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异化在萨特和马克思的哲学中都是一个重要概念.萨特受马克思主义的吸引,把存在主义导入马克思主义,开创了现在西方"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之先导,但是萨特的异化理论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从根本上讲还是有区别的.本文的目的就是从异化的概念、产生异化的根源和克服异化的途径上阐明两者的区别.萨特把异化的产生归于匮乏,匮乏是永恒的,是始终伴随人类社会的.而马克思则认为异化是劳动的结果作为一种异己的对象同劳动者相对立的过程,他把异化的产生归于私有制,从而指明了消除异化的途径,即大力发展生产力,废除私有制,消灭异化劳动,实现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将异化引申为哲学和社会学名词。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通过劳动者的生产劳动及其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反过来统治劳动者,形成异于劳动者的一股外在力量。马克思通过剖析认为生产资料私有制是造成劳动异化的主要根源,而相对固定的社会分工则是造成劳动异化的最终根源。异化劳动主要体现为人与自己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相异化,人与自己的劳动本身相异化,人与自己作为人的"类本质"相异化,人与人的关系相异化。直观自身,消灭私有制,是去除异化劳动,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重要内容。在该手稿中,青年马克思对异化劳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产生异化劳动的资本主义制度予以无情的批判。但是,由于该手稿是马克思主义诞生前的研究成果,也明显带有一定程度的历史局限性。今天,研究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对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仍有一定启示,就是:社会主义社会应尽量消除包括异化劳动在内的异化现象;现阶段可以合理利用异化劳动的可供利用的合理成分。  相似文献   

4.
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下,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也面临着劳动异化。主要表现为:财富积累病态化;个人价值符号化;精神生活空虚化;社会权力巅峰化。马克思劳动异化思想是其异化体系的逻辑起点与重要内容,深刻理解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异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话题,列斐伏尔作为一个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研究了El常生活中所存在的异化,从与马克思不同的角度对人类生存异化的含义、异化产生的根源、异化理论的内容以及异化的消除等进行了探讨,把马克思只应用于经济领域中的劳动异化扩展到日常生活领域中,丰富了异化理论的内容,但他把异化普遍化和永恒化了,最终陷于困顿而无法突破。  相似文献   

6.
进入二十世纪以后,现代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极大地提高,物质世界丰富多彩,但是人们的精神生活却愈加贫乏.异化问题不仅出现在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同样存在,为进一步了解这样的现状,需要再次深入探讨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赫斯作为与青年马克思并步前行的重要人物之一,其货币异化理论与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遥相呼应,是进一步理解马克思思想的理论拓展.将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与赫斯的货币异化理论进行比较,在分析两者的共性与差异的基础上,可以深化对异化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继承并扬弃了历史上已有的、特别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异化思想,在对现实经济领域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提出了异化劳动思想,实现了异化概念由政治和哲学领域向现实经济领域的转向。马克思在异化劳动思想中,从人自由自觉的活动的本质出发,通过劳动产品、劳动过程、人的本质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剖析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人的异己化存在。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异化思想不同,马克思所谓异化劳动的主体由绝对精神或自然的人转向现实的、具体的人。马克思试图从整个人类发展历史中寻找人走向自我异化的原因。虽然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思想因受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影响还有不成熟之处,但毕竟揭示了生产劳动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隐含了唯物史观的天才萌芽,同时在对人的本质及社会历史观的认识方面亦超越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相似文献   

8.
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独具特色的内容。“异化”这一概念有着自己的历史演变过程。在马克思看来,异化劳动共有四种表现形式或规定,而且这四种规定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异化劳动理论在马克思整个思想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值得我们予以全面地看待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劳动异化论把一切异化现象归于劳动异化,把异化的产生归于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本身,指明了克服异化之路在于废除私有制,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而马尔库塞则以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依据,以存在主义观点为基点,割裂人的本质和人的存在的关系,把劳动异化曲解为人的本质的异化,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向存在主义方向发展。因此,马克思劳动异化论和马尔库塞总体异化论之间有着原则性界线。  相似文献   

