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该文中的卫星采用新型框架面板式构型,该构型卫星与运载采用新型四点连接的方式,而不是传统的包带连接方式。对该文中的卫星进行模态分析及试验,采用不同的安装基础进行多次模态试验,找出其中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比对分析。根据分析及试验获得框架面板式卫星的模态特性,判读卫星的模态特性是否满足运载要求,同时根据试验结果完善相关航天试验规范。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大型橡胶支座和结构构件在静力、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响应及破坏模式,设计了大型多功能试验机系统,采用有限元法分析大型多功能试验机加载架模态、加载响应等力学特性.通过修改加载架系统的机械框架布局,依据系统动态刚度优选设计方案.加载响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工作载荷作用下,该大型多功能试验机系统整体强度、刚度均能满足工程设计要求,结构设计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3.
将模态叠加法应用于车辆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用有限元方法对车辆结构进行模型简化,采用模态分析法计算出结构的模态振型,然后用模态叠加法对其进行动力分析,计算结构的位移响应.  相似文献   

4.
采用车辆刚体动力学分析模型和Newmark直接积分法计算了直向通过道岔时 2 0 9HS转向架构架的载荷—时间历程 ;在建立构架有限元分析模型并编制流程控制文件后 ,采用ANSYS软件中的瞬态动力响应分析模块计算了直向通过道岔时构架的动应力 .结果证实对构架进行实用的动应力分析是可行的 .  相似文献   

5.
为了求得更精确的动力系统响应值,该文提出了1个求解动力系统响应的高精度改进模态叠加算法.使用该算法,不仅可以得到系统低阶模态的响应值,而且可以利用较低阶模态响应信息得到系统高阶模态的响应近似值.相比于实用的改进模态叠加算法,该算法的适用载荷可以拓宽到普通载荷(如突变载荷).该算法弥补了有限元分析忽略高阶信息的不足,还可以推广应用于利用动力子结构等求解模态信息的大型动力系统响应.文中给出了两个算例,计算结果表明高精度改进模态叠加算法精度远远好于传统的模态叠加算法.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某卡车驾驶室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了驾驶室结构、声学以及声固耦合有限元模型,并对模型准确性进行了试验验证;基于建立的声固耦合有限元模型,进行了驾驶室内部场点声压响应计算和峰值频率点面板声学贡献量以及结构模态参与因子的计算;基于计算结果以及模态应变能的叠加来确定需要优化的面板和车身板件进行阻尼处理的位置。通过阻尼优化,驾驶室内150Hz峰值声压降低了5.31dB。  相似文献   

7.
针对称重传感器误差标定装置中传感器夹具发生受迫振动问题,采用基于模态叠加法的谐响应分析技术,对传感器夹具的动态特性进行了研究。基于模态、谐响应分析理论,求解得到称重传感器夹具的动态响应特性。研究结果确定了对称重传感器夹具动态性能影响最大的模态频率,并将仿真结果与模态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经过谐响应分析得到了夹具正常工作状态下夹具材料力学性能与谐振频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可为称重传感器夹具的优化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冲击载荷作用下,基于水下结构的动力学方程,结合Hilbert-Huang变换(HHT)推导出冲击作用下结构响应与模态参数的关系,并识别了水下结构的频率和模态阻尼比.HHT方法适合处理冲击等非平稳响应,设计的带通滤波器能自动选取截止频率,可以准确地得到各阶模态响应.且只需要结构适当一点的冲击响应,就可得到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模态阻尼比.最后,以一水下矩形钢板为例,经数值计算在典型的爆炸冲击载荷作用下结构的振动响应,通过本方法得到了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模态阻尼比,再以水下圆柱壳结构为例,同样得到了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模态阻尼比,验证了本方法在冲击作用下识别水下结构模态参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不用直接积分法而采用频域法研究结构瞬态响应问题,将有限元—里卡提传递矩阵组合法结合快速富里叶变换从特征值分析扩展到领域的结构瞬态响应分析.数值例子表明本文的方法比直接积分法有更好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0.
针对称重传感器误差标定装置中传感器夹具发生受迫振动问题,采用基于模态叠加法的谐响应分析技术,对传感器夹具的动态特性进行了研究。基于模态、谐响应分析理论,求解得到称重传感器夹具的动态响应特性。研究结果确定了对称重传感器夹具动态性能影响最大的模态频率;并将仿真结果与模态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经过谐响应分析得到了夹具正常工作状态下夹具材料力学性能与谐振频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可为称重传感器夹具的优化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Introduction Dynamic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systems have been studied for many years. Under seismic excitations the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system is infinite, and there exists energy exchange between the superstructure and the foundation[1]. The m…  相似文献   

