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57—1965年,我校生物系曾经通过“南大2419”品与“台湾小麦”品种杂交,培育成了小麦新品种南大六号。新品种属ferrugincum Al.变种。茎稈中矮坚硬。纺缍形或椭园形,中长(9—10厘米),密度中等。小穗多粒(3—5粒)。籽粒大(4粒重34—36克),粉质一半角质。新品种表现早熟,高产,抗倒伏,不易落粒。其缺点为抗害性差,且中度感染各种锈病、散黑粉病及白粉病。  相似文献   

2.
“嘉育293”系嘉兴市农科所育成的中熟高产早籼新品种,其特性为大穗多粒,平均每亩有效穗为27.13万穗。每穗总粒113.2粒,实粒90.7粒,空秕率19.9%,千粒重23g左右(1993~1994年大田调查)。一般高产田块产量能超千斤,是以往推广品种所未有的。第二为熟期适中:该品种在镇海作绿肥茬栽培,全生育期114d左右,作大麦、油菜茬为103~106d,属中熟早籼品种。秧龄弹性大,既可作绿肥茬早稻,也适春花茬栽培。几年来,作三熟茬口种植,基本无明显的早穗现象。该品种耐肥抗倒,熟色清秀,抗落粒,出米率高、比原品种“二九丰”出米率高3%~5%。抗白叶枯病,中抗白背飞虱,纹枯病轻,对稻瘟病的抗性也明显好于中87-156等品种。  相似文献   

3.
现将瑞安县飞云江农场等单位一九七一年小麦品种比较试验中几个表现较好的品种列表介绍于下。由于试验小区面积都很小,故此资料仅供参考。品种名称品种来源一试种单位全生育期 (天)亩产(斤/亩)主要特性188314.5扬麦1号飞云江农场嗓县农科所193斗86.3春性较强,株型紧凑,耐肥抗倒,每穗粒数较多,较抗赤霉病,分巢力较弱,怕湿怕冻。610一县一化一奉飞云江农场!1 912竺·乙685.穗大、粒倒,耐湿病较重。多、粒重,耐肥抗,后期赤霉病、秆锈川一侧.一郑州下各农啄县农科所号凡j1935弓6,3东阳县屏岩公张山坞大1 82426社队西北农学院用丹麦z号与6025小麦…  相似文献   

4.
Brazos,是由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局与得克萨斯州农业试验站和得克萨斯州水稻改良协会合作,在博蒙特的得克萨斯大学农业研究和推广中心育成的一个早熟、中粒型水稻品种。该品种是由1963年配制的“博蒙特杂交B6334A”C19545×Nova培育而成的。 Brazos的小穗为稻草色,无毛,无芒,顶部无色。谷粒形状与典型的美国中粒型品种相似,但其大小要比目前美国南部任何中粒型生产品种来的大。精白米重量也相应地要比Nato、Vista、Saturn和Nova66以及短粒型品种Nortai来的重。据1971—1973年测定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5.
1 品种来源及品种特征 春小麦高原602,系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农业研究室用高原182作母本,3987—88(3)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80年代中期引入我省,在景泰、会宁、民乐、山丹等地试种,表现早熟、耐旱、抗锈、丰产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 高原602幼苗半直立,叶色深绿,叶姿倾直,基部叶鞘边缘带紫色。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株型紧凑;株高90—102cm,茎杆粗壮,大穗大粒。穗近长方形,穗长8—10cm,长芒、白壳,颖壳无茸毛,护颖卵形、斜肩,颖嘴锐形,每穗结实小穗数10—18个,每  相似文献   

6.
高产大穗型冬小麦新品系875067 该品系是山东省农科院以824177为母本,16—11—100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 主要特征特性:幼苗直立,越冬性好,茎杆粗壮,高抗倒伏,分蘖力中等,属中早熟品种,株高90厘米,重穗型品种.单穗重高,穗呈纺锤多,长芒、白壳、白粒、角度,高抗条诱,对当前流行的一些生理小种免疫.较抗白粉病.穗粒数40,千粒重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完了300个栽培稻品种的主要特性—耐旱性、耐盐性、耐病性、生育期以及主要经济性状的变异程度。六年的试验研究(1983—1988年),选育出适合于麦后直播的两个水、陆稻品种。水稻品种“820052”,生育期105—115天左右,耐盐性和耐旱性较强,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穗大、千粒重高,米质较优,可水旱兼用,每666.7m~2产量350—400千克左右.陆稻品种“679”,生育期95—100天左右,耐盐性和耐旱性强,适合于盐碱旱薄地区推广,每666.7m~2产量200—250千克左右。  相似文献   

