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呼唤司法制度改革。我国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是司法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在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背景下,我国民事审判方式主要在审判模式、审前程序、庭审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当然,我国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2.
为适应市场经济下法制民主化的客观需要,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末对传统的民事审判方式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由于内在的相关性,新的审判方式必然会对证据制度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强化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势必成为民事审判改革的一大"重音"。而现实中取证保障被忽视、"取证难"的现象层出不穷,如何切实地增强当事人取证能力,保障其证明权的顺利实现,正是建构民事诉讼证据调查令制度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民事审判方式是以“解决纠纷”为目的的 ,其结果是形成了以调解为主的结案模式 ;而本文作者认为 ,民事审判的目的在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这要求结案方式的选择必须以合法性为原则。因此应以判决作为民事案件结案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庭审制度还存在若干问题,需借鉴现代刑事诉讼模式及其发展趋势进行改革,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方向和路径应当是以职权主义为主、当事入主义为辅的审判模式——混合审。  相似文献   

5.
我国民事诉讼司法实践中当事人举证遇到的诸多障碍以及民事审判改革所追求的诉讼效益和程序正义价值取向,都反映和呼唤举证责任程序保障机制的建立,本从当事人取证。审前证据交换,证人作证人以及法院查证等四个方面,对构建我国民事举证责任程序保障制度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易佳 《南昌高专学报》2007,22(3):8-10,18
我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带来了由“国家本位主义”观念向“尊重市场主体意志自由”观念的变化,反映到诉讼领域中表现为诉讼模式的转变——从职权主义模式向当事人主义模式的转变。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建议取消我国民事检察抗诉制度,以正当程序原则作为审判的基准,通过加强当事人诉权保障来制约和监督审判权。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我国刑事审判模式的改革,加强了对被告人权利的保护,同时体现了法官公正的地位,并且强化了诉讼民主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化进程的加快和司法改革的深化,我国审判委员会制度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本文针对审判委员会制度存在的主要缺陷,提出了改革意见。  相似文献   

9.
当前的法院机构改革和审判方式改革忽视和割裂了两者的关系,造成两张皮和各自为战的局面。事实上,这两项改革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确保司法独立、公正、效率原则的实现,在这个共同前提下,两项改革应统筹决策,协商并进,这就是遵循审判规律的要求,审判改革必须以机构改革为前提,机构改革又必须围绕审判方式的改革来进行,这样才能发挥两者目标兼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民事审判中证人出庭作证问题的分析思考,从理论上阐明证人出庭作证的资格、范围、权利义务及法定程序,逐步完善我国的证据制度。  相似文献   

11.
在对民事审判公正价值分析的基础上,围绕审判公正,指出了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实现公正价值的五条路径:审判独立;审判公开;保障当事人平等的行使诉讼权利;客观准确认定案件事实和正确适用法律;严格实行审判监督。  相似文献   

12.
从民事诉讼裁判的视角对"法无明文规定"下的民事审判问题进行研究,说明"依法审判原则"的发展和法官在法律适用过程中修补法律漏洞的必要性。通过对修补漏洞的方法、意义和制约因素的阐述,找出我国民事审判中法官通过修补法律漏洞进行裁判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确立"法无明文规定时不得拒绝审判"的原则,全面提高法官的素质,充分支持法官修补法律漏洞从而进行判决的行为,尽力保证司法的独立性,着力提高司法的威信力。  相似文献   

13.
任翔 《甘肃科技纵横》2005,34(3):74-74,159
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的适用条件不甚明确,乃是困扰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影响“谁主张,谁举证”原则之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探讨了待证事实真伪不明之认定标准,以及当诉讼进行到何种程度时才能认定待证事实真伪不明,并进而适用举证责任原则进行判决。  相似文献   

14.
知识产权法律是我国法律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知识产权审判是我国司法工作重要新内容,加强知识产权审判,当前迫切需要解决如下几个问题。 一、完善审判机构问题 建立健全审判机构是相关审判工作的基础和重要条件。健全审判机构的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法院内部有相应审判庭或者专业合议庭,集中审判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民事审判中证人出庭作证问题的分析思考,从理论上阐明证人出庭作证的资格、范围、权利义务及法定程序,逐步完善我国的证据制度。  相似文献   

16.
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是这次修改刑事诉讼法的一项重大举措,新的刑审方式怎样能在中国这块土壤里成活并焕发出生机与活力,是每一个人关注的热点问题,据此,笔分析与论证了新的刑审方式的特征,优缺点,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刑事审判方式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司法独立原则和司法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独立原则在我国是指司法权独立,即独立审判和独立检察。我国的司法独立原则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一系列问题,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保障司法独立应进行司法改革。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利益衡量论作为法律解释的方法论为我国法官解决法益冲突提供了新的思路。然而,这一备受争议的理论也存在着极大的理论障碍和未解难题:缺乏衡量的客观标准,结论的妥当性易受质疑。我们应在利益衡量的具体标准尚未真正构建或在学界尚未取得共识的情况下,将学界公认的利益衡量的一般原则应用于民事审判实践,并通过个案审理进一步丰富完善这些原则,从而由个案正义达至普遍正义。  相似文献   

19.
在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应重新认识刑事诉讼法的本质、价值和功能,合理设置审判格局,体现审判公开原则,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20.
当前的法院机构改革和审判方式改革忽视和割裂了两者的关系,造成两张皮和各自为战的局面。事实上,这两项改革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确保司法独立、公正、效率原则的实现,在这个共同前提下,两项改革应统筹决策,协商并进,这就是遵循审判规律的要求,审判改革必须以机构改革为前提,机构改革又必须围绕审判方式的改革来进行,这样才能发挥两者目标兼容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