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我国新疆地区水土流失的评估方法及损失量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能源开发加剧了水土流失,使得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显得越发脆弱.水土流失不仅使国民经济蒙受重大损失,也对公共安全、生态安全和土地资源、水资源保障构成巨大挑战.本文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水土流失带来的经济损失情况进行定量分析,为从水土流失带来经济损失的角度核算能源开发水土保持补偿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陕北黄土高原能源开发及环境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北黄土高原能源储量大,质量优,是我国能源重声、开发区之一,在陕西的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根据该区域能源开发现状及生态特点,对能源开发过程中所产生的破坏资源、地面沉陷、水土流失、河道淤塞、环境污染等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同时提出了能源开发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原有"一煤独大"的经济发展模式面临严峻挑战,开发利用环保、可再生型的生物质能源成为重要需求。通过分析山西省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现状,进一步探讨生物质能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特点和治理阶段及其思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土高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受地形破碎、土质疏松、降雨集中等自然因素和乱砍滥伐、过度放牧、陡坡开垦等人为因素的影响,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土地面积大、草原退化沙化和碱化面积逐年增加.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具有面积广、强度大、成因复杂等特点.60多年来,通过采取发展水利工程建设,推广旱作节水农业,加快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措施,黄土高原综合治理面积达到21.51万km2.根据国家"十二五"计划提出奋斗目标:在"十二五"期间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奋斗目标是:人为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得到初步遏制,流域内生态良好区面积得到巩固和扩大,重点监督区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控制,黄河源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到21世纪中叶,适宜治理的区域基本得到治理,平均每年减少入黄泥沙8亿t,逐步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政府助力、市场驱动,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正 《科技智囊》2006,(9):68-77
随着能源价格长期居高不下以及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推动可再生能源新技术产业化,正在成为各国保障能源和环境安全的重要举措。本文立足全球视野,从经济角度,借鉴世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先进经验,探究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6.
通过理论分析及淮河流域的实例论述了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提出人类不合理开发自然资源是加速水土流失的主因,防止水土流失应统筹规划;从小流域着手,立足当前,因地制宜,封山育林,多种经营,使农民尽快致富。还应注意解决农村能源。控制农村人口增长等问题,消除所有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搞好淮河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  相似文献   

7.
公共安全是人民安居乐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也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国家管理政策运行的基石。2006年国家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首次将"公共安全"作为重点领域进行规划和部署,凸显了公共安全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地位和战略意义。本文就《纲要》实施以来我国公共安全领域科技创新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进行专题报道。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武术的价值、社会功能、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中国武术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确立其在国际体育中的地位:(1)挖掘武术多元价值;(2)创建现代武术理论体系;(3)逐步完善竞技武术机制;(4)积极推广、广泛交流;(5)立足国内,走向奥运.  相似文献   

9.
气体水合物的研究现状与科学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体水合物(GasHydrates)被科学家喻为“易燃冰”或“可燃冰”。已有研究成果表明 :(1)这是一种优质、洁净的未来能源 ;(2)蕴藏量极大 ,是现有地球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气和煤)总碳量的2倍 ,前景诱人 ;(3)我国广大海域有气体水合物形成的地质环境和条件 ;(4)作为替代能源 ,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鉴于我国加入WTO后国际竞争的加剧以及气体水合物作为未来接替能源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协调、能源结构优化和国家安全等层面上的重大战略影响 ,气体水合物研究与开发无疑是一…  相似文献   

10.
雷光明 《科技资讯》2007,(36):187-187
玉山县依托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立足本县实际,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治理水土流失之路.加强领导、强化宣传、科学规划、大力发展油茶主导产业,加强管理是其做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建设的主要做法.  相似文献   

