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联侵略阿富汗,使西方一些人对苏联牌“缓和”的观感为之一变。有些曾经陶醉于克里姆林宫多年装潢起来的歌舞升平假象的人们,现在纷纷指出,“缓和濒临破灭”,“缓和的黄金时代早已成了过眼烟云”,苏联刮起了“新的冷战的寒风”。美国《芝加哥论坛报》甚至直率地问道:“第三次世界大战开始了吗?”然而,莫斯科的“缓和”乐师们置若罔闻,还在起劲地吹打。他们毫不脸红,决不因阿富汗上空炮弹的嘶鸣同缓和的极不协调而感到尴尬。请听听这些“缓和”新曲吧! “改变某个国家的社会政治  相似文献   

2.
20世纪70年代苏美关系以缓和为主要特征,这种缓和实际上是双方互相限制的手段,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双方以往的僵硬对抗,部分地改善了国际紧张局势。“苏攻美守”是这一时期苏美关系突出特点,国家利益是外交活动的实质。  相似文献   

3.
国际形势的缓和是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和美苏等许多重要国家进行战略调整的结果。缓和既是机会,也是挑战。和平共处与和平竞赛可能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主旋律。当前国际形势的一个重要趋势,是用以寸话代替对抗,以裁军缓和军备竞赛,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军事冲突和国际争端,从而逐步实现国际关系的正常化。  相似文献   

4.
问题解答     
亚洲国家会议即将于四月六日到十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的亚洲国家会议 (前译为亚洲国家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会议),是由参加一九五四年六月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缓和局势国际会议的印度代表团建议召开的。亚洲国家会议的目的,是集合亚洲各国爱好和平的社会人士,共同研究和讨论有关保卫亚洲和平、缓和亚洲局势的问题。通过这个会议,将提供一个就有关亚洲的共同问题交换意见的机会,使  相似文献   

5.
半月述评     
1955年就要过去了。回顾过去一年来国际形势的发展,可以说是世界和平力量获得辉煌胜利的一年。亚非会议以后,世界反殖民主义的斗争,空前高涨;和平共处的精神日益深入人心;愿意以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的基础的国家,愈来愈多;和平、中立的地区不断扩大。日内瓦四国首脑会议使全世界人民深信国际局势进一步缓和的可能;日内瓦四国外长会议则又使人民认识到要取得国际局势的继续缓和,必须通过长期的、反覆的斗争。一年来,牢不可破地团结着的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的力量继续获得迅速增长,成为巩固世界和平的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6.
一反常态,突出政治问题,企图促进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多元化和自由市场经济的进程;但在缓和西方贸易摩擦和协调经济政策上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7.
缓和并不等于天下太平:固有的国际矛盾依然存在;美苏现存的核武器仍足以毁灭地球10次,它们淘汰旧的军备,发展新的武器;第二、第三世界某些国家也在不断加强军备,这些都是不容忽视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8.
丁隆 《世界知识》2023,(14):28-30
<正>丁隆(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在中国斡旋下,沙特和伊朗实现和解。沙伊矛盾在中东具有全局性和基础性,两国和解引发连锁效应,多个地区冲突迎刃而解或获得解决契机,中东地缘政治冲突大幅降温,安全局势显著缓和。沙伊和解、叙利亚回归阿拉伯大家庭、埃及与土耳其恢复关系将中东“和解潮”不断推向高潮,这分别意味着地缘政治争夺缓和、阿拉伯国家克服“阿拉伯之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从全局看,局势是趋向紧张最近三、四年来,人们分析国际形势时常常提到国际局势正在趋向缓和或者认为国际局势已经肯定地趋向缓和。这种看法是符合于从1953年下半年到1956年上半年这时期国际形势发展的情况的。但是从1956年下半年起,国际形势的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战后十一年来国际形势的演变,大致经过了如下几个阶段:战争刚结束时,共同对法西斯国家作战的盟国之间有过短暂的“蜜月”时期。1947年前后开始了“冷战”,国际局势趋向紧张,到1950年,在朝鲜爆发了“热战”,局势一直保持紧张。到1953年才开始呈现缓和的趋势,到1956年春苏共二十次代表大会以后,苏联领袖先后和英、法政府领袖进行会谈,国际局势缓和的趋势达到了最高峰。  相似文献   

10.
美苏转变了在南部非洲的对抗态势,转而为和平解决施加影响; 前线国家采取温和求实政策,缓和了与南非的关系; 南非在国内外压力下最终在三方协议上签了字。独立后,如何处理与南非关系,如何处理白人、黑人及部族民族关系,对新国家是严重考验。  相似文献   

