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从四个方面分析了道德在法律中具有基础地位的原因,认为和道德相脱离的法律是不存在的,只有掌握好法律的道德性,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才能让我们的国家成为真正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2.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的思想 ,是我们党对治国基本方略认识上的深化和发展 ,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关系 ,治国要法德相济 ,德治是法治的基础 ,法治是德治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主要阐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的紧密结合,是我国治国的基本方略。同时阐明了当今所提的“以德治国”是对中国历史上传统的“德治”的批判继承。  相似文献   

4.
周群 《攀枝花学院学报》2002,19(5):19-20,33
江泽民同志在建党 80周年庆祝大会上再次重申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 ,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 ,坚持依法治国 ,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坚持以德治国 ,应始终注意把法治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的这一重要思想 ,对我们进一步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一、德治与法治结合并用是我国治国方略的特征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 ,必须有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社会规范。社会规范按其性质…  相似文献   

5.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在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顺利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必须在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的同时,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公民道德建设的不断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伊始,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这是对党的治国方略的完善与创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体现了“三个代表”思想的内在要求,是“三个代表”的可靠保障,标志着我党的治国之道更加科学、完善和成熟。  相似文献   

7.
理解法治和德治的深刻内涵,是全面理解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的基础。在确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后,我国应当如何看待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之间的辩证关系对实现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关系重大。法治和德治相比应居于主要地位,德治作为重要的治国方式,对促进法治有着重要的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以德治国是以社会主义的政治原则和规范,思想原则和规范,道德原则和规范去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以德治国是与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是相辅相成的,以德治国坚持道德要求上的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指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以德治国"作为我们党治理国家的一种基本方略,根源于"德治"思想。实行"以德治国"具有历史和现实的双重考量,同时必须注意防止"人治"和处理好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伊始,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以德治国,这是对党的治国方略的完善与创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体现了“三个代表”思想的内在要求,是“三个代表”的可靠保障,标志着我党的治国之道更加科学、完善和成熟。  相似文献   

11.
面对充满希望与挑战的新世纪,江泽民同志提出“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的重要治国思想,这是一个蕴涵着党和国家重大利益的现实课题。为此,本着探索国家长治久安之路,本文阐释了江泽民“德法并举”这一治国思想深厚的法理基础,进一步论证了这一治国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特别是治国理念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政治文明建设要以人为本。理性立法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制度起点,是人权保障的制度基础;政治法治化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关键,依法行政是法治国家执政党基本的执政方式,也是人权保障的基本价值理念;宪政既是政治文明的核心,又是发展人权的必然手段,更是以保障人权为目的。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新内涵就是要以江泽民“三个代表“的思想为指导,以立为本,创造中国先进文化.这就要通过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培育现代文化的中国特色、开展深入持久的文化实践等新途径来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4.
新型工业化是珠江上游地区摆脱欠发达状态、走向繁荣与振兴的必由之路。为此,必须对现有工业进行改造,实现六个根本性转变:必须实现近代工业文明观向现代生态文明观的转变,必须实现资源输出式向资源深加工式转变,必须实现由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实现政府推动型向市场带动型转变,必须实现城乡分离向城乡互动转变,必须实现从条块分割型向条块协同型转变。  相似文献   

15.
法律信仰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已成为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而社会民众对法律的信仰是法治社会的基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社会公众对法律信仰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到了我国的法治化进程。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缺乏法律信仰的宗教土壤与法治的真正价值没有得以弘扬所致。因此,我们应当积极培育法律信仰的土壤,夯实法律信仰的根基,培养公众信仰法律的情感和信心。  相似文献   

16.
民众参与环境行政在环境问题凸显的今天越来越重要,其依据即合理性的讨论是学界首先应予关注的问题。一方面,环境权理论虽然无法直接作为民众参与环境行政程序的法律依据,但是通过对该理论的讨论和传播,却可以使人们普遍认同民众确定的享有环境利益,因此它可以作为民众参与环境行政最根本的理论支持,而这也是环境行政程序民主化和法治化的要求;另一方面,环境问题本身的特质也决定民众参与相关程序是法律的现实需求,而我国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民众参与有关环境行政程序的明确规定,这可以作为民众参与环境行政程序的实在法依据。  相似文献   

17.
网络的多元性、自由性、开放性、交互性、虚拟性等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既带来了机遇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必须站在"三个代表"的高度和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培养造就一支适应网络时代需要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网络文明建设,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各格接班人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自由世界,根据苏联解体的情况,加速分化瓦解社会主义中国的图谋,面对严峻挑战,中国共产党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取得经济建设伟大成就。江泽民总书记“七一”讲话,站在时代的高度,高屋建瓴、总揽全局,就新世纪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提出了新要求,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纲领性献,“三个代表”的思想是党在新世纪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  相似文献   

19.
社会和谐不仅是法治的生长根基,也是法治的基本价值取向和理想目标.法治的中国特色,应在于它不仅要保障一般意义上的秩序、自由、效益和正义,更要成为和谐正义.当下中国法治建设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和谐法治"观,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发展向度,用和谐精神统领法治实践,使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同时成为一个充满和谐精神的伦理实体.  相似文献   

20.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们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在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大力弘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热爱祖国、崇尚和平的传统民族精神,积极培育科学、法治和以人为本的现代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