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之后,必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只有经过无产阶级专政,才能彻底战胜资本主义,才能消灭产生剥削阶级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根源,最后达到阶级和国家的消亡,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在社会主义这个历史时期,要不要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对这个问题,马克思主义同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之间历来存在着原则的分歧。从伯恩斯坦、考茨基到刘少奇、林彪  相似文献   

2.
人类的步伐愈走愈快了“我们时代的主要内容是由俄国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所开始的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这是1957年11月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宣言的第一句话。首先建立起社会主义的苏联,最近通过了全面建设共产主义的宏伟纲领,这就给我们这时代的主要内容又加上了鲜明的一笔:人类的一部分开始向共产主义过渡了。人类的步伐愈走愈快。全面建设共产主义的纲领就是加快这种步伐的重大措施。因此,综观今天世界形势的时候,苏联在最近七年中发展国民经济的速度问题,特别引起我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说:“我们多年奋斗就是为了共产主义.我们的信念理想就是要搞共产主义.在我们最困难的时期,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牺牲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理想.”1从建党之日起,中国共产党人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崇高理想,最终目标.但是,在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技术文化落后的国家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迈向共产主义社会?这是摆在当今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建国后我们党经过四十多年的艰苦奋斗,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建设社会主义,并为共产主义奠定基础的正确道路——中…  相似文献   

4.
前南斯拉夫是最早实行商品经济的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其实行“市场社会主义经济”的过程中过度放权,使国家失去了宏观调控能力;由于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市场机制,使企业各自为政,出现了产业结构失调,效益下降,通胀加剧的形势,进而产生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矛盾。我国和前南斯拉夫同是社会主义国家,它的失败对我们有着较为深刻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如果从1950年南斯拉夫改革开始算起已38年了,如果从1956年苏共二十大批判斯大林算起,到今天也有32年了。社会主义国家30多年的改革到今天还拿不出一个比较好的成功的样板。为什么社会主义改革遇到重重波折和困难?这确实是一个许多人关心而且在理论上亟需回答的问题。如果不能透彻地回答这个问题,人们就要问社会主义改革的前景究竟是什么? 我认为社会主义改革不成功的原因主要不在经济体制方面。象什么所有制改革、通货膨胀、市场机制等尽管也是难题,但更大的问题是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不配套、不协调。  相似文献   

6.
导言在南斯拉夫和匈牙利率先改革之后,全世界对两个社会主义大国——中国和苏联的兴趣日益浓厚。论述改革的文献越来越多,其中大多数对改革进程的分析采用单纯的经济或技术观点,就诸如效率、增长、物质福利以及适应国际市场等问题本身孤立地进行探讨。与众不同的是,本文系由道德、政治、哲学的观点出发,主要围绕个人自由,提出一个基本问题:社会主义体制改革与个人自由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首先,我非常尊重个人自由以及选择个人生  相似文献   

7.
一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迄今已经十一年多了。当南斯拉夫各族人民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以后,即采取了各项措施,实行土地改革和基本生产资料的公有化。经济恢复工作一经完成,便开始按照计划来发展国民经济。1947年4月28日南斯拉夫联邦人民议会通过了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1947—1951年),实行国家的工业化和电气化,以便在最短期间内使南斯拉夫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工业—农业发达的国家。在开头两年,五年计划的执行是很顺利的。1947年工业产量增加了54%,1948年增加了24%。可是到了1948年6月,由于南斯拉夫和苏联及欧洲各人民民主国家断绝关系,计划的执行便遇到了严重的困难。在这个困难时期,南斯拉夫扩大了它同资本主义国家的联系,同时在国内采取了新的经济措施。南斯拉夫的领导方面认为,对经济管理采取高度的分权制较之采取集中制更符合他们的情况。1950年  相似文献   

8.
南斯拉夫是一个以开创社会主义自治道路而闻名于世的国家。在教育方面,它也颇具特色。分析研究这个特色,对于认识社会主义社会教育发展的规律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对于发展我国教育事业来说也是不无益处的。  相似文献   

9.
前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19世纪之前,这一地区饱受外族侵略,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人民的反抗意识,孕育了南斯拉夫的民族文学。像许多欧洲国家一样,早期的南斯拉夫民族文学创作脱胎干民间文学、宗教文学,在创造世俗文学的过程中,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都出现了一些民族文学家。从19世纪初开始,南斯拉夫文学与各民族的民族觉醒、反抗外族侵略的斗争同步发展,文学作品中贯穿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艺术地再现了南斯拉夫各族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血与火的战斗历程。  相似文献   

10.
以“四有”为核心的育人观,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最重要最本质的部分,它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体。其内涵是十分丰富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共产主义理想教育。邓小平同志首先把共产主义理想教育放在首位。1986年他在《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一文中就阐述道:“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其中我们最强调的,是有理想。”“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邓小平文选》以下简称《邓选》第三卷第190页)而共产主义理想在现阶段的表现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  相似文献   