8.
“十勿要”系属夏大豆,原产临安,1964年引入本所,历年来清种表现较好,1978年以来用该品种作田岸豆,获得显著增产。折合每千米产量,有的队达到1368斤,比兰溪大白豆增产42%。“十勿要”作田岸豆一般株高60—80公分,每株约100荚至200粒左右,百粒重22克左右。生长茁壮不徒长,茎杆粗壮不倒伏,有利边行稻通风透光,做到稻豆双丰收。它抗  相似文献   

9.
杂交稻空秕粒多,在空秕粒总数中,空壳粒所占比例大,是什么原因导致杂交稻形成空壳而不能灌浆结实呢。固然外界因素是光、温、肥、水、气等条件的不适宜,但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有机营养状况是影响杂交稻空壳粒的真正原因(周嘉槐等,1979:“杂交稻的空壳率和营养状况的关系”,《植物生理学报》第5卷第3期)。本文报道1979年进行的去叶或去粒试验,通过调整源(叶)、库(粒)关系,研究有机营养的供应量(亦即叶片同化产物的供应量)对杂交稻结实性状的影响。试验在当涂县农科所试验大田进行,供试品种为“两系”杂交稻3—58×广泾,用作双季早稻于5月6日单本栽插,株行距3×5寸,每小区120穴,抽穗期  相似文献   

10.
大小麦抽穗扬花期间,正值有利发病的多雨季节,特别是小麦的赤霉病、锈病、叶枯病和大麦的条纹病、白粉病、赤霉病等,今年发生都较普遍,对产量影响较大。为此在麦收之前,我们对不同品种抗病性进行了重点调查,现将情况简介于下:据调查,小麦以拜尼莫62、区—19、苏克希、扬麦1号、桑帕斯粒脱、丰收1号等品种抗锈病较强,郑州3号、丰产3号、早小麦较差;区—19、北京8号、拜尼莫62、丰产3号、扬麦1号、丰收1号抗赤霉病较强,郑州3号、苏克希、矮洛阳较差;拜尼莫62、矮洛阳、早小麦等品种叶  相似文献   

11.
晚稻测—48是目前我省较佳推广品种。它系由嘉兴地区农科所从幅农709×京引154迭育而成。自从一九八○年和一九八一年全省大范围连续二年秋低温冷害影响,造成稻瘟病大流行,各地农业部门都在培育和推广晚稻“三抗”新品种,测—48就是其中一  相似文献   

12.
<正>一、选育经过 石甜204杂交种是石河子甜菜研究所于1982年以自选多粒雄性不育系石M201A为母本,二倍体自交系0—3—3作父本,按父母本1∶3行比配制杂优组合。经1984—1987年三年所内品比试验,1988—1990年三年自治区甜菜品种区域化试验,1990—1991年生产试验,在鉴定其农艺性状,工艺品质及适应性抗病性的基础上选育而成.  相似文献   

