宇宙中还有比仙女座星系更远的天体。那么,这些人类根本无法到达的天体,它们的距离是怎样测量出来的呢?测定天体的距离是天文学中一项困难的工作。测量天体的距离有许多种方法,不同场合使用不同的方法。本文就来介绍测量天体距离所使用的各种方法,从测量太阳的距离开始,一直到测量宇宙最遥远边缘的距离。  相似文献   

4.
石头的诅咒?     
波罗的海中的布拉弗兰岛是个著名的小岛,传说岛上的石头能带来厄运。2004年5月13日,某人把几百公斤漂亮的、被风和海水抛光的石块,运到瑞典的奥斯卡山市市政厅门前。和石头一同到来的是一封手写的信:"我们曾用这些美丽的石头装饰我们的新房子,但几年过去了,它们只为我们带来悲伤和不幸……请帮助我们把这些石头放回它们原来的所在地。"  相似文献   

5.
了解宇宙     
付淑英 《江西科学》2005,23(5):686-688
以哈勃定律为前提,一些天体物理学的观测事实为依据,描述了我们这部分约200亿光年的宇宙的过去及未来,简要介绍了大爆炸宇宙理论。  相似文献   

6.
宇宙中大约有1000亿个星系。这众多的星系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我们所看见的这个宇宙今天这种复杂的“大尺度结构”。然而令人大惑不解的是,在这个宇宙中,我们眼睛所看到的物质数量实在太少了。靠这样少的物质,在宇宙诞生以来的一百几十亿年间根本来不及形成这样的大尺度结构,更来不及诞生出一个个的星系。为了解决这个矛盾,科学家假设宇宙中还存在着大量我们眼睛看不见的“暗物质”。近年来,天文学家使用当今世界上顶尖级的望远镜正在一步步地勘查这种看不见的暗物质的分布。本文就来介绍科学家千方百计寻找这种尽管看不见但确实存在的暗物质所获得的最新成果。[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科学世界》2012,(2):95
"宇宙"的英语"universe"一词源自拉丁语"universus",意思是"包罗万象的一切"。"宇宙"这个词最早见于《庄子·齐物论》(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6):"旁日月,挟宇宙,为其吻  相似文献   

8.
用紫外线波段观测刚形成不久的年轻星系,它们看起来是明亮的天体。美国宇航局发射的星系演化探测卫星,就是专门用来对年轻星系进行紫外线观测,探索星系演化的一座太空天文台。星系演化探测卫星对宇宙进行的观测,获得了十分宝贵的资料,甚至有助于揭示我们所居住的银河系当初是如何形成的。  相似文献   

9.
《奇闻怪事》2013,(3):2
复活岛的巨型石像是人们一直热衷讨论的未解谜题之一,这些石像群位于波利尼西亚岛的一片开阔地上,数量约为100O座,其中最大的几座高度达到了33英尺,重量约为74吨,关于这些石像建造的年代和主人都是未解之谜。不过比起它们的归属,更令人们感到费解的则是它们的搬运问题。据考证,这些石像群距离最近的石矿也有数十千米,当时的人们是如何把这些极其沉重的"大家伙"搬运到现在的位置的呢?  相似文献   

10.
咒石     
关于从波罗的海中的布拉·朱夫鲁岛捡回石头会遭殃的说法,于2004年5月15日得到证实。有人把从岛上捡回来的石头寄到了瑞典的奥斯卡港市政厅,石头旁附有一张字条,上面写着:"我们在买房后就弄来这些石头,多年来这些石头给我们带来了痛苦和灾难……请帮助我们将它们返回原地。"  相似文献   

11.
正距离我们约3000万光年远,位在猎犬座内的M63是北天的一个明亮螺旋星系。这个编录号为NGC 5055、跨度将近10万光年的壮丽宇宙岛,几乎和我们的银河系等大。在这幅极深空影像里,除了可见到为它博得"向日葵星系"称号的明亮的核心及宏伟的螺旋臂之外,还可见到向外晕伸展的暗淡弧形恒星流。这些伸展到离星系核心约18万光年远的结构,可能是M63以引力潮破坏伴星系后遗留下来的恒星流。在这幅用小望远镜拍摄但无比清晰的大视野影像里,还可见到M63的其他伴星系以及5个刚辨认出的矮星系,在接下来的数十亿年之中,它们可能也会化身为恒星流。  相似文献   

12.
反宇宙说明除我们的总星系外,还有其它宇宙。宇宙学者提出反宇宙,一般是以质子与反质子对称电荷相反推测有反物质组成的宇宙。但究竟如何相反,本文从正、反宇宙双方应该互相依存共同演化的关系进行讨论。该文鲜明地挑战大爆炸理论为基础的现代主流宇宙学。  相似文献   

13.
星系簇的中心附近有个大的椭圆,团簇的中心的椭圆星系经常被认为是传向河外的大尺度喷流的源,这些喷流被认为是在大椭圆中心里AGN中幂律吸积过程生成的,本文中我们要讨论喷流的起源及它们与河外星系团际介质的相互作用的可能结果.  相似文献   

