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小安 《科技信息》2007,(19):241-241,223
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第四次宪法修正案。增加规定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条款,首次将“人权”二字引入宪法,无疑,这一举措对我国人权事业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为确保这一“人权“条款的实现,我国有必要从立法、制度、组织等方面进行保障。  相似文献   

2.
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是中国民主宪政和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是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但孤立无援的实体权利没有相应法律程序的支撑,只能是纸上谈兵.结合国外立宪经验,将必要的程序性规定写入宪法,给人权以最高程序之保障,是今后宪法修改不应忽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2004年3月通过的现行宪法第24条修正案将"国家尊重与保障人权"写入了宪法,作为"概括性人权保障"条款,这是我国首次在宪法中明确规定"保障人权",因此,该条款通过以后,引起各界的欢呼鼓舞。在肯定此措施对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同时,但其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在提倡建设和谐社会的同时,以人为本是基础,如何以人为本?文章就人权入宪的思考作一些叙述。  相似文献   

4.
《科技潮》1998,(2)
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注册登记的独立的社团法人。该会的宗旨是: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为发展和完善中国的人权事业,维护民族尊严,促进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在人权问题上的互相理解与交流。基金会的主要任务是:广泛联络社会各界,团结他们支持和参与中国的人权事业;向国内外募集资金,资助人权课题的调查研究,进行人权理论与实践的研讨活动;资助人权宣传教育活动;支持有益于发展和完善人权的公益事业;开展与境外友好团体、人士和有关人权组织的民间交往与  相似文献   

5.
宪法典具有有限性,不能苛求宪法文本表述的完美而频繁修改宪法,宪政制度应该对于追求人权与自由具有宽容性。加强行政审判独立和加大对公民权益保护的力度这两个基本问题容纳了行政诉讼制度修改的主要内容,发挥行政诉讼对符合宪法精神的宪政制度的建设功能既可以促进宪政发展,又可以为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修改提供宪政空间。  相似文献   

6.
2004年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一举措对我国人权事业和社会主义宪政建设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然而冷静思考发现,宪法关于人权内涵和外延设计仍存在缺陷,同时,需要从法律保障、制度保障和组织保障三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人权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7.
2004年3月份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历史性地将"国家尊重并保障人权"写入宪法,2009年中国第一次制定以人权为主题的国家计划,并发布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由此标志着人权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飞速发展阶段。回首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胡适是怎么也绕不过去的。他高扬自由主义旗帜,阐释人权思想,并毕生践行,既继承了严复、梁启超等老一辈学者的人权思想并有所发展,既师承杜威新自由主义又有自己新理解。笔者认为有必要以"重新估定一切价值"之巨大勇气对胡适的人权观(通过在人权运动时期的言论)进行简略论述。  相似文献   

8.
中国首次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进宪法,为我国民主宪政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建立法,治会的前提是公民社会的形成和政府的依法行政,只有当“人权”原则提升为宪法精神时,公民的民主政治权利才会得到真正的保护,我国的政治明才会进步。  相似文献   

9.
时事概览     
全球聚焦中国“两会”3月的北京,春意浓浓。十届全国政协二次会议穴3日至12日雪、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穴5日至14日雪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本次“两会”虽为“例会”,但具有非同寻常的背景和重要议程,因而引起海内外的高度关注。除常规议程外,今年“两会”的重要内容是对宪法与政协章程的修改。这次修宪,将是中国21年来的第四次修宪。宪法修正案草案涉及多处修改,其中,有关保护私有财产权、尊重和保护人权等内容备受关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会上,温家宝总理首次代表本届政府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作《政府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10.
为了批驳国内外敌对势力对人权问题的曲解和对我国人权状况的攻击,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人权优越于资本主义人权,人权从属于国家主权等科学命题,并阐明了社会主义中国人权实现的途径和方法。本文结合邓小平的有关论述,对邓小平人权思想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建设物质文明关键在党,建设精神文明关键也在党.”这是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思想提出的科学结论.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说到底,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高等师范学校不仅担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各类专门人才的任务,而且是我们党的干部队伍的一个重要来源.高等学校学生的素质如何,对于整个国家的未来有重大的影响.高等学校党组织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使命.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这是摆在党组织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联系到师范院校的一些实际情况,我认为当前高校党建工作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理论问题 ,但过去人们对此并没有完全搞清楚。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 ,经过长期的思考 ,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这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理论新建树的核心。“社会主义本质论”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创立者,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为我们留下了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更增添了对邓小平同志的深切怀念。近读中共中央宣传部编辑出版的《邓小平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深深地体会到邓小于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指南,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指针。党在十四届六中全会决定中提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重要方针,就是灵活运用邓小平同志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具体体现。只有深入学习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理论,才能科学把握这一方针,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在实践中通过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在否定那种错误思想和基础上确立起来的。他提出的“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必须重视和发展生产力”,“否定平均主义”的思想,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刘洋 《海峡科学》2006,(9):3-3,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得以发展的国际人权法在国际人权保护方面突破国内法的限制,保护领域不断延伸,近年愈加关注发展中国家的集体人权与发展权问题.受国际人权法的影响,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其人权立法也有了长足进步,2004年的最新宪法修正案将保护人权写入宪法,第一次在国家根本法中体现"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中国人权法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16.
“中国曲艺城”建设刍仪潘民中,孙瑞1995年金秋10月,第二届中国曲艺节在平顶山市举行,同时,中国曲艺家协会将平顶山市命名为“中国曲艺城”。这是平顶山市人民文化生活中的喜事,是中国曲艺发展史上的大事。本文试就今后“中国曲艺城”的建设问题谈点不成熟的想...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诞生一百周年。26年前,邓小平支持在全国范围开展的“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开辟一个历史新时期奠定了思想路线的基础。今天,我们正沿着小平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学习邓小平  相似文献   

18.
我党一贯重视加强理论建设,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三代领导集体在加强理论建设问题上都有不少真知灼见,尤其是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处于10年“文革”后理论出现“真空”的转折时期,他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提出和创新了一系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观点,对于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强党的理论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赵玉品 《科技信息》2009,(33):146-146
邓小平同志的教育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理论上是对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重大创新和发展。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是我们党和国家制定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的基本指导思想。邓小平同志的教育思想已经在〈建谢(〈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得到集中体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20.
“一国两制”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条件①邹绍华“一国两制”,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①这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这一理论的内涵,以及它对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