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平面闸门底缘型式及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水利水电工程中广泛应用的平面闸门的底缘型式,通过分析底缘对闸下水流流态的影响,阐明了底缘型式对平面闸门可靠运行的重要性.根据闸门的工作性质,结合闸门设计的其它因素和工程实际,介绍了闸门底缘型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船闸弧形闸门输水型式的试验研究薛朝阳,王昌亨,胡德保,潘金梁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船闸水力学第一次学术讨论会论义集,1993年11月,南京某船闸为低水头大型船闸,原采用短廊道输水系统,现采用弧形闸门门下输水型式,闸门为下卧式弧形闸门.利用闸首底部的门室...  相似文献   

3.
在以往设计中,常对门缝输水型的三角闸门门体在水头作用下启闭时的水流动水阻力估计不足,因而在实际工程中,经常发生操作困难,甚至造成启闭机损坏的事故.本文主要通过张家港等船闸的原型观察和室内水力学模型研究,找出了原型闸门操作发生故障的原因,探讨三角闸门应用于潮汐河流船闸上为克服动水阻力和满足闸室停泊条件时的合理输水型式及其水力计算方法,供今后设计应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1∶30水工模型试验,研究了某电站进水口前流态、漩涡特性、进口段水头损失、沿程时均压力特性及过栅流速等。试验结果表明:在电站正常运行库水位范围内,进水口前未出现影响机组正常运行的有害漩涡,进水口及拦污栅结构体等设计合理;拦污栅结构体至进口渐变段末端的水力损失系数为0.122,在机组引水流量为900m3/s条件下,进口断面的局部水头损失为0.246m;进水口有压管段顶面和侧面的时均压力梯度均较小,检修门井及快速闸门井内的水面波动最大值为0.09m,说明有压进口段的体型较好;拦污栅断面的流速及分布特性随机组运行时库水位的变化而变化,最大过栅流速约为2.1m/s。  相似文献   

5.
抽水蓄能电站的拦污栅承受发电工况和抽水工况双向水流的作用,进流时避免旋涡,出流时扩散均匀,是上、下水库进/出水口建筑物水力设计的重点,同时也是拦污栅是否产生振动的关键问题.十三陵抽水蓄能电站上、下水库的进/出水口建筑物水力设计经过多次模型试验和体型优化,使拦污栅的设计建立在一个良好的进/出水口建筑物设计基础上.设计拟定的事故假设条件对尾水闸门进行闭门过程的水力分析和计算,确定该闸门应具备全水头下动水闭门的功能,应是事故闸门.十三陵抽水蓄能电站尾水隧洞出口检修闸门的充水阀采用优选出的“瓶塞式”充水阀,实践证明,达到预想结果.  相似文献   

6.
水工闸门振动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水工闸门在启闭过程中或局部开启时,常发生振动,其中大振幅不稳定性振动或自激振直接影响闸门的安全运行。本文首先讨论水工闸门振动激励和稳定性类型,提出了负阻尼失稳和负刚度失稳两种形式,总结了平面闸门、弧形闸门、水力自控闸门等各类闸门的振动稳定性研究成果,分析了拓动失稳机制及各类失稳型式相互关系,提出了相应的稳定性指标,供工程设计参考,以便设计出无危害性振动的闸门。  相似文献   

7.
罗植平 《甘肃科技》2000,16(5):35-35,39
1 概况甘肃省酒泉县夹山子水库位于甘肃省酒泉县马营河西侧1 1.5km 处由引水隧洞引马营河之水入库该工程由引水隧洞大坝及输水隧洞组成其中输水隧洞由压力引水隧洞段竖井闸门井无压隧洞段和陡坡消力池段组成井深31.33m 外径7m 井内设两扇平板定轮工作闸门及相应的启闭设备在工作闸门后还设有通气孔以防闸门迅速关闭时洞内产生真空闸门孔口尺寸1.5 ×1.5m 宽高设计水头30m 闸门工作条件为动水启闭闸门的顶侧止水采用P 型橡皮底止水采用条型橡皮焊接材料采用E4303 焊条门槽宽55 cm 深47cm高4m 闸墩底部高程2233.47m,检修平台高程2237.47m,启…  相似文献   

