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在复杂边值条件下非稳态肋片传热的最优化(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辐射和对流同时作用下肋根温度作周期性变化时矩形肋片的传热特性.首先建立了在这种复杂边值条件下肋片传热的数学模型,导出相应的主控微分方程式,求解了经简化后方程的精确解,分析了肋片的温度分布随肋高、时间和毕渥准则数等因素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在辐射和对流同时作用下肋根温度作周期性变化时矩形肋片的传热特性,首先建立了在这种复杂边值条件下肋片传热的数学模型,导出相应的主控微分方程式,求解了经简化后方程的精确解,分析了肋片的温度分布随肋高,时间和毕渥准则数等因素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在辐射对流同时作用下肋根温度作周期性变化时矩形肋片的传热特性。首先对主控微分方程组进行离散化处理,并籍助数值计算方法进行求解,然后详细分析了肋片的温度分布与各种热特性参数的变化规律。非稳态肋片传热的温度边界层新概念。  相似文献   

4.
研究各种形式肋片在辐射-对流-导热的联合作用下,以及变换特性参数时稳态与非稳态传热的通用数学物理模型和数值计算方法,考虑了辐射与整体肋片传热计算的耦合问题。  相似文献   

5.
微重力条件下管肋式空间辐射器的传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航天器上常用的管肋式空间辐射器在微重力条件下的导热、对流和辐射相互耦合的复杂传热过程的数学模型,并考虑了管壁与肋片表面之间相互辐射的影响。整个模型的求解采用迭代法,管内流体的速度场和温度场的求解用SIMPLE算法,分别计算了肋片上的温度分布、管壁与肋片上的热流分布与管内对流换热的平均Nu数,得出了进行管肋式空间辐射器优化设计所必需的重要参数,同时还研究了重力场对辐射器传热的影响,对在地面上进行空间辐射器的模拟实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研究在辐射和对流同时作用下思根温度作周期性变化时矩形肋片的传热特。着重讨论了肋片在这种复杂边值条件下传热的最优尺寸。  相似文献   

7.
研究在辐射和对流同时作用下肋根温度作周期性变化时矩形思片的传热特性。分析肋片的热流密度和肋片有效度与各种热特性参数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矩形肋片的传热传质性能,考虑汽化潜热随温度变化,引用Hyland的温湿度关系函数建立肋片表面传热方程,此时的传热方程无法获得解析解。以传热方程为基础建立传热差分方程,并采用超松弛迭代法对肋片表面温度分布进行求解,同时计算获得肋片传热效率。结果表明:湿度增大,肋片底部和端部温差也越大,绝热边界下肋片温度分布整体高于自然对流边界;汽化潜热的增加使得实际传热量增大,肋片效率的计算结果高于已有研究结果;肋片参数增大时,无量纲化临界点位置越向肋底部靠近,肋片效率减小;环境湿度增大,无量纲化临界点位置向肋片端部靠近,肋片效率变小,湿度对半湿换热工况的肋片效率影响显著,全湿换热工况下,湿度越大,对肋片效率变化的影响越小。  相似文献   

9.
梯形截面环肋是最常使用在热交换设备上的一种肋片。为了经济起见,有必要研究肋片传热的最优化问题。本文应用不变插值原理,研究了当热特性参数可变时梯形截面环肋传热的最优几何尺寸,同时对三个主要的物理参数,即斜率参数λ、导热系数变化参数α和放热系数变化指数m对最优几何尺寸的影响进行研究,所得结果对工程设计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环形肋片被广泛使用在热交换设备上以增强传热。因此有必要对肋片传热的最优化进行研究,它可以分成两类:在给定的传热量下确定最小的肋片体积; 或者是在一定的体积下确定肋片的最大传热量。本文只研究后者情况。首先对热特性参数可变时的环肋进行研究,在相同体积下,分別确定矩形截面、梯形截面、拋物线形截面和双曲线形截面等几种不同截面形状环肋的最大传热量。  相似文献   

11.
为了增强散热性能,常将环行肋与摩托车发动机汽缸整体锻造在一起。针对对流系数是常数和忽略辐射的情况,分别改变散热肋片的数目以及长度,计算了对外散热量的增加值。并且分别绘制出散热量与散热肋片数目和长度的关系曲线,对工程中散热肋片的选择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空气外掠圆孔翅片管的流动与换热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矩形平翅片作为比较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空气外掠三对称大直径圆孔翅片表面的流动与传热性能,获得了不同Re(雷诺)数时矩形平翅片和三对称大直径圆孔翅片表面的速度场、温度场和Nu(努塞尔)数分布.平翅片的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的最大误差小于10%,证明了该模拟方法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当气流Re=1 610~6 440时,三对称大直径圆孔翅片的表面传热系数比平翅片提高25%以上.证明该圆孔翅片是一种适用于翅片管式制冷换热器且传热效果优越的片型.  相似文献   

