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郑樵《通志》看纪传体通史编纂工作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樵的《通志》在继承前人成果、经验、方法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历史编纂学体系,“自成一家言”。其特点是:一是强调了历史编纂学上的继承与创新问题;二是丰富了史书记载的内容,使纪传体史书变的更加丰富多彩;三是论证了治史必求会通的准则,使通史的内涵更为明朗;四是批判了灾祥、占候之说,提倡实学研究精神;五是总结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校雠学理论。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清代前后期两部通志的代表作地方志编纂原则的论述,说明清代地方志编纂遵循的一般规律.冀为现实修去提供史鉴。  相似文献   

3.
北宋贾昌朝所撰《群经音辨》在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基础上,对群经中的1000多个常见异读字专门进行了整理、分类和辨析,它不仅是一部重要的音义著作,还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的同形异音异义词词典。作为一部工具书,《群经音辨》在编排体例、训释方式等方面都体现了其规范性和科学性,对后世的辞书编纂颇有启发,因而在我国辞书学史上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编纂项目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重点项目,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由中央宣传部委托文化和旅游部指导国家图书馆组织实施。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北京大学教授袁行霈担任项目编纂委员会主任委员。项目秉持“激活经典、熔古铸今、立足学术、面向大众”的编纂目标,遴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百种经典,萃取精华、赋予新意,深入浅出地进行解读,力求为广大读者提供一套立足学术、面向大众的古代典籍普及读本。截至2022年12月,项目已完成编纂出版图书70种。《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项目编纂工作分为筹备、试点和正式编纂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编辑”词义考严军自编辑学理论兴起以来,有关“编辑”一词意义阐释,众说纷坛。最有代表性的有两说。一说古代汉语的编辑与现代汉语的编辑概念不同,古代编辑即编纂,是一种著作活动;二说将古今编辑混同为一。迄今各执己见,莫衷一是。理论之基石自然源于概念,如按第...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编辑学理论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并不断由一般性问题的研究向编辑过程特殊规律的研究转换。值此之际,姬建敏同志的《编辑心理论》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它以编辑的心理过程为对象,运用普通心理学和现代认知心理学等理论,对编辑心理现象进行描述,以揭示心理规律,预测心理趋势,探讨心理调适的方法和原则,提高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这是对编辑心理世界的理性探索。  相似文献   

7.
明清书业进入了一个相对繁荣的时期,明代《永乐大典》、清代《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的编纂及明清官府的刻书对图书事业是一个有力的推动。  相似文献   

8.
作者穷尽性的收集了建国以来大陆和台湾学者有关《释名》研究的论著61篇(部),以内容分类,从作者与成书年代、训释体例、价值贡献、缺陷、影响、声训、词汇、文化、辞书编纂、研究整理和其他研究角度等方面分别加以述评。总结出两点不足:一是大陆学者对《释名》的研究缺乏系统性、缺少有分量的系统专著,对一些领域的研究有待深入;二是选题应加强计划,克服重复,注重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  相似文献   

9.
编辑选题决定书刊的长远价值。从隋朝陆法言编辑《切韵》、五代时期赵崇祚编辑《花间集》、南宋袁枢编辑《通鉴纪事本末》等中国古代编辑史上的例子可以看出,编辑选题大凡要从这样几个方面去考虑:一是针对社会现实急需解决的问题而选题,二是把握时代脉络而选题,三是从方便读者的角度选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中国通史》(图鉴版)这部史书的独特的编纂特点,该书图文并茂、注重史实、重点突出、通俗易懂、史料丰富,通篇编纂独具匠心,值得编辑工作者欣赏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分清高校学校的编辑学研究中所出现的问题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现象,作者用编辑领域拥有众多读者群的《编辑之友》等刊物中的例子,说明了界定研究问题主体对问题推理以有结论的重要性。提出:在高校学报的编辑学研究中应该遵循从特殊性到普遍性的规律。应该先研究高校学报的部门编辑学,然后再研究高校学报的普通编辑学。如果每个部门的编辑学研究有了深度,找到了明显的特殊性准则后,高校学报的编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就会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12.
前些时读到青年编辑学研究者孙景峰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学报编辑工程论》一书 ,该书作者完全是从日常的编辑实践出发 ,以求实的态度 ,来研究编辑实践问题和探讨编辑学的理论。联想到近来一些报刊中揭露出学界的许多学术腐败现象 ,该书作者表现出的那种实事求是、不浮不躁、执著追求的治学精神 ,以及那不拘传统、不趋大流、敢于创新的品质 ,在日趋“旺盛”的学术不正之风中显得那么的难能可贵。《学报编辑工程论》虽不是循着以往编辑学研究著作中常见的建构编辑学理论体系的一般规律来构思 ,但它正像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会长龙…  相似文献   

