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回顾了大同煤矿集团公司薄煤层开采技术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我国薄煤层开采技术的发展状况,提出了大同矿区薄煤层开采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回顾了大同煤矿集团公司薄煤层开采技术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我国薄煤层开采技术的发展状况,提出了大同矿区薄煤层开采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郭勇 《科技信息》2012,(24):412-412
我国把厚度小于1.3m的煤层划归为薄煤层,厚度小于0.8米的煤层属于极薄煤层。我国薄煤层资源丰富,分布面较广,而且煤质好。据调查我国84.2%的矿区均有薄煤层分布,资源量约67Gt。近几年来,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开采强度也越来愈大。部分矿井厚及中厚煤层的储量日趋减少,甚至枯竭,为了保证矿井生产能力的均衡,延长矿井服务年限,提高矿井的开采率,薄煤层开采技术的研究已经得到了重视。本文首先介绍了薄煤层开采的特点,阐述了薄煤层开采的意义,重点论述薄煤层的开采技术。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大同矿区“两硬”条件下(坚硬顶板、坚硬煤层)厚煤层综放开采时液压支架架型与顶煤回收率及顶板控制影响,提出在两硬条件原煤层放顶煤开采时,应考虑顶煤放煤参数和煤量的要求,在选择综放支架掩护梁角度时,要充分考虑放煤高度和支架顶梁长度、掩护梁长度、后部输送机宽度等,要考虑支架顶梁对顶梁的破坏作用和坚硬顶板的来压特点。对类似顶板条件下的综采开采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同"两硬"条件国产设备双高工作面矿压显现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讨了大同坚硬煤层和坚硬顶板条件下国产综采设备高产高效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对大同矿区相同条件采煤工作面的顶板控制、开采工艺和综采设备选型提出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煤炭资源的开采力度也逐步加大,由于厚及中厚煤层储量的急剧下降,薄煤层逐渐变为主采煤层.然而薄煤层开采技术难度大,效率低,如何提高薄煤层采出率、降低开采难度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将通过对煤矿薄煤层形成原因、薄煤层开采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以及机械化采煤和工艺优点的分析,浅谈薄煤层机械化采煤技术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7.
"两硬"薄煤层开采技术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连海 《太原科技》2007,162(7):72-74
以晋华宫矿301盘区8118工作面为例,从开采设备选型配套、开采工艺与方法、围岩控制技术等方面,阐述了大同煤矿地下开采技术的发展概况,分析了当前煤矿开采中的关键技术难题.为类似条件下的薄煤层开采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8.
李培青 《科技信息》2013,(10):403-403,405
大同煤矿集团四老沟矿是一个具有60多年开采历史的老矿,矿井内的中厚煤层已趋于枯竭,面临的问题就是对薄煤层资源的开采。如何提高采煤机械化程度、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厚薄煤层协调开采,开展薄煤层安全高效开采技术工作,已成当务之急。发展薄煤层安全高效开采对于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延长矿井开采年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有着极为丰富的薄煤层资源,在现有探明的矿区中,有85%左右的矿区都有薄煤层分布,资源总量约67Gt.然而薄煤层因其开采高度低,作业面环境差,以及现阶段薄煤层开采技术落后等诸多条件的限制,使得薄煤层的开采效率问题成为了目前煤矿开采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该文针对现阶段国内薄煤层的开采技术进行论述,文章结合实际,以重庆市开县的几家煤矿为案例,具体分析了薄煤层开采的工艺和存在问题,并且总结了新时期薄煤层开采技术应该重点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0.
