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研究了合金中Al含量的增加对铸态FeNiMnCr0.75Alxx=0.25,0.5,0.75,原子分数)高熵合金晶体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合金的微观结构及形貌进行分析,采用维氏硬度计和MTS万能试验机测试合金的硬度和室温压缩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铸态下,FeNiMnCr0.75Alx高熵合金均由bcc和fcc两种晶体结构的相构成。随着Al含量的增加,合金中bcc结构的相的相对含量逐渐增加,导致硬度和压缩屈服强度也随之升高,应变量降低;且Al含量的增加最终也促使合金中无序bcc结构的相逐渐转变为Ni:(Mn+Al)=1:1(原子分数比)型有序bcc结构的相。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Ca的掺杂对LiNi1/3Co1/3Mn1/3O2材料结构和电性能的影响,以草酸为沉淀剂,以不同含量Ca对LiNi1/3Co1/3Mn1/3O2进行掺杂改性,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对产品进行表征,探讨了不同Ca含量样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大量Ca掺杂生成明显CaO杂相,而少量Ca掺杂则能顺利进入材料晶格之中.随着Ca掺入,晶体类型不变,但c轴略收缩,形成更紧密的结构. 充放电显示Ca在低倍率(2.5~4.3 V,0.5 C)时,能一定程度提高材料的循环性能;但在高倍率(2.5~4.3 V,5 C)时,能明显提高容量和循环性能.充放电曲线同时显示未掺杂的材料高倍率下极化严重,放电平台严重降低;而Ca掺杂的材料极化状况则不明显,说明Ca掺杂能抑制极化并提高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在Nd2Fe14B稀土永磁体基体表面,采用磁控溅射(直流+射频)技术制备了Ti/Ni,Ti/Al和Al/Ni等二元合金薄膜和Ti/Al/Ni三元合金薄膜。并通过中性盐雾试验、腐蚀失重计算、电化学腐蚀试验、金相观察等方式,对比研究了不同表面处理对Nd2Fe14B稀土永磁体基体抗腐蚀性能的影响,并构建了腐蚀模型。研究发现:Ti/Ni,Ti/Al和Al/Ni等二元合金薄膜和Ti/Al/Ni三元合金薄膜均有效地提高了Nd2Fe14B稀土永磁体基体耐中性盐雾腐蚀和电化学腐蚀的能力;Ti/Al/Ni三元合金薄膜较Ti/Ni,Ti/Al和Al/Ni等二元合金薄膜有更优良的综合耐腐蚀性能,其磁控溅射工艺参数为:Ar流量60 sccm,基片温度常温,Ni,Al,Ti的溅射功率都为250 W,基片转速20 r·min-1,镀膜均速0.3 nm·s-1,总计溅射时间1 h。  相似文献   

