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以四川省珙县为例,分析了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的基本特点和土地有效利用的制约因素,提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是喀斯特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从整个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指出以退耕还林为主恢复喀斯特地区的森林植被,以乱石缝地地理和小流域治理为主综合整治土地以及基本农田建设是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不同喀斯特岩性区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喀斯特地貌受其自然条件的约束与影响,会形成特殊的生态系统以及较为脆弱的生态环境。而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则能有效地调节区域水分循环,控制河流源头水土流失,改善和净化水质并拦蓄降水,是喀斯特地区生态恢复与治理的重要功能之一。本文以降水、岩性及土地利用等数据为数据源,选取西南喀斯特地区为研究区,采用降水贮存量法,分析研究区不同喀斯特岩性区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得出以下结论:1) 2015年西南喀斯特地区水源涵养总量为1.18×10~(17)m~3;2)水源涵养量的最大值出现在云南省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最小值出现在贵州省毕节市;3)西南喀斯特地区以灰岩组合类岩性区为主,其中连续性灰岩岩性区分布最广;4)水源涵养功能随碳酸盐岩含量的增高而减少,以灰岩为主的岩性区的水源涵养功能比以白云岩为主的岩性区的水源涵养功能差。  相似文献   

3.
黔中喀斯特山区的生态环境特点及植被恢复技术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长期以来,由于樵采、放牧、生产用火等人为干扰强度大,喀斯特山地的植被多次遭到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不断加剧,土地石漠化,立地生境恶化,造林困难地段的面积逐渐增加;表现出岩石裸露率高,土被不连续,土层浅薄,水土流失潜在危险性大,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溶量小,抗外界干扰保持系统稳定的阈值较低,受破坏后自我修复能力差,植被自然恢复极端困难等特点。喀斯特山地农业生态环境的根本改善,有赖于岩溶地区森林植被的恢复与重建。以黔中地区典型的喀斯特山地为对象,在研究和分析喀斯特地区森林植被退化的成因和生态环境特点的基础上,筛选适于喀斯特山地的造林树种,提出了森林植被恢复、保护的技术措施,以期为西部大开发过程中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喀斯特地貌发育,喀斯特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73%,生态环境非常脆弱。贵州矿产资源丰富,其矿业经济产值占全省GDP的48.8%,是全省经济的支柱。分析了贵州喀斯特地区矿产资源开采造成的土地占用和破坏、水体环境的污染、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提出了解决矿产开采与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之间矛盾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约克夏地区的冰川喀斯特代表了英国奔宁山区喀斯特景现的基本特征。喀斯特景观价值的多样性和土地地产权的多属性决定了土地的多功能、开发的多目的和利用的多层次。因此,以牛羊为主的畜牧业用地、石灰石为主的采矿用地以及用于科研、教学、探险和旅游目的的保护用地在约克夏国家公园内有机地融为一体,形成了奔宁山区独特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形式。  相似文献   

6.
生态环境的恶化已严重影响喀斯特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通过深入分析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领域及其防治对策,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自H. E. Legrad于1979年首次提出喀斯特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以来,喀斯特和沙漠边缘地区被正式等同列为脆弱环境,喀斯特环境问题成为当代国际地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中国以贵州为中心的西南喀斯特地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最集中连片的喀斯特生态脆弱区,面积达50多万km2,是世界喀斯特亚热带锥状喀斯特发育最典型、最复杂、景观类型最丰富的一个片区。脆弱的喀斯特生境严重制约了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如何针对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加快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修复步伐,对改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恶劣的生态环境、实现区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约克夏地区的冰川喀斯特代表了英国奔宁山区喀斯特景观的基本特征。在台地——谷地两大单元和地表、地下两大结构的地貌背景下,喀斯特景观价值的多样性和土地产权的多属性决定了土地的多功能、开发的多目的和利用的多层次。因此,以牛羊为主的  相似文献   

