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自然》2020,(1)
正青藏高原,山高路险,对于很多人来说是遥远和难以到达的。然而青藏高原又是很多人向往的,寄托着人们心中"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对于从事青藏高原植物研究的人来说,那里最吸引他们的是生机勃勃的高原植物世界。  相似文献   

2.
《大自然》2017,(6)
正对于苍茫辽阔的青藏高原,人类始终知之甚少,这也正是国内外各个领域的科研工作者争先来到这里的原因。作者从青藏高原缺水、低温、多风以及强辐射的气候特征入手,介绍了高原植物的适应性状,展现了高原植物生命的顽强与坚韧。2016年夏天,我们一行五人前往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开展科学考察,为研究青藏高原植物多样性的历史由来和演变采集化石标本。  相似文献   

3.
湖泊——青藏高原上的璀璨明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是我国湖泊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各具特色的湖泊星罗棋布地点缀在高原上,使圣洁、美丽的高原仿佛披上了一层妩媚灵动的面纱。湖泊的分布青藏高原的湖泊以成群分布为特点,大多分布在海拔4,000~5,000米。湖泊群绝大多数都自立“门户”或独成“一家”地出现在高原众多山脉之间的盆地、山谷和洼地。青藏高原上面积大于1平方千米的湖泊有1,091个,总面积44,993.3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49.5%,是地球上海拔最高、数量最多、面积最大的湖群区。在我国27个面积超过500平方千米的大型湖泊中,就有10个分布在青藏高原上。其中,最大的是…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以其240余万平方千米的辽阔幅员和高峻的地势,被世人称为“世界屋脊”和“第三极”。横亘于高原之上的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昆仑山等世界著名山脉,由南向北依次排列,东西连绵数千千米,海拔高达七八千米。许多亚洲的大河,如长江、黄河、湄公河、依洛瓦底江、印度河、普拉马布德拉河等也都是从这里发源。一千多个大小湖泊星罗棋布地装点在高原上。青藏高原的太阳辐射极其强烈,昼夜温差很大,因此,白天的气候条件非常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夜里的凉爽又使植物的呼吸作用变得微弱,这样就为植物果实的干物质积累带来良好的条件。这正…  相似文献   

5.
陈昌毓 《大自然》2012,(1):18-19
青藏高原东西长约2700千米,南北宽约1400千米,面积约24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高度4500~5000米,是我国最大的高原,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  相似文献   

6.
沈亮 《大自然》2011,(4):18-20
青藏高原是全球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独特地理单元,素有“世界屋脊”之称。自大约500万年前的上新世以来,在欧亚大陆板块和印度大陆板块的碰撞挤压作用下,青藏高原先后数次隆升,如今最高峰海拔已达8844.43米,成为全球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形成时间最短的高原。  相似文献   

7.
彭德力  杨扬 《大自然》2012,(5):46-47
“藏家有了你,高原如此美丽……雪山有了你,永远不会融化。”借用这几句人们熟悉的歌词来形容“棉毛植物”——雪兔子,那是再恰当不过了。相信很多人乍一听“雪兔子”都会误以为是雪地里的兔子。其实不然,“雪兔子”并非兔子,也不能蹦跳,而是一种植物,被称作“雪山上的精灵”。  相似文献   

8.
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西北羌塘高原的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计有种子植物260种,隶属于31科、108属。在区系组成上,以北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华夏成分占显著地位;组成群落的优势植物为青藏高原或青藏高原—帕米尔—亚洲中部高山成分,且为适应高原隆起发展起来的年轻成分。该保护区由于地处极端的高寒位置,故蕴育出了耐高寒、抗干旱及抗紫外线的饲用植物、药用植物、花卉及谷类作物野生近缘种等极端环境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9.
分子谱系地理学是研究物种或近缘物种遗传谱系地理格局和历史成因机制的一种研究方法.通过重建物种进化历史过程可探讨以往地质事件、地形地貌和气候变化对生物物种形成、分化和扩散的影响.文章通过对近几年来青藏高原特有植物分子谱系地理学研究所取得重要成果的介绍,探讨了高原特有植物谱系地理结构,分析和总结了冰期高原植物微型避难所分布格局、居群各分支分化时间和冰期后回迁和扩散模式等.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不同植物物种具有不同的冰期避难所分布格局和历史扩散特征.  相似文献   

10.
分子谱系地理学是研究物种或近缘物种遗传谱系地理格局和历史成因机制的一种研究方法.通过重建物种进化历史过程可探讨以往地质事件、地形地貌和气候变化对生物物种形成、分化和扩散的影响.文章通过对近几年来青藏高原特有植物分子谱系地理学研究所取得重要成果的介绍,探讨了高原特有植物谱系地理结构,分析和总结了冰期高原植物微型避难所分布格局、居群各分支分化时间和冰期后回迁和扩散模式等.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不同植物物种具有不同的冰期避难所分布格局和历史扩散特征.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盆地系统演化与高原形成时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藏高原在以时间为坐标的隆升过程中,高原的范围、高度都是呈阶段性递增的.随着青藏高原的构造隆升,在高原的内部和外围发育了众多的沉积盆地,在这些沉积盆地中详细地记录了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高原北部盆地的演化显示出向北递进增长的特征,以南北挤压为动力背景的北部前陆盆地演化代表了盆地对高原周缘造山带的响应关系:金沙江缝合带、昆仑山、祁连山的新生代逆冲抬升的时间分别为53 Ma、46 Ma和29.5 Ma.对高原南北盆地-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对比发现:祁连山和高喜马拉雅的逆冲时间相同,说明青藏高原在渐新世基本定型.  相似文献   

