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针对复杂业务流程设计测试效率低、自动化程度不高、测试用例正确性难以保证的问题,在研究接口自动机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的业务流程测试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扩展带约束的接口自动机对业务流程设计进行形式化描述,并给出了从业务流程设计模型到带约束的接口自动机模型的转换算法;然后基于模型完成了对业务流程设计与需求的一致性验证,将验证后的接口自动机模型作为业务流程的测试模型,通过其特有的"乐观方法"和博弈思想实现了流程间的嵌套调用组合;最后定义了业务流程的测试覆盖准则,并在满足活动约束条件组合覆盖准则的前提下,设计了相应的测试用例生成算法。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简化测试过程,可用于业务流程设计的测试用例自动化生成,有效保证了测试用例的正确性,提高了测试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在软件设计与开发早期阶段对软件安全模型进行有效分析和验证.方法 软件安全分析验证法与形式化建模方法.结果 提出了一种安全扩展确定有限自动机(safety extended deterministic finite automata,SEDFA).在使用UMLsec建立软件安全相关的非形式化模型基础上,通过SEDFA准确的描述能够表达安全交互的序列图.首先创建序列图中单个对象的自动机,其次构造对象积自动机,从而得到表示系统整体交互的SEDFA.结论 为系统安全属性的验证提供了基础,可作为下一步生成软件安全测试用例.  相似文献   

3.
通过图形用户接口(GUI)测试已经成为软件测试的主要手段,但现阶段GUI测试自动化程度不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的GUI测试用例自动生成技术.给出了基于有色Petri网模型的GUI对象建模方法.定义了2种测试覆盖标准,设计了基于不同测试覆盖标准的测试路径和测试数据生成算法.介绍了支持工具GUI测试用例生成器(GTCG)的设计与实现.实验表明: 该模型可有效地描述GUI系统的状态和行为,该技术有助于提高GUI测试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4.
一种基于模型检验的类测试用例生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新的自动生成类测试用例的方法.使用符号执行从类源代码抽取对象的状态和行为,以一个四元组抽象描述类,并转化成等价的Kripke结构.使用CTL公式描述测试覆盖标准,然后把这组CTL公式和描述类状态行为的Kripke结构输入模型检验工具,并利用模型检验工具自动生成相应的证据路径,最后将路径转化成满足相应覆盖标准的类测试用例.该方法直接从源代码生成测试用例,并使用贪心法约减冗余用例以降低测试成本.实验表明该方法生成的测试用例具有较高的覆盖率.  相似文献   

