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研究隧道穿越不同地层位置时围岩的稳定性,以青海东部隧道的施工为案例,采用三维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模拟了隧道在穿越黄土层、黄土层和卵石层夹层、卵石层时围岩的稳定性变化规律,通过3种情况下应力场和位移场的对比发现,隧道穿越砂卵石地层时的变形及应力远远大于穿越黄土层,且在隧道穿越卵石层时拱顶出现拉应力;隧道拱底隆起大于拱顶沉降,特别是隧道穿越黄土层拱底隆起远远大于拱顶沉降.因此,隧道应尽量避免穿越砂卵地层;穿越卵石层和黄土层的隧道也要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围岩被破坏.  相似文献   

2.
滑坡是一种突发性自然灾害.其客观表现为山体斜坡上的不稳定土体或土石混合体沿着一定的滑动面向下移动,俗称"走山".地质学将滑坡分为黄土滑坡和土石滑坡两类.黄土滑坡多发生在土质高原地带,这类滑坡地带的土质,上层多为黄土层,下层一般是粘土层.由于黄土层渗水性好,粘土层渗水性差,地表水浸入土中,就在两层土之间形成了含水层,一旦条件适宜,被浸泡酥软的粘土层便起到润滑剂作用,使两个土层间的摩擦系数降低,在地球引力和上部重力的作用下,黄土层便滑了下来.土石滑坡多发生在地表上部为泥土与石块的混合层,下部为岩层的地质结构区.由于地表水或地下水的浸蚀,或在其下  相似文献   

3.
西安东郊和蓝田偏白村剖面黄土含水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通过对蓝田县偏白村和西安东郊刘家坡黄土剖面的观测和含水量的测定,研究了黄土含水量变化.结果表明,偏白村黄土地层与刘家坡黄土地层中含水量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变化类型,偏白村黄土层含水量高,红色古土壤层含水量低;刘家坡黄土层含水量低,红色古土壤含量高.黄土层比红色古土壤层更利于地下水富集,黄土层为含水层,红色古土壤层为隔水层.黄土、古土壤含水性与含水量和古气候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厚黄土薄基岩地区开采沉陷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地下开采-覆岩移动-地表沉陷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链动关系。不同岩性、不同力学性质的上覆岩土层对地下煤层开采的响应性是不同的。文中在前人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在厚黄土薄基岩条件下。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的规律性。研究认为,在厚黄土层覆盖区,煤层上覆基岩是地表黄土层沉陷变形的控制层,黄土层本身的工程地质特性、地形地貌条件和地下开采程度对地表沉陷都有一定的影响。这一研究成果对减缓和控制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变形破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黄土物理性质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黄土孔隙度和湿陷性在垂向上变化的规律和原因 .结果表明 ,孔隙度高和湿陷强的层位是风化成壤弱的黄土层 ,孔隙度低和湿陷弱的层位是红色古土壤或风化成壤强的黄土层 .第四纪冷干与温湿气候的交替和由此产生的成壤过程的变化是造成黄土地层孔隙度和湿陷性波动变化的根本原因 .黄土湿陷性是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弱的成壤过程中产生的 ,是草原地带灰黄色土壤具有的特征 .  相似文献   

6.
根据长安县杨湾村黄土剖面含水层的调查和含水量,孔隙度测定,研究了黄土含水层的分布和含水手条件。结果表明,该剖面黄土地层含水量变化代表了与以往研究不同的变化类型,含水量峰值出现在黄土层中,低值出现在红色古土壤层中;从上向下含水量与孔隙度呈波动变化规律,在约60万年来的黄土地层中出现的四个含水层均由黄土层构成,隔水层主要为红古土壤上部裂隙少的粘化层。  相似文献   

7.
浅谈基坑支护在淤泥层中的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地上26层,地下1层,地下室承台或底板(地下室外墙)长45m,宽18.0,27.5m,要求基坑周边地下室施工作业面宽2m。基坑开挖深度为6.4m.局部深度为7.7m。本场区地表2.70m以下有厚达12~15m的流塑状淤泥层.基坑开挖支护涉及的土体性质非常差,淤泥质土的内聚力小,内摩擦角很小,主动土压力与被动土压力接近。加之,基坑周边分布有高4层、7层的建筑物和交通繁忙的街道,距离为2.5—10.0m,同时,业主要求基坑周边的空地作为施工场地,因此基坑支护的难度很大。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顺层岩体滑移对基坑支护稳定性影响的案例分析,介绍了顺层岩体基坑开挖遇到的问题,通过信息化施工,避免了位移过大对顶部管线的影响,及时进行了回填,并采用刚性支护结构进行加固处理,防止了事故的发生,为顺层岩体基坑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9.
姜守君 《甘肃科技》2011,27(21):42-44
在论述陇东黄土高原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本区缺水的原因,并分别对寻找浅层地下水、黄土层下伏地层地下水和盆地周边地下水的找水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马志强 《科技信息》2007,(24):104-105,148
由于基坑快速抽水导致基坑周边地面沉降。通过对场地因抽水引起地面沉降的计算和试抽水等方面的前期工作,分析了因基坑降水对地面沉降的影响,并据此来调整完善基坑降水方案,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基坑工程是一个古老而具有时代特点的岩土工程课题,放坡开挖和简易木桩维护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事实上,人类土木工程的频繁活动促进了基坑工程的发展。特别是在20世纪,随着大量高层、超高层建筑以及地下工程的不断涌现,对基坑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随之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迫使工程技术人员需从新的角度审视基坑工程课题,以便得出新的结论、新的经验或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2.
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供热管道检查井三维模型。通过对拟做基坑开挖方案的数值模拟,得到了基坑开挖过程中侧壁和支护结构的变形和受力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基坑第二和第三层开挖时,土层中间位置的土体变形较大;基坑开挖完成后第二层支护结构混凝土拉压应力均较大,建议适当提高支护结构强度,并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基坑侧墙土体变形控制。  相似文献   

