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首先介绍了矢量网络分析仪的镜频干扰,主要讨论镜频抑制混频器的工作原理和具体实现电路,分析和推导了镜频抑制的理论公式,并给出影响镜频抑制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用有向K-树生成有源网络符号灵敏度函数的方法,给出了十四种常用网络函数和网络参数的灵敏度公式.这些公式易于在计算机上生成有源网络的符号灵敏度函数.  相似文献   

3.
设计了低温度系数、高电源抑制比BiCMOS带隙基准电压发生器电路.综合了带隙电压的双极型带隙基准电路和与电源电压无关的电流镜的优点.电流镜用作运放,它的输出作为驱动的同时还作为带隙基准电路的偏置电路.使用0.6μm双层多晶硅n-well BiCMOS工艺模型,利用Spectre工具对其仿真,结果显示当温度和电源电压变化范围分别为-45~85℃和4.5~5.5 V时,输出基准电压变化1 mV和0.6 mV;温度系数为16×10-6/℃;低频电源抑制比达到75 dB.电路在5 V电源电压下工作电流小于25μA.该电路适用于对精度要求高、温度系数低的锂离子电池充电器电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RC二端口网络的电压传递函数及入端导纳的表达式出发,研究了电压传递函数,入端导纳,负载导纳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和网络Y参数的关系,得出了几个重要关系式。这些结论对丰富RC二端口网络的综合方法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个高精确、可工作在非常微弱电流的开关电流镜电路,采用一种可以自动调整镜像MOS管栅源电压的方法进行失配补偿,可实现因物理参数失配造成输出误差的补偿.根据可重构模拟单元CAB的设计需要,提出了双相位多输出电流镜及其失配补偿电路,讨论了工作时序与可编程开关的一体化设计.所提出的设计对于20%的失配只产生小于1%的误差,电流范围1nA~1μA.该电路可以使用CMOS单晶工艺实现.给出的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设计.  相似文献   

6.
CMOS电流镜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电流镜电路的基本原理,综述了电流镜电路技术的新进展,讨论了它在电流模式电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低压微功耗电流镜运算跨导放大器存在低增益和小摆率的缺陷,设计了一款新型电流镜运算跨导放大器。在不影响电路的静态功耗和稳定性的基础上,该运算跨导放大器采用增益提高(gain-boosting, GB)结构,增大了电路的小信号增益;引入开关型摆率增强(switched slew-rate enhancement, SSRE)结构,提高了电路的大信号摆率。基于UMC 0.11μm标准CMOS工艺进行电路设计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1.2 V电源电压和10 pF负载电容下,与传统电流镜运算跨导放大器相比,设计的新型电流镜运算跨导放大器的增益提高了47 dB,正摆率提高了11.2倍,负摆率提高了12.4倍。  相似文献   

8.
为了设计具有电流控制功能的电流模式滤波器,研究了应用电流镜实现高阶线性变换有源滤波器.基于线性变换,给出了实现电流模式电流镜滤波器的系统设计简表,以便于设计全极点与椭圆函数滤波器.通过实例实现了仅由电流镜和接地电容组成的三阶椭圆低通滤波器.并采用0.18 μm CMOS工艺对电路进行PSPICE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电...  相似文献   

9.
电流镜在模拟电路中是核心模块之一,在模拟电路要求较高的场合,精度是决定电流镜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但随着工艺尺寸的减小,由于沟道长度调制效应,电流镜电流匹配精度变低;采用UMC 65 nm工艺,通过Cadence公司的Spectre进行仿真验证, 文章所提出的电流镜电路架构实现了较高的精度,使得随着工艺尺寸的减小所带来的偏差能够很大程度减小,满足了电路对高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为优化梳齿式微硅加速度计的系统设计,研究了激励电压对加速度计性能和电路参数选择的影响。推导出的系统静电力方程说明,激励电压对静电力的影响相当于在预载电压上叠加了微幅高频干扰,该干扰决定了加速度计的标度因数稳定性。由闭环传递函数得出了标度因数稳定性与电路参数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根据标度因数稳定性指标选取了合适的电路参数后,可以忽略激励电压对静电力的影响。在实际应用中,利用该结论可以减小加速度计尺寸并降低功耗。  相似文献   

11.
为满足大口径长焦距空间望远镜在轨像差校正的要求,提出采用出瞳变形镜技术方案。首先分析了在轨误差源以及主动校正像差的必要性,建立了变形镜高斯影响函数模型,给出变形镜控制矩阵和控制电压解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波前畸变模拟校正误差分析,确定方法的有效性。通过有限元对主镜在轨工况条件分析,得到离散点坐标值及相应的位移值,处理数据用于出瞳变形镜校正,完成在轨主动光学校正全链路仿真。  相似文献   

