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说文》对"匕"字的解释包含两层意思,"相与比叙"和"用以取饭的器具"。从古文字字形考察,是原本来源不同的两个字混同为一个字。在《说文》系统中,"匕"部字和其他含有"匕"部件字构意大体不出《说文》的解释,结合古文字和相关文献,可以进一步理顺相关字的释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四体类属、字际关系和组构类型三个角度对《说文》古文与对应小篆进行字形比较研究,考察它们的区别及联系,揭示规律,为当今汉字的整理和规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穰"字的姓氏义,从1915年首版《辞源》拒收、至1979版《辞源》始,错置为"稂"字的姓氏义,两误并存。引发国家级权威辞书《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等多部权威辞书承袭其误,其姓氏义训释混乱之势扩大;导致"穰"姓的人事档案,户籍、身份证等"穰"姓用字生乱。探寻其因,终结其误,以还"穰"字姓氏义本源。  相似文献   

4.
已有完整左右结构之"■"字,已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左边偏旁是教育之"教"的初文(本字),右边部首是"攴"(攵)。至秦汉隶定为"教"(左上为"义")的同时亦与讹变体"教"(左上为"土")并存。"教"字在此后的两千多年里,直至上世纪前期的古今辞书中,"教"为正体,"教"为异体(甚至不收)。现代规范汉字作"教",当代学者析其为"孝""文",并依次作如是的形义解读,皆误。源于"教"字为民间俗文字法忽悠所致。  相似文献   

5.
支声字考释     
依据王国维“补高邮王氏说文谐声谱”选取《说文解字》中从支得声的一组形声字作为考释对象,试图从中梳理出字族,旨在辨清母文和母文孳乳字之间的孳乳分化关系,把握汉字发展孳乳过程中的内在联系性,进一步探索汉字孳乳发展的内部规律,从而在动态发展中了解汉字,把握汉字。  相似文献   

6.
此声字考释     
依据王国维"补高邮王氏说文谐声谱"选取《说文解字》中从"此"得声的一组形声字作为考释对象,试图从中梳理出字族,旨在辨清母文和母文孳乳字之间的孳乳分化关系,把握汉字在发展孳乳过程中的内在联系性,进一步探索汉字孳乳发展的内部规律,从而在动态发展中了解汉字、把握汉字。  相似文献   

7.
《墨子》是先秦时期重要的典籍,保留了先秦时期的用字习惯,主要表现在字与词的特殊对应关系上,包括一字多词、一词多字、字与词不完全对应三种情况。一字多词体现在不同字形间的假借关系,一词多字体现在不同字形间的异体字和古今字的关系,字与词不完全对应的情况是用字习惯上的交叉现象,对这种现象作字与词之间的双向考查,才能分析得比较清楚。《墨子》虽然经过汉代的改写和后世的排印,但保留了一些古文字字形,有些古文字字形可以与出土文献材料相印证。  相似文献   

8.
同形字是指汉字字库中字形相同,音义不同的字,即一个字符记录了几个音义之间互无联系的词.系统、全面研究同形字,对于文字训诂、汉字发展史的研究,对于文献的识读与整理、字词典的编纂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以汉魏六朝石刻中的同形字为基本材料,就其出现的时间、类型、产生原因、发展趋向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简要解析《说文》中"又"及与"又"有关的部分汉字的含义,通过汉字的形体,探求每个字的本义,并结合经典文献中的用例,可以清楚分析汉字的构造,从而为从其本义找寻其引申义、比喻义提供一定的线索,为更好地梳理词义从一些基础性的服务工作,另外也可以从一个侧面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充分利用文字作为载体的功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司母戊"大方鼎之"司"字改释为"后"字。甲骨文时代,"司"、"后"各有字形,字义也判然有别。《说文》司"从反后"是就秦篆说事,是秦篆造成的讹误。  相似文献   

11.
对外汉语字教学的文化观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晓坤 《长春大学学报》2009,19(5):103-104,107
本文阐述了汉字与中国传统及现代文化的相互影响,指出对外汉语汉字教学应从字形分析入手,以汉字"义"的学习带动形、音的学习,从而使留学生在了解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习得汉字.  相似文献   

