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书文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3):54-60
<正>在《红楼梦》中,有不少串场性人物,他们常活动于红楼世界的总过程或某流程,虽然不时露面,使人看到他们的存在、可又缺少浓墨重彩地细腻刻划,露面时虽仅三言两语或仅一举手一流盼,都又使人感到他们是那样栩栩如生,性格独具;虽然他们的独立活动不多,总是在人际交往中串场性出现,却又是独具艺术创造与审美价值,具有多方面艺术生命活力的人物,尤氏就是 相似文献
2.
身体语言在交际中广泛应用,在小说里也同样适用。身体语言的描写常通过多方面表现,如穿着、动作、神态等等,在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古典文学著作《红楼梦》关于身体语言方面的描写可谓出神入化,以其中经典描写片段为例,从多角度对小说人物形象的身体语言进行了深度解读和剖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尝试从红楼梦诗词界定及分类简引,诗词与人物结局的遇合以及诗词与人物的形象塑造和诗词之于小说的作用等方面阐述《红楼梦》诗词与人物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明了反倒思维的意义及其在数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了构造反倒的六种方法,论述了反例思维在数学教育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赵炎秋 《武陵学刊:社会科学版》2009,(4):78-83
《海上花列传》的人物形象既有艺术的概括性,又有生活的现实性,形象鲜明,性格统一,人物之间很少雷同。小说人物塑造艺术高超,作者善于使用曲笔,善于扣住性格特征,步步深化、完善,在人物的相互关系中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时,小说成功运用了写实、白描,以及多层显现、由表及里,关键之处最后点出等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6.
崔荣荣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4,17(6):111-113,116
中国著名的古典小说《红楼梦》蕴藏了大量有关服饰文化方面的内容,是我们研究中国古代明末清初服饰特征、形制及文化内涵的重要素材,具有很好的历史价值和现代审美价值。为此,本文通过对《红楼梦》中主要人物服饰的分析.探索传统服饰文化的特有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海岩是当代通俗文学上一位传奇性的作家。在《玉观音》中,海岩用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刻画了复杂生动的男女主人公形象,并真实细腻地描写了女主人公安心的三段爱情历程。在创作手法上,《玉观音》在情节、结构、线索等方面体现了海岩高超的叙事技巧。但《玉观音》与海岩其他作品诸多的相似又让不少读者产生了审美疲劳,类型化的写作时时在提醒着海岩,要想保持作品的新鲜感,就要不断地进行艺术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中存在大量的人物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错乱的现象,从《红楼梦》版本的流变以及曹雪芹的女儿崇拜观来看,《红楼梦》人物年龄错乱是曹雪芹在有意、无意中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10.
伴随着小说艺术的不断丰富与发展,塑造人物的视角艺术也越来越多姿多彩,到了《三国演义》的出现,已呈现出较为成熟的趋势。它虽然从总体上看,是采取视角鸟瞰全书,驾驭总体,但已崭露出外视角与内视角复线并进、交互壁合的态势;而且在内视角运用上, 相似文献
12.
徐秋明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2,23(1):58-60
自然是中国古代许多文学家追求的一种高境界,“真实”和“天然”是自然论的精髓,其中“真”是自然应有的含义,创作的自然首先表现在文学伤口内容的真,“天然”是指创作手法上要摈弃人工的雕饰。现实主义作家曹雪芹通过《红楼梦》及其中人物的塑造,体现了他对这一理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林语堂的《京华烟云》描绘和反映了中国自1900年义和团运动兴起,直到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期间社会生活的基本面貌。作品的主旨是"浮生若梦"。这个思想比较充分地体现在姚思安及其女儿姚木兰这两个人物身上。姚氏父女不同程度地接受了道家思想,以期找到精神上的慰藉,但理想最终屈服于现实,笔下人物与作者的思想发生了无法消除的冲突。这些冲突,说到底都是一个特殊历史阶段的生活反映。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具有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与美学价值,其诗歌造诣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隐喻作为认知表达的高级形式,使语言言简意赅,使事物描写更形象生动,使文本交流更容易理解,使主客体更容易沟通。对隐喻的理解不应局限在词汇和句子层面,还要扩展到语篇层面上来。以认知隐喻理论为立足点,对黛钗诗词中隐喻手法的使用进行词汇、句法和语篇层面的认知分析,展示出林黛玉和薛宝钗各自不同的角色性格和人物宿命,深刻体验出曹雪芹婉约隐喻的语言表现功力,以阐释隐喻在词汇、句法和语篇层面的强大功能。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的跨文体写作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典范,作坚持“定体而能破体”的体主张,采用“假作真时真亦假”的叙述策略及“诗意飞扬”的情节结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全新的跨体写作方式。 相似文献
16.
吴素梅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3):64-67
以系统功能语法的及物性分析模式分析爱尔兰著名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早期作品《伊芙琳》,通过对小说几种突出的及物性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发现这些及物性过程的选择从总体上对小说人物的塑造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也说明了系统功能语法中的及物性分析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纵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红楼梦》中关于林黛玉的几首主要诗词曲进行了分析和评论,指出它们对表现人物命运、刻划人物性格、诠释主题思想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论文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对《红楼梦》中的女主角薛宝钗和《飘》中的女主角梅拉妮的形象进行了比较研究。《红楼梦》中两个女主角外貌不同,薛宝钗艳冠群芳,梅拉妮则娴雅端庄;但二人性格相似,二人都温柔敦厚,随分从时;二人都恪守传统,忠诚保守。二人都是薄命红颜。宝钗得到了所谓的“金玉良姻”,与宝玉成婚,但未获其心;梅拉妮与丈夫阿什礼恩爱有加,但最后死于小产。 相似文献
19.
自1784年《红楼梦》这一中国古典小说问世至今,国内外红学研究者的研究浪潮此起彼伏。本文通过对王际真和麦克休《红楼梦》节译本宝黛语言进行分析,尝试研究宝黛语言描写的节译对人物塑造起到何种作用,从翻译的文化视角探讨人物语言的节译动机。 相似文献
20.
付以琼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3,(3):48-50
本文试从司马迁《史记》选择历史人物的原则之奇,塑造人物手法之奇,历史人物入选体例之奇,突出人物性格的故事情节之奇,所塑造的人物之奇等几个方面论述司马迁塑造人物爱奇的审美取向及其爱奇的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