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52016年8月16日,中国成功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量子保密通信是唯一已知的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安全通信方式。"墨子号"为中国在国际上抢占了量子科技创新制高点,成为国际同行的标杆。  相似文献   

2.
正孤独在现代社会成为一种越来越能引起人类共鸣的话题。诗人说,"孤独不过仍是与世界共度的时光"。借此与孤独的现代人共勉。孤独在现代社会成为一种越来越能引起人类共鸣的话题,但我们很少看到一种共性的概念,它更多的是一种个性化的描述和体会。有人因孤独而烦躁,有人因孤独而成长,有人将其比作"一个人的狂欢",也有人为了不孤独而不断参加集体聚会。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孤独更是一种特立独行。我们的文化更  相似文献   

3.
《科学大观园》2006,(5):10-11
由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领衔参加,共570位两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05年中国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神6’飞天成功”“、‘惠更斯’登陆土卫6”分居榜首。2005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1.神舟”6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10月17日凌晨4时33分,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完成中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后,神舟6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自主出舱。神舟6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实验活动方面取得了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  相似文献   

4.
<正>有人说,他们就是一群追“星星”的年轻人,一次又一次见证和创造着中国人筑梦太空的新纪录。2023年春节,在距离地球约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感受到和地面一样的喜庆氛围,他们在太空穿新衣、吃饺子、写“福”字,向全国人民拜年。云顶之上,中国人自己建造的太空家园已从蓝图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5.
正当读MBA"充电"成为企业界一大潮流时,沈阳市的优秀青年农民也走进了大学殿堂.他们一不要学历,二不要学位,三不要安排就业,在大学脱产学习一年后,回到本地区创业,成为新农村运用科技进行产业化、集约化经营的"星星之火".  相似文献   

6.
2020年秋冬之交,“奋斗者”探索一号科考船载着中国海洋科技弄潮儿勇闯地球最深极——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实现了进入万米洋底的世界壮举,圆满完成了“奋斗者”号万米级载人深潜试验.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研究员、 “奋斗者”号副总设计师赵洋就是他们其中的一位.  相似文献   

7.
莉莲·阿斯普朗德是"泰坦尼克"号最后一名幸存者,于2006年与世长辞。在她死后,有人发现了她保存的感人信件和档案,并将首次展现在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8.
致敬奋斗者     
杰出科技工作者即为"国之重器"。在"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所发生的历史巨变中,有着他们的不懈努力和无私奉献。是他们的智慧和才能,助力40年来中国的腾飞。习总书记说,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我们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科学家犹如满天星斗,辉耀着一个国家更加光明的未来。  相似文献   

9.
2020年12月17日1时59分,内蒙古四子王旗,经历了 23天惊心动魄的太空之旅,嫦娥五号怀揣取自月球的土壤安全着陆.这是人类时隔40多年后再次完成从月球采样返回的壮举,创造了5项"中国首次". 壮举的背后,是无数航天人的拼搏与坚守.嫦娥五号任务历时10年,汇聚了全国数千家单位、数万名科技工作者.他们中有白发苍苍的院...  相似文献   

10.
1956年制定的"十二年科技规划",使中国在短短七八年时间内,跨入现代科学几乎所有领域的大门,但其"台前幕后"的故事至今鲜为人知. 1956年1月,中共中央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口号. 同年开始实施的《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下称"十二年科技规划")成为新中国科技发展的新起点. "'十二年科技规划'被公认为中国科技发展规划史上的成功案例.但在制定这一规划过程中发生在'台前幕后'的故事却鲜为人知."吴明瑜说.  相似文献   

11.
沉睡千年的"地下长城" 众所周知,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它的巍峨雄伟、气势磅礴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但至今却很少有人知道,在中国冀中平原顶端的燕南大地还筑有一条可与其相媲美的"地下长城"--宋辽地下古战道.2006年5月25日,永清县的地下古战道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2.
李浩在师徒协议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一声令下,他与其他97名应届毕业生一道,双手捧起热茶,呈给初识的师傅,并深深鞠上一躬. 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齐聚位于台湾海峡西岸的福清核电站.此时正值"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处在攻坚期.他们的加入,为这个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项目注入新生力量. 此情此景,或许会让"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回想起32年前.当年,大亚湾核电站正式开工建设,这是中国首次从国外引进核电技术.  相似文献   