12.
研究质量时变系统的动态载荷识别技术,引入广义模态概念,在初瞬时的模态空间中利用模态叠加法得到部分解耦的动力学方程,结合考虑质量变化效应的虚拟变形法和Duhamel积分,构建反演动态力的2种分析途径.一种是基于加速度反演的连锁递推格式,另一种是基于位移和加速度反演的正则化求解格式.分析2个动载荷作用下的变质量多自由度系统,利用Euler中点辛差分方法求得系统的响应,将其叠加随机噪声以模拟测点响应,然后,应用2种模态力反求格式反演动载荷.研究结果表明,连锁递推格式计算效率高,但对加速度测量噪声敏感;正则化求解格式的稳健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复杂结构动态应力的精确计算是一个始终没有解决的问题,严重的影响了结构的疲劳寿命预估.采用位移模态叠加法的思路,将应力表示成模态应力的叠加形式,然后采用基于模态叠加理论的虚拟激励法,直接求得随机振动环境下动态应力的响应功率谱.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避免了常规有限元法计算结构动态应力时必须对单元形函数求导的做法,并考虑了模态间的耦合效应.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本方法计算结构动态应力相较常规有限元方法将会得到更好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4.
针对模态叠加法进行结构加速度时程反应分析,讨论了广义坐标积分步长、模态截断和离散位移时程求导三个问题对加速度时程反应误差的影响。并提出了振型加速度贡献系数的模态截断指标。以简谐荷载作用下单自由度体系的地震反应和三条地震波作用下的5层框架结构的地震反应为例进行数值计算。算例分析结果表明:当广义单自由度计算的离散时间步长小于1/32倍的自振周期时,加速度反应的误差小于5%;对于加速度时程反应而言,基于振型参与质量选取的模态数偏少,应基于振型加速度贡献系数作为模态截断的依据;由离散位移时程经中心差分法所得加速度的误差与直接由模态叠加法所得的基本相同,而FFT方法所得加速度时程存在虚假的高频振动而误差较大,采用低通滤波可有效降低误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智能层合板结构的模态分析,提出由结构的压电模态响应反演瞬态荷载时间历程的有限元方法,介绍了压电模态传感器的实现原理,并给出了由实测压电单元输出得到结构模态响应的计算公式,采用无条件稳定的精细逐步积分法求解结构的模态动力学微分方程,构造了通过结构的模态响应反求荷载列阵的迭代算法,该方法作为动态激励的压电模态响应易于实时监测,迭代过程简单可靠、计算速度快、识别精度较高,适用于任意形状和边界条件的复杂型智能结构,实例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分析多跨梁在移动车载作用下的动响应,采用动力刚度法求出精确的多跨梁振动模态,用模态迭加法求解;推导了N个车辆作用时的车-梁单元矩阵,用有限元法求解,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用两种方法分析得到的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7.
非比例阻尼结构体系的动力分析方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非比例阻尼结构体系是实际工程结构抗震研究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本文全面,系统地建立了这类结构体系的动力分析方法,对于各种不同非比例阻尼程度的结构体系,分别给出了其适应的分析方法:改进的得模态方法,近似解耦方法,拟力实模态叠加法、Ritz向量叠加法、高精度直接积分法,这些分析方法具有很好的实价值和理论意义,可供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时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精细时程积分法在大型结构地震响应中的分析,提出了扩阶方法以及状态方程精细时程积分法的结合,编制了迭代程序;用此方法对上海地区高层框架结构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考虑荷载随机对框架结构动态响应有显著影响,耦合方法计算效率和精度较高,适用于工程计算.  相似文献   

19.
林国伟  王铭巍  李岩  马俊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25):10975-10982
针对桥梁荷载试验中传统的动位移直接测量方法设备仪器安装复杂、操作难度大代价高、甚至在特殊条件下难以实现等问题,以现有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提出一种基于实测加速度动静分离和多重基线校正策略的桥梁动位移间接测量方法。通过对加速度数据进行基线校正消除其整体偏移误差,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滤波消除高频噪声干扰,动静分离得到准静态和自由振动响应并分别积分后叠加。考虑动静响应特征差异提出一种新型多重基线校正方法,实现了趋势项误差的有效消除。基于所建立的位移估计方法框架和流程,通过20~40km/h多种车速下实桥现场动载试验获得的加速度和直接法动位移测试数据,对本文方法进行了试验验证。动位移估计值与直接测试值时程曲线吻合程度良好,峰值相对误差1.68%~5.29%,表明所提出的动位移估计算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工程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