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首先根据急性毒性试验确定了三唑磷对日本蟳的安全浓度为0.27mg/L,然后采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该浓度下三唑磷蓄积对日本蟳4种组织细胞(肌肉、鳃、肝胰脏和心脏)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唑磷对肌肉损伤的主要靶部位是线粒体和肌原纤维,表现为线粒体内嵴肿胀、空泡化,线粒体溶解,肌原纤维断裂,明暗带不清楚;鳃细胞的损害表现为鳃丝水肿,细胞器溶解,角质层变薄,线粒体、内质网的肿胀、解体,细胞核不规则,核膜肿胀突起;肝胰脏细胞的主要损害特征为肝管微绒毛减少、线粒体水肿解体、内质网扩张、脂肪滴增加;心脏细胞的毒理变化为线粒体内嵴肿胀、瓦解,肌原纤维不规则.细胞核膜肿胀、突起,内质网溶解。鳃和肝胰脏中的变化要比肌肉和心脏明显。  相似文献   

2.
培养条件对甜瓜(Cucumis melo L.)不定根离体诱导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甜瓜下胚轴为试材,建立了一套简便,快速的不定根离体诱导与调控体系,描述了不定根发育分化的组织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经过48h的诱导培养,甜瓜下胚轴切段韧皮部薄壁组织细胞开始分裂而成为不定根的发端;外源IBA没有改变不定根原基分化与发育的进程,但增加不定根原基数量;高浓度外源KT促进木质部分化,抑制韧皮部薄壁细胞分裂,这一工作为采用mRNA差别显示或RDA方法分离不定根相关基因及研究不定根发育分化  相似文献   

3.
采用光镜观察了乌梢蛇(Zoacys dhumnades)视网膜的结构,测量并比较了外核层、内核层与节细胞层的细胞数量,分析了视细胞的分布特征,研究了其视网膜结构与生活习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乌梢蛇视网膜中央区分布着大量的视锥细胞,外核层与节细胞层的细胞数量相当,色素上皮层的细胞有许多突起伸向视杆视锥层内,说明乌梢蛇是一种昼行性蛇类.视网膜盲部接近视部处有椭圆形突起,该突起呈连续分布而形成一圈,突起内可见血窦及丰富的红细胞,该突起可能与锥状突和/或栉膜具有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光镜下观察了松属(Pinus L.)14种、1变种茎次生韧皮部结构,并对亚属间及一些种间差异进行了比较,主要结果为:(1)各种茎次生韧皮部结构基本一致。次生韧皮部由轴向和径向两个系统构成。轴向系统的主要成分为筛胞、韧皮薄壁组织细胞、含晶细胞和径向片;径向系统由单列和纺锤形两类射线组成。与具功能韧皮部相比,不具功能韧皮部的组成分子在形态、结构及排列上均发生显著变化。(2)次生韧皮部分层现象,射线扩张现象,树脂道密度,含晶细胞频率,韧皮薄壁组织细胞后合物含量,射线高度,以及筛胞长度、径向宽度和弦向宽度,筛域直径,直立射线细胞高度和径向宽度等许多方面存在一定的种间差异,但无明显的规律。(3)两亚属在晶体形状和长度、树脂道上皮细胞数(具功能或刚失去功能的韧皮部)等方面有较稳定的差异,可作为属内分类的进一步证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甲苯胺蓝染色法,对缢蛏和长竹蛏中枢神经系统进行了显微观察.结果表明,两种蛏中枢神经系统结构相似,均由脑神经节、脏神经节和足神经节各1对以及脑脏和脑足神经索组成,其中左右脏神经节及足神经节分别愈合.各神经节均由表面的神经节被膜、周边的胞体层和中央纤维网构成.胞体层分层和分区现象不明显,神经元胞体发出的突起均进入中央神经纤维网.胞体根据其大小可分为直径30—45μm的大型细胞、15—30μm的中型细胞和6—15μm的小型细胞3种类型.缢蛏3对神经节内3种类型的细胞均有,且均为大型细胞的数量最少,其中脑神经节内中型细胞最多,脏神经节和足神经节内小型细胞最多.长竹蛏脑神经节内的神经元胞体主要为中型细胞,小型细胞很少,无大型细胞;脏神经节内中型和小型细胞较多,大型细胞较少;足神经节内中型细胞较多,大型和小型细胞较少.  相似文献   