13.
<正>世界互联网大会、再入返回、充电桩、移动支付、罗塞塔号、月宫一号、猎户座、C919大型客机、可穿戴设备、工业4.0入选2014年十大科技焦点名词2014年12月19日,"2014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发布会在人民日报社举行。此次流行语共分为9大类,从1 029 676个文本、1 050 655 055字次语料中抽取。流行语是记录时代的"晴雨表",是一幅透视万千事态、勾勒民生民情的历史长卷。透过流行语,能够洞察社会各个领域的最新动态。其中,"2014年中国媒体十大科技焦点名词"真实记录了本年度科技领域的重大突破、尖端成果以及百姓关  相似文献   

14.
在晚明内忧外患之际,晚明"四贤"作为受洗入教的开明士大夫,他们站在时代前列,以道自担,力主科技救世。在科技思想上,主张缘数寻理,以数学为科技之根基;以经世致用为择取科技之标准;以会通中西科技为超越西方的必由之路。在科技实践上,他们积极与传教士合作翻译西方科技著作,建构科技文本;依照西方科技,制器用器,推广科学技术,并建立"仁会"、"兴仁会"等社团组织培养科技人才。晚明"四贤"的科技救世主张,虽然并没有改变明朝灭亡的历史命运,但却推动儒学"格物致知"的诠释转向实证化,引发受洗入教的热潮,推动与传教士的合作,形成丰富的科技著作和器械,在晚明乃至中国科技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5.
《科学大观园》2011,(7):50-51
几年前,赵本山与宋丹丹的小品"有人花钱吃喝,有人花钱点歌,有人花钱雇我陪人唠嗑",道出了一条通往老人的心灵之路。通过聊天,你能知道他们的喜怒哀乐,也能知道他们的身体状况。  相似文献   

16.
钟葵 《科学大观园》2012,(13):70-71
军事、经济、文化、科技发展不平衡是北宋一大特征,也是北宋没有成为强国的重要因素。北宋在军事上"积弱",在经济上"积贫",但在文化和科技领域却创造出许多辉煌的成果,是中国古代文化最繁荣、科技最发达的朝代之一,在中后期还呈现了文化大家"井喷"的罕有现象。北宋文化繁荣、科技发达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宋初宋太祖赵匡胤大力推行偃武修文政策,后来的继承  相似文献   

17.
影像     
正更强探索无极限登顶"地球之巅",为珠峰再"量身高";"雪龙2"号第三次出发,执行第37次南极考察任务;"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万米海试……过去的一年中,中国科学家及广大科技工作者自立自强,再度向极限发起"挑战",不断向科学技术深度和广度进军。  相似文献   

18.
你能想象远在青海的阳光能为中原"充电"吗? 我国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但它们却像草原上的"野马",性情不定,难以驯服. 有这样一个团队,短短几年时间,他们突破了一个个世界级难题,创造了一项项世界第一.在他们的努力下,特高压直流输电成为国家战略级技术,和高铁、北斗一样,成为享誉世界的"中国名片".他们是国家电网经研院直流技术攻关团队,他们被称作驯服风光野马的"追风人".  相似文献   

19.
1895年6月2日深夜,在台湾基隆以东的海面上,一艘名为"公义"号的德国船静悄悄地停泊着.而就在此时,船舱内正进行着一项交割手续,办理手续的双方分别是中国代表李经方与日本代表桦山资纪,而他们所交割的,竟然是本属中国领土的台湾.1895年所发生这一幕,使得日本建立起进攻中国大陆的跳板.这一年在两岸中国人心中留下了难以抚平的创伤.也让日本人看中国的眼光发生了巨大转变.  相似文献   

20.
产生于中国"政府指令型"NIS重塑时期的科技中介,在中国"政府导引型"NIS、"政府协调型"NIS时期功能不断完善、角色不断演变,并成为一个重要的政策概念。学界关于科技中介及其角色的研究较少聚焦于中国NIS演进视域,并将其角色"黑箱化"处理。本文考察了我国科技中介在中国NIS演进的不同阶段的角色及其变化,进而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出发,基于科技服务链与创新链融合、开放式创新及服务创新的新趋向,对我国科技中介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