4.
利用X 射线近边吸收谱学(X-ray Absorption Near Edge Structure, XANES)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FeCl3 水溶液中Fe3+离子的电子结构和近邻结构. 在不同浓度的FeCl3 水溶液的XANES 谱中, XANES 谱的形状随着FeCl3 浓度的不同而发生改变. 在XANES 谱的边前结构中观测到边前锋的分裂, 其分裂的能量差约为1.6 eV, 随着浓度的降低约有0.2 eV 的高能方向的位移, 此边前结构由1s-3d 轨道的电子跃迁引起, 双峰分裂来源于配位体配位引起的3d 轨道分裂. 随着FeCl3 浓度的改变, XANES 谱的主峰也发生变化, 此变化来源于溶液中Fe—Cl 配位与Fe—O 配位的比例变化. 另外, 利用量子化学计算的方法对于Fe3+与不同数目的H2O 和Cl?配位体络合时的构型进行了计算, 得到了Fe3+在水溶液中近邻结构的信息, 从另一方面解释了FeCl3 溶液中Fe3+离子3d 轨道分裂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通过改变Mo-W-Co高温合金中Al2O3的含量,研究Al2O3对Mo-W-Co高温合金硬度和耐磨性能的影响.采用球磨、压制成形和真空烧结等工艺制备Mo-W-Co-Al2O3高温合金,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金相显微镜(OM)对制备好的合金的相结构、形貌和粒度进行分析,并测试合金的硬度和耐磨性能.结果表明:添加Al2O3能提高Mo-W-Co高温合金的硬度和耐磨性能,当wAl2O3为5%时,Mo-W-Co高温合金的硬度和耐磨性能达到最佳效果;在真空烧结时,Al2O3在合金中形成了γ-Al2O3相,是影响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关键相.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被广泛地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和手机,并且对于诸如电动汽车等更高要求的应用而言具有巨大的潜力。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Fe2O3是最有可能替代石墨的过渡金属氧化物之一。因其具有高的理论比容量(1 007 mA·h·g-1)、储量丰富、安全性能好、无毒、环境友好和成本低等一系列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气体传感器、催化和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等领域,是一种具有巨大潜力的电极材料。介绍了锂离子电池的基本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综述了Fe2O3的储锂机制和制备方法,总结了近年来Fe2O3以及它的复合物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 DFT), 采用线性增强平面波展式结合改进的局域轨道方法(APW+lo), 对Y, Fe, V, FeV, YFe12−xVx和Y2Fe17的结构和磁性进行了优化和计算. 解释了纯的具有ThMn12结构的YFe12不能存在的原因以及少量钒对于铁原子的替代能使系统稳定的机理. 对于YFe12−xVx系统磁性的计算表明, 随着钒原子的加入不仅会使体系中铁原子的浓度降低, 而且还导致铁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改变从而使铁原子本身的磁矩减小, 这些因素都会引起系统的磁性减弱.  相似文献   

8.
应用区分t2和e轨道共价性的差异(包含静电部分和晶场部分)并考虑了低对称场的能量矩阵, 在考虑和忽略静电参量B00的条件下, 分别研究了t2和e轨道共价性的差异对三元半导体ZnGa2Se4:V 3+能级以及低对称分裂的影响; 计算了ZnGa2Se4:V 3+晶体的能级的低对称分裂, 并与实验值进行比较. 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符合很好. 研究发现: 在对ZnGa2Se4:V 3+晶体的光学性质进行理论研究时, 在能量矩阵的静电和晶场部分同时考虑t2和e轨道共价性的差异是非常有必要的; 晶场参量B00对ZnGa2Se24:V 3+的能级有重要影响, 因此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9.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方法在6-311++G**水平上,对基态CH2分子的结构进行了优化计算,得到CH2分子的稳定结构为C2v构型,电子态为X3B1,平衡核间距RCH=0.1072nm、离解能De=8.034eV,用多体项展式理论推导了基态CH2分子的解析势能函数,其等值势能图准确再现了基态CH2分子的结构特征及其势阱深度与位置.  相似文献   