12.
《汉字简化总表》的简化方式大致有四种。繁简字之间存在“一对一”和“一对多”两种关系。客观审视简化字,可谓有得有失。现阶段汉字的发展应以简化为主,汉字简化的关键不是减少笔划而是减少用字的数量。建议《规范汉字表》分成三类,确定各类的使用原则和范围,以弥补《汉字简化总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吴琴霞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15):4426-4432
目前汉字字形的生成仍是手工劳动和人工设计,加上汉字数据量巨大截止到现在没有一种合适的字形自动化生成工具可以使用。针对这一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字形描述库的汉字字形自动生成的技术。该技术先将汉字字形与字形描述库映射,以字形描述库为桥梁将汉字字形数据化,然后通过查找字形描述库找到汉字对应的骨架信息,提取笔画骨架。最后通过数据的逆向处理将笔画骨架信息还原为各种汉字字形,形成汉字字形库。  相似文献   

14.
民族文字信息处理研究对于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和弘扬民族文化有重要意义.字符的计算机编码及字库创建是民族文字信息处理研究工作的基础内容.在分析湘西板塘苗文的字形特点和简单介绍字符编码标准及字体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Windows环境下基于Unicode标准的板塘苗文在计算机中的编码方案,给出了板塘苗文基于Photoshop技术的字模制作方法及基于Truetype技术的字库创建步骤.  相似文献   

15.
为丰富计算机字库,传承中国文化,减少人工手写工作量和汉字图像字库的存储量,提出了一种基于部件融合的“我”体个性字库的建立的方法。该方法通过提取个人手写稿的部件与352个部件匹配,由Gabor小波提取部件特征,利用仿射变换和图象卷绕来实现部件融合为“我”体汉字。试验表明,该方法可行,在减少人工手写工作量和降低汉字图像字库的存储量上具有显著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中文字库制作开销过大的问题, 提出一种基于部件拼接的高质量中文字库制作方法。参考汉字相关规则与信息, 选取供用户书写的少量汉字集合, 将书写的汉字分割至部件级别。根据汉字部件成字关系, 拼接产生剩余汉字, 最终生成完整GB2312标准(共包含6763个中文字符)的高质量中文字库。实验表明, 所提出的字库制作系统实现了快速生成个性化中文字库的功能, 在保证生成字库质量的前提下, 显著降低了个性化中文字库的制作时间。  相似文献   

17.
汉字动态生成的结构与风格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基于汉字结构和风格的字形生成模型。该模型将汉字字形抽象为汉字结构和汉字风格两种模式,并在结构中将汉字笔画抽象为连续的笔元,通过笔元的特征点构造笔元向量、径向量、弦向量和轭向量,进行笔画风格的重建。通过这种方法,动态产生可用于True type个性化汉字字形设计的字形,实现汉字字形的Web存储和在客户端的特征字形输出,克服了现代汉字由于汉字数量巨大而在字形设计方面的不足,为个性化汉字信息的云端存储和云端字形服务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为设计更深层次的汉字信息服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六书”是汉字造字的理论,我们可以运用“六书”理念来解读和欣赏现代标志。不少标志的设计体现出了汉字的表意性和拼音文字的表音性特点,不仅表现了文字的特征,还阐示了被标识对象的文化内涵。运用“六书”理念看标志设计,可以为我们诠释标志提供一种新的思维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针对古籍汉字结构复杂、风格多变以及字形图像降质所导致传统文字图像检索技术在应用于古籍汉字图像时性能不佳的问题,引入犹豫模糊集理论,提出了一种古籍汉字图像检索模型.首先,设计面向古籍汉字图像的重叠模糊规范化双弹性网格划分,通过考察当前网格与其近邻网格间各种字形要素间的几何和统计特征,定义相应的犹豫模糊元素,进而构成古籍汉字查询图像和目标图像的犹豫模糊集合;其次,以犹豫模糊集合的加权距离测度作为古籍汉字查询图像和目标图像的相似性测度,得到古籍汉字图像检索结果的有序输出.本文算法在11 574幅古籍汉字图像上的检索查准率和查全率分别为78.9%和7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