14.
我们经常会遇到“宇宙大爆炸”、DNA以及生命起源等词语。英国约克大学Michael M Woolfson教授编写了本书,就是要带领大家进入这些科学领域。全书循序渐进,从物质形成说起,然后介绍行星与恒星的形成,包括地球以及地球表层与大气的演化,直到生命的起源与人类的进化。本书没有繁琐的方程、公式,反而配有丰富而形象的图片,因此,读者不需要具有专门的知识,就可以了解整个宇宙、时空以及人类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我们对柏拉图之前的希腊情况知之甚少,然而公元前6世纪出现的一种特殊文学样式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在这个时期曾经有一些视野较为宽阔的关于宇宙及其起源的书籍问世,它们在特殊的环境中获得繁荣。这些书籍主要由两条支流——思想和文学汇集而成,它们超越了狭小的地域边界,广为流传的是:智慧的宣言和宇宙开创的神话。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理由将希腊人——荷马,赫西俄德或俄耳甫斯神话的宇宙发生论从其东方副本(极相似的人或物)中分离出来。很明显,它们出自同一个家庭,而且有不少证据显示出前苏格拉底的哲学家们依然在步东方宇宙发生论的后尘。  相似文献   

16.
世界上最大功率的射电望远镜竖起灵敏的“电子耳朵”谛听茫茫宇宙。它们在搜寻:究竟有没有外星人?地点:波多黎各岛。时间:1992年10月12日凌晨3时。美国宇宙科学家杰尔·塔特准时开启了世界上最大的  相似文献   

17.
由于幼年时期宇宙温度太高,光在那时根本无法闪亮。那么宇宙中的第一缕光线是从哪儿来的呢?通过研究距地球2.81亿光年的一个小星系发出的辐射,天文学家认为,星系内部恒星的诞生可能促使宇宙发出了第一缕光。宇宙被认为产生于距今约137亿年前的“大爆炸”。紧接着“大爆炸”后的宇宙温度极高,物质粒子全部以离子化形式存在。这种情况下,恒星星系这种致密的物质结构无法轻易形成。随着宇宙的膨胀、冷却和去离子化,很多原子核和电子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氢和氦这种中性的、原子量小的原子。虽然恒星随后开始形成,但由于宇宙处于去离子化状态,光很…  相似文献   

18.
正说到外星人,几乎每个人都会很感兴趣。大家都很关心外星人在哪儿,长啥样,如何联系到它们。我们该如何与之交流?是像《三体》中那样"不要回答",还是友好地"say hello"?外星人不仅在科幻作品中大量出现,也是科学家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地球上为何会有如此丰富多彩的生命形式?宇宙中是否还有其他生命?是否与地球生命息息相关?为了探究这些未解之谜,我们努力寻找宇宙中的各种生命,以及生命的组成物质。寻找外星生命,有助于人类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宇宙。遥望太阳系中那些色彩斑斓的星球,人们曾经认为,太阳系也许是一个遍布生命的伊甸园。他们坚信,火星人在火星上修筑了运河,建立了  相似文献   

19.
射电星系根据其在178 MHz处的光度可以分为两类,即Fanaroff-Riley type Is(FRIs)和Fanaroff-Riley type IIs (FRIIs),而且FRIs的光度要低于FRIIs(Fannroff & Riley1974).从SIMBAD网站上找到了许多个光学星等多于两个波段的源.在星等转化为流量密度时考虑了银河系修正,然后对于这些流量密度进行线性拟合,得到各个源的光学谱指数.对于这些谱指数,取它们的取值范围在-2到3之间.且A≥2△a,最终得到153个源可用(61 FRIs和92 FRIIs).对FRIs和FRIIs的光学谱指数分布进行高斯拟合,发现FRIs的平均光学谱指数等于1.60±0.66,大于FRIIs的值1.13±1.09.然后我们对这两类源进行K-S检验,发现这两类源来自同一母体的概率是4.73E-6,这可以说明这两类源在光学波段可以被区分开.  相似文献   

20.
星系周介质是位于星系维里半径以内、星际介质以外的气体.这些弥散的、几乎不可见的物质在星系的演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介绍星系周介质的研究方法以及近年来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包括重子物质的质量分布和金属分布等.研究表明,星系周介质是复杂的多相气体,不同温度的星系周介质都包含了大量的重子物质,有望解决标准宇宙学框架下的“重子物质缺失”问题.星系周介质的金属分布呈双峰或更复杂的结构,说明其能接收星系反馈过程抛出的气体,调节并支配星系的气体供给.观测上已经发现星系内流和外流的直接证据,星系周介质的性质具体是如何影响星系中气体的供给还有待研究.未来,包括我国的中国空间站望远镜、宇宙热重子探寻计划等观测设备将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星系周介质的性质及其在星系演化过程中的具体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