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语》是我国古代思想史、文化史、教育史上一部影响卓著的儒家典籍,它记载了孔子及其部分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思想学说的精华。本文结合《说文解字》、《马氏文通》、《汉语史稿》对《论语》中第一人称代词"吾"、"我"的用法作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人称指示语在日常交际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其丰富的含义和多样的用法常被人们拿来研究。研究汉语复兹第一人称指示语“我们”的用法.有助于人们在交往中更加娴熟贴切地使用第一人称指示语,从而促进人际沟通。  相似文献   

3.
本文系统地梳理了《离骚》中第一人称代词"余"、"吾"、"朕"、"予"、"我"、"之"的具体使用分布情况,详细剖析它们所承担的语法功能,在有必要的地方进行了比较分析,还提出了对《离骚》为什么把第一人称代词使用得很复杂的原因的几种猜想。  相似文献   

4.
肖方 《科技信息》2010,(22):I0131-I0131
日语中第一人称代词包含着比汉语更为复杂的交往礼仪、生疏关系、年龄、性别等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日语语言特点及文化内涵。正确掌握日语中第一人称的表达方式是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达到言语目的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汉语中指代问题的研究及讨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指代的解决对于自然语言理解的非歧义具有重要的意义重视篇章和故事情节的理解固然有助于解决类似的二义性问题,但所需的巨大知识库在实际系统中,无论是建立还是最终的效率和完备性均很难满足用户的需要.文章以第三人称代词为代表,分析其各种指代现象并进行分类通过语法分析和句子语义平面的主客观信息研究,利用格框架,提出了在上下文相关的语义环境中进行指代分类解决的思想,并给出了相应算法.  相似文献   

6.
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作品,是通过语言来反映社会生活、传递艺术信息的。由于现实世界中虽有许多事物的概念是明晰的,然而不少事物的界限是不清的,甚至是很模糊的,还有一些事物明晰中又有模糊的一面,这就决定了文学作品塑造的形象、传递的感情,既有明晰性,又带有某种程度的模糊性。对于那些表达模糊的形象、感情,人们就常常要运用人脑的模糊识别能力,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去捉摸它,去感知它,去丰富和补充它,并在欣赏的过程中,产生引人入胜、豁然开朗、心悦诚服的美感,这就形成了文学作品的模糊美。  相似文献   

7.
主要以东汉汉译佛经第一人称代词为研究对象,在穷尽性统计的基础上进行详细的静态描写,通过描写与解释相结合,共时与历时相结合,整理出东汉汉译佛经第一人称代词的系统,并指出其特点及形成的原因,帮助人们了解东汉时期汉语第一人称代词系统的实际面貌,了解第一人称代词的历史发展轨迹,以期对汉语史研究做一些有益的必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语义模糊的研究现状,分析了范畴理论从经典到原型的发展过程,从认知范畴模糊的视角出发,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语义模糊性与范畴模糊性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指出语义模糊是由范畴化过程中的模糊性决定的,是认知范畴模糊性的反映。  相似文献   

9.
1965年扎德的“模糊集合论”的诞生,引起了语言学的变革,为模糊语言学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将根据扎德的模糊集合论的观点,用模糊隶属度、模湖隶属函数等模糊分析的方法来讨论语言和言语中存在的模糊现象,即根据扎德的模糊集合论的基本观点:语言的各种范畴中既有清晰的中心区域,又有模糊的边缘区域。结论是:语言、言语系统的各个层面即语言、语义、词汇、语法都存在模糊现象。  相似文献   

10.
《诗经》十五“国风”中“第一人称诗”占一半以上,而在所有“第一人称诗”中出自女性之口的又占三分之一强。这些以女性口吻抒写的诗篇传达出一种后世文学所欠缺的女性意识。这种女性意识在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女性对人性本真的追求,它包括强烈的生命意识和不息的自强意识。  相似文献   

11.
张海 《科技信息》2011,(10):I0164-I0165
《红楼梦》中数字联缀的使用是其高度艺术性的体现。对于这一结构的翻译亦应给予重视。本论文依据模糊语言学理论,从语义模糊角度对《红楼梦》中的数字联缀及其英译进行研究。目的在于在研读霍克斯的英译本的基础上,对该名著中的语义模糊数字联缀进行统计和分析,进而探讨数字联缀的类别和语用功能,并探讨《红楼梦》的英译本中联缀数字的翻译,为数字语义模糊研究和数字翻译研究提供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12.
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是不彻底、不完整的。在反应-思维-表达-交际这一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蕴含着偶然性、局部性、肤浅性,语言也就有了模糊性。语言的模糊性在语义上表现出来,交际在模糊中成功完成。  相似文献   

13.
英语中的情态动词can的语义有什么特点?是单义还是复义?其语义是确切的,还是模糊的?又该怎样理解其语义?语义与句子结构是否有联系?与语境的关系怎样?本文试图对此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杨郭婷 《科技信息》2012,(36):I0097-I0097
自然语言具有模糊性,模糊语言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类语言交流中的语言现象。数字/词的模糊语义生成了人类思维的模糊性。诗歌中,数字使用频率高且寓意深,解读数字模糊语义必须弄清数字的表义以及它运用于诗歌中的文化意象。本文运用模糊语义的基本原理,通过实例解析,探讨数字模糊语义生成的意象。  相似文献   

15.
吴娜 《科技资讯》2009,(6):236-237
在英汉广告语中,随处可见通过模糊词语来表达的广告模糊语义。本文从语义的角度分析了在英汉广告文体中模糊语言所体现的积极作用。从广告语中出现模糊语义的原因,模糊语义在广告文体中的不同体现以及广告语中表达出的模糊语义的功用三方面入手,结合大量的广告例子较全面地介绍和阐释了广告语中模糊语义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在广告运思和创意的过程中,广告语创作者们首先面对的就是叙述主体或诉求主体的确定,在言语表达上,其实就是一个人称代词(包括我/我们)的选用问题,本文主要通过量化统计,采用对比分析的方式,以探究第一人称代词在广告语中的运用情况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模糊模态命题逻辑的语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克里普克语义进行了扩充,给出了模糊化的克里普克语义,然后讨论了模糊模态α-重言式,最后根据模糊关系R的不同情况讨论了相应的模糊模态公式的归约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事件指代消解任务比实体指代消解难度大, 主要原因为事件描述在非结构化文本中分布稀疏, 且不具备同指关系的单链占很大比例, 同时事件自身承载的语义信息比实体更加丰富。为了准确地抽取文本中的同指事件, 针对以上特点, 提出一种融合篇章表征的事件指代消解模型。该模型通过CRF有效地区分非事件句、单链以及同指链, 同时利用分层注意力机制捕捉句子级别和篇章级别的重要信息。在KBP2015和2016数据集上进行的事件指代消解实验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在CoNLL评测标准下F1值达到43.07%。  相似文献   

19.
张宪涛 《科技信息》2011,(30):155-155
人称指示语是语用学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研究领域,它通过人物指称把参与者和语境紧紧结合起来,而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一个重要属性,语言模糊现象普遍存在,包括人称指示语这一层面。本文运用语用学相关的知识与原理从模糊语言学的角度对人称指示语的分类、单复数和性别进行探讨,从而挖掘出人称指示语中的模糊现象。  相似文献   

20.
《广告模糊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广告中,模糊语运用普遍。所谓模糊语,指那些表述事物的性态、属类等方面特征时在度、数、质方面不清晰、不精确的言语。它是和明确言语相对而言的,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完成准确传递商品信息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