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王飞  张双明 《甘肃科技》2022,(23):111-113
观察脊柱过伸位按压伤椎复位结合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4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在全麻下,给予脊柱过伸位按压伤椎整复骨折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在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3月对比VAS评分、Cobb角和ODI指数。47例患者VAS评分、Cobb角和ODI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伸按压复位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能减轻疼痛,改善胸腰椎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行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和观察组(25例,行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指标、胸腰椎功能恢复、术后并发症及疼痛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少,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椎体前缘高度及椎间隙平均高度恢复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及术后7 d内疼痛情况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治疗中,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微创椎弓根内固定术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疼痛方面表现良好,临床价值高,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采取该手术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经后路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 所有患者在伤后6h~10d行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本组全部病例术前、术后及随诊时均摄正侧位X片、CT或MRI扫描检查.结果 经X片、CT检查,病椎高度恢复90%以上,伤前的后突畸形Cobb角平均为25.5°(11°~32°),术后纠正至平均4.4°(1°~7°).结论 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Wiltse入路联合伤椎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73例胸腰段单一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为传统后正中入路跨伤椎固定组,共33例;B组为经Wiltse入路联合伤椎固定组,共40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下地时间;临床症状: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影像学指标:术后1周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及末次随访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为11~20个月,平均15.6个月,术后均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的发生。B组在手术时间、血红蛋白差值、下地时间以及VAS评分、腰椎ODI评分方面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周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B组相比于A组,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丢失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Wiltse入路联合伤椎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痛苦小、术后康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且伤椎高度及Cobb角恢复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后路短节段伤椎单侧5钉固定治疗后纵韧带完整的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2018年5月,采用后路短节段经伤椎单侧5钉固定治疗后纵韧带完整的胸腰椎单一椎体骨折,共30例,所有伴有神经损伤的患者均行椎管潜行减压手术。通过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的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Frankel分级及术后脊柱侧方成角的变化,从而评价经伤椎单侧固定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1~20个月,平均14.5个月。术后均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术后即刻伤椎高度及Cobb角较术前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末次随访时伤椎高度、脊柱侧方成角和Cobb角较术后即刻均有所丢失,但前后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为B级的恢复到C级,其余C级、D级的均恢复到E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伤椎单侧5钉固定治疗后纵韧带完整的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满意。对于伴有神经损伤的患者,可以行潜行减压手术,神经症状恢复满意;对于无神经损伤的患者,只要后纵韧带保持完整,无论椎管内骨折块占位多少,均无需行减压手术。  相似文献   

6.
通过比较RMAST微创通道下单边固定和双边固定椎间Cage植骨融合方法观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将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A组,n=20例)采用RMAST微创通道下减压单边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术;对照组(B组,n=20例)采用RMAST通道下双边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术。对比分析A、B两组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VAS评分、ODI评分及并发症,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估。评估结果表明: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术后下地活动时间长于B组,住院费用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引流量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 d、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MAST微创通道下单边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也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AF系统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AF系统内经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病2.40例.结果:术后40例患者随访时间为3~24个月,平均10个月,脊柱序列恢复良好35例,占87.5%,好转4例,占10%;伴脊髓损伤21例,15例不全瘫完全恢复功能,4例不全瘫部分恢复功能.2例全瘫未恢复功能,好转率90.4%.结论:AF系统经椎弓根内固定可使伤椎复位满意,固定牢固,并能达到有效的脊髓减压.  相似文献   

8.
 为观察和分析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早期快速康复效果,选择2015年7月至2017年1月行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1例,术后随访6个月,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估患者术前、术后3天、术后3个月、6个月障碍指数。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观察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术后复发率和并发症。结果表明:术后各时间点腰腿痛VAS评分、ODI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第3天与术后3、6个月腰痛VS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天与术后3个月腿痛VAS评分相比明显减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与术后3天腰痛VAS评分相比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出血量平均35 mL,住院时间平均8天。因此,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且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特点,并术后康复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9.
探讨椎间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脱位的效果。取后侧正中切口行"腰5-骶1椎体骨折脱位切开复位植骨融合钉棒内固定术"。在L4、5及S1双侧椎弓根置钉,椎间植入1枚大小适宜的Cage,加压L5-骶1椎间隙。腰椎骨折脱位复位良好,固定牢靠,术后患者症状恢复明显。结论椎间植骨融合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一种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观察将快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理念运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及效果,以2019年l月—2020年6月期间6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配合快速康复理念措施治疗及护理。收集手术治疗前后的目测类比疼痛评分(visual-analog-scale, 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评分、伤椎椎体高度及患者满意度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术后骨折椎体高度显著大于术前(P0.05),而术后VAS评分、ODI指数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患者满意度大幅提高。可见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快速康复治疗能有效缓解疼痛,稳定脊柱椎体力线,减少并发症,提高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椎间孔镜技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管狭窄症时与后路开放椎间盘融合术在疗效方面的差异.方法选择206例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行椎间孔镜技术)和对照组(行后路开放椎间盘融合术),每组103例.比较两组患者在围术期相关指标及术后不同时间点切口疼痛评分(VAS);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手术所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切口的VAS评分与时间点(0.5,1,2 d)呈负相关,而观察组VAS评分下降趋势更明显,两组交互作用比较(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的腰腿痛VAS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腰腿疼VAS评分与各自术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前、术后6个月的ODI评分及JO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ODI评分和JOA评分与术后6个月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镜技术能够取得与骨科开放手术基本一致的临床效果,且可减轻术中对患者的创伤程度,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患者恢复进度.  相似文献   

