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阎连科善于在苦难生存境域中探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他的乡村小说在对于人的生存处境、生存状态的热切关注和审美表现中,不仅揭示了沉重苦难与边缘生存中生命存在的苦痛与叹息,还表现了人们超越苦难与自我救赎的执著精神和坚韧顽强的抗争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在阎连科的乡土小说创作中,他对乡土权力的描述,由早期"瑶沟系列"中对权力的崇拜、权力的极度欲望的写实到后期"耙耧系列"中对权力恐惧和厌恶的狂欢化书写,这是阎连科对乡村权力书写过程中的一个独特贡献。本文从其叙事手法的转换、创作观念的改变和书写范围的扩展等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3.
阎连科有着很深的"疾病情结"。长期的疾病体验和强烈的济世愿望使他成为了乡村平民的痛感器,在他的小说创作中,疾病和残疾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甚至成为结构作品的核心。以疾病作为关注人类生存的切入点,阎连科揭示出河洛地区广大乡民在疾病困扰下的伦理传承和变异。这些疾病叙事作品浸润着他对底层弱势群体强烈关注的情感,体现出一个现代知识分子悲天悯人的伦理情怀。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新消费者是个性鲜明、极富特色的消费群体,正在成为中国的消费主流,影响着中国二十一世纪的消费模式.新消费者在价值观上表现出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寻找平衡,有强烈的升腾和实现自我的愿望等特征.  相似文献   

5.
阎连科在小说中淋漓尽致地揭示了底层农村妇女遭受苦难的生存境遇。这些偏远山区的乡村女性,或为亲人和村庄利益牺牲自我,或为繁衍后代连续生育忍受痛苦,或屈辱地委身于男性权力和财富,或艰难地同凄苦的命运抗争,皆显现出她们坚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寻找自我这个话题一直是个永恒的话题,为人们广泛关注,随着时代变迁.作为生活在现代社会群体中的个人容易迷失自我,更有越要去探索真实的自我.尤其是青少年处于身体和心理发展的转折期,青少年彷徨在童年和成年人之间,对自我更加缺乏明确的了解和定义.这个时期如果缺乏成人正确的引导和关注,他们将会经历对找自我的危机.美国作家塞林格的著作<麦田的守望者>就真实描绘了青少年霍尔德寻找自我的痛苦历程.  相似文献   

7.
阎连科笔下的乡村权力是具体实在的,农民对于权力的崇拜和追求,反映小农要求提高自己社会地位的心态,实质上是乡村社会的集体潜意识。阎连科的小说展现给人们一个权势当道的乡村世界,权力的不公严重损害着乡村最底层农民的利益,伤害到这些弱势小人物的心灵。  相似文献   

8.
寻找女人是阎连科小说中男性的一种存在目的.农民和士兵的双重身份使这些男人处在一种悬浮而异化的生存状态,承受着面对女人和面对自身的双重价值失落.在这样的一种价值消解的外衣下,作家对男性价值作了重新的追寻和定位.  相似文献   

9.
《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树的代表作,传达出都市年轻人在成长中对于理想与现实的碰撞所产生的困惑与迷惘。主人公渡边有着面对现实、超越成长的勇气,一方面又对过往岁月充满怀念,苦苦寻觅灵魂叛离都市之路,寻找失落的自我。他悬浮于理想与现实之间,茫然失措。  相似文献   

10.
假如一定要用一个单词来形容卡莱尔的文化观,那就应该是"平衡".平衡的观念不仅贯穿于<时代的特征>,而且贯穿于他的整个创作生涯,因而是他文化思想的灵魂.卡莱尔的文化思想,不仅表现为对精神与物质失衡现象的批判,而且表现为寻求平衡之路的努力.在他看来.工作是通向平衡之路.他跟马克思一样,视工作为连接主体和客体的桥梁.卡莱尔经常被贴上.唯心主义者"和"神秘主义者"的标签,然而他的工作观跟历史唯物主义观不无相通之处,至少他在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之间追寻着平衡.  相似文献   