6.
芥菜的花蜜腺共4枚。侧蜜腺2枚,类肾形,类肾形;中蜜腺2枚,乳头状,属花托蜜腺。它们均由分泌表皮及泌蜜组织组成,侧蜜腺的泌蜜组织内还具维管束(仅含韧皮部)。4枚蜜腺都由花托的表层细胞发生并同步发育,但中蜜腺先于侧蜜腺衰败。蜜腺发育过程中多糖及线粒体消长呈规律性变化。侧蜜腺原蜜汁直接源于韧皮部,中蜜腺原蜜汁主要来自蜜腺基部的维管束,两者产生的花蜜均先由泌蜜组织泌至胞间隙后经变态气孔排出或由分泌表皮细  相似文献   

7.
人小肠癌腹水转移细胞的无血清建系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小肠癌腹水转移细胞系HIC的无血清培养亚系经过3a的传代培养建立成功,命名为HICSF。该细胞仍保留其母系HIC一些属性:亚三倍体组型,众数53条;增殖活跃,倍增时间16h;异体动物移植致瘤,具有活跃的血管生成行为和较高的转移行为。由于培养条件的变化,该细胞也获得了一些新的特征,HICSF细胞属弱贴附细胞,形态多变。贴附细胞主要靠树枝状突起贴附于培养介质,突起内微管、微丝相对较多,细胞骨架总体上呈无序排列。SDS-PAGE电泳表明HICSF细胞分泌多种蛋白质进入培养上清中,培养上清的层析分离表明,至少存在分子质量分别为90,70,45和10ku4种促生长活性因子,同时也存在分子质量分别为60和30ku2种生长抑制活性因子。这些生长因子共同调控着HICSF细胞的自主生长。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中药熊胆的主要成份之一熊去氧胆酸对MGc80-3细胞生长和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熊去氧胆酸对MGc-80-3细胞的增殖活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使其群体倍增时间延长及分裂指数下降,并使其细胞形态与超微结构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细胞体积增大并呈充分铺展状态,核质比值下降;细胞表面微绒毛减少或消失并出现小泡状突起;细胞器如线粒体等数厨增多,结构趋向正常化,核内异染色质团块减少,胞质游离多聚核糖体减少等等。这些结果说明熊去氧胆酸能在定程度上逆转MGc80-3细胞的恶性表型.  相似文献   

9.
采用组织学和电镜细胞化学方法,对人工养殖的3龄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外套膜表皮细胞的分泌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栉孔扇贝外套膜表皮细胞的分泌方式有局部分泌、顶浆分泌和全浆分泌.内表皮细胞以局部分泌和顶浆分泌为主,外表皮细胞以顶浆分泌和全浆分泌为主。生壳突起、感觉突起和缘膜突起上皮细胞均以顶浆分泌为主。表皮细胞中的髓性过氧化物酶(MPO)和酸性磷酸酶(ACP)均可通过局部分泌和顶浆分泌方式排到体表.  相似文献   

10.
犬卵母细胞体成熟培养前后的超微结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屠宰场采集犬卵巢,收集间情期和发情期卵巢卵母细胞,成熟培养前,其超微结构有以下特征;间情犬卵母细胞与卵丘细胞间及卵丘细胞之间通过胞质突起相连。  相似文献   

11.
罗布麻解剖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罗布麻营养器官解剖结构的研究,发现表皮细胞外都被有不同厚度的角质层膜;叶片气孔器都分布于叶的下表皮,且形成孔下室;根、茎、叶中含有大量的乳汁管;髓的外围形成一环内生韧皮部,这些结构特征使罗布麻能更好的适应干旱、盐碱等恶劣环境。  相似文献   

12.
对自然状态下南方红豆杉茎干向下萌生的气生不定根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表明:气生不定根具有以下结构特征和发育特点:(1)根为二原型,侧根正对着木质部发生;(2)幼根内皮层细胞具凯氏带加厚,维管柱内紧挨中柱鞘内侧具有2~4层大型薄壁细胞;(2)根中无髓和树脂道;(4)次生结构发生于根毛区,维管形成层由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之间的薄壁细胞转化形成;(5)中柱鞘和栓内层细胞富含单宁类物质;(6)次生韧皮部有石细胞,次生木质部射线发达.  相似文献   