13.
西部厚黄土层覆盖矿区的采煤沉陷具有特殊性处于地下水位以下的饱和黄土层在开采沉陷过程中产生失水固结变形,将引起地表发生明显的附加沉降以渭北黄土覆盖矿区条件为模型,根据地下水位下降曲面特征分析了采动饱和黄土层失水固结的土力学机理,提出了采动黄土层压缩量的计算方法利用随机介质理论建立了采动黄土层失水固结引起的地表附加沉陷变形的计算模型实例计算表明,开采沉陷区黄土层的失水固结导致地表发生较大的沉陷,这种附加变形增大了地表变形程度和移动影响范围,对地面建筑物的保护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陈扬  袁宗义  梁禹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17):7127-7134
基坑开挖工程的稳定性受所在区域土体参数的空间变异性影响较大,其施工过程伴随着基坑内部能量的相互转化,为研究复杂多层土基坑开挖过程中土体参数的空间变异性影响及能量演化特征,本文依托佛山市某综合管廊基坑项目,基于中心点法建立了多层土的杨氏模量随机场模型,结合FLAC软件构建了复杂多层土的随机场-有限差分耦合计算基坑开挖的数值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随机场参数的统计分析及位移实测对比分析验证了所建立模型的准确性;基于均质模型与随机场模型的测点变形趋势一致,但不同测点处位移的变异性存在显著差别,基坑总体变形可控;基坑开挖过程中,弹性应变能的一部分转化为塑性应变能,开挖完成后基坑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5.
贺诚 《甘肃科技纵横》2021,50(11):50-52
富水卵石层是当前地下工程建设过程中普遍面临的问题,受制于富水卵石层实际特点,在相关地区进行基坑开挖作业过程中极易出现较大程度的底层变形,这种情况会大幅降低基坑安全性,本论述所提及的工程在富水卵石层进行基坑挖掘作业中出现了涌砂和涌水现象,其对富水卵石层深基坑支护技术提出明确要求.因此本论述以该工程为例,结合对富水卵石层深基坑施工特点研究与分析,提出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如基坑的止水和降水设计、基坑开挖过程中的降水设计和富水砂土层和隔水层降止水有效措施等内容,进而为保障深基坑支护技术的施工质量提升做出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6.
临汾盆地的第四纪调查发现,在湖相沉积层之上广泛覆盖着部分L3黄土层或S2古土壤层,表明在S2古土壤发育前后时期盆地内发生了一次显著湖退;在海拔稍低的一些区域,出现晚期灰绿色湖相层覆盖在L2黄土层之上的现象,表明在L2黄土堆积时期盆地内发生了一次小幅湖侵;广大的盆地区域都存在S1古土壤广泛覆盖晚期湖相地层现象,表明这次小幅湖侵结束于S1古土壤开始发育之时.盆地的湖退—湖侵变化证明,盆地深部"上地幔强烈上隆→减弱或渐趋稳定→再次强烈上隆……"这样的构造循环是存在的.同时,盆地的湖退时序差异也初步证明了"青藏高原的阶段性隆升对其广大外围地区的地貌发育有着重大影响和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隧道开挖进洞施工中,黄土层开挖进洞是施工难度较大的。本文介绍了新疆温泉水电站1号交通洞工程中风积黄土层进洞开挖的成功经验,探索出了一套风积黄土层进洞的施工方法,该方法具有经济、实用、安全可靠等优点,对同类工程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西安蓝田人工林地土壤干层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西安蓝田人工林地土壤含水量测定,研究了0~6m土壤含水量的变化与土壤干层问题.研究表明:西安蓝田12龄杨树林和梧桐林地下1.8~3.6m深处的土壤含水量为9.2%~9.4%,形成了发育弱的长期性土壤干层,这表明土壤干层分布已到达黄土高原南部的关中地区;草地与麦地土壤含水量正常,无土壤干层发育.分析得出:降水量较少是土壤干层发生的主要原因,黄土层的厚度和地下水的埋深大小对土壤干层也有影响.在年均降水量为600mm左右的条件下,土层厚度大于6m或地下水埋深大于6m的中龄人工林下,一般都有土壤干层发育.  相似文献   

19.
通过构造基坑降水三维概化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FLAC3D分析悬挂式防渗墙和回灌对基坑坑外的水头和地面沉降影响,主要将基坑直接降水工况、设置防渗墙的基坑降水工况和设置防渗墙及回灌井的基坑降水工况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防渗墙和回灌井,可明显提升坑外水头,有效降低了坑外沉降,减小软土层的单位沉降值,对粉砂层和细砂层的单位沉降值影响很小.同时,对比三种工况下的倾斜比,说明了距离防渗墙与回灌井越近,不均匀沉降越小.  相似文献   

20.
渭北矿区厚黄土层采动变形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渭北矿区黄土层覆盖厚度占开采深度的30%~70%,采煤沉陷规律具有特殊性。以渭北矿区大佛寺煤矿首采工作面开采为实例,利用FLAC软件分析了基岩开采沉陷引起的黄土层附加应力与变形的基本特征。数值模拟表明,采动黄土层中的附加竖向应力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地表附近水平向附加应力相对增量远大于竖直方向,地表变形由水平向附加应力所主导,在采空区上方产生体积压缩,在煤柱上方产生体积膨胀,地表土体单元的体积变形与水平变形及竖向变形具有相同的分布特征。本文揭示了采动黄土层变形的特殊机理,为建立厚黄土层矿区开采沉陷变形预计模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