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马岭镇垮山滑坡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受"4·20"芦山地震的影响,该滑坡发生变形。由滑坡区的地形地貌特征推测该滑坡可能为老滑坡,为查明滑坡目前发育的多处变形破坏是否为该老滑坡局部复活形成,通过工程地质测绘、勘探、试验以及详细调查,查明了滑坡变形均为浅表变形,未见深层滑动的迹象,因此判断其不是老滑坡,研究结果为类似老滑坡灾害的判定以及工程治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切割作用下牵引式古滑坡复活机理,通过现场调研及地质勘测获得了国道S206某古滑坡的地层结构特征、变形特征等,得到了古滑坡存在的有力证据,并对滑坡区进行了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地质背景、勘察结果表明该古滑坡属牵引式古滑坡;区域结构破碎的岩体、软弱夹层为古滑坡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前缘深切沟槽提供了空间条件;降雨促使了古滑坡的复活,前缘切割作用是古滑坡复活的直接诱因;不平衡推力法分析结果表明该滑坡在降雨情况下属不稳定状态,监测结果显示古滑坡复活后处于蠕滑状态,雨季时进入变形滑动阶段。可见地质背景是牵引式滑坡形成的内因,降雨、前缘切割是牵引式古滑坡复活的外因。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公路滑坡运动的机理,减轻公路建设中滑坡灾害的影响,以陕西铜川-王石凹公路2#滑坡侵蚀为实例,论述了公路滑坡侵蚀的地质地貌条件和变形特征。认为2#滑坡为牵引式滑坡,是古滑坡的复活,2#滑坡的滑移方式和方向与老滑坡不同,2#滑坡处于非稳定状态。建立了地质模型和计算模型,采用离散元法对滑坡侵蚀运动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对该滑坡滑动后可能造成的灾害程度及侵蚀量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2#滑坡的运动过程可分为:启动破坏阶段、剧动加速阶段、高速运动阶段、碰撞减速阶段和停滞缓动阶段5个阶段;2#滑坡滑动后,潜在滑坡侵蚀量将达到1409×104m3,因此该段公路必须进行滑坡治理或改道。  相似文献   

4.
地学信息图谱在仙游县滑坡灾害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地学信息图谱理论应用到滑坡地质灾害研究中,研究工作首先概述了地学信息图谱理论,接着以仙游县为研究区,对滑坡灾害的信息图谱进行了实例研究.制作了研究区滑坡征兆信息图谱、滑坡诊断信息图谱及滑坡实施信息图谱,通过一系列的图谱直观、形象地反映了研究区滑坡灾害的情况,为滑坡灾害的综合研究找到一种图形化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5.
以甘肃、四川汶川等地获得的地震滑坡记录为例,研究了地震滑坡因素和一些破坏特征以及滑坡造成的危害,并且提出了减少滑坡危害的一些措施,以减少滑坡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地震诱发滑坡的数值模拟与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70%地域为山区,滑坡发生密度大,频率高,是世界上受滑坡危害最严重国家之一。滑坡灾害往往会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的人身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肋,因此开展滑坡的稳定性分析、治理方面的研究工作对于保证边坡的长期稳定至关重要。本文结合陕西宁强凤凰街滑坡治理工程,通过对其地质条件、水文条件、滑坡特征等的分析研究,得出了滑坡形成的原因,为滑坡的稳定性判断提供了依据。通过FLAC3D程序对凤凰山滑坡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了其稳定性,继而又采用MSARMA法验证了FLAC3D方法分析的合理性。根据滑坡稳定性分析结果,提出了边坡治理措施建议,消除滑坡灾害的隐患。  相似文献   