10.
制备了铁酸钴-氧化铝(CoFe2O4-Al2O3)复合材料,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仪对多孔CoFe2O4-Al2O3复合材料的物相和形貌进行了分析. 利用制备的CoFe2O4-Al2O3复合材料活化过硫酸氢钾(PMS)来降解废水溶液中的日落黄(SY),通过研究CoFe2O4-Al2O3材料制备过程中Co2+,Fe3+和Al3+的物质的量之比、煅烧温度和时长对材料催化性能的影响,发现Co2+,Fe3+和Al3+的最佳物质的量之比为1:2:12,最佳煅烧温度为400 ℃和最佳煅烧时长为3 h. 对采用在最优条件下制得的CoFe2O4-Al2O3复合材料作为催化剂,PMS氧化降解含日落黄废水进行研究,考察了pH值、温度、不同体系、PMS用量、CoFe2O4-Al2O3材料用量和一些阴离子对日落黄降解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pH=7,温度为55 ℃条件下,用0.1 g催化剂和0.125 g PMS能使100 mL质量浓度为0.6 g·L-1的日落黄溶液在30 min内降解率达到99.5%. 同时,碳酸氢根负离子(HCO3-)和硝酸根负离子(NO3-)的加入抑制了日落黄的降解,而Cl-则能促进日落黄的降解. 此外,在进行4次循环使用后,CoFe2O4-Al2O3仍表现出很好的催化性能,日落黄去除效果仍能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1.
以松木为模板,使用模板法制备了不同铈锆含量的CexZr1-xO2复合氧化物的催化剂,用于餐饮废油与甲醇进行酯交换反应合成生物柴油.采用BET、SEM对CexZr1-xO2进行表征分析.研究不同制备方法、CeO2的负载量和煅烧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以及不同的酯交换反应条件对生物柴油产率的影响.制备的CexZr1-xO2具有松木的生物形态,并有助于催化剂形成多孔道结构.以CexZr1-xO2为催化剂,考察甲醇和餐饮废油的酯交换反应.结果表明:当x=0.5,煅烧温度为600℃时,甲醇与餐饮废油物质的量比为60:1,催化剂用量(基于餐饮废油的质量)的质量分数为5%,反应温度为190℃,反应时间为6 h的反应条件下,酯交换反应的甲酯收率达到91.1%.  相似文献   

12.
采用对环境友好的明胶作为包覆剂及形貌控制剂,室温下在水凝胶中制备了CdS、ZnS以及Cd1-xZnxS(0<=x<=1)固溶体的纳米粒子。利用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UV-Vis)、荧光光谱(PL)对所得产物进行了表征。根据谢乐公式,当Zn的含量(x)为0、0.25、0.50、0.75 和 1.00 时,Cd1-xZnxS粒径分别约为 2.2、1.8、1.0、1.9、4.0 nm。结果表明,通过改变投料比可以获得具有不同光学带隙和晶格常数的Cd1-xZnxS纳米粒子。此外,还考察了明胶用量对Cd1-xZnxS纳米粒子发光性质的影响通过改变投料比可以获得具有不同光学带隙和晶格常数的CdhZnS纳米粒子。此外,还考察了明胶用量对CdxZnS纳米粒子发光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SiO2 和TiO2 纳米溶胶,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石墨烯量子点(graphene quantum dots,GQDs)。为进一步提高光伏太阳能板的透光率,设计了一种TiO2/SiO2/GQDs双层增透膜结构。探究了薄膜的结构、自清洁性能和增透性能,并进一步讨论了GQDs在增透性中的作用。结果表明,SiO2-TiO2/TiO2-GQDs结构的双层薄膜厚度为120 nm时,太阳能板上的光透过率由未涂敷的85%增加至95%。接触角实验和室外耐环境性能实验测试表明,复合膜层接触角为10°,并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和耐环境性能。此外,户外实验结果表明,涂覆该薄膜的太阳能电板发电效率提高6%。由此说明双层增透膜可有效地提高太阳能电池板的光能利用率和使用寿命,可高效地利用太阳能。  相似文献   

14.
利用微观相场方法研究了Ni75AlxV25-x合金有序沉淀相含共格应变作用的粗化行为.通过对组织演化图像、结构函数的标度行为及平均半径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L12和D022相的形状转变以及两相间的空间排列关系是由与组态相关的各向异性弹性应变能引起.两相的最终组织形貌呈长方块状,沉淀颗粒在粗化阶段均达到了动力学标度.由于不同相之间的弹性交互作用,Lifshitz Slyozov Wagner(LSW)理论并不适用于该沉淀体系的粗化行为.中间浓度时,两相的沉淀和粗化过程同时发生;高浓度时,先析出相的长大和粗化分为较明显的两个阶段,而后析出相的长大和粗化仍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15.
半导体与离子导体形成的异质结构可以极大地增强材料的离子电导率,其两相界面能为离子传输提供较好的通道。以TiO2与Ce0.8Sm0.2O1.9 (samarium doped ceria, SDC)为研究对象,分别通过湿化学法和干混法构造了两种不同的异质结构复合材料。研究表明,利用湿化学法制备的SDC@TiO2异质结构复合材料(简称SDC@TiO2)作电解质的燃料电池在550 ℃下最大输出功率密度为761 mW·cm-2,比用干混法制备的SDC-TiO2异质结构复合材料(简称SDC-TiO2)作电解质的燃料电池的最大输出功率密度高21%。与SDC-TiO2相比,SDC@TiO2具有更丰富的两相界面。电化学阻抗谱显示,以SDC@TiO2材料作为电解质的电池具有更低的欧姆电阻和极化电阻。  相似文献   