13.
当前对于非饱和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纯砂土和纯黏土的土水特征和抗剪强度,而实际工程中,基质吸力对含黏粒砂土的抗剪强度具有显著的影响。根据实际工程中含黏粒砂土的级配,采用高岭土和细砂配制不同黏粒含量的砂土,利用5 bar压力板仪得出含黏粒砂土的土-水特征曲线,利用非饱和土四联直接仪得出不同基质吸力条件下含黏粒砂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黏粒含量的增加,含黏粒砂土的残余含水率增加;随着基质吸力的增加,含黏粒砂土的抗剪强度大部分呈现增大的趋势;但当黏粒含量为15%时,随着基质吸力的增加,含黏粒砂土的抗剪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出现了"黏粒效应"。最后,从含黏粒砂土的微观颗粒结构出发,揭示了含黏粒砂土的抗剪强度主要受土体含水量的大小、颗粒之间弯月形水面的数量的多少和面积大小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栽培大豆(Glycine max (L.) Merr.)一品种“汾豆—T16”的叶片解剖结构进行了光学技术研究,结果发现“汾豆—T16”叶具有抗盐结构:叶片表面具有拟盐腺结构;叶表皮及其附属物具抗盐特征;叶肉结构向等面叶进化,表明“汾豆—T16”是一个很好的抗盐大豆品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主茎优势型品种的籽粒灌浆特性及不同栽培措施对其作用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大穗、多粒、主茎优势型品种籽粒干重增加的关键时期是小麦灌浆的快增期。提高灌浆渐增后期至快增前期的灌浆速率 ;稳定快增后期灌浆速率 ;促进缓增期的灌浆速率对于提高此类品种籽粒干重至关重要。在本试验条件下 ,大穗、多粒、主茎分蘖优势型品种有利于籽粒干重增长的最佳播期是 1 0月 4日 ,最佳播量是 375× 1 0 4粒 /hm2 ,最佳的施肥方式是底施氮肥 1 95kg/hm2 ,不追施氮肥 ,底施纯磷 (P2 O5 ) 1 2 0 0kg/hm2 ,底施纯钾 (K2 O)4 5 0kg/hm2 。  相似文献   

16.
“龙坪一号”是湖北省广济县龙坪公社农科所贫农社员朱大海同志于1966年从“矮陆早”中选出来的。经过几年的培育和各地试种,表现抗渍耐涝能抗病,耐肥穗大产量高。最高的1.4亩,单产达1070斤,突破了千斤大关。“龙坪一号”的特点:分蘖强,一般单个分蘖在20根左右,最多可达25根;穗子大,最多可达180粒,最少在120粒,平均150粒左右;适应性广,早插能高产,迟插能丰收。可以翻秋早晚连作;出米多,谷粒长椭圆形,着粒密,不易掉粒,但好脱粒。出米率可达70%以  相似文献   

17.
随着耕作制的改变和大面积推广小苗带土移栽新技术,对大、小麦品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所革命职工在伟大领袖毛主席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指引下,打破洋框框,扩大试验面积和小区范围,大搞群众评选群众鉴定。通过试验,初步评定比矮粒多略早而抗病性能较好,增产10—15%的小麦品种有“区19”,“大秆青”,“扬麦一号”等,大麦比矮白洋早熟且增产15—20%的品种有“早熟三号”等,现介绍于后,供扩大试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新会县环城公社农科站,于1959年早造(早稻)播种了用胚乳交换法杂交的一个组合,“矮仔占”+→“意粳4号”。“矮仔占”是广东一个矮型高产迟熟籼稻品种,“意粳4号”是一个外国大粒型早熟粳稻品种,粒大穗大,但不抗病。希望通过胚乳注射将“意粳4号”大粒、千粒重高、早熟等特性传递给“矮仔占”,育成穗大、粒大、高产、早熟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9.
白蝶贝是世界上最大型的珍珠母贝,平均体长约20厘米,最大达30多厘米,可插1—2厘米的珠核,是培育粒大质优珍珠的好品种。但白蝶贝是热带深水品种,在我国海南岛,澳洲西北部到苏绿群岛、所罗门群岛到马来半岛之间均有发现,一般生长在15—30米水深的海区,采捕困难。由于没有解决人工育苗问题,目前国内外都只能用个体较白蝶贝小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20.
矮稈糯“矮秆糯”是浙江农科院用中糯“台中糯”与晚粳“矮粳1号”杂交育成的中熟晚糯品种。1970年定型,1973年参加省区域试验,据36个点统计,平均亩产684.11斤,比目前推广糯稻良种京引—15平均增产14.72%。在高肥地区种植,一般亩产700斤以上,在一般施肥水平地区种植,亩产600斤左右。杭州市郊大农公社先锋一队试种2.4亩,平均亩产853斤。全生育期119~140天,平均128天。株型紧凑,叶片上举,剑叶较长,叶环紧包着穗颈节,多数穗头在叶下,穗弯弓形,穗长15厘米。每穗55粒,着粒较稀,颖壳有绒毛。千粒重28克左右。分蘖力中等,株高70厘米,秆粗、耐肥、抗倒。后期灌浆速度快,较耐寒。感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