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3 毫秒
1.
描述了毛茛科乌头属一新变种—那拉提乌头(Aconitum leucostomum var.nalatiensis F.Zhang et D.M.Cai)。该变种茎、花梗和小苞片均为绿色;花的上萼片、侧萼片和下萼片为乳白色,末端略呈淡黄白色,上萼片为狭圆筒形;花瓣的瓣片上部为白色、下部为紫色,唇为白色,距直立拳卷。  相似文献   

2.
菊科为双子叶植物纲的第一大科,其科内等级划分和系统学研究存在巨大挑战.叶绿体基因组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和较慢的进化速率,其在植物系统发育和物种进化研究中应用广泛.对菊科20个属50种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序列进行亲缘关系分析,基于叶绿体基因组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CDS)、rbcL基因序列、rbcL+matK...  相似文献   

3.
周嫦  杨弘远 《大自然》2010,(3):58-59
兰花是有花植物中进化程度最高、花的形态结构最为特化的类群。加之经过人类长期的人工选择与杂交育种,令其千姿百态、绚丽多彩,无花可及。兰花花朵独特之处在于:萼片不像其他许多植物那样是绿色的,而是有着类似花瓣的斑斓色彩;三片花瓣中,唇瓣特别突出;花形、花色的变化可说是无穷无尽;雌雄蕊尤不一般,它们不是单独的结构,而是组成合蕊柱。  相似文献   

4.
科尔沁沙地植物叶性状的研究可揭示叶性状受环境驱动及其响应,但当前研究未充分考虑物种进化对叶性状的影响.以科尔沁沙地22种菊科植物为对象,研究比叶面积、叶片体积、叶重比、叶片组织密度、叶片干物质含量等叶片性状的系统发育信号.研究发现比叶面积、叶体积、叶重比、叶组织密度、叶厚度、叶干物质含量的K值(表征系统发育信号)分别为0.727,1.02,0.687,0.881,0.992,0.866.各叶性状系统发育信号均不显著(P0.05).据此认为,科尔沁沙地菊科植物叶性状特征与系统发育关系不大.该研究可为深入理解环境因素与植物进化的相互作用提供参考,为当地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武夷山新发现的兰科植物——宽距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5年6月,我们在福建省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进行花卉资源考察时,在黄岗山海拔1870米的山地上,发现一种珍稀的兰科腐生植物——宽距兰 Yoania japonica Maxim.)。这种兰科植物为无叶腐生兰,整个植株呈淡紫红色,地下茎肉质分枝,花茎粗长,花数朵成总状花序;花中等大小,中萼片呈阔椭圆形,长约2.5厘米,宽约1.3厘米,侧萼片卵形,长约3.0厘米,最宽处约1.4厘米;花瓣阔卵形,长约2.1厘米,最宽处约1.4厘米;唇瓣船形,有  相似文献   

6.
关于落葵科(Basellaceae)花的苞片和花被,在各种文献中常有不同的记述。常见如: 1.苞片小,小苞片2,花被片(花萼片)5片; 2.苞片3,小苞片2,萼5; 3.苞片宿存或早落,小苞片2对,交互对生,下面一对较小,上面一对较大,花萼(花被)5裂(Anredera属); 4.花生于苞腋,花梗的苞片2,小,对生,萼片(小苞片)2,分离或基部连合,花瓣(花被片)5; 5.苞片和小苞片各2片,萼片5;或花的基部有苞片4,花被5或5裂。以上种种记述,各不相同,互有出入,究其原因,不外因各人对苞片,花被的理解不  相似文献   

7.
该文报道了重庆兰科羊耳蒜属Liparis植物-新记录种--圆唇羊耳蒜Liparis balansae Gagnep.,它与镰翅羊耳蒜L.bootanensis Griff.非常相似.但前者花较大,萼片长达1~1.1 cm,唇瓣宽达1 cm;而后者萼片长3.5~6 mm,唇瓣宽2.5~5.5 mm,可以区别.  相似文献   

8.
黔西南州石斛资源调查保护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斛是兰科石斛属的植物,约有1000种。黔西南州的石斛资源丰富,有铁皮石斛、美花石斛、兜唇石斛、黑毛石斛、玫瑰石斛等十多个种。这些石斛在药用、观赏以及科研方面均有重大价值。由于石斛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但是在自然条件下生长慢,产量少,长期以来只采不种,加上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许多野生资源正临枯竭,所以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野生资源。  相似文献   

9.
石斛属植物的形态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器官、细胞组织和分子水平上对石斛属植物的形态组织学研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为充分开发利用石斛属药用植物资源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蜘蛛抱蛋属(Aspidistra Ker-Gawl.)是单子叶植物中同一属内物种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类群之一.由于缺乏分子序列方面的研究资料,该属种间系统发育关系一直都不清楚.本研究对20种具有代表性的蜘蛛抱蛋属植物的RLCKVⅡ基因进行了测序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分子系统学证据所构建的该属系统发育关系不支持先前基于形态证据所建立的分类系统;蜘蛛抱蛋属植物复杂的平行进化关系很可能是该属分化早期频繁种间杂交的结果.RLCKVⅡ基因适用于禾本科、棕榈科和天门冬科等类群,可作为研究单子叶植物系统发育关系的备选基因.  相似文献   

