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茫茫宇宙,浩瀚无垠。它展现出不可胜数的美景,也蕴藏着无法穷尽的奥秘。探索、认识和开发大宇宙是世世代代科学工作者的心愿。作为唯物主义者,我们深信宇宙是物质的。但是物质的结构精致细微,物质的形态千差万别。反物质就是当代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它也给宇宙探索增添了生动精彩的新题材。  相似文献   

2.
谢懿 《世界科学》2009,(6):36-38
2007年12月26日,南极麦克默多科考站内,一科考小组的成员们在冰点以下的气温中彻夜未眠,以等待外面的大风平息下来。最终,充有100万立方米氦气的巨大气球终于升空,并且把高新稀薄电离热量计(ATIC)送入了大气平流层。  相似文献   

3.
瓶中的宇宙     
信不信?你们家的厨房中就隐藏着司空见惯但却令人着迷的物理现象!当水龙头中流出的水流到洗碗池底部时,会形成一个由水流组成的"圆盘"--水从上方缓缓地注入这个"水盘",然后沿着径向流出,有时还会形成一个波纹环,环中有着比水池其他部分更多的湍流.在环外,水池中充满了波动和漩涡,但在环内,由于水流过快使得外面的水波无法穿过,因此环外的其他信息无法进入环的内部.  相似文献   

4.
宇宙中的氦     
氦(He)是一个重要的化学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上,氢独占鳌头,氦名列第二。在广袤无垠的宇宙空间,它的含量也仅次于氢。它们合在一起占已观测到宇宙全部质量的98%以上,而其他上百种元素总共还不到2%。在恒星内部的热核反应中氦扮演一名主角。它对天体演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这样一  相似文献   

5.
本书是世界最富有影响的科学家史蒂芬·霍金继推出轰动全球的《时间简史》后,奉献的又一部神圣的精华,这部新书将撩开在倍受赞誉的第一部著作《时间简史》首版以来理论上最重要突破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6.
刘维新 《科学通报》1979,24(9):414-414
大熊猫是稀有珍贵动物,饲养条件下难于繁殖,原因之一是成年雄兽不易配种。因此,要开展大熊猫的繁殖工作,采用人工授精技术是十分必要的,它不仅可以解决配种问题,而且对探索大熊猫的繁殖规律也有助益。  相似文献   

7.
赵君亮 《科学》2006,58(4):22-26
地震、海啸、火山爆发、飓风等一些在地球上时而出现的重大灾变事件,给包括人类在内的地球生物圈带来巨大的灾难性后果。对此.今天的科学技术尚无法予以制止,甚至还不能准确地预测。本文所要叙述的发生在宇宙中的灾变事件,其能量之大,后果之严重,远远超过上述令人生畏的自然现象,它们甚至会影响到整个地球和全人类的命运,决定恒星、星系的演化过程和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8.
《大自然探索》2007,(2):30-31
可居住区 对地球早期陆 地生命的研究表明,对可居住的行星和卫星的要求是有水且温度适中,所以不能太接近主星.  相似文献   

9.
北辰 《科学之友》2004,(6):24-26
不久前,美国发现频道在其网站公布了未来500万年地球上可能出现的新物种。在包括未来地球上仅存的灵长类动物——卡里夫狒狒等在内的八个物种当中,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有着独特的个性和顽强的生命力。不管这个预言是否真的会实现,这个消息对于地球及宇宙来说,无疑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在神奇的地球上,生物的出现是个奇迹,可是奇迹一旦平庸,一旦变异,原有的光泽只会渐渐暗淡,就连最具说服力的宇宙也奈何不得。自然带给人类的奥秘,除却吸引,更多的应该是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自然界中的动物,如狼、虎、豹、狮、猴等,为了求得生存或争夺配偶,常有发生互相争斗、残杀的情形。奇怪的是,宇宙间也有像这些动物那样互相“残杀”、互相“吞食”的星球,这类星球天文学称之为“宇宙杀星”。这种宇宙杀星,是美国天文学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发现的。科学家经观察证实,有两颗进入晚年期的恒星,均属于白矮星,其天文命名为G61-29,双金星系。这两个星球体积很小,但质量却比太阳要大得多。科学家在观察中还发现,这两颗恒星靠得很近,彼此都绕着对方快速旋转运动。而在运转中,它们互相吞食的现象极为明显,其中大一点的恒星几乎是…  相似文献   