11.
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格·马·马林科夫在对美国国际新闻社欧洲分社社长金·史密斯所提出问题的答覆中,再一次向世界各国人民指出了巩固国际安全的正确道路,在全世界各地,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在内,受到了广泛而热烈的欢迎.在一九五三年,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和世界各国的人民一道,在为争取缓和国际紧张局势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这一坚决斗争所获致的成就已替进一步缓和国际紧张局势打开了更广泛的新的可能,极大地鼓舞了各国人民为争取和平而不懈斗争的决心和信心.现在,正当世界进入一九五四年的时候,马林科夫又代表世界和平堡垒的苏联,  相似文献   

12.
7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由紧张转向缓和,由对抗转向对话。超级大国主宰世界的局面正在发生变化,国际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在看似缓和的形势面前,西方敌对势力加快了对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的步伐。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已达到了空前激烈的程度。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向社会主义国家发起了猖狂的和平演变攻势,使东欧、苏联相继演变。我们中国共产党也面临着反和平演变斗争的严峻考验。如何认识这场斗争,怎样旗帜鲜明地反对和平演变,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摆到我们面前。从当前斗争的形势看,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努力把握好三点。  相似文献   

13.
<正>美洲国家组织峰会(简称美洲峰会)向来是观察美国与拉美关系走向的"最佳窗口"。4月10日,第七届美洲国家峰会在巴拿马开幕。从1994年首届峰会克林顿意气风发地提出美洲自由贸易区这一宏大的"西半球一体化设想",到2005年小布什在阿根廷举行的第四届峰会遭到拉美左翼国家的冷遇,再到2009年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第五届峰会上奥巴马首次亮相、欲以"柔性外交"缓和与拉美国  相似文献   

14.
我想扼要谈两点想法:缓和过程中充满曲折和斗争一、由于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争取和平和发展的斗争,由于国际上力量对比的新变化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同时,由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各自迫切需要,今后国际形势走向一个相当时期的缓和将是一个总的趋势。但是,我以为这种缓和的进程将是充满曲折和斗争的,要看到仍然存在着的一些严  相似文献   

15.
住宅环境的无障碍设计是尊重人权、体现社会道德的指南针,它能给残疾人群的居住和外出带来一定的便利,同时也能给残疾人群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从而更好地参与国家所实行的社保制度。一个好的住宅环境不光是方便残疾人的生活,还要能够缓和残疾人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上——紧张与缓和交替,紧张的时间多,妥协是暂时的; 当前——有新因素,但相互争夺的本质未变; 结论——只能是有限缓和。  相似文献   

17.
<正>为了深入探讨当今国际安全形势对中国国家安全政策的影响,2016年12月17日,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举办了"第16届国家安全论坛暨2016国际安全形势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与会的40余位专家学者就大国战略与全球安全、地区安全的动荡与缓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与应对、中国国家安全挑战与维护等专题进行研讨。会议观点简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半月述评     
遵循四国政府首脑日内瓦会议所规划的道路,建立国际间的信任,并通过协商方法来解决悬而未决的国际问题以进一步缓和国际局势,是以苏联为首的爱好和平国家和人民努力以赴的共同目标。最近在日内瓦举行的中美大使级会谈,在莫斯科举行的苏联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之间的会谈,已分别取得了成就,这些事实足以说明:在国际和平力量的主动努力下,国际间协商的气氛正在日益增长。然而,国际局势的发展还有它的另一方面。只要举出在华盛顿举行的美日会谈就够了。从这次会谈的结果可以清楚地看到,有些国家的有势力集团还在遵循着与“日内瓦精神”背道而驰的道路。它们不要缓和国际局  相似文献   

19.
半月述评     
四大国政府首脑的日内瓦会议已经圆满结束了。它没有辜负爱好和平的各国人民的希望,作出了有利於和平的决定,从而使国际形势肯定地趋向缓和。这是目前国际形势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日内瓦会议闭幕后,苏联政府代表团在7月24-27日访问了民主德国,进行了会谈,并发表了联合公报。双方完全一致地认为,日内瓦会议促进了国际紧张局势的缓和;为了保障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安全,必须以谅解和合作的精神继续举行谈判,就悬而未决的国际问题达成协议。7月27日,苏联和英国方面同时宣布,布尔加宁和赫鲁晓夫将於明年春天访问英国。这些事件都有助於进一步缓和国际局势,因而受到各国人民和舆论的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20.
外交委婉语是为了缓解国家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种比较含蓄的外交用语。合作原则是语用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是交际双方都要遵循的会话原则。本文选取在新闻发布会等重要外交场合,中国国家领导人及外交官为了缓和紧张气氛、避免双方尴尬而巧妙运用外交委婉语的部分案例,讨论并分析其突破合作原则下的各项准则的情况,这对于更好地理解比较含糊的外交英语、成功地进行国际交往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