11.
国家的经济职能是国家的基本职能之一,它同国家本身一样,有一个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随着社会形态的变更,国家职能的扩展和完善,国家经济职能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本文通过对中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国家经济职能表现形式及其特点的历史考察,旨在借鉴历史经验,总结历史教训,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注重制度创新,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国家经济职能.  相似文献   

12.
德国簡介     
八年以前——1949年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西德的联邦共和国成立后的几个星期诞生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面积约41,000平方英里,人口约一千八百万;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面积约69,000平方英里,人口在五千万以上. 两国都采用1848年民主德意志的黑—红—金三色旗作为它们的国旗。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它开国的第一天就采取了这个步骤;而联邦共和国是稍后在国会的一场辩论之后才采用的。这两国的国歌是不同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选择了一个新的国歌,叫做“从废墟中兴起”,而联邦共和国则保留原来的国歌“德国高于一切”。除南斯拉夫以外的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已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而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和联邦共和国建交。与两个德国都保持外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我国当前政府职能转变的涵义应包括政府职能重心的转变,政府社会管理职能中经济管理职能性质和内容的转变,经济管理职能范围的转变,经济管理手段的转变等四个方面。政府职能转变的目的,就现实讲是为了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而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则是其根本目的。要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必须经过政企分开、机构改革、转变观念三条途径。  相似文献   

14.
教师是由教书育人的职业者所组成的一个社会群体.教师道德是指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时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总和.它能在教育过程中调节教师个人与国家、集体以及教育过程中有关的人,如学生、其他教师、学校领导、学生家长等的关系.在当今社会主义中国,任何人都要首先通过学校教师的培养教育之后才能进入社会生活,从事各种职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劳动.因此,教师道德对于调节教育实践中的各种关系,促进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教育任务的完成,对于培养青少年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情操,培养各种职业道德,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从而对促进社会主义精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指出:共产主义社会要经历两个发展阶段,即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列宁称它为社会主义社会)“它不是在它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了的,恰如相反,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  相似文献   

16.
钱津提出界定公营企业的两个要点:1.公营不同于公有。公营的中性与国家职能的一般性是相通的,即只要国家存在,就要相应有公营经济,不仅资本主义存在公营经济,而且社会主义也存在公营经济。公有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性质要求,而公营只是国家一般意义上的共性经济概念,属于中性的经济成  相似文献   

17.
十年了。我们新生的祖国正经历了它那逐渐成长的幼年期。焕发的生命正象朝阳一样照彻了整个世界。十年的时间不算长,但十年的时间也不算短。我们的祖国以“一天等于二十年”的步伐向前迈进着。它赶上历史好几百年,它赶过了一切资本主义国家历史阶段,它已跻入于人类历史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阶段,它还要与社会主义的兄弟国家共同携手而向共产主义大道前进。在我们祖国的十年革命与建设中,不仅在祖国的大地上永远结束了人吃人的剥削与压迫的社会制度,而且与一切社会主义的兄弟国家一起,加快了人类历史车轮的速度:向民族解放,向人类正义,向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直驰而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民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在社会实践中被应用,而且在社会实践中日益得到丰富和发展。本文不对社会主义民主全面论述,只就社会主义和民主的一致性,民主集中制中民主的组织原则和民主的活动原则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社会主义和民主的一致 社会主义和民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社会主义需要民主,而民主则是社会主义的民主。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有机结合、高度发展,就是共产主义。 著名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活动家李卜克内西曾深刻分析过社会主义和民主的关系。他说:“社会主义和民主不是一个东西,但它们不过是一个基本思想的不同表现,他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从来不可能相互矛盾。没有民主的社会主义是臆想的社会主义,正如没有社会主义的民主是虚伪的民主一样。民主的国家是按社会主义原则组成的社会的唯一形式”。所以他认为未来将属于以民主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和以社会主义为基础的民主”。列宁认为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决定的。他说:“以经济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决定不完全归结于经济”。“必须有社会主义生产这个基础,但是在这个基础上还必须有民主的国家组织、民主的军队等等”。又说:“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彻底实现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的民主化”。“只有无产阶级专  相似文献   

19.
“清党”,是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一种特殊的组织行为和组织措施。它以党内坚定的共产主义核心力量为基准,根据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和党的近期、远期奋斗目标的要求,清除内部的“异质”,以便维持党的肌体的健康,保证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而正确的领导。列宁指出:“同不断提高党对真正共产主义工作的要求分不开的清党工作,定会改善国家政权机  相似文献   

20.
据南斯拉夫萨格勒布出版的《起点》杂志最近报道,南斯拉夫同世界上157个国家中的135个国家保持着外交关系.在其中的87个国家,派驻了大使,而在其他国家中的外交领事业务则由它派驻在附近国家的使节履行.在南斯拉夫,大使的选拔是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