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刘杰 《安徽科技》2000,(4):34-35
通过茎尖剥离和组织培养的高新技术,脱去植株体内的各种病毒,恢复甘薯的优良种性,大幅度提高产量,显著增强抗性,这种技术叫甘薯脱毒,各地都在大力推广应用。但事实上此项高新技术从80年代后期投入生产应用至今,实际推广应用的范围和面积不大,进度也不快。我们在几年的工作实践中,对制约甘薯脱毒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的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主栽优良甘薯品种的茎尖培养脱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重庆市大面积推广的优良甘薯品种进行茎尖脱毒离体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对来源于薯块萌发芽的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其成苗率最高,达53.2%;连续两次进行茎尖培养可明显增强脱毒效果;对于甘薯病毒病的检测,反转录PCR法(RT-PCR)比硝化纤维素膜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NCM-ELISA)更灵敏和可靠。  相似文献   

3.
系统地筛选了甘薯茎尖蛋白质最适的提取酶解条件,比较了淀粉加工型和蔬菜专用型甘薯茎尖的营养成分,研究结果表明:用新鲜甘薯茎尖质量2倍体积的0.1%NaHSO3溶液、30 ℃下搅拌30 min,水溶性蛋白质的提取率可达52%;在此条件下加入木瓜蛋白酶、50 ℃下搅拌水解4 h,水溶性蛋白质的提取率可提高到75%,茎尖蛋白质的水解度可达24.8%.该方法制备的富含功能多肽的甘薯茎尖粉末的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和黄酮类物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4.19%、5.41%和3.31%,与蔬菜专用型甘薯茎尖制备的产品无显著差异.该研究开发了利用淀粉加工型甘薯茎尖制备富含营养和功能多肽的保健食品的工艺,为利用田间废弃的甘薯茎尖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超低温保存脱除两种马铃薯病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超低温保存的方法对马铃薯病毒PVY和PVS进行了脱除研究.结果显示:经过超低温保存后,材料的存活率可达71.6%,比传统的茎尖培养脱毒材料的成活率在52%左右高;超低温保存后PVY病毒脱除率达到83%,比传统脱毒方法脱毒率(62%)和热处理脱毒率(65%)要高,且操作上也较简单;对于马铃薯PVS病毒脱除率在47%左右,而采用茎尖培养病毒的脱除率仅有17%左右.  相似文献   

5.
甘薯因其耐旱、耐瘠、适应性广等优点,在我国广泛种植。但因其为无性繁殖作物,病毒病危害相当严重〔1〕,被认为是引起甘薯品种退化、限制甘薯高产稳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一些新品种因感染病毒病而很快丧失其优良种性。虽然我国关于甘薯病毒症状的描述较早,但系统性工作...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甘薯茎尖培养的实验工作,证明在MS附加IAA mg/L+BA 0.1mg/L+GA_3 0.05mg/L的条件下能促进茎尖生长,但基部形成愈伤组织,因此必须适时转入无激素的MS培养基上,停止愈伤组织的继续生长,以加速成苗过程,成苗度可达80%左右。甘薯的基因型显著影响培养茎尖的成苗率,脱毒植株进行单节茎段微型快速繁殖,每月繁殖系数为4~5。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在连续多年种植后出现植株变矮、叶片皱缩、生长衰退、块茎变小、产量和品质明显下降的现象,叫做马铃薯退化,可使马铃薯减产20~30%,严重者可减产80Z以上。马铃薯退化是由病毒引起的,而病毒是由蚜虫等媒介传播的,且在植物组织中分布是不均匀的,即病毒愈靠近根、茎顶端生长点分布愈少,依据这一原理形成了茎尖脱毒技术。通过茎尖剥离、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甘薯病毒病调查及病原血清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是四川省重要的农作物之一,病毒病是危害我省甘薯产量的重要因素。本文运用硝酸纤维膜酶联免疫检测法(NCM-ELISA)对采自成都平原以及绵阳、南充等四川重要甘薯产地的301份具有一定症状的甘薯新鲜叶片进行病毒检测。结果表明四川地区共发生包括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甘薯潜隐病毒(SPLV)、甘薯G病毒(SPVG)、甘薯退绿病毒(SPCFV)等至少4种甘薯病毒,分析得出,不同甘薯品种与地区之间的病毒种类及感染程度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9.
云南罗平小黄姜的茎尖脱毒组培快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病毒病导致云南罗平小黄姜产量大幅降低,品质严重下降,通过茎尖脱毒培养获得无毒苗并建立快繁体系,以提高产量,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秦皇岛地区菜用甘薯最佳氮肥施用量和种植密度配置方案,以台农71为材料,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氮肥施用量设5个水平(0,120,180,240,300 kg/hm2),种植密度设3个水平(12.50万,16.67万,25.00万株/hm2),研究不同处理对菜用甘薯农艺性状、茎尖产量及主要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施用量显著影响菜用甘薯的品质和产量。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随氮肥施用量增加一直增加,其最高值出现在最高氮肥用量处理,可溶性糖质量分数的最高值出现在240 kg/hm2处理,其他指标最高值出现在180 kg/hm2处理;产量最高值出现在240 kg/hm2处理。种植密度对菜用甘薯茎尖农艺性状、茎尖产量和品质均具有显著影响:茎尖粗和叶宽随种植密度增加而下降;产量、节间长、叶柄长和叶长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花青素的质量分数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减少,黄酮和总酚的质量分数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加。综合考虑茎尖产量、农艺性状与品质指标,秦皇岛地区菜用甘薯合理氮...  相似文献   

