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安徽省地质遗迹调查评价与区划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安徽省地质遗迹特点、现状和保护对策的讨论,提出了安徽省地质遗迹具有地层剖面有显著代表性、构造形迹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古生物化石丰富、地貌景观奇特、古人类遗址广泛分布和有独特医疗和保健作用的温泉分布等特点,并从安徽省180处左右地质遗迹点中归纳出安徽省18处主要地质遗迹,分析了安徽省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安徽省地质遗迹保护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华山景区不仅有着千姿百态的生态景观、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而且还有着丰富多彩的地质遗迹景观.这些地质景观包括岩石遗迹、构造遗迹、花岗岩山峰地貌遗迹、花岗岩峡谷地貌,遗迹、花岗岩微地貌遗迹及地质灾害遗迹.对这些地质遗迹的特征进行了调查、归纳和分析,建议尽快建立华山国家地质公园,保护和挖掘好这些地质遗迹.  相似文献   

3.
对桐柏山地质遗迹资源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研究,参考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和工作指南,根据地质遗迹资源的特征和成因对其进行了分类.简要论述了各类型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对其科学意义、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分析认为河南省桐柏山地区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丰富,类型很多,发育典型、系统,分布比较集中,是华北板块、扬子板块发展演化过程中留下的重要地质证据,对揭示桐柏山的形成过程具有很大意义,同时也是美学价值很高的观赏景观,相关的自然生态和人文资源众多,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和很大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4.
泰山独特的地质遗迹,为泰山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奠定了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成为泰山的特色风景之一.整合与开发泰山地质遗迹档案的旅游资源,不仅能够有效地保护地质遗迹,大大提高和丰富泰山旅游的品位和内容,还能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本文着重探讨了泰山地质遗迹档案的旅游资源开发,以及网络环境下的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的地质遗迹种类丰富,其分布多与优美的人文、自然景观一致,地质遗迹档次高,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科研价值和地质历史价值以及良好的开发条件.但在开发利用过程中还存在总体规划不完善;开发旅游资源忽视地质遗迹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不重视科学旅游,开发深度不够等问题.建议深入调查、搞好规划、加强宣传、推出名牌.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施秉县云台山世界自然遗产地,因其独特的白云岩喀斯特地貌而备受关注。遗产地内地质遗迹类型多样、特征明显。研究发现,云台山世界自然遗产地及周边地质遗迹可分为地质地貌遗迹、沉积地质遗迹、构造地质遗迹、地球生物遗迹和水文地质遗迹5个大类。其中,典型地质遗迹为白云岩峰丛、峰林地貌,与灰岩地貌相比较,其由于总体溶蚀相对较低,而岩石节理、裂隙广泛发育,故溶蚀作用相对较弱,而崩塌作用较为显著,故形成陡峻的峰丛-峰林景观以及高耸孤立的石柱景观等。  相似文献   

7.
福建地处欧亚大陆板块东南,经历了自新太古代以来漫长地质运动后,形成众多有特色的地质遗迹.这些遗迹集典型性、稀有性、观赏性于一体,已成为福建重要的自然风景旅游区.本文对福建主要地质风景区进行空间布局、特征描述、和成因分析.这个研究对开展地质旅游、普及地球科学知识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引导科学旅游,对地区保护地质遗迹,充分利用地质资源进行旅游经济建设的有效探索.  相似文献   

