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1 毫秒
1.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6—311G^*方法,以Si5原子簇的最稳定构型为基本,分别用1~4个B,C,N,P原子来取代Si5原子簇中的Si原子,对原子簇Si(5-m)X(m=1~4,X=B、C、N、P)的几何构型进行优化及振动频率计算,并集中对每种含杂原子簇的能量以及键长等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在6-311G*水平上,首先对纯的Cn(n=2~5)原子簇的几何构型进行了优化和频率计算,得出各原子簇所有可能的稳定构型,并对最稳定构型进行了NBO分析.然后。从最稳定构型出发。掺杂第二周期元素X(X=Li,Be,B,N,O,F)。得到CnX原子簇所有可能的稳定构型,并对它们的键长、Mulliken重叠布居变化率的周期递变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3.
利用DFT(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对系列原子簇NixFe(x=1—5)进行优化计算,通过分析各种不同比例组成的原子簇NixFe(x=1—5)的能量、结合能及Fe磁矩,结果发现不同Ni、Fe比例的各原子簇均能稳定存在,尤以原子簇Ni,Fe的结合能最大,最为稳定;随着原子簇中Ni含量的增加,Fe原子3d轨道电子产生的磁矩呈现先减少再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中B3LYP方法.6—31G(d,p)基组对NH4^+(H2O)n(n=1~6)簇合物进行几何优化。得到了稳定结构,本论文分拆了NH4^+(H2O)n(n=1~6)簇合物的稳定结构.发现NH4^+与H2O以线性氢键结合成的簇合物结构最稳定。其次是二叉结构,再次是三叉结构.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在6-31G^+的水平上对C2nH3和C2nH3^+(n=4,5,6,7)所有可能的几何构型进行了优化和振动频率的计算,进一步得到了C2nH3(n=4,5,6,7)最稳定构型的垂直和绝热电离能,并在这个水平上用含时的密度泛函理论(TD-B3LYP)计算它们的垂直激发能.结果表明中性分子和相对应的阳离子的基态构型几乎是一样的,具有聚炔烃线性链结构的C2H3和C12H3自由基及其他们的阳离子都具有30~60cm。的低频振动模式.通过激发能和电离能的研究发现C2nH3自由基(n=4,5,6,7)基态平衡几何结构的电离能较大,中性分子不易发生电子跃迁,而且不易失去一个电子变为阳离子,所以C2nH3自由基(n=4,5,6,7)基态平衡几何结构比相对应的阳离子要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确定NiSin(n=1-6)团簇的稳定几何结构、Mulliken原子净布居、重叠布居、自然布居、自然电子组态、总能及分裂能,初步探讨Ni-Si成键机制。方法运用杂化密度泛函理论,在(U)B3LYP/LanL2DZ水平上对NiSin(n=1-6)团簇进行计算。结果得到NiSin(n=1-6)团簇的一系列稳定几何结构,以及Mulliken原子净布居、重叠布居、自然布居、自然电子组态、总能及分裂能等。结论计算结果表明在稳定的NiSin(n=1-6)团簇中,电子从Ni向Si转移,并且Ni—Si重叠布局为正,增强团簇的稳定性,分裂能D(n,n-1)中D(2,1)最大,说明NiSi2是NiSin(n=1-6)中最稳定的团簇结构。  相似文献   

7.
用DFT(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对原子簇NixFe(x=1-5)的几十种可能构型进行优化计算,并对这些优化构型的能量和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原子簇NixFe(x=1-5)变形空间对称构型最稳定,而且成键主要由Ni-Fe键提供。  相似文献   

8.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GenSin(m=1,2;n=1~7)团簇的结构及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在B3LYP/6-311G水平上进行了结构优化和频率分析,得到了各团簇的最低能量结构.对最稳定结构的二阶能量差分、分裂能、成键特性等性质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GemSin团簇的稳定结构与Six(s=m+n)团簇的结构相似,相同尺寸的混合团簇原子间的成键特性非常相似,这为找到大尺寸的Ge=Si。团簇稳定结构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电荷主要是从Ge原子转移到Si原子.在所研究的团簇中,GeSi3,GeSi6,Ge2Si2,Ge2Si5的结构较稳定.  相似文献   

9.
采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DFT)赝势平面波方法,对正交相BaSi2的电子结构、态密度和光学性质进行了理论计算,能带结构计算表明它是一种间接带隙半导体,禁带宽度为1.086eV;其价带主要是由Si的3s,3p及Ba的5d态电子构成,导带主要由Ba的6s,5d及Si的3p态电子构成;静态介电函数ε1(0)=11.17;折射率n0=3.35;吸收系数最大峰值为2.15×10^5cm^-1.  相似文献   