11.
邓淑娟 《海峡科学》2009,(11):22-23,27
对引种的泉薯830、广菜薯2号等5个茎叶菜用型甘薯新品种的产量、食用品质及主要特征特性进行了观察鉴定,并对茎叶菜用型甘薯的栽培技术进行了初步总结,旨在为这些品种的生产应用提供参考。观察鉴定结果表明,泉薯830可食用茎叶产量高,综合食用品质中等,采后易于修剪,适宜取食茎尖及叶。福薯10号茎叶产量高,综合食用品质中上,采后修剪较费工,适宜取食茎尖、叶柄及叶片。广菜薯2号茎叶产量较低,综合食用品质优,采后修剪较费工,适宜取食茎尖及叶片。福薯7—6茎叶产量中,综合食用品质中上,采后修剪较费工,适宜取食茎尖、叶柄及叶片。  相似文献   

12.
大樱桃脱毒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要阐述了大樱桃病毒病的危害,对其脱毒方法及检测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目前常用的脱毒方法包括茎尖培养、热处理和化学处理;常用的病毒检测方法有指示植物法、酶联免疫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  相似文献   

13.
脱毒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刚 《汉中科技》2007,(4):27-27
甘薯在我县栽培历史悠久,尤以槐树关甘薯淀粉含量高、口感好而得名。但由于长期自留种薯造成种性严重退化,影响甘薯产量及品质。去年我县引进秦薯四号、梅营一号脱毒薯种在槐树关镇示范种植,表现出栽后发根成活快,封垄早,薯蔓粗、短、多,且很少发生不定根,薯块产量高的特点,平均亩产3850公斤。具体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组织培养简化脱毒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马铃薯茎尖组织培养结合病毒检测,进行马铃薯脱毒的组织培养技术,可大批量地进行种薯繁殖,又可防止亲代杜株的病毒传染给子代。本文通过试验试图探索出一种简单实用,快速高效,低成本的组织培养及病毒检测方法,此方法用于马铃薯的大规模工厂化原种、生产、优良品种的提纯复壮,可以显著地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是各地种子公司及农村集体产业化投资致富的一条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甘薯(红苕)是我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是山区人民的“半年粮”.苕尖越冬作种是红苕留种方式的重大革新.它具有省种、早栽、抗旱、高产、防病、复壮、加速良种繁殖推广等优点,是多、快、好、省发展红苕生产的新途径.但是,苕尖越冬苗作种会不会引起种性退化,目前的看法尚有分歧.我们经过三年多点试验及室内分析的研究,初步肯定每亩产量苕尖苗比薯块苗作种增产11.7—46%;苕尖苗比薯块苗总糖含量增加比率为1.05—18%、淀粉为1.64—6.6%、干物质为1.68—6.63%,维生素C为2.98—18.38%,蛋白质为16.57—28.31%,过氧化氨酶活性和抗病力增强,生活力提高,种性没有表现出退化.  相似文献   

16.
用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真空干燥三种方法对甘薯茎尖进行干制,考察每种方法对产品复水性的影响,比较产品的复水率和维生素C保存率.结果表明,真空干燥(60℃,真空度0.06 MPa)下,复水性最好,复水率为396.49%,维生素C保存率最高,为71.67%.  相似文献   

17.
药用甘薯—西蒙1号的离体茎、叶及块根外植体,在含有不同配比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MS培养基中可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改变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配比,可使其再分化形成根.如切取茎尖或带腋芽的茎段,则可直接形成小植株.西蒙1号茎、叶及块根脱分化形成的愈伤组织及再分化形成的根,其过氧化物酶及淀粉酶同工酶活性,以及谱带数均有所不同,这些变化与其分化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8.
脱毒甘薯营养丰富,适应性广,高产、稳产,增产潜力大,是重要的粮饲兼用作物。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和农村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脱毒甘薯是繁荣农村经济的一个有效途径。近年来,我们在淮北地区通过反复栽培示范,现已累计推广应用20万亩,增产1.6亿公斤,增收3200万元。其中,1999年全市脱毒甘薯种植面积10万亩,增加经济效益16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9.
董玲 《安徽科技》1999,(10):25-25
甘薯又名白薯、红薯、山芋、红芋等,旋花科甘薯属植物,种植历史悠久,区域广泛,全国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玉米,居第4位。我省种植面积约70万公顷,是甘薯种植大省之一。甘薯属高产作物,适应性广,抗灾害能力强,在粮食、饲料、工业原料、医疗保健等方面用途广泛,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甘薯营养研究及食品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薯是西部地区尤其是四川省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其块根和茎叶均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目前对甘薯的加工多集中于甘薯淀粉的利用,而对其多种功能成分利用还很不够.综述了甘薯的营养价值及其中保健成分的研究现状,对其进一步的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