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成语对对碰     
"耶,我们成功了!"教室里传来一阵欢呼声——或许你会问:同学们到底在干什么呢?让我来讲一讲,你就知道了。我们玩的是成语游戏。游戏规则:老师将一些成语中的字拆成"零部件",将其打乱,拆的支离破碎。同学们随机抽一张含有这些"零部件"的纸片去寻找伙伴,拼凑成一个成语,以正确和快速为获胜标准。  相似文献   

2.
正上美术课前,老师让我们在校园里捡来一些树叶。我想,上美术课要树叶做什么呢?上课铃一响,美丽的杨老师神采飞扬地走进教室,神秘地笑着说:"同学们,今天我们上一节手工课。大家看,这是什么?说完,她从背后拿出一幅画。我们一看,都被吸引住了。这幅画不是用笔画的,而是用各种各样的树叶做的美丽的海底世界。杨老师说:"同学们,今天美术课的任务就是开动你们的大脑,用你  相似文献   

3.
袁宇星 《少儿科技》2008,(10):30-30
上课铃响了,语文老师竟然还没来上课。我想:咦,老师是要给我们准备什么吗?果然,语文老师走进教室后,便神秘地对我们说:"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件礼物,请大家猜猜是什么?"经过老师的几次提醒后,同学们终  相似文献   

4.
汉字换数     
正一天,一年级的王老师出了一道趣味题,让同学们思考解答。题目:猜一猜,下面的"读""写""算"各代表什么数?读+写+算=90读-20=10写-30=20读=()写=()算=()张雷看了看题目,不知从哪里下手。而李平呢,不一会就解答完了题目。王老师请李平站起来回答问题,只听李平不紧不慢地说:"从第一个算式找  相似文献   

5.
特殊的听写     
<正>对于学生来说,听写是很普通的课堂环节。今天的听写,却让我非常难忘。丁零零……清脆的上课铃声"如约而至"。老师走进教室,清了清嗓子,然后说:"我们先来听写。"什么?听写?平时安排听写,老师都会提前通知,这次为什么突然"袭击"呀?老师毫不理会我们的"哀号",开始发纸。"第一个词——'肯德基'。"老师刚报出来,同学们立刻面面相觑,不知道老师  相似文献   

6.
有许多的同学害怕写作文,为什么呢?我发现其中有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传统使用的一些作文术语,杂乱而且深奥,不通俗易懂,首先就把同学们,甚至老师、家长都搞糊涂了。下面,我们就来把一个重要的术语简明化:记住了——主题——(就是)中心思想——(就是课本上说的)思想感情——(简明地说,就是)我们要表达的——观点。今后,我们可把"主题"、"中心思想"、"思想感情"这些不太好理解的术语,直接改称为简明易懂的生活用语——观点。写一篇作文,你想表达什么?或赞颂什么?或批驳什么?或说明什么?也就是表达你  相似文献   

7.
作文素材本     
不看后悔,看了更后悔有一群爬山爱好者付出了很多努力才登上了山的巅峰,但是他们到达山顶的时候已经筋疲力尽了,然而在山顶上有一堆袋子,袋子里装了东西,袋子上写到:不拿后悔,拿了更后悔。大家都想,都那么累了,如果还拿着它们下山不是更累吗,所以他们大多数人没有拿袋子下山,只有一个人挑了一个最小的袋子拿下山。在山下他觉得应该打开看看袋子里是什么,为什么上面会写“拿了后悔,不拿更后悔”。当他打开袋子的时候他惊呆了,里面装的是黑金砂,在这时他才领悟到什么叫“拿了后悔,不拿更后悔”……[红蚂蚁的话]故事在这里已经结束了,但是它留…  相似文献   

8.
杨晋 《世界知识》2010,(22):58-59
<正>在人心不古、法律无用的时代,该用什么新的方法来约束人性的贪婪呢?在一节研究生讨论课上,老师曾经问过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真理?一名同学回答说:真理就是"真善美的东西"。可问题是,在我们这个世界  相似文献   

9.
“洗”底片     
正昨天,我去姨妈家玩,正碰上姨妈从外面回来,她手里拿着一个纸袋。"妈妈,你手里是什么呀?"姨妈的儿子——我的小表弟,好奇地问。姨妈和蔼地回答:"照片,袋子里面还有底片,我下午再去洗几张。""照片是洗出来的吗?底片是什么?"小表弟又问。姨妈拿出几张长方形黑色塑料片,告诉小表弟那就是底片,照相馆的工作人员能用底片洗照片。然后,  相似文献   

10.
开心驿站     
正袋鼠的袋子弟弟:"袋鼠的前面为什么有一个袋子啊?"哥哥:"我想它是用来装小袋鼠的。"弟弟:"小袋鼠前面为什么也有一个袋子呢?"哥哥:"那肯定是用来装糖果的!"应酬爸爸打电话,说今晚有应酬,不能回家吃饭。儿子问:"妈妈,什么是应酬?"妈妈向儿子解释:"爸爸所说的应酬,就是他不想去但是又不得不去参加一些活动。"儿子恍然大悟。第二天去辅导班补课前,儿子跟妈妈说:"妈妈,我要去应酬了。"  相似文献   

11.
正小主持人:老师,这次的描写演讲是什么内容?您请!主讲老师:看看,我为今天的讲课内容立了一个标题——"把你的眼睛描得更好看一些"。不知你们注意到没有?一个女人打扮自己,首先是对着镜子,用眉笔描她的眼睛,反复描,一直描到称心为止。有的女人甚至嫌眼睛边的睫毛不够多,千方百计用胶再粘一些上去,目的是让人称道她的  相似文献   