13.
对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数值积分变换法作了扼要介绍,并对其特征值问题的构造方法进行了探讨,文章指出构造特征值问题的关键是抓庄原问题的主要特征。文中还对梯形直肋变换热系数条件下的周期性导热问题用数值积分变换法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周期性导热与非周期性导热不同,其肋片效串随时间发生明显的周期性振荡,由于肋片温度变化的滞后,并有可能出现助片效率大于1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针对长度为10 cm、翅片数量为18、翅片厚度为0.7 mm、翅片高度为14 mm的太阳花散热器,建立了数值模拟模型,并通过实验对模拟进行了验证,发现两者误差在3.5%以内,证明了模拟结果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研究了散热器长度、翅片数量、翅片高度、翅片厚度与翅片温度和传热系数的定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散热量下,翅片温度与传热系数均随着散热器长度的增加而降低,而翅片温度随着翅片数量的增多先降低后升高,因而存在最佳翅片数量使散热能力最强;翅片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翅片厚度对翅片温度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开缝翅片流动和传热性能的实验研究及数值模拟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对2排X型双向开缝翅片管换热器空气侧的传热及阻力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 在实验的 Re范围内得出了传热和阻力的性能关联式及特性曲线.比较得出,开缝翅片的传热性能远高于平直翅片,与单向开缝翅片相比,X型双向开缝翅片的性能更好.通过数值模拟得出了 X型双向开缝翅片的效率计算曲线.应用场协同原理,对数值模拟得到的气流在2片翅片之间的温度场、速度场、对流换热系数及压降在流动方向上的沿程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开缝翅片有效强化传热的根本原因是翅片开缝后改善了速度和温度梯度的协同性.  相似文献   

16.
管壳式冷凝器内低螺纹管的凝结传热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蒸气在垂直壁面和水平圆管上的凝结传热特性为基础,建立了蒸汽在基管,翅片及翅顶上的凝结传热模型,对影响低螺纹管传热的结构参数翅片间距,翅片夹角以及当量翅高进行了计算分析,进而建立了低螺纹管管簇的凝结传热模型,得出了低螺纹管管簇的平均冷凝传热系数与管排数和管列数之间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17.
强制对流时垂直放置矩形直翅片的最优间距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不同空气流速时翅片间距为0.9 ̄10mm范围内垂直放置矩形直翅片组的稳态传热性能,探讨了翅片间距对翅片组散热性能的影响。以单位传热基面面积上翅片组的散热速率最大为衡量标准,在本实验所用翅片的参数范围内,当雷诺数从1000增大到16800时,最优翅片间距从3.2mm减小到2.0mm。用散热片组的当量直径作定为定性尺寸,得到了计算翅片组平均对流传热系数的无量纲传热准数关联式。  相似文献   

18.
三种大管径翅管式换热器传热与阻力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察不同翅片形式以及管排数对空气侧强化传热的影响,分别对9排和12排带平直、开缝、纵向涡3种翅片形式共6个翅片管换热器元件空气侧的传热及阻力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发现开缝翅片管换热器的传热性能高于带纵向涡翅片管换热器和平直翅片管换热器,但阻力相应也增加,带纵向涡发生器的翅片传热性能略低于开缝翅片,但阻力却只比平直翅片稍大,这表明采用这种翅片形式可获得较好的综合性能.不同管排数的同一片型换热器的努塞尔数及阻力因子相差很小,可以认为与管排数无关.在试验的雷诺数范围内针对各个试件整理出了传热和阻力的经验关联式,可为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环形内肋片圆管层流脉冲流动强化对流换热数值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环形内肋片圆管中脉冲流动强化对流换热的机理,该文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数值研究。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与具有相同Rem时的稳定流动相比,脉冲流动可使对流换热强化一倍以上,其强化效果与振荡频率、肋片高度和肋片间距有关;最佳量纲1振荡频率在400到1000之间,并随着Rem的增大而增加;对流换热强化的原因在于脉冲流动使由肋片引起的涡旋更加激烈,速度场和温度梯度场之间的协同性更好。  相似文献   

20.
对称阵列斜翅热沉自然对流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LED散热冷却问题,研究了一种自然对流条件下竖直放置对称阵列斜翅热沉的换热性能,分析了翅片高度、纵向间距对换热性能的影响,讨论了对称阵列斜翅热沉换热特点。结果表明:努塞尔数随瑞利数增加而线性增大;当热沉翅片高度大于40 mm时,努塞尔数达到最大值;随后努塞尔数随翅片高度增加不再明显变化。翅片纵向间距从25 mm到15 mm,其间距愈短,努塞尔数下降的愈快;从四列热沉到八列热沉,基板温度场自下而上分层现象愈来愈明显,高温区域集中在基板上部两角位置。相对四列热沉和八列热沉,六列热沉瑞利数随努塞尔数变化的拟合曲线斜率要比四列热沉高约5%,其具有更少的高温区域,有效地改善换热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