10.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经济学的哲学批判,提出"异化劳动"的概念。马克思认为人的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即劳动是人的类本质。劳动的异化体现在四个方面,即工人与自己的劳动产品的异化,工人与自己的劳动行为本身的异化,人与人的类本质的异化和人与人之间的异化,并认为私有制所造成了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的分析构成了劳动异化的根源。  相似文献   

11.
从源头梳理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进行科学批判的起点。分配不正义源于私有财产内部即资本和劳动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资本和劳动的分离形成特定的社会关系,并产生相应的分配关系。马克思早期分配正义思想正是对"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这对连体婴的批判和扬弃。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手稿中着重阐述了异化劳动理论,马克思为异化劳动给出了四个规定:一是人的劳动同他的劳动产品相异化;二是人同他的劳动活动相异化;三是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四是人同人相异化。其中,人与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是前两个规定的结果,也是人与人相异化的前提。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具有十分丰富的理论内涵,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异化现象的深入分析和研究为解读当代中国异化消费现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理论视角。本文在分析当前中国消费异化的现象和原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条解决和革除消费异化现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劳动异化论把一切异化现象归于劳动异化,把异化的产生归于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本身。指明了克服异化之路在于废除私有制,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而马尔库塞则以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依据,以存在主义观点为基点,割裂人的本质和人的存在的关系,把劳动异化曲解为人的本质的异化,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向存在主义方向发展。因此,马克思劳动异化和马尔库塞总体异化论之间有着原则性界线。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西方思想中,马克思从劳动的角度分析,揭示了异化劳动以及异化劳动对人的贬损.基于这一揭示,马克思认为要实现美学的繁荣,劳动者能拥有美和享受美,就必须对异化劳动进行克服和超越.但是,要克服异化劳动,不仅要重新审视人与动物的区分和人自身的区分,根本的问题是对私有制的扬弃,消灭私有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这过程中劳动者才能实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研究蕴含了认识论、本体论和价值论三个视角的二分结构。其二分结构赖以成立的缘由不仅体现在异化劳动内涵的历史传承上,而且体现在其双重性批判的理论目的、宏观与微观的理论形式之中。对此考察,有助于厘清异化劳动理论的预设前提,凸显异化劳动理论研究的动态性和可能性,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马克思所开创的反思与批判理论的继承。  相似文献   

17.
王冰 《科技信息》2008,(19):197-197
一、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的理想和现实马克思在批判劳动异化中揭露资本家剥削剩余价值的秘密,提出克服劳动异化的根本出路,是最终消灭私有制和实现共产主义,并认为未来的社会应是一个“理想高尚和体魄健全的和谐社会”。布朗基也预言,“文明的最高峰必然是共产主义”,他又说,“共产主义是一个文化极高和完全平等的可能争取的唯一社会”。按照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设想,  相似文献   

18.
何楠 《科技信息》2007,42(12):32
费尔巴哈在谈到上帝时,他总结为是人性的异化。马克思在谈到资产阶级社会中的劳动时,他指出劳动的性质发生了改变,是一种异化劳动。异化概念本身含有主体因自身发展而产生自己的对立面的意思。如果把异化概念放到哲学史中去研究:从西方哲学到中国哲学,从康德到黑格尔再到马克思,可以发现异化在不同的哲学大家中有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统一的纽带。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私有制的存在,人的自由自觉的劳动变成了异化的劳动;劳动的异化是造成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关系扭曲的根源。要从根本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必须扬弃异化劳动,变革社会制度,从源头上解决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20.
通过马克思早年对异化劳动理论的阐述 ,指出该理论对马克思形成科学世界观起重大作用 .异化劳动理论的形成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的成熟 ,此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性理论 ,从而给该理论以科学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