10.
采用物料平衡原理对涟钢CSP工艺中LF终渣成分作了理论计算,其计算成分范围w(CaO)为52%~62%,w(SiO2)为5.5%~6.5%,w(Al2O3)为17%~28%,w(MgO)为5.5%~6.5%,同时还计算了该终渣系的四元碱度和光学碱度范围,即分别为R4=1.70~2.90,Λ=0.78~0.84。计算结果表明,理论计算与实际检测结果基本一致,与目标控制值相差不大,从理论上建立精炼渣加料模型实现计算机程序界面化操作是可行的。在后台试运行中,模型的初期命中率为70%,修正后预期效果可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1.
为寻找更优良的催化剂,依据实验及相关文献设计了一系列的原子簇NixB2(x=1~4)模型,利用密度泛函(DFT)方法对所设计的构型进行理论计算,模拟非晶态合金Ni-B体系的局域结构;利用优化后的稳定构型,对其键级、键长、电子性质及催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原有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得到了原子簇NixB2(x=1~4)更多的不同稳定构型。原子簇NixB2(x=1~4)结构的稳定性主要由Ni-B键提供,Ni-Ni键和B-B键起辅助作用。在优化出的NixB2(x=1~4)原子簇模型中,综合费米能级和态密度的研究,发现原子簇NixB2(x=1~4)态密度的最高峰都大致出现在相同的-3.8~-5.0eV能级范围内,与非晶态合金中组分的含量无关。在催化过程中,Ni3B2构型和Ni4B2构型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质。  相似文献   

12.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在BLYP水平上对cunNi(n=1~9)团簇进行了结构优化和能量计算。通过计算得到不同异构体的总能以及CunNi(n=1~9)团簇的稳定结构,利用团簇的结合能、二阶能量差分,发现cu,Ni、Cu6Ni、cu8Ni团簇的稳定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利用Gussian-98程序,B3LYP方法,在6-311G^*水平上对Si4X(X=C^*,N,O,F,Si,P,S,Cl)原子簇的几何构型进行优化和频率计算。得出各原子簇的稳定结构。结果表明,Si5原子簇的最稳定构型具有D3b对称性,用杂原子X(X=C,N,O,F,P,S,Cl)取代Si5原子簇中的Si原子,几乎都得到C3v和C2y对称的稳定构型(Si4F原子簇只有C2v对称的稳定构型,Si4Cl原子簇不存在这两种稳定构型)。对具有相同对称性的杂原子簇中Si—X键长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发现同一周期从左到右,Si—x键长与其对应的原子共价半径和相比较,其键长变化率逐渐增大,杂原子的加入对原Si5原子簇中的其它Si-Si键长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采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ADF程序,对Ga9-nAsn(n=0-9)系列团簇的基态结构、能量、稳定性和电离能等物理性质进行了系统的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n的增加,团簇的结合能将呈线性增加,电离能在5.5和7eV左右波动,亲和能在2.5~3eV波动,电离能明显大于亲和能.在n=5和n=6附近,Ga9-nAsn(n=0-9)团簇的稳定性最高.  相似文献   

15.
基于经验势,利用遗传算法研究了中性氧化镁(MgO)n团簇(n=2~20)的稳定结构.当n=3,6,9,12,15,18时,(MgO)n团簇具有幻数结构.对这些幻数结构的不同稳定异构体在Me2/6—31G水平上进行优化,并对稳定结构的特征及其随尺寸变化的规律进行了分析.同时,优化了带负电的(MgO)n^-(n≤6)团簇的结构,分析了额外负电子对团簇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用DFT(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对原子簇NixFe(x=1-5)的几十种可能构型进行优化计算,并对这些优化构型的能量和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原子簇NixFe(x=1-5)变形空间对称构型最稳定,而且成键主要由Ni-Fe键提供.  相似文献   

17.
利用含相关能校正的DFT方法在B3LYP/Lard2dz水平下,对原子簇Fe3BP16种可能构型进行单重态下的全参数优化和频率计算,分析比较了优化结果的能量、结合能和过渡态.结果表明:原子簇Fe3BP有5种稳定异构体,具有立体构型的异构体1、2、3和4共存的可能性较大,其中异构体1最稳定,而平面结构的异构体5存在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18.
用全实加关联波函数计算了类锂原子体系(核电荷3~10)的基态ls22s和激发态ls2nl(l=s,p,d,f;n≤5)的比质量移位.与实验数据及其它理论结果的比较表明,全实加关联方法适用于计算对电子关联效应特别敏感的物理量.  相似文献   

19.
采用BP86和MPW1PW91两种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对双核金属钌羰基-亚硝基配位化合物Ru2(NO)2(CO)n(n=8,7,6,5)进行了量子化学理论计算,优化后得到了19个单态和三态异构体,讨论了它们的结构和键的性质。得到的Ru2(NO)2(CO)8,Ru2(NO)2(CO)7,Ru2(NO)2(CO)6和Ru2(NO)2(CO)5的基态分别是C2v,C1,C2v和C1构型的单态。将Ru2(NO)2(CO)n(n=7,6,5)与同族铁的配合物Fe2(NO)2(CO)n(n=7,6,5)进行比较,发现二者的稳定构型特点不一致。  相似文献   

20.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在B3LYP/Lan12dz水平下,对原子簇CoMn2B2的14种可能构型分别在二、四重态下进行全参数优化计算和频率验证,获得了6种二重态稳定构型,6种四重态稳定构型;分别对这些稳定构型的能量、电荷分布、不同构型磁矩的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原子簇CoMn2B2所有构型中1(4)最稳定。原子簇CoMn2B2中各原子所带电荷受多重态的影响较小,Mn原子带负电,Co原子和B原子带正电。Mn原子的外层轨道布居数变化较大。Mn原子和Co原子的磁矩主要受原子簇的多重度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