8.
宋波  宋建伟 《科技信息》2010,(31):391-392
着重介绍了辽宁省地质遗迹的类型及保护现状,并对其地质遗迹资源作出了分区评价,同时提出了地质遗迹开发价值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太行山地质遗迹特征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调查和总结前人研究成果, 并依据地质遗迹的成因、形态及规模等特征, 将太行山地质遗迹资源划分为地质剖面、地质构造、古生物、地貌景观和水体景观共5个大类, 其中以地貌景观中的构造地貌、流水地貌、岩石地貌以及水体景观中的瀑布地貌最为突出。结合太行山新生代后的演化发展, 系统地研究该地区夷平面、峡谷地貌、瀑布地貌、岩溶地貌等主要地质遗迹的成因及相互关系。研究结果对提升研究区地质遗迹资源的科学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也为太行山形成演化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地质遗迹及其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的地质遗迹种类丰富,其分布多与优美的人文、自然景观一致,地质遗迹档次高,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科研价值和地质历史价值以及良好的开发条件.但在开发利用过程中还存在总体规划不完善;开发旅游资源忽视地质遗迹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不重视科学旅游,开发深度不够等问题.建议深入调查、搞好规划、加强宣传、推出名牌。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质遗产概念的确定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近几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自然遗产申报中,出现了偏重遗产的地质学、生态学等科学价值的趋势。中国具有突出的地质地貌类型的多样性,因此,建立“地质遗产”这一专门概念,进一步加强中国地质遗产的研究,对于未来中国更有成效地申报世界遗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借鉴了国际上已被广泛采用的自然遗产、地质遗址、地质公园等相关概念,提出“地质遗产”的概念。中国有许多文化遗产直接依托于具有较高地质学价值的环境地质本底之上,这一点有别于其他国家,尤其是以文化遗产占据绝对数量的欧洲国家。考虑到这一特点,作者提出了中国一类特殊的“地质本底文化遗产”,将其作为中国地质遗产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
我国国家地质公园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已建有182处国家地质公园。通过对我国各类国家地质公园的分布规律统计分析,阐明其在空间分布上总体呈凝聚型带状,并主要集中分布于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带、东部沿海带、环渤海带、武夷山带、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带、华蓉山—大娄山带、环青藏高原带、祁连山—秦岭—大别山带、南岭带和环准噶尔带等10个带中,这与我国的主要地质构造带与地势阶梯过渡带基本吻合。同时,国家地质公园的分布还与各经济带中省域经济发展及其城市发展水平有明显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13.
张弘 《太原科技》2012,(2):77-79
山西中条山地区铜矿成矿地质条件十分优越。近年来,山西省地质勘查局214地质队在中条山铜峪沟-店子沟一带开展了铜(金)矿普查评价工作,通过综合地物化、槽探及钻探等工作手段,初步查明区内铜(金)矿赋存特征和成矿条件,并进行了重点解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找矿建议。  相似文献   

14.
泰山的科学价值与地质公园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泰山历经近30亿年的自然演化,地质构造作用复杂,造就了浑厚雄伟的山体,保存着丰富、完整的地质遗迹资源,特别是在科马提岩、太古宙至元古宙多期次侵入岩以及寒武纪地层标准剖面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国际性地学意义。泰山是典型的地质遗迹、优美的自然景观与无与伦比的历史文化遗存的完美结合体。具备了建设世界地质公园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南部中条山区是我国重要铜矿产区之一,胡-篦型铜矿是中条山铜矿的一个重要类型。探讨了中条山区北东段胡-篦型铜矿重要的矿床点之一的徐茂公殿铜矿的成矿地质条件及控矿地质构造特点,对中条山北东段该类型铜矿的寻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疆地质遗迹特征与地质公园建设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基于首次全疆地质遗迹系统调查,将新疆地质遗迹分为7个主类,28个亚类.提出温宿地貌、库车地貌2个新的地质遗迹亚类;对新疆地质遗迹进行了特色评析和等级划分,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和县市级地质遗迹分别占5.7%,36.4‰.38.3%和19.6%;充分考虑地质公园建设与新疆旅游业发展的无缝对接,提出将新疆建设成为中国地质公园大省的总体构想和新疆地质公园建设重心南移的新思路,同时提出2个世界地质公园和6个国家地质公园备选名录.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受极端天气、地震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影响,区内地质灾害多发、频发,防灾减灾形势严峻。为进一步查清甘肃省地质灾害现状发育特征,在甘肃省1:5 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最新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全省地质灾害灾情险情特征、总结了地质灾害时空分布规律及致灾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甘肃省地质灾害以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灾害规模多为中小型;(2)在空间分布上,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分布于甘肃省中部和东南部的9 个市州,属于黄河流域及黄土高原区、白龙江流域及陇南山地;(3)在时间分布上,5-9 月主汛期是地质灾害高发期,以7 月下旬至8 月上旬最为严重;(4)地质灾害具群发致灾、隐蔽致灾和链式致灾特征。研究成果可为区域地质灾害风险管控和应急管理提供一定的技术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浙江采石文化遗迹的价值内涵与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拥有悠久的采石历史,因而留下众多的采石文化遗迹.分析了浙江采石文化遗迹的价值内涵:鲜明的地域性与鲜活的民间性;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的双重属性;地质遗迹、文物古迹与工业遗产三位一体性.介绍了浙江采石文化遗迹的旅游开发情况,指出了其对区域文化、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以及旅游开发中存在的不足和需要采取的合理旅游开发策略,以利于旅游开发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