11.
李新洲 《科学》1993,45(2):13-17
  相似文献   

12.
刘永镇 《科学通报》1983,28(3):159-159
近年来,从星系和星系团在空间中的三维分布的研究中,人们发现在一些超星系团的附近或超星系团之间有一些大尺度的空间区域,在这些区域中现在能观测到的星系非常少。这些缺少星系的空间区域,现在称为宇宙中的“巨洞”(big hole或void)。至今已发现的巨洞的尺度和超星系团(二级星系团)的尺度有相同的量级,由观测资料所估计的最大直径达到几亿光年。  相似文献   

13.
向守平 《科学通报》1990,35(19):1462-1462
宇宙早期核合成的理论结果表明,重子物质只占宇宙物质中的很少部分。另一方面,宇宙空间几何的平性表明密度因子Ω=1,这意味着宇宙物质的大部分是以暗物质的形式存在的。目前实验中已确认存在的仅参与弱相互作用的粒子只有中微子,如果中微子确具有不等于零的静止质量,则中微子应成为暗物质的第一个候选者。但是,由于中微子具有太大的热  相似文献   

14.
可以说,科学研究有时会有些沉闷乏味?传统的做法是,研究人员提出一项假设,然后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该想法,最后将实验结果予以报道。有时实验结果能够证实他们的假设,有时也会推翻他们的假设。然而,也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这时的感觉就会从沉闷乏味变成激动人心.  相似文献   

15.
Davies  P  王继振 《世界科学》1989,11(4):5-7
物理学基本定律使宇宙有序。在我们想到这些定律之前——甚至在物理定律所描述的过程出现以前,定律就存在吗?科学是建立在强有力但又未明确说明的假设基础之上的,这涉及到真实世界与理论模型世界之间的关系。科学家如果不相信真实世界有某种规律性  相似文献   

16.
一项新研究发现:宇宙中形成的第一批恒星不像当今的恒星这样发出光亮,它们可能是不可见的"暗恒星",暗物质粒子的互相残杀为之供应能量.研究人员称,那些恒星是极其庞大的.  相似文献   

17.
王家骥 《科学》2003,55(2):8-12
按照现在为大多数研究者所接受的认识,宇宙起源于大约14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尽管对于大爆炸本身目前仍有争论,人们对于它的本质认识也还不很清楚,但几乎所有的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都同意一点,即我们处在一个由简单走向复杂的宇宙之中.  相似文献   

18.
19.
一项新研究发现:宇宙中形成的第一批恒星不像当今的恒星这样发出光亮,它们可能是不可见的"暗恒星",暗物质粒子的互相残杀为之供应能量。研究人员称,那些恒星是极其庞大的。暗物质是不可见的,构成了宇宙中的大部分物质。科学家们认为,暗物质在早期宇宙的演化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并没有在第一批恒星的形成中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1928年,狄拉克对量子力学研究开拓了一个迷人的新方向,他的波动方程预言了正电子的存在。在当时,任何一个装备较好的实验室里的实验学家,如果他对狄拉克理论有粗浅的认识的话,“就会在一个下午找到正电子”。但是,对当时的实验学家来说,狄拉克理论包含着太多的新奇而表面上看来是非物理的思想,以至于大多数人直到正电子的存在被实验所确证之后,才真正接受了它。所以因发现正电于而获193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卡尔·安德逊(CarlAnderson)说:“1932年正电子的发现完全是偶然的。”导致正电子发现的这一实验的最初目的是为了直接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