5.
GUI研究中关于测试评判信息的生成均依靠测试人员手工完成,这将严重影响整个测试效率和开销.通过详细分析GUI系统中事件与系统状态的关联关系,定义了事件-状态关联关系的形式化描述,提出了根据该关联关系自动生成与测试用例相匹配的测试评判信息的算法.实验表明,基于事件-状态关联关系的GUI测试评判信息生成方法具有可用性,并能有效解决GUI测试评判信息生成过程中开销过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指出嵌入式软件系统测试目前还存在测试需求没有规范化、测试用例执行效率低、测试平台不统一等问题.针对这些不足,通过对嵌入式软件测试技术的研究,以形式化的需求描述、基于数据域的测试用例生成等方法为基础,以系统测试环境为平台,建立了适合嵌入式软件系统测试的模型框架.然后针对模型的各个部分,提出了具体的实现方案.最终将该方案应用于某型号嵌入式软件的系统测试中,保证了测试用例设计的完整性、测试覆盖的全面性、测试度量的准确性,并且大大提高了测试的效率.帮助用户达到软件测试效率提高、成本降低、风险小、所开发的软件产品质量高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基于UML的面向对象软件测试框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统一建模语言(UML)是一组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的形式化表达语言,基于UML,统一软件开发过程(USDP)提出了软件开发的过程方法。目前,基于UML的软件测试研究中,很少有研究将开发过程和测试过程结合的系统研究。笔者提出了一个基于UML的面向对象软件测试框架,该框架有效地结合了UML和统一软件开发过程。所提出的测试框架将软件测试分为系统测试、类族测试和类测试,其中,系统测试根据use-case和系统序列图生成测试用例,类族测试根据集成的状态图生成测试用例,类测试根据类的状态图生成测试用例。介绍了UML与软件测试的层次关系,并讨论了各类测试用例的生成方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面向对象软件的测试方法较少且效率不高的问题,提出将基于ART(adaptive ran-dom testing)思想的限制性随机测试RRT(restricted random testing)应用到面向对象程序中的方法.分析了面向对象软件测试用例的结构,提出了测试用例包含动态部分和静态部分.确定测试用例之间的距离为动态部分和静态部分的距离和,并分别给出了这2个距离的计算公式.设计了基于RRT的测试原型系统,该原型系统主要的功能模块有类图录入模块、测试用例距离度量模块、基于RRT测试用例生成模块、结果分析模块.通过试验对比了文中方法与随机测试方法.结果表明,文中提出面向对象的RRT方法在发现第1个程序错误的测试中比随机测试方法减少了约50%的测试用例数量,且在发现测试用例的质量上也几乎与随机测试相同.文中提出的测试用例度量机制能够有效地对面向对象软件中的测试用例进行区分,基于RRT的测试原型系统也能自动化地生成测试用例并自动测试从而大大提高了面向对象软件测试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实时控制系统软件可靠性测试用例生成的问题,在分析操作剖面模型和Markov链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UML的混合模型.该模型用操作剖面模型来定义使用用例,并将状态图嵌入其中以表述该用例的动态特性.通过平展状态图获得使用图,使用图按一定的概率迁移,从而获得用Markov链表示的使用模型,而操作剖面模型定义的使用用例集与Markov链表述的状态迁移模型可结合生成可靠性测试用例.通过雷达波束调度软件可靠性测试表明,按所提模型在各测试周期生成的测试用例集的框架稳定性比较好,测试用例极少出现重复现象,它综合了操作剖面模型和Markov链模型的优点,可用于开发实时控制系统的软件可靠性测试用例.  相似文献   

10.
测试用例选择是服务组合测试的重要内容,将直接影响服务测试的效率和正确性。采用Petri网分别对基本服务、组件和测试用例等组成部分建立形式化模型,进行形成整个服务组合的测试模型。基于模型的状态空间分析测试用例的选择和实施。借助Petri网的操作语义及相关理论,分析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及正确性。具体实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简化服务组合的测试过程,有助于提高测试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1.
Petri网支持下的协议一致性测试是协议工程研究中的重要课题.Petri不能很好地支持一致性测试集的自动生成.针对这一问题,分析了对基本Petri网扩展的必要性,提出了一种新的用于支持协议测试的扩展的高级Petri网,揭示了其静态结构和动态行为,并提出了该Petri网到测试描述语言TTCN-3的转换规则.开发了原型系统,并应用于实际的协议一致性测试工作.  相似文献   

12.
本给出了OSPF协议中路由表计算部分的Petri网模型和产生测试例的方法,以算法中的外部路由计算为例,详细介绍了如何从协议本形式化为Petri网模型,然后再多Petri网生成测试例的方法,并给出了方法所采用的测试标准。  相似文献   

13.
针对基于UML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及着色Petri网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着色Petri网的测试用例生成方法,该方法将UML的时序图描述转化为着色Petri网的形式化描述,通过深度优先遍历着色Petri网找出系统的测试路径,对给出的测试数据采用爬山法进行测试用例的选择,最后,根据路径覆盖的原则产生完整的测试用例.  相似文献   