12.
正杨老师:同学们,学习了《黄山奇石》这篇课文,我们可以用哪一个字来形容黄山的石头?全体同学:奇!杨老师:是的,黄山石头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奇"字。现在,让我们来数一数黄山都有哪些奇石吧!刘小东:有"仙桃石"。这块石头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聂梦婷:有"猴子观海"。这块石头像一只猴子,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吴伟涛:有"仙人指路"。  相似文献   

13.
正"隔夜菜会致癌?真相到底是什么?让我们来一探究竟。"随着"一家三口检出癌症因常吃剩菜"等新闻在网络大肆传播,有些人对剩菜也形成了一个共识:隔夜菜里面的亚硝酸盐超标,吃了隔夜菜会导致癌症发生。那么,亚硝酸盐是什么呢?剩菜里含有的亚硝酸盐真的会致癌吗?人们该如何正确处理剩菜呢?  相似文献   

14.
美国动作巨星哈里森·福特领衔主演的大片《印第安纳·琼斯与水晶头骨王国》上映后,在全世界范围内再次掀起人们对水晶头骨探究的热潮。全世界最著名的水晶头骨,为英国探险家弗雷德里克·阿尔伯特·米歇尔—黑吉斯所拥有,被称为米歇尔一黑吉斯的水晶头骨,它同时也被称之为"厄运头骨"。在弗雷德里克·阿尔伯特·米歇尔—黑吉斯的众多探险经历中,很多次冒险之旅都是由大英博物馆资助的,这说明在当时他的确是一位受到社会承认的探险家。在1928年出版的自传体小说《谁是谁的入口》中,他详细描述了自己的众多探险经历。关于发现"厄运头骨"的前前后后,你可以在电影中看个究竟。在这里,我们想说的是,关于水晶头骨还有很多未解之谜:水晶头骨究竟是什么?它所隐藏的神秘力量是什么?它从哪来?让我们跳过电影胶片,回归到真实世界吧。  相似文献   

15.
正闫老师:同学们,唐朝诗人杨万里写的《小池》(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为我们介绍了大自然的美景。在这首诗中,诗人是怎么描写美丽的小池的呢?小东:诗人分别写到了泉眼、小荷、溪水、尖尖角、蜻蜓等景物。闫老师:那么,这些景物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小西:小,它们都可以用"小"来形容。闫老师:非常好。其实,这个"小"字在这首诗的  相似文献   

16.
游乐园     
它是谁虎大王娶媳妇,森林王国派了一个合唱队,前去祝贺。这只动物合唱队在唱歌时,混进了一位没有资格当合唱队员的在里面滥竽充数(如图),虎大王发现后,非常生气。请你指出它是谁?(东春/供稿)这里有4幅图画,画中都有流水,水断而意连。请你根据这4幅画的含意,猜出4句成语。看图猜成语(赵忠智)小明上英文课时跟老师说:“MayIgotothetoilet?”老师说:“Goahead.”小明就坐下来。过了一会儿,小明又跟老师说:“MayIgotothetoilet?”老师说:“GOahead.”小明又坐了下来。他旁边的同学于是忍不住问:“你不是跟老师说要上厕所吗?怎么不去?”小明说…  相似文献   

17.
    
正今天,这节课是语文课,山羊老师高兴地走进了教室,他在黑板上写了一个"云"字,让小动物们说出云的特点。乖乖兔第一个站起来,说道:"朵朵白云在天空飘动的样子非常好看,它们就像是孩子一样活泼快乐!"旺旺狗第二个站起来:"天空中的云被阳光照耀,像穿上了彩色的衣服,漂亮极了!"轮到笨笨熊发言了,它站起来,却什么也说不出来,急得都要哭了。山羊老师鼓励它说:"笨笨熊别着急,你先想想下雨之前是什么云,什么颜色,像什么,把这些说出来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18.
<正>几颗奇怪的种子,一个小小的碗……程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啊?"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新玩意儿。"程老师笑着说,我们都变成了"好奇宝宝",每个人瞪大双眼,目不转睛地盯着程老师拿来的几颗种子。种子是土黄色的,椭圆形,宛如橄榄,皱巴巴的,有凹凸不平的纹理,散发一股淡淡的中草药味。有的同学猜它们是香榧,有的猜它们是橄榄,程老师笑着摇摇头。"老师,它们到底是什么呀?您就别卖关子啦!"我们都急着想知道答案。程老师终于告诉我们了:"这是胖大海。"  相似文献   

19.
一次活动课上,我们班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斗蛋”比赛——将煮蛋相互碰撞,壳碎者为输。一时间,鸡蛋、鸭蛋、鹅蛋,各种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蛋在空中飞舞着,同学们的欢笑声和蛋的碰撞声交融在一起,大家都沉浸在“斗蛋”的快乐中。比赛结束后,老师让我们仔细观察那些获胜的“蛋王”,还留给了我们两个问题:什么蛋获胜的可能性大?采用什么方法“斗蛋”才能更好地战胜对手?我发现这是一个不错的研究课题,决定好好研究一番。  相似文献   

20.
《科技潮》2000,(8)
李玉婷(主持人):大家好。首先欢迎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老师能够来参加我们今天的讨论会,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希望大家能够畅所欲言,尽量多地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我们今天讨论的主题是"大众传媒是要引导观众还是要迎合观众"。从字面上来看,我们的这个论题有些象一个非此即彼的辩论题目。那么实际上是否如此呢,大众传媒与观众的关系究竟怎样呢?让我们首先来听一听各位同学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