11.
丽江市金沙江沿线蕴藏着丰富的水能及矿产资源,是丽江市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文化旅游资源富集区.根据丽江市金沙江沿线水土流失现状,总结了沿线水土流失时空分布特点.对引发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归纳了 沿线水土流失发生规律,最后提出了相应的综合治理对策.为建设丽江市沿江经济产业带,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水土流失问题的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期以来,水土流失直接威胁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在所有的生态破坏中,水土流失称之为"环境破坏第一杀手".针对我国山地丘陵面积大、地质条件复杂、人为破坏加速、水土流失严重的实际情况,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和整治经验及对野外工作所积累大量数据的分析,以生态恢复学为指导,总结了水土流失的基本特点,研究了水土流失治理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探讨了水土流失给生态安全造成的巨大危害,展望了水土保持的预期目标,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综合治理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3.
论流域水土保持中水保与土保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揭示水土保持中"水保"和"土保"的关系,运用水资源结构分析方法,探讨了流域"水流失"的内涵.在此基础上,以安塞纸坊沟为例,利用土壤侵蚀的特征指标和水流失的特征指标分别表征土壤侵蚀和水流失,分析了水流失与土壤侵蚀之间的关系,并对不同目标下的水土保持用水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水流失本质上就是流域生态环境水向潜在资源水和灾害水转化的过程;1938—1999年间纸坊沟流域水流失与土壤侵蚀的强度与程度之间均有较好的相关关系;纸坊沟流域土保可达到微度侵蚀的目标,此时的径流量约为6.77×10^4m^3,基本可满足河道生态环境需水以及一定社会经济用水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土壤水力侵蚀能量力学机理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力学和物质与能量原理,对土壤水力侵蚀这一自然地理现象从哲学的高度进行分析,认为水动力作用是土壤水力侵蚀的根本原因;物质与能量守恒是土壤水力侵蚀的基本法则;侵蚀与沉积并存是土壤水力侵蚀的普遍规律。提出基于能量力学机理的3个土壤水力侵蚀的新理论,即侵蚀平衡理论、最大梯度理论和水流侵蚀力理论。指出按这种思想建立的数学模型能揭示土壤水力侵蚀的规律,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广西岩溶地区水土流失遥感数据和典型地区监测资料显示,广西岩溶地区水土流失有3个显著的特点:土壤侵蚀模数低,以水土漏失为主要过程,坡耕地是重要水土流失区。水土流失的突出危害是导致严重的岩溶内涝灾害和大面积耕地丧失。21世纪以来,国家和广西区政府对于广西岩溶地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高度重视,组织实施了一大批水土保持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 000km~2,遏制了石漠化,降低了土壤侵蚀模数,形成了高效生态产业,创建了弄拉、龙何等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水土保持模式。但广西岩溶地区水土漏失和内涝灾害防治力度不够,建议进一步加大力度实施广西岩溶地区水土漏失、内涝防治以及耕地资源丧失的水土保持工程。  相似文献   

16.
系统阐述了金沙江流域水土流失及治理现状,基于典型小流域和区域调查,对已完成水土流失治理的减蚀效应作出评价,对未来水土流失治理的进度与减蚀效应进行预期分析,并在水土流失对河道泥沙影响分析基础上,阐述水土流失治理对干流河道泥沙的减沙效应,金沙江流域坡面水土流失治理对减少坡面侵蚀作用显著,但对于干流河道泥沙减少效应不明显,要减少金沙江输入三峡水库的入库泥沙,应寻求其它更为有效的减沙对策。  相似文献   

17.
我国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危害和防治途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已成为我国的头号环境问题.它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破坏,导致农业生产环境恶化,生态平衡失调,水灾旱灾频繁,而且妨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等方面出发,探讨了我国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分析了水土流失对耕地资源、旱涝灾害、水资源利用、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影响;介绍了水土保持的一些有效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土壤侵蚀普查是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的一个重要普查专项,它在摸清我国土壤侵蚀基本情况,推动数字水土保持,为水土保持规划和生态建设服务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土壤侵蚀普查工作性质及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数据管理特点,利用GIS技术实现图形与数据的显示、查询、编辑与应用,运用可视化的方式,为土壤侵蚀普查数据的管理与应用提供一种崭新的、更为先进的解决方法,从而极大的提高土壤侵蚀普查的工作效率.论文首先对土壤侵蚀普查的基本情况作了介绍,通过对普查工作流程的叙述,论证了升级土壤侵蚀普查信息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论文以C#为开发语言,ArcEngine为开发组件,在Visual Studio平台上进行了系统的基本功能模块的开发实现.最后以土壤侵蚀普查具体调查单元的数据处理操作为例,对系统的使用能力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19.
德阳市地处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前沿,水土流失不但与本市防汛安全和未来的经济、生态、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而且极大地影响着长江中下游各地的可持续发展和相关的重大工程建设.以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为基础,选择降雨侵蚀力、地形起伏度、土壤质地和植被覆盖等自然因子作为水土流失敏感性的评价指标,根据德阳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制定评价指标的分级标准,在GIS和RS技术支持下,通过多因子叠加计算得到德阳地区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的结果,指出了德阳地区极敏感区、高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轻度敏感区和一般敏感区等不同土壤侵蚀敏感区的空间分布,提出了有效控制该地区土壤侵蚀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