12.
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孕育了万河之源。“黄河之水天上来”由此源出,“不尽长江滚滚流”,由此奔出。喻之为孕育了华夏文明史的母亲河——黄河、长江,更肩负着演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是全球最独特的地域单元之一,其自然特征可以概括为“三地”(地质年轻、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四低”(低温、低湿、低压、低氧)、“三高一多”(高海拔、高辐射、高温差和多风)。青藏高原的形成演化影响了全球气候变化和生命演进进程,对西藏的高质量发展乃至我国的国家安全都有重要影响。为了推动西藏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不断加深对青藏高原发展潜力的认识,进一步推动跨学科融合,着力培养大批扎根高原的科技工作者,开展重大项目的全国性协作,加大科普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高原(即河套高原)是一个具有独特战略地位的区域,属中国西北地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从西、北、东三面将其环绕,南以白于山、大罗山一线为界,地理位置特殊,区域边界分明。这里处于中国农牧交错地带,长城横贯其南部边缘,是古代北方草原游牧民族与南方中原农耕民族反复交流的重点地域。正因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独特的区位优势而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自秦汉至隋唐时期,鄂尔多斯高原地区被称为“河南地”“河南”“河曲”或“河西”,明清时期定名为“河套”,因而亦称作“河套高原”。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大陆动力学实验室”是2000年1月经国土资源部批准建设成立的部级重点研究实验室,是国内目前唯一以青藏高原的地球动力学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实验室。其主要研究领域为:青藏高原岩石圈三维结构;青藏高原隆升过程的地质记录与环境效应;青藏高原含油气盆地与超大型矿集区;高原周缘新生代造山动力学及其与盆地的耦合关系;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与地质灾害评价。[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高原鳅属Triplophysa鱼类的分子系统发育和生物地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原鳅属Triplophysa鱼类广泛分布于亚洲中部的高原地区,是青藏高原鱼类区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对高原环境表现出极强的适应性,是已知世界上分布海拔最高的鱼类. 采用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分析了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13个水系30个地点22种高原鳅属鱼类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高原鳅属鱼类不是一个单系群,赫氏鳅亚属Hedinichthys的种类嵌入到其他条鳅亚科鱼类分支中,而依据第二性征划分的高原鳅亚属Triplophysa是一个单系群.在高原鳅亚属中,最先发生分歧的是分布于黄河上游的似鲶高原鳅T.(T.) siluroides, 其次是分布于南盘江上游的抚仙高原鳅T.(T.) fuxianensis. 将骨质鳔囊和鳔后室的形态特征图解到分子系统发育树中时,并没有呈现出共近离征的改变.高原鳅亚属内种间系统发育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理关系的远近,即相同和相邻水系的物种之间通常具有更近的亲缘关系;进而在生物地理过程中反映了青藏高原东部和西北部水系与青藏高原主体及东南部水系在9.5—7.2Ma出现分离,这一事件可能与晚新生代青藏高原在8Ma左右发生的地质构造事件及气候重大转型相关.  相似文献   

17.
晚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的持续抬升对高原的地形地貌甚至河流网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得高原河流网络显现不同于其它地区的特色。为揭示青藏高原河网的发育规律和研究高原抬升对河流网络及地形地貌的影响,该文基于数字高程模型分析技术,从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绘使命(SRTM)数据中系统提取了青藏高原雅鲁藏布、金沙江、雅砻江、澜沧江、怒江和黄河上游这6条大河的河流网络,分析其典型河网参数,如河网分支比、长度比、面积比及坡降比等。通过与Horton定律描述的一般性河流网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河网在高原内部的1到6级河流很好地符合一般性河网的规律,而处在高原边缘的最高级河流较大地偏离Horton定律,高原边缘的差异抬升和断裂构造是影响河网发育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1950年代至今青藏高原综合考察和研究成果,系统总结了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青藏高原是中国三大自然阶梯中最高一级,平均海拔超过4000 m,被称为“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土地辽阔,总面积约为250万km2,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1/4。自新近纪以来强烈的隆升,使青藏高原自然环境明显区别于其他地区,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海拔高、温度低、辐射强、河湖众多、冰川冻土广布、生物多样性丰富。青藏高原面积广大,高原内部的自然环境差异显著,并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异特征,根据拟订的原则、方法和指标,青藏高原可划分为10个各具特色的自然区,包括:果洛那曲高原山地高寒灌丛草甸区、青南高原宽谷高寒草甸草原区、羌塘高原湖盆高寒草原区、昆仑高山高原高寒荒漠区、川西藏东高山峡谷针叶林区、青东祁连高山盆地针叶林草原区、藏南高山谷地灌丛草原区、柴达木盆地荒漠区、昆仑山北翼山地荒漠区、阿里山地荒漠区。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的广阔天地里生活着许多人们熟知的动物,如雪豹、狼、野牦牛、藏羚羊,胡兀鹫、黑颈鹤等。另外,一些小型的食草动物如高原鼠兔等,由于数量众多.会对草原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20.
张光辉 《小学科技》2009,(12):10-11
无论是在潮湿的森林里,荒凉的沙漠上,辽阔的草原上,还是在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高原上。到处都有植物。如果没有植物就不会有动物。那么,这些植物是怎样吸收养分、怎样生长的呢?它们赖以生存的本领是什幺呢?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些奇特植物的独特生活方式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