12.
探讨皮下内置外架(Internal Fixator, INFIX)系统微创治疗Tile C1、C2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应用及疗效。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32例新鲜Tile C1、C2型骨盆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骨盆后环损伤均采用骶髂螺钉固定,根据骨盆前环固定方式分为INFIX组和钢板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前环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术后应用Matta放射学标准评估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采用Majeed功能评分评定骨盆功能。结果表明:INFIX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钢板组(P<0.05);术后2 d、1周、1个月INFIX组VAS明显低于钢板组(P<0.05),而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疼痛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Matta放射学标准评估INFIX组优良率高于钢板组(P<0.05);末次随访骨盆Majeed功能评分INFIX组优良率与钢板组相似(P>0.05);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注射骨水泥椎体成形术与保守治疗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80例骨质疏松性压缩性椎体骨折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47)和实验组(n=33),两组患者均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VAS、ODI、椎体高度、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结果 1)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2)实验组患者的VAS评分及ODI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3)实验组患者的椎体高度较对照组增加明显(P0.05);4)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5)实验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21,P=0.034).结论经皮注射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椎体骨折,可更快地减缓疼痛,改善腰背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长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系统(PHILOS)经前外侧入路使用经皮微创技术(MIPPO)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合并同侧肱骨中上端骨折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25例肱骨近端骨折合并同侧肱骨干中上段骨折,其中男16例,女9例;年龄21~72岁,平均为61.5岁.对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  相似文献   

15.
摘要 为探讨掌侧锁定钢板结合背侧经皮克氏针翘拨治疗桡骨远端前后壁骨折的临床疗效,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从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收入治疗的桡骨远端前后壁均骨折的患者。最终共收入43例患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为64.39±4.85岁(范围51岁至74岁)。其中32例患者为自行摔伤,11例患者为交通事故伤。记录患者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4周,12周,24周视觉模拟评分,以及患者并发症,测量患者术后24周X线尺偏角,掌倾角,双手握力,腕关节主动活动范围及上肢功能评定标准(disabilities of the arm, shoulder and hand,DASH)评分、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结果表明手术时长平均为82.63±9.2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30.47±15.42 ml。术后4周VAS评分为3.98±0.8分,术后12周VAS评分为3.07±0.88分,术后24周VAS评分为1.93±1.24分,X线尺偏角为17.23±3.54度,X线掌倾角为11.83±1.35度,DASH评分为7.6±2.32分,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为5.22±1.73分。握力为健侧38.56±5.96 kg,患侧34.23±6.27度,掌屈患侧70.34±7.49度,健侧79.59±6.16度,背伸患侧65.50±7.78度,健侧66.36±8.02度,桡偏患侧16.84±3.92度,健侧20.60±4.28度,尺偏患侧22.22±6.60度,健侧23.47±6.64度,旋前患侧70.75±7.97度,健侧74.75±8.97度,旋后患侧63.35±9.39度,健侧64.57±8.54。没有患者出现伤口感染、骨折复位丢失,以及内固定物断裂等并发症。可见掌侧锁定钢板结合背侧经皮克氏针翘拨治疗桡骨远端前后壁骨折的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AF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AF椎弓根钉系统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对54例胸腰椎新鲜骨折行AF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术前、术中、术后情况.结果:全部病例获得了1~2年的随访,脊柱后凸角术前的平均29.3°变为3.8°,38例脊髓神经及椎体高度恢复,4例患者内固定断裂,6例完全截瘫的患者神经功能没恢复,但能够坐轮椅活动.结论:对胸腰椎椎体骨折及合并截瘫的患者具有复位满意、固定可靠、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摘 要 为探讨InterTan髓内钉与解剖型股骨近端髓内钉(ZN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研究从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的年龄大于65岁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最终收入114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58例。平均年龄为77.88岁。采用InterTan髓内钉治疗69例,ZNN髓内钉治疗4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第3天、第7天,以及术后1月、3月视觉模拟评分。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3月、6月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手术时长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InterTan髓内钉组手术时长较长。两组术中出血量没有统计学差异(p=0.12)。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第7天,以及术后1月、3月视觉模拟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77; p=0.06; p=0.32; p=0.56)。术后3月、6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两组患者没有统计学差异(p=0.39; p=0.27)。两组均未有患者出现伤口感染,内固定失败,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可见短期随访研究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ZNN髓内钉与InterTan髓内钉均可以获得满意疗效。但是InterTan髓内钉操作步骤复杂,手术时长较长,所以对于手术耐受能力较差的患者,推荐采用ZNN髓内钉进行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