14.
非齐次泊松过程类软件可靠性增长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有的基于故障覆盖率的软件可靠性增长模型多是只考虑了累计故障覆盖率 ,没有描述每个测试用例能够获得的故障覆盖率 .为了使软件可靠性增长模型能更好地刻画软件的测试过程 ,建立了两个基于故障覆盖率的非齐次泊松过程类软件可靠性增长模型 .第一个模型假设每个测试用例有相同的故障检测能力 ,能获得相同的故障覆盖率 ;第二个模型考虑了越晚检测到的故障其被检测到的概率越低的特点 ,模型假设每个测试用例的故障检测能力与其出现的次序相关 .利用一组公开发表的软件失效数据对这两个模型进行了验证 ,结果表明这两个模型在这组失效数据上均能得到较好的拟合效果 .  相似文献   

15.
简要介绍了在 Linux测试平台下 ,如何实现 IPv6基本协议 (RFC2 460 )一致性测试 ,并给出了 TTCN描述的测试例 .最后讨论了在测试中要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李睿  陈坚  赵翰林  陈琦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27):11359-11364
为解决出行者对社交网络交通信息的使用意向缺少定量描述方法的问题,在技术接受模型的基础上,以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风险性、使用意向等7个潜变量描述出行者的心理感受,构建社交网络交通信息使用意向分析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定量分析潜变量对使用意向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效应。最后将模型应用于重庆市出行者实例分析中,结果表明:感知风险性(-0.41)对使用意向具有负向影响,其余变量对使用意向均为正向影响,其中感知易用性(0.48)、感知有用性(0.46)对使用意向的影响总效应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灰色模型误差产生的原因,说明了模型误差发生的机理,改进了模型精度和误差的描述方式,提出了两种新的模型精度检验及模型误差判断方法,实例应用说明这种新方法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
Scenario simulation and forecast of land use/cover in northern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odeling land use/cover scenario changes and its potential impacts on structure and functions of ecosystem in typical regions are helpful to understanding the interactive mechanism between land use/cover system and ecosystem.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land use/cover simulation and forecast models, a land use/cover scenario dynamics model by the integration of System Dynamics (SD) model, 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BPNN) and Cellular Automata (CA) model is developed with land use/cover scenario changes in northern China in the next 30 years and simulated in this paper. The model is to simulate the land use/cover scenario demands by using a SD model at first, and then allocating the land use scenario patterns at the local scale with the considerations of land use/cover suitability, inheritance ability and neighborhood effect by using BPNN-CA model to satisfy the balance between land use/cover scenario demands and supplies. It integrates the advantages of SD, BPNN and CA. Macro-driving factors and the micro-spatial pattern are also fully taken into account. The BPNN simplifies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factors' weights used in CA model and improves the reliability of the simulation results. The simulation accuracy of the model developed in this paper was found to be about 74%. It suggests that the model has the ability to reflect the complexity of land use/cover system at different scales to some extent and it is a useful tool for assessing the potential impacts of land use system on ecosystem. The simulated results also indicate that the urban land, water area and forest will increase significantly, and farmland and unable land will decrease gradually. Obvious land use/cover changes will take place in the farming-pastoral zone and the southeast area of northern China.  相似文献   

20.
光肩星天牛与黄斑星天牛分类地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关于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ulsky)和黄斑星天牛A.nobilis(Ganglbauer)的分类地位一直争议较大,为了区分和辩识这两个种是否为同一种,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利用RAPD(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对天牛科2亚科7属11种昆虫(包括这两个近缘种)成虫的RAPD图谱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多次引物筛选试验,选择6种对多数天牛都能出带的引物(S4,S8,S22,S24,S105和S823)进行了RAPD扩增。结果表明,光肩星天牛(翅斑白色)和黄斑星天牛(翅斑黄色)及其过渡型(翅斑黄白相问)的谱带一致,同属一种。黄斑星天牛应订正为光肩星天牛的同物异名。因此,可在光肩星天牛这个种下根据翅斑颜色划分为三个型:白斑型(forma glabripennis Motschulsky),黄斑型(forma nobilis Ganglbauer)和黄白杂合型(forma mixturae Ta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