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正>厦门大学物理学科创建于1923年,在中国物理学发展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物理学家萨本栋先生担任厦门大学校长并兼任数理系主任,为物理学科之后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20世纪50年代,厦门大学物理学系的半导体学科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曾作为五校联盟之一参与国家最早的半导体学科建设.21世纪后,厦门大学成立了涵盖物理学系和天文学系的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学院现有全职教师105人,包括5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各层次人才,拥有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  相似文献   

2.
<正>1921年,本着教育救国的志向,校主陈嘉庚先生创办了厦门大学.建校之初的1922年,陈嘉庚先生就极具远见地设立了植物学、动物学两科,奠定了堪称21世纪时代学科的生命科学在厦门大学的起点,迄今她已走过了百年征程.厦门大学生物学科始终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坚守严谨治学、勇探真知、追求卓越的优良传统,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批学术名家和兴业英才.今天,厦门大学生物学科是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学科评估A类,是我国生命科学领域极富特色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在国内外颇具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简要回顾了氮化物半导体发光二极管技术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多物理场作为有效调控和裁剪氮化物量子结构关键特性的重要手段,着重介绍了近年来厦门大学在半导体固态光源量子结构材料和器件方面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在氮化物半导体量子结构关键技术开发中,率先联合调控化学势场、光场、极化场以及电场等获得的有影响的重要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4.
春风送暖,桃李芬芳;南强华诞,收获辉煌。2005年4月,厦门大学风雨兼程走过了84个春秋。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厦大人披荆斩棘、不屈不挠,为国家的兴旺、伟大祖国的富强,为党和国家输送和培养了大批的人才。涌现出如著名数学家陈景润;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谢希德;著名物理化学家、杰出国家领导人卢嘉锡等诸多享誉海内外的学者、名家。厦门大学航空工程系1944年4月创办,  相似文献   

5.
地理学     
陕西师范大学地理学学科是我校最早创办的学科之一。我国著名地理学家黄国璋、聂树人、刘胤汉等先生曾先后在本学科任教。其中黄国璋先生是我国地理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也是我校地理系创建人,解放后任新中国地理学会第一届理事长,为我国国防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聂树人先生为我国著名的区域地理学专家,也是我国医学地理学开拓人之一;  相似文献   

6.
《皖西学院学报》2009,25(4):F0002-F0002
为深化皖西学院的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改革,2009年8月16日,著名高等教育学家、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奠基人、厦门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教育学重点课题“高等教育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主持人潘懋元先生应邀来我校作“应用型本科建设问题”专题报告,在校领导院长夏鹭平,  相似文献   

7.
<正>厦门大学工科的办学历史始于1922年设立的工学部.1923年,工学部改为工科.1924年,工科归并到理科,下设工程学系,毕业于爱丁堡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田渊添教授任物理学系主任兼工程学系主任.1926年,工程学系独立为工科,下设土木工程系、电气工程系、机械工程系.1927年,工科停办.1937年,在国家危亡、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艰难岁月里,时任校长萨本栋教授考虑到战后国家急需建设人才,于7月30日宣布复办土木工程系,并亲自兼任土木工程系主任.厦门大学土木工程学科从此正式创办,时光荏苒,距今已85载.  相似文献   

8.
正半导体材料是有源器件的基础,而功能氧化物功能材料在无源电子器件中有重要和广泛的应用.然而半导体和功能氧化物功能材料的复合薄膜的制备往往涉及异质和异构的界面耦合,使薄膜的生长方向经常发生转变.这种转变的详细机制尚未充分探讨.王惠琼教授的课题方向侧重于研究氧化物的界面物理[1],特别是具有六方结构的半导体ZnO和具有立方结构的氧化物之间的界面耦合行为,以及可能形成的新型物理性质和材料性能[2].近期,厦门大学物理  相似文献   

9.
1892年,著名的爱国侨领张弼士先生为了实现"实业兴邦"的梦想,在烟台创办了"张裕酿酒公司",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权威机构联合进行的2004年度企业竞争力监测中,张裕综合竞争力指数居位列中国上市公司食品酿酒行业的第八名,成为进入前十强的唯一一家葡萄酒企业.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科大”)科技史学科由已故著名物理学家钱临照院士创建于1980年,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1981年,经中科院批准成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然科学史研究室(图1),钱临照先生兼任室主任。同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2年获得物理学史硕士学位授予权,此后又获得天文学史和生物学史硕士授予权;1984年获得物理学史博士学位授予权,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99年3月,中科大在自然科学史研究室和科技考古研究室的基础上,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和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联合建立了科技史与科技考…  相似文献   

