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卫建均  郑帮助 《广东科技》2009,(18):131-132
为了有效地降低抄表误差,实现实时抄表并实现电量的自动计算和分时段电量比较,进行线损分析及母线平衡计算,自动生成各种报袁,同时对自动电量采集及计量系统实施科学管理,并取得成功.本文就简单的介绍自动电量采集及计量系统.  相似文献   

2.
该文概述了变电站电量采集系统定义及组成,主要叙述了电量采集整体方案、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电能表、电能量远方终端,介绍了电量有功数据、电量无功数据、最大需量的电能量数据类型及其电量计算方法,探讨了电能量数据母线不平衡、变损率、线损率的应用分析,简单地介绍了变电站向智能变电站发展方向,提出智能变电站电量采集系统的设计思路,该文为电能量计量系统维护人员在运行管理上使用变电站电量采集系统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也可以为新建或技改变电站的电量采集系统提供技术上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介绍了自动电量采集及计量系统的应用,从该系统的结构,功能方面进行展开,并讲述了该系统的安装调试状况,以及该系统的实施应用和管理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代凤鸣 《科技资讯》2012,(28):133-133
三峡电能量计量系统目前采集处理的数据主要是三峡区域电站的关口电量数据,据根发展需要,需接入金沙江区域电站关口电量数据,因此对系统主站进行升级改造,实现向家坝、溪洛渡电站关口电量信息的接入。本文对系统改造方案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线损率是考核供电企业的一项综合性经济指标,电能计量准确与否涉及发供用电各方经济利益和电力企业线损管理指标.针对电能计量电量管理引起线损率的波动,通过建设4个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提高电量管理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展望整合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主站的一体化建设后,将采集到的厂站计量点数据、大客户专变计量点数据、配变计量点数据及低压集抄数据开展"四分"线损统计,实现线损"四分"自动统计和分析的应用,从而减少线损率的波动,为供电企业节能降耗工作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夏永翔 《科技信息》2010,(33):I0356-I0356,I0381
结合宁夏石嘴山电网运行管理的特点和对电能量计量计费系统的基本要求,介绍宁夏石嘴山电网电能计量计费系统的建设、运行维护管理和应用情况。该系统实现了电能量数据自动采集、自动统计、考核结算、网损线损管理,并与SCADA/EMS系统实现了数据交换。通过WEB网页发布电量及相关数据信息,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秦雪 《科技信息》2012,(34):301-301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办公楼字或住宅小区的用电管理也正逐步走向智能化、网络化。论文针对传统的电表系统具有抗干扰能力差、计量不精确、人工抄表费时费力、功能单一等缺点,提出了一套基于以太网传榆的三相电量采集系统。该系统采用电能计量芯片DTSD205负责采集电量,AT89S53单片机作为数据处理的核心部件,通过SPI总线传送电流、电压、有功、无功等实时测量值,并用以太网控制器ENC28J60,实现以太网通信,配合上位机显示,对电能进行集中管理。  相似文献   

8.
以电流互感器为例,分析了仪用变压器的误差来源,提出了数字自动补偿的算法。并介绍了应用此方法提高互感器精度的实例-在电工多用现场检测仪中的应用。该方法可广泛应用于微机化电量计量仪表或需采集电量参数的微机控制系统中,在不增加硬件成本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系统或装置的测控精度。  相似文献   