9.
贵州喀斯特山区水土流失因素与生态修复对策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清海  林昌虎  何腾兵 《贵州科学》2006,24(3):62-65,74
贵州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脆弱,特殊的地质、地貌、降水等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交叉影响使贵州喀斯特山区成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人民生活贫困的地区.本文探讨了喀斯特山区水土流失因素,提出了人为因素是贵州山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防治水土流失与土地退化的几项工程技术措施和政策措施,对解决贵州喀斯特山区的土壤匮乏,发展农业生产,改善生态环境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选择喀斯特较为发育的贵州省仁怀市为研究区域,在G IS技术支持下,分析当前土地利用结构并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探讨喀斯特地区各种具有特定数量、质量的农用土地资源在空间上的最佳分配途径,实现各种农用土地资源在空间上最优配置的方法与技术,为贵州喀斯特地区农村土地发展利用及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喀斯特地区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喀斯特地区,独特、脆弱的土地生态环境与之要求供养庞大人口的矛盾日趋尖锐,人口-土地-环境问题尤为突出。解决这一严峻问题的途径之一是通过土地利用协调人地关系。为此必须谋求有限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作全局性、长远性规划,协调土地资源供给与需求关系,对土地利用、开发、整治和保护作统筹安排。实现土地利用更佳的综合效益,以适应喀斯特地区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要求。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先行基础工作,其评价成果可为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布局和发挥土地生产潜力提供可靠依据,具有不可轻视的地位和作用。 笔者等以贵州省息烽县为试点,通过11个月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研究,试图探索一种适用于南方喀斯特地区生态条件的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系统评价方式,其评价成果可全面满足土地利用、开发、整治和保护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广西喀斯特地区面积大,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水平低,严重的洪涝灾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本文在分析广西喀斯特地区洪涝灾害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以非工程措施为主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喀斯特地区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以贵阳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寻求促进喀斯特地区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保护协调发展的方法,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以贵阳市为例,综合考虑工程地质、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等3个方面11个评价因子,通过Delphi法确定因子分值,利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因子权重,对喀斯特地区土地的生态适宜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贵阳市建设适宜用地(含建成区)占市域面积4.62%,较适宜用地占19.99%,一般不适宜用地占23.25%,较不适宜用地占23.74%,最不适宜用地占17.71%,不可用地占10.69%。根据评价结果,为不同等级的用地类型提供了相应的建议,为保护喀斯特地区脆弱的生态系统、合理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贵州花江喀斯特峰丛峡谷耕地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喀斯特峰丛峡谷地区土地贫脊 ,土地有效利用面积比例小 ,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小 ,环境容量低 ,生态环境脆弱。文章从光合潜力、光温潜力、气候潜力和气候土地潜力等方面综合考虑建立土地生产潜力模型 ,对贵州花江喀斯特峰丛峡谷土地承载力的耕地承载力部分进行了估算研究。研究表明 ,仅从耕地承载力来看 ,该区目前的总人口数已经超过了该区的耕地承载力  相似文献   

15.
以区域反贫困理论为基础,结合广西喀斯特地区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状况,运用层次分析评价法,对广西喀斯特地区进行发展潜力分析,弄清喀斯特地区各县存在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6.
我国亚热带喀斯特生态环境演变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石漠化作为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的终极状态,正逐渐演变成继北方沙漠化和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之后的我国第三大土地退化问题,石漠化相关问题研究当前已被提到国家目标的高度.文中根据喀斯特生态环境演变的几个研究中心及研究焦点问题,将其归纳为三大学派:环境地质学派、地表过程学派和人地关系学派.对从事各学派研究的主要代表学者及科研群体、关注热点、学术论点和已有的工作成果做了介绍,并对各学派最新的研究动向进行了展望.最后,对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演变研究进行了总结和讨论,提出喀斯特生态环境演变诸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贵州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贵州生态环境现状,总结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特征,分析影响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喀斯特可持续发展模式,为脆弱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喀斯特地区农用地估价还处于起步阶段,其基本理论与方法体系还未建立起来。目前在喀斯特农村地区开展的农用地估价主要有单宗宅基地估价、城郊结合部或城市规划区土地估价以及为解决纠纷问题而开展的单宗土地估价 3种形式,主要存在农用地分等定级难和估价方法是否适用等难点问题。对喀斯特地区农用地估价进行探讨,对于整个喀斯特地区以及非喀斯特地区农用地估价理论与方法的完善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9.
李菊  王震洪 《贵州科学》2009,27(2):90-96
本文首先介绍建国以来贵州省的城市化进程,结合贵州省脆弱的喀斯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探讨贵州省城市化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贵州省城市化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①城市空气质量差,酸雨严重,“热岛效应”突出;②城市绿地率不高且布局不够合理,水土流失严重;③城市水体污染问题突出,影响了水环境质量;④城市噪声污染总体上不容乐观;⑤地质灾害较重;⑥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最后提出在喀斯特地区重建城市生态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西南喀斯特地区特殊的二元结构水文系统使得该区水分运移相当复杂.目前,水资源短缺和水质退化已成为喀斯特地区面临的严重问题.开展喀斯特水资源相关研究意义重大.该文以喀斯特典型区贵州省为例,从水资源现状、水资源承载力、土壤水研究以及生态环境对喀斯特地下水的影响方面总结了喀斯特水资源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