11.
石斛的组织培养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对铁皮石斛(Dendrobium candidum)、霍山石斛(Dendrobium huoshanense)、鼓槌石斛(Dendrobium chrysotoxum)和其他石斛属植物的组织培养方法及其应用进行了评述,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这对石斛属植物资源的丰富和综合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淫羊藿属小花类群分类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大量标本、野外居群的观察分析和文献研究,回顾了淫羊藿属的分类学研究历史,分析了中国淫羊藿属小花类群的重要分类性状及演化趋势,初步提出中国淫羊藿属小花类群的分类系统。结果表明:分布于中国的淫羊藿属小花类群有20种,应以花部形态特征及演化规律为依据划分为4组:1.花辩扁平型组Sect.Campanulatae;2.花瓣浅兜型组Sect.Gibbae;3.花瓣囊型组Sect.Sacciferae;4.花瓣具短距组Sect.Calcar。  相似文献   

13.
21份木槿栽培品种表型多样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木槿品种资源表型性状的多样性,为改良现有木槿品种、开发新品种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通过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多样性分析,对21份木槿栽培品种的10个数量性状和24个质量性状进行分析。【结果】木槿品种资源表型多样性丰富,24个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为4.175 8~4.392 3,10个数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为4.217 9~4.384 7;基于表型性状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为22时,可将21份木槿品种分成浅色类、深色重瓣类及单瓣类三大类型。通过主成分分析,花色数、花瓣长度、花瓣内部次色、花瓣次色的分布等9个主成分可以反映29个性状的基本特征,特征值均大于1,累计贡献率达88.960%,表明花越大、花色越艳丽的木槿品种观赏性越强。在相关性方面,花晕相对花瓣面积大小(HAS)、花瓣次色的分布(DPS)等花部性状与花瓣内部次色(ISCP)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均大于0.800,叶柄的长度(LP)与叶片长度(LL)、叶片长度(LL)与叶片宽度(WL)、重瓣性(PS)与花瓣具裂(PC)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73、0.702、0.796。【结论】21份木槿栽培品种表型多样性丰富,花朵的外部形态与色彩是木槿分类的主要依据,树形、生长习性、叶片基部形状也对其形态分类有较大影响,这可以为木槿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新品种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鸭跖草科植物属单子叶植物,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茎有节,直立或披散,偶有攀援;叶互生有鞘;花序顶生或腋生,成丛或为聚伞花序、圆锥花序;花两性,辐射或两侧对称,通常蓝色;花被6,萼片3,花瓣3,有时下部合生成管;雄蕊6,能育或3个退化,花丝有时被念珠状毛;子房上位,2-3室,每室有胚珠1;蒴果,开裂或不裂;种子小有假种皮;胚乳丰富。本科植物40属500种,分布热带,亚热带,少数达暖温带地区。我国连同栽培15属53种,各地皆有分布,主要在东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15.
淫羊藿属植物在贵州的分布较广,经调查,贵州有淫羊藿属药用植物17种2变种,是西南地区的分布中心。本文对12个不同生境的贵州淫羊藿属药用植物进行引种栽培试验,观察植株性状变异情况。结果显示,12个贵州淫羊藿属药用植物种移植后性状变化主要表现在:植株高度、花果期、被毛、花萼、花瓣、花药颜色等方面。此研究为进一步分析环境因素对淫羊藿属植物性状变化的影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中国云南山茶科Theaceae柃属Eurya植物1新种,即马关柃Eurya makuanica Ye Chuangxing et Shi Xianggang。本种与无量山柃近似,区别在于本种叶薄革质至纸质,卵状椭圆形,顶端短尾尖,侧脉在上面明显凹陷,萼片与花瓣近圆形;而后者叶厚革质,矩圆形,顶端短尖,侧脉在两面皆隆起,萼片卵形。本种目前较为稀少,仅发现于云南省马关县卡上林场附近山林中。  相似文献   

17.
亚鳞木属及其相关属的分支系统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亚鳞木属被视为中国晚泥盆世的标志性植物大化石之一。分支系统学研究表明,亚鳞木属不宜归入传统所认为的原始鳞木目,因为它与系统发育上进化的封印木科、鳞木科和奇木科中成员的近共裔性状相似。作者提出该属的新分类系统:亚鳞木属隶属于亚鳞木科,归入广义的水韭目。在当前的分支图中,亚鳞木科的系统发育位置处于封印木科和薄皮木科之间,这种分支式样表明系统发育上比较进化的木本石松植物并不是在石炭纪突然出现的,而是在晚泥盆世(法门期)就已经演化。亚鳞木属可能代表了系统发育上比较高级的木本石松的成员或鳞木科 (或奇木科) 的祖先类群之一。  相似文献   

18.
根据V.L Cheadle关于单子叶植物解剖性状演化观点,对百合科植物叶片进行比较形态解剖学研究,拟为研究百合科植物的系统发育和分类提供形态解剖学资料.  相似文献   

19.
半日花是一种一年生或多年生矮小灌木,是地中海植物区系的残遗植物,在我国仅1属2种,既新疆半日花(He-lianthemum songaricum)和内蒙古半日花(Helianthemun ordosicum).半日花的研究,对研究我国荒漠植物区系的起源以及与地中海植物区系的联系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目前,半日花的数量和分布面积逐渐减少,被定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而人们对半日花的研究多取材于内蒙古半日花,因此新疆半日花的保护和研究应引起高度重视,以免资源灭绝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20.
仙蜜果属仙人掌科植物,可用作水果、蔬菜、花卉等,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市场价值.本文分析比较了仙蜜果花不同部位(花瓣、花苞、花芯)以及不同提取方式对酪氨酸酶活力的影响,从而对仙蜜果中提取酪氨酸酶抑制剂的可行性进行探讨.经过比较,发现超声波萃取法提取酪氨酸酶抑制剂优于传统热回流法,醇提法优于水提法,仙蜜果花中花苞部位对酪氨酸酶抑制效果最好,经过石油醚萃取可进一步提纯酪氨酸酶的抑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