12.
柔性膜基反射镜成形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轴对称圆薄板Karman方程以及钱伟长有关中心部分受载荷作用下的圆薄膜理论为基础,建立了薄膜上各点在外加载荷作用下的位移方程.对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为基坯的膜基反射镜表面形变与初始边界条件和外加载荷-静电压强之间的关系、膜基反射镜面形与具有相同口径和,数的理想抛物面之间的偏差进行了理论计算和分析.所得结论对进一步开展膜基反射镜静电成形实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证明了非多项式偶函数可以作为人工神经网络的激活函数逼近一类可积函数,并给出了人工神经网络在整函数中的一个应用。进一步证明了存在集合F在L1(K)(KR1)中稠,但是F(FL1(R1))在L1(R1)中不稠;也证明了L1(R1)中元的傅立叶变换不是整函数。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将多路复用技术应用于可变形反射镜控制的思想,并以实验验证了其可行性.结果显示,仅用一个高压放大器,对于12个执行器的可变形反射镜,最大镜面刷新频率可达700 Hz;此数据外推可知,对于20个执行器的可变形反射镜最大刷新频率可达400 Hz.而对于400个执行器的情况,若使用20个高压放大器,最大刷新频率仍为400 Hz.与传统控制方法相比,该系统具有低功耗、低成本的优点,可用于大型、超大型自适应光学系统中变形反射镜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一种新的Mems变形反射镜主要性能参数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37单元Mems变形镜面形的测量得到了变形镜的电压-位移静态曲线。通过对自适应光学微变形反射镜理论研究推导和实验测试,导出了变形反射镜光学影响函数的矩阵并由此得到电压控制矩阵,从而利用控制电压校正了变形镜的初始面形,为系统波前畸变校正提供了与理论相一致的实验依据。对变形镜校正能力进行了测评,为今后全面优化设计微变形反射镜及其更完美的适应自适应光学系统的需要提供了实验数据与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结合110kV浔北变工程,在间隔层设备和智能一次设备间使用过程总线交换强实时信息,采用GOOSE和采样值信息的共网传输模式,实现了故障录波、备用电源投切和低频低压减载等应用.经马可夫状态模型可靠性计算及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这种集成化的设备和网络配置优于设立过程层交换机的传统方案.  相似文献   

17.
针对短时交通量的高度非线性,提出一种基于遗传-小波神经网络的预测方法.该方法以前馈多层感知器的神经网络拓扑结构为基础,选择Morlet母小波基函数作为隐含层激活函数,以最简化结构概念进行网络泛化,并将误差反向传播,经遗传算法对网络连接权值修正.实例证明,该方法预测精度高,预测速度较快,能够满足实际工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制备了一个基于并五笨为有源层的顶栅底接触OTFT器件获取电流电压实验数据,并运用电流电压特性曲线理论拟合计算方法计算其阈值电压.研究发现,采用不同的拟合方法得到的阈值电压值有较大的差异.若选取转移特性曲线线性区距中心1/2范围内测试点进行最小二乘拟合计算出的阈值电压能减少采用其他拟合方法的固有不准确性,而且与其他方法得到阈值电压最接近.  相似文献   

19.
配电系统中的光储发电系统往往在用户侧直接并网,而用户侧的无功负荷变化会引起并网点的电压波动.为了实现并网点电压的稳定,提出了一种具有无功动态补偿能力的光储发电系统并网控制方案.该方案通过派克变换达到有功、无功功率独立控制的目的,一方面控制蓄电池充放电,在光照变化的情况下实现光储发电系统的稳定有功输出;另一方面利用逆变电路的无功补偿能力,控制调节其对无功负荷的供给,使得大电网提供的无功功率为恒定值,从而保证在无功负荷变化的情况下并网点的电压稳定.这种方案在不增加任何附加设备和复杂度的情况下,简单可靠地实现了光储发电系统的稳定有功功率输出和并网电压稳定的双重控制目标.理论研究和仿真测试均验证了新型并网控制方案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三维轴对称弹性理论,通过利用镜像点方法和半无限体表面受法向集中力作用的基本解,推导了等厚双层涂层材料受法向集中力作用的显式理论解.该理论解既可用作格林函数进一步求解复杂问题的理论解,也可用作边界元法的基本解以提高数值计算的精度和效率.算例表明,对其无穷多个镜像点只需考虑前3个即可获得足够精度的解.该理论解以固定在各镜像点上局部坐标系下位移函数的形式给出.高阶镜像点的位移函数,可通过递推的方法由对应于低阶镜像点的位移函数求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