7.
结合八庙梁滑坡的形态、结构特征,讨论了新滑坡的形成和老滑坡复活变形的影响因素,分析滑坡的成因机制,为滑坡的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师刚强  李豪 《科技资讯》2012,(18):52-53
贤令山滑坡为粤北山区典型的土质堆积层滑坡,总结该滑坡的发育特征并分析评价其稳定性,对于粤北山区同类滑坡具有借鉴意义[9]。本文从滑坡空间形态、滑坡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滑坡变形特征、滑坡成因机制分析等多个方面揭示了贤令山滑坡的基本特征,采用剩余推力传递法计算滑坡稳定系数,计算结果表明自重条件下滑坡处于稳定状态;自重和暴雨条件下滑坡处于欠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9.
 2010年1月12日海地Mw 7.0级地震触发了数以万计的滑坡。本文应用二元统计分析模型、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开展海地地震区滑坡危险性区划研究,并对结果合理性及模型预测功能进行检验。地震前后多源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目视解译结果表明,海地地震触发了30828处滑坡。选择高程、坡度、坡向、曲率、与水系距离、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与恩里基约-芭蕉园断裂距离、沿恩里基约-芭蕉园断裂距离8个地震滑坡影响因子进行海地地震滑坡危险性区划。将这30828处滑坡随机分为训练样本与预测样本两类,分别进行模型的建立与测试,训练样本包括滑坡总数的70%(21579处滑坡,覆盖面积为11.18km2);预测样本包括滑坡总数的30%(9249处滑坡,覆盖面积为4.56km2)。基于滑坡训练样本、8个滑坡影响因子、权重系数模型(二元统计方法模型)和GIS技术,构建了滑坡危险性概率分布图。结果合理性检验表明了模型的正确率为84.966%,预测率为84.547%,两者都表明了实际滑坡位置与滑坡危险性结果图具有良好一致性。按照滑坡危险性索引值的大小,将研究区分为非常高、高、中等、低、非常低5类。本文证明了在地震滑坡危险性区划中,权重系数模型作为一种二元统计方法具有良好的建模与预测能力,可为海地地震灾区恢复重建中滑坡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受三峡水库蓄水影响,二道河滑坡出现了变形加剧现象。通过监测数据分析和蓄水过程中滑坡渗流及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了滑坡的变形演化过程及变形机制。结果表明:二道河滑坡从开始变形到三峡水库不同阶段蓄水的过程中,经历了由推移式转化为牵引式、由悬浮减重型转化为动水压力滞后型的过程,滑坡变形的地质力学模式为蠕滑—拉裂型。对滑坡变形机制转化的分析可供类似滑坡的分析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1.
西南某滑坡5.12强烈地震后发生明显的失稳破坏迹象,该滑坡是古滑坡,前缘发育有一次级滑坡,该滑坡规模较大,受连续降雨及施工扰动等外界因素的不断影响,通过现场调查、钻孔监测等途径掌握滑坡变形破坏的基本特征,并根据刚体极限平衡法对3种不同的破坏模式进行稳定性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分析预测,为滑坡治理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抗滑桩设计推力计算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滑坡推力是滑坡整治设计的重要依据。本文建立了剩余推力法计算滑坡推力的力学模型,并给出了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滑坡剩余推力表达式。当前抗滑桩设计推力的取法有三种:一种是直接将剪出口的推力差值P1作为设计推力,目前抗滑桩设计中多采用此法;一种是将设桩处的推力差值P2作为设计推力;一种是将设桩处的推力差值P2与剪出口的推力差值P1比较取其大者作为设计推力,这三种设计推力的取法都不科学。因为取P1作为设计推力没有明确的力学根据,取P2作为设计推力由于没有考虑桩前岩土体的抗力,往往偏小。笔者深入探讨了抗滑桩设计推力的计算方法并建立了抗滑桩的设计推力的确定方法,对抗滑桩的应用及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争岗滑坡堆积体滑坡灾害数值模拟预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云南省古水水电站争岗滑坡堆积体地质调查,根据现状对滑坡体稳定性进行了初步判断,同时利用颗粒离散元方法进行宏观细观参数标定,建立了滑坡细观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滑坡过程、滑坡速度、滑坡堆积、冲出距离与滑面摩擦系数的内在关系,并根据堆积体天然含水量试验进行了滑坡灾害分析,将计算结果与现场勘查的拉裂隙分布进行了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滑坡体的稳定性及失稳破坏机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滑坡堆积体治理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为了准确评价碎石土古滑坡的稳定性,通过资料搜集整理和分析、现场工程地质调查与勘探和室内外的物理力学试验,采用三维大变形弹塑性接触有限元算法,结合复活碎石土古滑坡工程实例,提出利用三维计算结果计算二维剖面稳定性系数的方法,分析了滑坡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采用三维大变形弹塑性接触有限元算法分析滑坡稳定性可以考虑滑坡体的空间效应,使计算结果更加符合实际.新方法可以更准确分析碎石土滑坡的稳定性和获得该类型滑坡所处的实际状态,为滑坡治理提供准确的科学信息.  相似文献   

15.
隧道正交穿过滑坡体时,会同时诱发滑坡体移动和隧道变形增大的不利局面。为了研究两者的相互作用影响,增加对滑坡体和隧道的变形认识,给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对特克斯现场滑坡体及隧道进行了监测分析,并从隧道开挖位置与滑动带的垂直距离的角度出发,结合特克斯隧道现场滑坡体与隧道的地质情况,设计了八种不同工况下的数值模拟计算,模拟隧道开挖造成滑坡体移动后,滑坡体滑动对其正交下穿隧道的变形影响,分析研究了滑坡体下穿隧道顶部距滑动带的垂直距离对两者相互作用的规律,得出了以下结论:(1)滑坡体与其正交下穿隧道相互作用的临界影响深度在3 D(D为隧道开挖宽度)左右,此时两者相互作用很小,隧道开挖对上方滑坡体没有扰动影响。(2)当隧道在滑坡体下方开挖时,开挖位置处于滑坡体中部时对滑坡体造成的位移变化最大,而滑坡体对隧道变形影响也最大,坡脚其次,坡顶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6.
非线性滑坡动力学特征及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滑坡孕育过程的复杂形式取决于系统内部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在外部条件诱发下,滑坡的形成表现为突变机制,在内部随机扰动下,滑坡过程既可走向混沌状态,又可趋于自组织临界状态,其最终演化道路取决于系统中正反馈机制的强弱程度,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滑坡非线性研究的多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