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周易》通过打通天道与人道,为人道之“德”找到了形上学根基,并通过九卦的三陈建立了由内而外、由个人而天下的完整的“德”论体系。“德”不仅是沟通天人的桥梁,而且是谛造君子和天下得平的途径。透过《周易》的占筮形式和思辨语言,可以发现其核心是在表“德”。  相似文献   

2.
生活与工作都以“平安”环境为前提。无论从历史角度看,还是从现实角度看,“平安”都是人类生存的第一保障。由于“平安”具有重大意义,中国先民非常重视“平安”理论建设。仔细研读《周易》,不仅可以发现先民们对“平安”生活的渴求,而且能够从中汲取智慧,为当代建设“平安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3.
《周易》的翻译研究大多集中于其文本内容的翻译,文章拟以传播学理论作为框架,从传播对象,传播效果以及噪音处理等方面对《周易》的译本进行比较分析,认为贝恩斯的译文优于理雅各的译本,但这两个译本尚有许多欠缺,《周易》在世界范围内更加广泛的传播还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4.
马融为东汉关中大儒,遍注群经,但惜其注本散佚。清人始为辑佚,然所得文本不多,几家辑本大同小异,总体分一卷本和三卷本。诸家辑本皆据《释文》《周易正义》《周周易全解》等书采摭,大抵孙堂辑本所辑较备。整理校正,相参为用。  相似文献   

5.
《周易》是《十三经》的第一篇 ,成书于西周前期 ,句末语气词“也”是《周易》中最常见的语气词 ,而且绝大部分位于动词和形容词谓语之后。此外 ,句末语气词“也”还可以位于名词谓语之末 ,位于动词谓语之末 ,位于代词谓语之末 ;位于介宾短语充当的谓语之后。它的主要作用是表示判断、肯定的语气 ,现代汉语中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语气词。  相似文献   

6.
《广韵》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的韵书,其中有46个字头下引用《周易》或说明《周易》的用字情况,部分保存了唐宋时《周易》的面貌。今就其所引《周易》与今本《周易》相异之处进行勘校。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易卦的数学结构,把各种五花八门的“卦变”方法,统一为一个“卦变基本定理”。定理证明:按照汉儒的卦变方法,任何一卦可变为另一卦,从而揭露了“卦变”方法毫无道理,并对“卦变”的意义提出了一种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帛书《周易》及其数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帛书《周易》是研究秦汉思想的重要典籍之一.自出土以来,海内外学者竞相研习,取得了不少成果.为了弥补帛书《周易》研究局限于纸本研究的不足,促进其研究的深入开展,现在急需要做的是:建立帛书《周易》数据库,使其数字化.  相似文献   

9.
张继文 《开封大学学报》2012,26(1):42-44,61
作为儒、道两家重要典籍的《周易》传入西方已300余年,其间经历了四次译介高潮。宗教附会一宗教比较与融合一文化传播一文化汲取这一译介理念发展脉络,反映了西方对《周易》乃至整个中国文化认识的不断深入,体现了西方多角度阐释《周易》义理、全方位汲取《周易》智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周易是国学中重要的经典作品之一,对国人认识主客观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结合现实社会,拟对周易遯卦进行解析,并对遯避这种社会行为作了研究,以便于加深对今日社会退避之处世之道的认知。  相似文献   

11.
12.
《周易》古经是一部巫术性质的著作,但是在巫术的世界观中已经孕育出了哲学的萌芽。《周易》的哲学萌芽至少包含着三个方面:《周易》已经显示出思维的类分性和系统性,并在具体的形象中体悟出一定的抽象的哲理;《周易》对世界的把握与认识,已经有了朴素的对立统一、转化变易的辩证观念;《周易》已经初步具有了对事物的节制观念。  相似文献   

13.
就叙事而言,先唐对中国文化思维形成所作的贡献,功不可没,而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天人关系这一观念的形成。追溯其最早最系统的本文源头,不得不首推《周易》以及《易传》,由此可以看到先唐叙事中天人思想的产生、演变,并可由此窥见它对中国文化思维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4.
天人之学是整个中国哲学的核心命题,而《周易》也是中国哲学最重要的经典。从某种意义上讲,《周易》全书都是在讲天与人的关系。《周易》为天人之学提供了两种路径:一是神秘主义,二是道德形而上学。中国古代神秘主义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站在道德形而上学的立场上,探讨《周易》中的天人关系,则是一个更有建设和指导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周易》与文学表现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认为《周易》是我国文学光辉灿烂的第一页,它在艺术手法和文学理论上都有许多开创,本文从表现手法、诗歌色彩、语言词汇及寓言故事等方面论述《周易》的文学特色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象”是《周易》的思想内核。《周易》中“观物取象”的审美观照方式以及“立象以尽意”的说理方式,使得“事象之宜”“万物杂象”等一切事物都被纳入“象”之范畴。“象”作为《周易》的基本阐释单位,从文学意义上进行考察,其内容主要分为三类,即“卦有事象,有物象,有图象”。卦爻辞中借“物象”以明人世之事,借“事象”以明抽象之义,借“图象”以明天地之道,形成了一个逐层递进的整体性象征结构。在描述各“象”的过程中,不仅融合了对自然的观察、对社会的品评、对规律的把握,还有意识地追求语言、韵律、修辞等语象方面的文学性。历代学者对于周易之“象”的“仰观俯察”,凝聚了先哲博大精深的思想智慧,更为今人留下了内容丰厚的文学宝库。  相似文献   

17.
《周易》辩证法在一定程度上是整个中国哲学辩证法的源头。本文对《周易》辩证法及其对王夫之的影响,作了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18.
19.
管理与人格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在当代管理中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人格困惑,这种人格困惑客观上影响着当代管理的效能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周易》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和人格义理,它对当代我们进行的宏伟事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依然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易”之阴阳乃辨证关系,坤(或阴)与乾(或阳)相互依存。目前学术界对《周易》有两种看法:传统的以之为儒家经典之道,陈鼓应则认为它主要表达了道家思想,似乎有各执一偏之嫌。本对《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学说,提出阴性的坤道哲学是其重要部分并作出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