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论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学说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创立的. 本文详细介绍了经典精神分析以及现代精神分析的理论,介绍了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包括精神分析的三大理论:本能理论,人格理论以及意识层次说.还介绍了精神分析提出人的生长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2.
伊利·泽拉特斯基的<灵魂的秘密--精神分析的社会和文化史>一书,将精神分析放到历史中去,研究其与社会、政治和文化的相互作用.该书作者认为,由于精神分析理论与被称为个人生活的社会生活新领域相互呼应,精神分析运动扮演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加尔文主义,正是这一过程促使资本主义经济进入了基于大众消费的现代形式,由此,精神分析也促使现代性在社会和文化的各个领域普遍地建立起来.然而作者不该仅仅根据经济基础的改变就对精神分析的前途持悲观态度,因为在当今社会的某些领域,精神分析还以某种形式保持着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关于精神分析美学的评价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神分析理论和精神分析美学思潮,作为二十世纪非常重要的社会思潮。和学术思潮,其影响十分巨大,但学术界对其评价却莫衰一是。我们认为,从学理上说,精神分析理论是非理性思潮的继承和发展,但是在基本理念、研究方法及概念系统等方面却又十分不同;其美学思潮是一种用实证主义方法和理论研究解答美学现代性问题的学术思潮。  相似文献   

4.
弗洛伊德运用精神分析理论研究人的心理结构图式,提出人格理论,并把精神分析理论运用于社会历史领域,对人类文明的产生与发展、本质和动力及内在矛盾进行了视角独特的观察、分析与论述.因此,研究弗洛伊德的文明理论不仅可以开阔理论视野,更好地把握文明与人的辩证关系,也可以帮助人们对社会文明的发展和善待人类自身作出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尹翠芳 《科技信息》2009,(20):46-46
古典精神分析理论中并没有对青少年问题进行专门的研究或探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问题越发被包括精神分析在内的心理治疗理论所关注,精神分析理论需要有进一步的发展来解释青少年期所特有的精神现象。  相似文献   

6.
焦虑一直是苔丝的精神特质.焦虑的苔丝不仅反映了托马斯·哈代的焦虑心相,更是投射出一个19世纪末焦虑弥漫的英国社会.文章以双重维度,即古典精神分析和新精神分析的焦虑理论,全面解读苔丝的焦虑与防御,力图解码其焦虑形成的生理内因与文化外因.  相似文献   

7.
王琳 《科技咨询导报》2008,(32):241-241
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包括心理过程理论、心理变态理论和精神分析的治疗技术。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为心理治疗中各种流派方法应用的整合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孙聪 《科技信息》2009,(32):I0168-I0168
精神分析的诞生要归因于弗洛伊德对“压抑”机制的研究,纵观弗洛伊德各个时期的著作,弗洛伊德不断对“压抑”理论进行修改,尤其是对“压抑”和“防御”两种心理机制之间的关系的探讨,成为了精神分析理论发展最宝贵的源泉之一。但是,由于前中后期的著作中对压抑的诠释不尽相同,也导致了后来各个精神分析流派理论的分野。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理论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已成为当代西方史学跨学科研究中的一个新思潮,无论是精神分析理论、新行为主义理论还是认知心理学理论,都为历史研究开辟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0.
1896年电影诞生之初,乔治·梅里爱就拍摄了第一部恐怖电影《魔鬼的城堡》,1919年,罗伯特·维内的《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成为早期恐怖电影的经典。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生存状态的改变,宗教、情感、暴力、性等元素被引入电影,恐怖电影对现实的关照和对精神领域的探索都不断加强,作为一种影片类型也逐渐成熟,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大量观众。文章从恐怖电影的主题、视觉图景的呈现等方面探索恐怖电影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1.
从知识产权评估理论下的品牌价值评估理论入手,通过归纳法构建电影IP资源多维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电影IP资源进行静态价值评估,并将主观化的评价等级分数合理转换成货币价值;运用实物期权理论的计算方法,对电影IP资源可能带来的预期动态价值进行测算,构建起静态价值和动态价值相结合的电影IP资源价值定量评估模型。《战狼2》IP资源价值评估的应用案例表明,该模型可实现电影IP资源价值的量化评估,为电影IP资源的交易以及电影企业投资、开发电影IP,提供直接的货币价值指导。  相似文献   