13.
刺桐的一年生枝条,在距顶端约180μm处,由顶端分生组织分化出剩余分生组织;在距顶端约240μm处,剩余分生组织分散形成原形成层束。原形成层细胞向外、向内分别衍化出原生木质部和原生韧皮部。由于原形成层细胞横分裂频率的不同,产生长、短两类细胞,短细胞与束间细胞一样,含有淀粉粒。原形成层束间的基本分生组织可以为裂产生新的维管束。  相似文献   

14.
水稻小穗柄中央维管束后生韧皮部筛管分子和伴胞的发育都经历了一个基本相同的过程,首先是细胞液泡化程度增加;然后细胞核内染色质发生凝集并边缘化;液泡膜破裂,各种细胞器解体;细胞核形成凋亡小体并最终解体.两者超微结构的变化表现出了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特征,液泡的解体在这个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筛管分子的退化要早于伴胞,一般在开花前1周细胞核解体;而伴胞的退化则在开花后1周细胞核内的染色质才开始凝集,这种差异可能与这2种细胞的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5.
扫描电镜观察显示:孟氏虫呈长椭圆形,背腹扁平,具1对吸盘样前吸器,前吸器之后为口咽,生殖孔在虫体左侧边缘处.后吸器盘状,无柄,内具3对中央大钩和7对边缘小钩,边缘膜由柱状细胞组成.体表皮褶不明显,腹面体表具感觉乳突和体棘;背面体表密布颗粒状突起.  相似文献   

16.
中华乌塘鳢嗅觉器官的形态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态解剖、光镜观察表明:中华乌塘鳢(Bostrichthys sinensis Lacepede)具一对纺缍形嗅囊,由前、后鼻孔与外界相通,嗅上皮向嗅囊腔内突起形成10-16个初级嗅板,初级嗅板上有次级嗅板,可增大嗅上皮的表面积。嗅板由嗅上皮和中央髓两部分构成,中央髓主要由疏松结缔组织和毛细血管构成;嗅上皮排列于中央髓的两侧,由多层细胞组成。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表明:嗅上皮分为非感觉区和感觉区两部份,非感觉区位于嗅板边缘,较薄、较平滑,外缘高倍放大呈指纹状或块状结构;感觉区位于中央部位,呈连续分布,细胞种类多样,表层为纤毛非感觉细胞,中上层为纤毛感受细胞和柱状细胞,中下层为支持细胞,底层为基细胞。纤毛感受细胞为一种双极神经元,树突在上皮表面形成嗅结;轴突则穿过基膜,在固有层内集合成束,形成嗅神经纤维.终止于嗅叶。  相似文献   

17.
用透射电镜对泰和鸡肾脏的超微结构作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中央细胞团细胞小而捧列紧密,并发出细胞质突起成群聚集在细胞团的边缘,有的突起群与毛细血管相接触.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在结构上有明显差异.小叶周集合小管的细胞质内具电子致密颗粒.  相似文献   

18.
用龙桂开开银浸法,对蛤蚧小肠的嗜角,亲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学作了初步观察,结果发下:1.蛤蚧小肠的嗜银,亲银细胞的密度,在小肠上段最高由中段到下段,逐渐减少.2.在粘膜上皮的嗜银,亲银细胞密度较高,而肠腺则较少.3;基底部有突起,穿过基膜到达固有层。  相似文献   

19.
在光学显微镜下,比较观察了四种柏科植物茎次生韧皮部的结构,主要结果:1) 柏科植物茎次生韧皮部轴向系统由筛胞,韧皮部薄壁细胞,韧皮纤维(有些种有径向片)组成,径向系统为射线,各组成细胞以单层呈切向带相间排列;2) 根据径向片的有无,纤维细胞种类及树脂道的类型可将侧柏亚科的侧柏与圆柏亚科的其它三个种区分开;3) 圆柏亚科的次生韧皮部中树脂道的形成方式与通常的不同,由已成熟的韧皮部薄壁细胞围合而成;4) 臭柏的筛胞和韧皮纤维其长度明显较同亚科的圆柏和杜松的短  相似文献   

20.
不同光质对萝卜离体根形态建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与自然状态下的黑暗条件相比,光照抑制萝卜离体根的生长。其中蓝光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次为红光和白光,而不同先质的光照均促进了高体根内花青素的合成,且白光的作用最明显,其次是蓝光和红光。切片观察表明:萝卜幼根中的花青素主要存在于韧皮部筛管及周围薄壁细胞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