8.
三峡五级船闸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通航设施,船闸投入运行的级数需根据不同,下游水位的组合来确定。本文分析推地了在满足各闸室设计允许的最高,最低通航水位及输水闸门最高工作水头条件下,根据实测的上,下游水位判断运行级数,计算补水量的方法和数学模型,解决了监控系统自动生成船闸运行级数,自动判断补水及补水量计算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通过运行管理、安全检测、设备管理等级评定等项工作,对水利水电工程闸门和启闭机设计存在问题进行评述,提出改进闸门和启闭机设计的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三峡水利枢纽拦河大坝泄洪流量大、孔口多、泄洪消能结构复杂,岸坡厂房坝段基岩长大缓倾角结构面因坝后厂房深挖临空危及坝基稳定,坝体混凝土耐久性要求高且温控防裂困难;茅坪溪防护土石坝沥青混凝土心墙设计施工尚缺乏实践经验;电站运行水头高、变幅大,引水压力管道及进水口选型和蜗壳埋设方式技术复杂,地下电站采用变顶高尾水洞替代常规的尾水调压室;双线五级船闸运行水头高、输水水力条件复杂,且在山体深挖岩槽中修建,全衬砌船闸结构、高水头输水系统和大型人字闸门及启闭机设计难度大等关键技术问题,文章重点介绍了各建筑物设计研究解决问题的途径、采用的优选方案及技术措施和通过实践检验的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11.
从水力学条件论证了船闸采用4级运行方案的可行性。通过原型调试,采取中间及阐首优化后的输水方式运行,基本消除了闸室第一分流口空化,船闸在超过设计的45.2 m水头下工作条件较好,在三峡船闸完建期156 m蓄水位船闸采用4级运行方式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侧向流曝气生物滤池运行周期的确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确定侧向流曝气生物滤池(LBAF)的运行周期,采用了测定进出口间水头损失与出水水质关系的方法.实验表明:1)LBAF的运行周期是根据进出口间水头损失结合出水氨氮浓度来确定的.2)LBAF的水头损失与竖向流曝气生物滤池不同,经历了"稳定-增高-再稳定"3个阶段.3)在水力负荷分别为0.45 m/h、0.73 m/h和1.1 m/h时,LBAF的运行周期是21 d、8 d和5 d,与传统曝气生物滤池相比,采用侧向流曝气生物滤池(LBAF)可以适当延长运行周期.  相似文献   

13.
冉毅碧  郑云 《科技信息》2009,(5):341-342
长征电厂水库通过对工程规模、库区淹没、闸门尺寸及型式等多方面的论证,选择了5孔8×4m的平面钢闸门加闸方案,改善了水库的调节性能,充分利用了水能资源,同时,增加了发电效益。  相似文献   

14.
水电站工作闸门动水关闭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某水电站的实际资料建立了由水库、引流道、工作闸门和蜗壳组成的三维模型,运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实际工况和设计工况进行计算对比.计算结果表明闸门在两个剪断销剪断时无法关闭的原因是滑块的老化导致摩擦系数增大.由于闸门底部的特殊型式闸门在正常下落过程中底缘所受压力分布不均匀,且随着开度的减小底部不均匀程度有所增加,导致闸门关闭过程中的垂直振动,机组强烈震动弃负荷时将飞逸,对系统和人员的安全带来重大隐患.本文对电站的安全生产和闸门的优化设计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荆江大堤颜家台闸改建后不久,当有一定水头差时,闸门在关闭过程中,启闭机有明显振动及抖动现象,水头差越大,振动越剧烈,严重威胁该闸的安全运行。为了找出启闭机出现剧烈振动和抖动的原因,及时排除故障,湖北省水利厅水电工程检测研究中心受业主委托,对颜家台闸闸门阻降原因进行了检测分析,提出了结论及整改建议,业主根据提出的建议进行整改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余珊珊 《工程与建设》2009,23(5):742-744
凤凰颈排灌站属于大型排灌站,流道结构为双向"X"型.在对监控系统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全面分析了排灌站运行工况多、闸门数量多以及运行控制复杂等情况.重点对监控流程中各种运行工况的转换和流道闸门的控制进行了说明;结果表明,提高了泵站的运行管理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某市由于筑坝穿城江水蓄水发电,临江一处排污主涵洞按照有压隧洞设计,设计内水压力按10m水头压力,外水压力也按50年一遇洪水位298.44m考虑,隧洞围岩等级为V级,衬砌型式采用C25钢筋混凝土整体式衬砌,衬砌设计按照最大裂缝限制,顶拱采取回填灌浆,抗震设防烈度取为6度。  相似文献   

18.
简要介绍了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概况,详细介绍施工导流系统、引黄取水系统、泄洪系统(表孔、中孔、底孔)、发电系统、电站排沙系统、工业和生活及消防取水系统的各类闸门、拦污栅、启闭设备与清污设备等挖流设备(金属结构)的设计、布置、型式、尺寸、技术参数等,并对设计成果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九里沟双级船闸长廊道短支管输水系统的设计,不仅对这种输水型式的选型、各细部尺寸拟定、各参数的取值与水力学计算和这种输水系统的结构布置等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而且认为这种在综合多种输水型式的具体布置得出的输水系统型式,有利于中高水头船闸的输水系统的引用与参考,从而使水运工程在为船舶航行过闸提供安全、通畅、快捷的运输环境,提高船闸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20.
在没有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管理人员积极探索,逐步建立了一套可行的操作规程和检查维护制度,并积极研究解决运行中出现的冰凌冰冻、钢闸门防腐、闸门振动等问题,保证了金属结构40年的安全运行.根据规范要求和实际状况,对闸门和启闭机进行安全检测与评估,及时发现了工程存在的问题,为制定工程大修、加固方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