9.
采用ARMLPC2214作为控制核心,用实时操作系统μC/OS-II进行多任务管理,用高性能ATT7022作为电能计量芯片,以CC2420作为无线传输模块设计实现了无线智能电表方案.系统的主要功能有:远程编程设定和软件升级;提供电能质量的监视;多参数电量实时采集和控制、存储;提供双向计量;能根据需求侧响应要求而限制负荷;支持远程时间同步、双向通信(有线和无线方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实践角度出发,介绍了秦皇岛电力公司变电站电量采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并探讨了电量采集系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黄晓东  麦卓成 《广东科技》2013,(20):110-113,77
中山供电局已经建成计量自动化系统和营销管理信息系统,两个系统是独立建设、分开管理、各自维护.业务融合仍然较少,电能量数据异常监测困难。目前中山已经实现了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计量点集抄全覆盖,但两个系统中都含有电量数据.造成管理混乱,对于台区线损情况难于分析出异常原因。至此需要建设一个统一的电量数据集中平台,形成集中、统一的电能量管理模式,对计量业务中发生电量异常情况,通过线损、稽查等业务进行审核和监督,完善电量异常管理机制。通过对比电能量数据管理平台应用前后中山横栏供电分局台区线损改进图说明了该平台建设在农村台区降损增效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郝吉祥 《科技资讯》2014,(27):75-75
作为电网商业化运营以及电力技术不断发展的一项产物,电能量计量系统能够有效地采集传输、处理以及存储电能表数据,其借助于预定义数据模型,可以准确的统计及结算点能量,其能够帮助发电商以及电网经营管理者完成电量的准确计算以及有效的服务管理工作。神华准能矸石发电公司为了更好的完成电能量的自动抄表以及发电考核等操作,应用了电能量计量系统,并取得较好成效。该文以神华准能矸石发电公司为例,分析与研究电能量计量系统在发电厂的应用情况,以期促使电能量计量系统能够在发电厂中获得更加合理与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实施能源计量管理信息系统必要性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基于自动采集的能源计量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系统硬件架构及功能,阐述了系统的主要技术特点及系统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现场总线的配电采集系统.该系统在分析了现场设备和实际环境的基础上将现场总线技术应用于配电设备,采用上位机、PLCSLC500和智能电量采集仪表硬件实现了基于Modbus总线的解决方案,通过相应的通讯模块及协议转换设备和软件,完成了与不同厂家现场设备的通信,采用上位监控软件实现了智能电量采集系统的人机界面.经实践证明,该系统运行良好,各项指标均符合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主从机结构的无线电量抄表系统。该系统以低功耗MSP430单片机为核心,采用先进的电能计量芯片CS5460A采集处理电量信息,并通过无线射频模块nRF905实现主机和从机的通信。该系统可以完成自动抄表、远程监控、过载报警、断电重启等功能;实现了对电能检测的自动化控制和数字化管理。  相似文献   

16.
量数据与组成点应用计算机信息化在电能计量方面的发展中,其电能计量设备的电量数据采集,信息化双向计量,自动采集客户电已经逐步广泛地受到了应用。本文主要浅析计算机信息化中的电能计量自动抄表技术与信息化智能技术的结构介绍电能计量设备自动抄表技术现状与信息化智能技术领域的优势,从而浅析自动抄表技术与智能化技术的热促进在电网事业中发挥广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探讨如何综合应用电力计量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电力企业的深化改革和电力供求关系的逐步转变,实行以经济手段为基础的商业化运营模式和加强全电网电能动态监测管理已迫在眉睫.为适应商业化运营的需要,建设一个基于电量自动采集的电能量远程计量及综合应用系统十分必要.但从目前电力企业的计算机应用状况来看,企业内部各个信息系统相对独立,形成了许多数据孤岛,难以实现对电力经营全过程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张珂 《科技资讯》2014,12(22):10-10
随着国内电力载波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及两网改造工作的不断深入进行,电能表的电量采集模式也在逐渐由效率低下、出错率高的人工抄表改变为自动抄表模式.本文主要是对以PLCI38-Ⅲ-E型载波芯片和stc12c5a60s2型单片机为核心,下行主要采用RS485通信通道,上行采用电力载波(PLC)数据通道,以实现电能表的电量采集和电量存储的电能表电量采集器的设计与开发进行原理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矿热炉是一种需要巨大电流的工作系统,提高其功率因数对于节约能耗、降低运行成本、提高产品产量具有重大意义。针对矿热炉低压无功补偿系统电气参数监控的需要,设计并实现了矿热炉电量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由实时数据采集下位机子系统和上位机子系统构成,实时数据采集下位机子系统采用TI公司生产的TMS320F2812型数字信号处理器为控制芯片,以TLC1549为数据采集模块,实现了对矿热炉电量数据的实时采集;上位机子系统基于组态王KingView软件开发,实现对采集数据的管理。经实验测试,该系统可以满足矿热炉电量数据实时采集和管理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谈丽娜 《科技资讯》2011,(18):124-125
最近十多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一直以10%左右的速度稳定发展,为满足国民经济对电能需求的迅速增长,我国电网的规模日益扩大。对电能计量的准确性和实时性要求也日渐提高,传统的人工抄表需要大量人力,不能得到实时数据,系统分析数据困难、滞后。电能电量量综合信息管理自动化系统是将电能量采集、管理功能综合于一体的一个自动化系统。该系统主要实现对变电站、电厂、关口、大中小用户、台变、居民表计的电能量采集,结合营销管理系统、负荷管理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以及配网馈线自动化系统的数据,对电能量实现分级分线路的管理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