13.
《文选》的编纂过程以普通七年(526年)为界,划分为前后两期。在此不同时期内,萧统和刘孝绰、何思澄等东宫学士分别担当了不同的角色。由此,一些《文选》研究中有争议的问题得到了较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孟建安、段金卯两位先生合写的《编辑语言学论纲》是一部“拓荒性和填补空白性质”的著作 (序一 )。其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 ,宗廷虎、申小龙两位著名学者在序言中已作了中肯的评价。如果对《论纲》的学术创新及所提出的理论问题作一番认真的思考 ,无论对编辑学、语言学、修辞学 ,还是言语交际学等的研究来说 ,无疑都是很有意义的。《论纲》的学术创新 ,首先是为初涉编辑工作 ,以至像我这种已搞多年编辑工作的人创建了一个语用知识的系统。这样的创新价值就是它的实用价值 ,二者是相互统一的。其次 ,《论纲》的建立有自己独特的思路和观念 ,提…  相似文献   

15.
唐初欧阳询主编的《艺文类聚》是现存最早的大型类书,当时供人们对于洛瀚文献窥一斑而见全豹,以及写作骈体文时查引典故词汇。因此,编纂者对资料只能拣择、摘抄、不能歪曲纂改,对内容只能视读者所需而提供,不能凭主观爱恶妄加损益。尽管如此,从该书的门类次序和内容取舍入手分析,可发现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多闻阙疑,求同存异,追求真善美。其编纂方法是:创立事文合璧的类书体例,规定事前文后的编次序,沿袭比类相比的编纂手法,坚持弃杂取精的摘录标准。现今该书可用于古籍的校勘和辑佚,为求知和鉴赏提供资料,以及为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研究拓宽领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现藏于上海图书馆的《三峡通志》,是20世纪50年代初从造纸厂废纸堆中抢救出来的,到目前为止,对《三峡通志》所进行的研究不多、论著甚少。本文拟从内容体例、文献来源、文献处理、文字异同等四个方面入手,对《三峡通志》的情况做一些简单地介绍,并对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论语》作为先秦儒家的代表著作,其书名中的“论”字有作“伦理”解、“编纂”解、“讨论议论”解、“把有序的言说编次成佚”解、“讨论编次”解、“选择”解、“讨论解释”解等,众说纷纭,没有定论。根据《论语》的性质、内容和体例,其中的“编纂”义是最为恰当的。  相似文献   

18.
韩愈是中唐时期名的学家,然而其在史学理论方面亦频有见地。他关于天人关系、人性、圣人的论述,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在历史编纂理论方面,他关于历史编纂之目的、史料、书史方法有实录编纂体例等方面的见解亦让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9.
《大唐新语》 根据作者的编纂意图和书中类目分析,它本当叫做《唐语》,其性质当视为历史著作,与同时代其他著作相比,《大唐新语》在立意上有较为明显的复古倾向,在具体编纂上则又是体现变通精神的。学者研究杂史应当慎思明辨,这才能抓住要害,进而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相似文献   

20.
孔子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一生的主要活动是聚徒讲学,从事于文化教育和文化遗产的整理工作。他博通古代文化典籍,还曾做过编辑工作,即删《诗》、《书》、《礼》、《乐》,赞《周易》、修《春秋》,将当时社会上流行散在的材料辑录编纂成六经,成为我国最早的编辑工作者,对祖国文化和编辑事业作出了贡献,虽然当时还没有出现“编辑”二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