11.
弗洛伊德开创了人格心理学研究的新纪元,他从人格结构的"地形观"发展到"结构观",都强调了人格各层面之间的协调与平衡。本文以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为切入点,剖析了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小说主人公渡边的"本我、自我、超我"人格结构,并进一步解析三者之间的适度平衡,即弗洛伊德所谓的"和谐人格"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中国武术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为了能与“国际接轨”,越来越西化,越来越丢失“民族性”的标志而趋向“他者化”的问题,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的基础上,运用后殖民理论中关于“他者”与“自我”的思想对此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完全站在迎合西方人对民族体育欣赏口味的立场上来展示武术,分明就是一种文化上的“他者化”,这是应该加以警惕的;武术的发展其主体意识不可丢失,当下及未来的武术国际化传播与国内的发展改革还须重新围绕“民族特色”这个关键点来展开,即从“他者”走向“自我”的回归.中国武术与西方体育之间应该是一种自我与他者的关系,自我与他者不是一个征服与对抗的关系,而是一个主体与主体、相互借鉴塑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人是社会的产物,更是历史的产物,因此,现实中的人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历史既定因素的制约和束缚,他要想不仅在思想上而且在行为上都成为一个能自觉掌握自己命运的自由人,除了认真学习与研究历史外,别无他途。学习与研究历史,是人们认识自我、使自己领悟到完人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4.
贺铸在以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问范式"、柳永的"屯田家法"、苏轼的"东坡范式"之间寻找自我的主体风格.贺铸有趋向于"诗化之词"的一面.在"东坡范式"成为一种词学风格形态的北宋,贺铸是一位接受者.只在贺铸的接受视野中也是否呈现出"士大夫化"的自我表现方式.他本身又具有英雄气质,经历不同就必然会将自己的一面融入进来,形成新的审美风貌.  相似文献   

15.
阎连科是当代严肃而有思想的小说家之一.他的<日光流年>是90年代为数甚少的厚重之作.他对中国农民的苦难无以复加的描写,具有强大的震撼力,使文本具有了真正的现实主义的品格.另方面,因为小说带有明显的寓言性质而具有复义性.他的故事成为人类生存境遇的隐喻,从而使文本又具有了现代主义的意蕴.  相似文献   

16.
论文通过对阎连科小说中“在绝望中抗争”主题的分析,阐述了这种精神品格的文化意义在于:它其实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在呼唤人文精神回归的当代文化语境中,讴歌这样的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阎连科也以对于民魂的这样刻画表达了他对河南民风的新理解。  相似文献   

17.
鲁迅开创了现代文学表现农民的重要题材,其笔下的农民愚昧,无一不是中国国民劣根性的代表.通过对国民性的批判透露出他睿智的理性精神和深沉的忧患意识.鲁迅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双重情感态度,深刻揭示了底层人们在强权统治面前意识深处的奴性特征.阎连科从发掘人性的角度,着力表现人性异化的悲剧.小说的荒诞色彩寓于传统乡俗民情中,体现了乡土小说在当前社会环境中的艺术新走向.这种人性的异化与乡村权力体制和官本位文化都有着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末期西方思想理论界颇有震撼力的一位思想家,是法国著名精神分析学家和结构主义学家雅克.拉康,他倡导重新探究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因此成为拉康的语言分析。拉康认为,自我的建构离不开自身也离不开自我的对应物,即来自于镜中自我的影像;自我通过与这个影像的认同而实现。镜像阶段是一个自欺的瞬间,是一个由虚幻影像引起的迷恋过程,是想像性思维方式的起点。自我并不是自己的主宰,人们苦苦寻找自我,而当找到它时,它却外在于我们,总是作为一个他者而存在,被自身无法掌控的外部力量所决定,永久地被限定在与自己异化的境地。镜像阶段的想像性认同与人类知识同构,具有相似性。最后,笛卡儿式的主体不再能够自由地决定自己的生活,相反,该主体要受制于主体无法控制的外部力量。  相似文献   

19.
阎连科的小说阐释了耙耧山区的土地文化,一方面通过对鄙陋的乡俗与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宗法制负面作用的描写表达了对传统文明的批判;另一方面,通过对金钱至上的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精神家园荒芜,人性缺失等病态现象的描写,表达了对现代文明的批判。作家在批判两种文明对人性的扭曲的同时呼唤健康优美的精神家园,并提供了一条自我救赎之途——回归乡土,回归大地母亲的怀抱——那蕴含着人性温情的世界。  相似文献   

20.
在阎连科的乡土小说里,底层民众面对生存的绝境和乡村政治人权力的宰制,纷纷做着悲剧宿命的抗争,在角逐权力的过程中被异化的人性、爱情、人生使人触目惊心;面对生存之痛的绝望抗争导致对死亡之美的向往,他们以死抗争,维护生存尊严和做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