16.
用TPSSTPSS密度泛函方法, Pu离子和H2O分子分别采用相对论有效原子实势(RECP)和6-31g基组, 研究了Pu(H2O)53+和Pu(H2O)54+ 团簇溶剂化和非溶剂化效应中的几何结构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计算结果表明: 水溶剂环境对Pu(H2O)53+及Pu(H2O)54+ 团簇的几何结构影响都比较明显. NBO电荷分析表明水分子与钚离子之间没有直接的电荷转移. 所研究团簇的未配对电子都占据5f轨道. 在气相及水溶剂环境下, 所研究团簇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存在较大差距. 主要的吸收峰大都源于f电子之间的跃迁.  相似文献   

17.
以松木为模板,采用模板法将不同含量的Al2O3添加到WO3/ZrO2复合氧化物中,采用X射线衍射、BET比表面积分析、拉曼光谱和NH3等温吸附测试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以评估其改进结果。将Al2O3/WO3/ZrO2催化剂应用到甲醇与乌桕油(非食用油)的酯交换反应中,在其他反应条件相同,Al2O3质量分数为3%时,生物柴油最高产率达到83.1%。结果表明:添加Al2O3稳定了ZrO2的四方相结构,使得催化剂比表面积更大、孔数量增加;模板法制备的催化剂孔径分布均匀,WO3呈高度分散无定型状态;引入Al2O3增加了WO3/ZrO2催化剂的中强酸性,对弱酸性和强酸性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8.
液相催化氧化净化烟气中SO2和NOx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Fe2+,Mn2+,Zn2+,Al3+4种金属离子进行了催化氧化SO2和NO废气的实验.对循环吸收液的酸度、催化剂浓度最佳配比及操作条件的改变等对SO2和NO催化氧化效率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Fe2+,Mn2+,Zn2+,Al3+质量分数分别为0.5%,0.2%,0.5%,1.0%,气体流量为0.1 m3/h;循环液流量为6~8 L/h时,SO2和NO催化氧化效率分别为95%和50%以上.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纳米Al2O3对铊的吸附性能,考察了吸附热力学,最佳酸度和吸附容量.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pH条件下,铊定量、快速地被吸附在纳米Al2O3材料上;其2,20,40 ℃时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4.44, 5.78, 6.28 mg·g-1;等温吸附线呈现可逆的Langmuir吸附形式.吸附反应的焓变ΔH0和熵ΔS0均为正值,ΔG0为负值,说明该过程是自发的吸热反应.被吸附在纳米Al2O3上的金属离子能采用1.00 mL 0.25 mol·L-1 HCl溶液定量洗脱, 其回收率达到98%.该法对铊的检出限为0.84 μg·L-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4%, 已成功地应用于实际水样和多金属结核样品GBW07296的测定,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0.
Li4Ti5O12材料具有稳定、安全、寿命长等显著优点,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热点。介绍了Li4Ti5O12的结构特点和储能机制,对制备Li4Ti5O12的高温固相合成法、微波合成法、溶胶凝胶法以及其他制备方法进行讨论和概述,同时对离子掺杂、表面包覆和形貌调控等改性研究进行了总结和评述。最后,对Li4Ti5O12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