12.
浅谈英文电影名称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欢欢  万蕾  龙荣培 《科技信息》2010,(17):I0236-I0236,I0255
文章以英语电影片名为对象,探讨了电影片名翻译应遵循的原则及方法。笔者以大量译名为例,提出了翻译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即体现文化特色,电影主题,商业价值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集结号》的成功上演,对处于困境之中的当代中国电影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的人文关怀与人道主义.对战争状态下人性的思考,对入的生命价值的尊重,在电影主流文化价值与国家意识形态、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以及国际电影主流文化价值与民族本土文化价值的契合,使冯小刚的电影展现了一个全新视景,也是冯小刚对中国电影国际化进程的一次成功探索与尝试,预示了中国电影新的文化诉求,给处于困境中的中国电影的突围之路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电影《罗拉快跑》通过对同一事件的三种结局处理,力图表现人类在变幻莫测的现实世界和无法把握的命运面前的真实心态,通过变形扭曲的"超物象"来表现"现实的真实",从审美角度讲,这是艺术创作的一种更高的境界,是社会生活在制作者心中的独特反映。论文从影片制作的视听技术处理上进行分析,以展现电影在"超物象"表现方面的独特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文章借助数据挖掘技术,以非遗电影《百鸟朝凤》为研究对象,在豆瓣和猫眼两个平台共抓取观影者评论数据56 645条,利用内容分析法对评论进行情感分类、词频分析和语义网络分析,从观影者感知视角探究利用电影进行非遗活态传播的实际效果.研究发现: 1) 观影者能够通过电影感知非遗,即电影感知的三个维度(电影角色、电影故事、电影主旨)与非遗感知的三个维度(非遗传承人、非遗空间、非遗价值)之间存在映射关系; 2) 引发观影者正面评价的主要因素是剧情、演技和电影传达的价值观,引发观影者负面评价的主要因素是题材、宣传方式和非遗的表现力; 3) 电影叙事的完整性和场景的原真性使观影者普遍对非遗产生了较深程度的感知,并引发了大量观影者对非遗价值问题的讨论和思考.文章揭示了观影者非遗感知的路径、内容、情感特征和影响因素,并对非遗电影的制作和传播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中国观众通过观看英文电影来了解西方文化并学习英语。英文电影名的中译一直以来都是翻译学领域的热点。从翻译目的论出发,结合英文电影名的语言特点,通过分析电影译名的价值标准,探索了期待视野对英文电影译名的影响,并提出英文电影名的翻译应该将观众的审美期待和创作者的审美体验紧密结合的观点,以期让受众在学习英语文化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7.
<青春>独特的历史价值在于,从影片中一方面可以看到"文革"话语的延续,另一方面又能发现一种新的时代精神和美学风尚的暗自滋长.它是两个时代、两种观念、两种政治与美学力量此消彼长、相互叠加与博弈的产物,是一座连接历史裂缝的浮桥.从中不难看出,当时的电影创作是如何一步一步摆脱"文革"禁锢,逐渐孕育、塑造了"新时期"电影美学新的品格的.  相似文献   

18.
电影电视自诞生以来,以独特的话语方式,创造了一个活泼的亚文化体系。它代表着工业化社会人类文化的重大发展,标志着20世纪人类文化所开拓的新领域。影视艺术亚文化形态的构成,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认识:(1)与传统艺术的差异是其构成的起点;(2)与现代文化的认同是其构成的条件;(3)独特的价值功能及其释放是其构成的体现。可以说,影视艺术亚文化体系充分展现了现代科技的魅力,促成了一种新的经济方式和文化产业,造就了新的文化交流和传播方式,带给人们新的休闲和娱乐方式.塑造着人们的新的审美观念,成为当代入无法远离的艺术消费。  相似文献   

19.
陈胤汶 《科技信息》2008,(10):136-136
《黑猫》、《白猫》分别由不同时代的美国作家埃德加·爱伦·坡的和乔伊斯·卡罗尔·欧茨所著。本文从它们的怪诞情节的角度来剖析恐怖的表现特征,这些恐怖特征将启发人们认识到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语言学家克雷斯和范吕文提出的视觉语法为新读图时代的语篇解读提供了理论工具,也为分析和解读以视觉元素为主要表迭方式的电影提供一个新的视角。电影《美国丽人》在题材,表达和成就上都有着一定的代表性。通过围绕电影主题“美”的图片进行视觉语法分析,在电影叙事过程中,“美”的符号构建,主题的多层次性得到凸显,电影人物对于各自“美”的符号的选择表达出对于美的不同侧面的感知,从而体现各自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