11.
<正>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南京大学先后创设了国内第一批"无线电物理"和"半导体物理"专业,特色鲜明、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此后,根据国家需要和学科发展趋势,逐渐转向工科类学科的建设。1984年,南京大学组建了信息物理学系,  相似文献   

12.
著名学者、中国印刷史、中越关系史研究的奠基人、版本目录学家、原北京图书馆副研究员、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名誉理事、浙江图书馆顾问张秀民先生于2006年12月24日在上海仙逝,享年98岁。先生1908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嵊县廿八都。崇仁高小毕业后升嵊县中学,后转学宁波四明中学,因读黄炎培《陈嘉庚先生毁家兴学记》一文,敬佩陈先生筹学兴教的大公无私精神,决定投考厦门大学,以优异成绩被录取在文学院国学系。1927年进入厦门大学,无论在国学和外语方面都打下了深厚的基础,除必修国文、英文,也选修了法文、日…  相似文献   

13.
国际理论物理中心是由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Abdus Salam教授1964年创办的。其目的之一是促进和提高发展中国家在物理、数学方面的科学研究水平。该中心有凝聚态物理、高能物理等多个学科研究组。多年来,除了开展正常的科研活动外,各研究组还经常不定期地举办高水平理论训练课程,学术研讨班及国际学术交流会议等活动。  相似文献   

14.
微电子学系有着源远流长的学术渊源,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56年由著名物理学家黄昆院士领导、在北大物理系创建的我国第一个半导体物理专业。半个世纪以来,微电子学专业及其前身北大半导体物理专业在中国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我国微电子领域培养高级人才和科研开发的重要基地。19 77年我国第一块1KMOSDRAM即诞生于北京大学,2 0 0 1年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学科又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微电子学系具有良好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先进设施,现在拥有3个国家或部委重点实验室:微米 纳米加工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新工艺新…  相似文献   

15.
7月31日,我国著名教育家、高等教育学学科倡建者和奠基人潘懋元教授和厦门大学副校长邬大光教授等专家到我院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16.
科技要闻     
研发新型太阳能电池厦门大学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康俊勇课题组研发成功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即将氧化锌和硒化锌两种宽带隙半导体材料用作太阳能电池,大大稳定了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并使其寿命延长,实现了宽带隙半导体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课题组发现有2个制约宽带隙半导体光电转换效率的瓶颈:一是能否形成光生电流;二是能否提高宽带隙半导体的吸光率。经过多次实验,课题组选用了2种宽  相似文献   

17.
实验室建设需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12月赴香港参加全国(包括港澳台地区)半导体物理学术会议,这是两岸三地的半导体科学工作者举行的首次盛大聚会。会上半导体科学界几位著名的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就半导体物理发展的几个前沿问题作了大会报告,并且与会者就个人的研究成果也进行了分会交流。无疑,这对我国半导体科学的发展将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会后笔者访问了香港科技大学、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历史文献的耙梳,介绍了黄昆学术成长的历程,回顾了黄昆在固体物理方面的杰出成就,探讨了其创办第一个半导体专业化、建立半导体物理研究基地、形成独特的学术传统等,为发展新中国半导体事业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学术动态     
第十二届国际非晶态及液态半导体会议于1987年8月下旬在布拉格召开,这是该学科领域两年一度的盛会.本次会议参加者共579人,代表了全世界34个国家和地区.和以往各届会议一样,本着概括非晶半导体物理和器件各领域的新进展的原则,本届会议评审并采纳了论文360篇,以大会、分会和张贴的形式,在会上正式发表交流.本届会  相似文献   

20.
光电信息技术学院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是在现有的理论物理、光学和物理电子学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的基础上,以光电信息技术省重点实验室为依托,于2005年申报成功的,研究范围覆盖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和核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无线电物理6个二级学科,研究方向包括粒子物理理论和场论、凝聚态理论、介观物理、纳米物理、半导体物理、低维物理、核物理、量子光学、信息光学和分子动力学,2005年,物理学学科被列入烟台大学“十一五”期间重点资助的5个优势学科(实验室)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