在大竹县观音煤业有限责任矿区薄煤层的开采所占比重90%,采场条件差,单产较低,工人劳动强度高。极薄煤层安全高效开采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难题。文章通过在极薄煤层条件下,应用MG100-TP型采煤机取得成功,实现了极薄煤层采煤工作面的机械化开采,提高煤炭的利用率和采区回采率,延长了矿井的服务年限,并为极薄煤层安全高效开采探索出一条新出路。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大同矿区存在着煤层层数多、间距小、顶板坚硬、多层采空的实际特点,进行了采空区地面灌浆材料分析、浆液配比分析、各种因素对灌浆效果的影响分析,探讨了灌浆系统的布置,获得了大同地区近距离、多煤层采空区地面灌浆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两硬”地质条件下大采高综采液压支架缺乏,厚煤层一次采全高技术不能在大同矿区推广等问题。笔者对液压支架与大采高综采采场围岩的力学关系进行了分析,根据相关矿压理论,从多种角度对“两硬”条件下大采高综采支架工作阻力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同时列举了5 000 mm厚煤层一次采全高试验工作面液压支架的支护阻力实测数据;通过对支架工作阻力理论计算值与井下工作面支架支护阻力实测数据的对比分析,认为采用多种方法计算、再综合分析的方法来确定大采高液压支架工作阻力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急倾斜坚硬厚煤层的开采方法是采矿技术所面临的难题之一。由于急倾斜坚硬厚煤层矿山压力显现不清楚,煤层顶板管理复杂,顶板事故多,回采率低等诸多因素的存在,使得矿井生产能力的提升及经济效益的提高受到束缚。兴泰煤矿二1煤层具有煤质坚硬、倾角大、瓦斯高、煤层厚等显著特点。因此,提高坚硬顶煤的冒放性是兴泰煤矿放顶煤开采所面临的主要技术难题。本文在对坚硬顶煤破碎特点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兴泰煤矿二1煤层工程地质条件,提出了提高二1煤层坚硬顶煤冒放性的主要技术措施及三种预裂爆破方案。通过现场试验,成功的解决了二1煤层坚硬顶煤难以放出的问题,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实现了急倾斜坚硬厚煤层放顶煤开采技术的突破,对中国急倾斜坚硬厚煤层的开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矿井生产过程中,顶板事故频发,对煤矿安全生产威胁巨大,有必要明确煤层顶板力学性质和稳定性。本次研究以大同煤田同忻矿为研究对象,收集钻孔地质资料,总结了各可采煤层厚度特征和空间展布特征,确定了各煤层顶板类型;采集各煤层顶、底板岩心样品,以岩石力学测试实验为手段,得出了顶、底板岩石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等力学参数,明晰了煤层顶板岩石类型和稳定性,并针对此提供了相应建议。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山2#、山4#、2#、3-5#、8#和9#煤层共6套可采煤层,其中太原组3-5#和8#煤层为主采煤层;山2#煤层顶板多为中硬岩,稳定性相对较好,山4#煤层顶板类型多为直接顶和老顶,伪顶区域小规模存在,多为中硬岩和硬岩,稳定性较好;2#煤层可采区域顶板类型主要为直接顶和老顶,软岩—坚硬岩皆有分布;3-5#煤层顶板类型区域内以直接顶为主,大面积连片分布,伪顶和老顶穿插分布,主要为软—中硬岩;8#煤层顶板类型多为直接顶和老顶,伪顶罕见,软-中硬岩皆有存在;9#煤层顶板类型伪顶、直接顶和老顶穿插分布,软岩—中硬岩皆有发育。研究结果对于研究区矿井安全开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煤矿生产中,近距离煤层的开采较为常见,尤其是两层煤均为全区可采,且上层煤为薄煤层、下层煤为中厚或厚煤层的开采。柳林王家沟煤矿的4号、5号煤层属于此种典型情况。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同步开采4号、5号煤层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桃子矿区DLW、HGG、HG等曲线,对该矿区的煤岩层进行对比,可有效进行煤岩层变化规律研究、层位划分,进一步提高对比的可信度和资料解释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大同矿区的“煤层硬,顶板硬”,6m以上的特厚煤层储量丰富的特点,设计研制了大采高电牵引滚筒采煤机,为验证该采煤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采用虚拟样机技术对其关键零部件和整机进行三维建模,并对其进行有限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采煤机结构合理,工作稳定可靠,为大采高采煤机结构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福建省坚硬薄煤层爆破开采技术研究分析,提出了煤层硬度系数不同,其研究侧重点不同.对于f=3左右的煤层,重在研究提高块煤率;f=4-6及以上的煤层,重在研究提高回采率.调研分析了生产实际中特别坚硬煤层爆破效果差的原因,并进行现场实验,提出了提高特别坚硬煤层爆破效果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