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内外钢材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材产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与国外钢材市场不同, 国内出现了三类市场形态: 电子交易市场、期货市场、现货市场.钢材电子交易市场是我国独有的一种钢材交易市场.该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一直被理论界和 实业界所关注.研究国内外钢材交易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对于引导国内各钢材市场的健康发展和形成钢材定价中心尤为重要. 本文运用共同因子度量模型的两种经典方法, 测算并分析了国内三类钢材交易市场和国外两大钢材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结果表明: 电子交易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明显优于期货、现货市场; 与伦敦金属交易所和印度国家商品及衍生品交易所相比, 国内钢材电子交易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更强; 且国内外钢材期货价格尚不能真实反映价格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价格波动的长程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唐衍伟  陈刚  张晨宏 《系统工程》2005,23(12):79-84
利用修正的R/S分析方法.采集了近六年的市场交易数据.对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分彤特性和长程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大连黄豆期货市场存在状态持续性和波动积聚性,价格收益率时间序列呈现非线性特性;小麦期货则存在40天和170天的两个子周期,在周期内存在状态的持续性,但当n〉170后,Hurst指数转化为0.258,为逆向持续性,市场易变性较强。我国期货市场高Hurst值也表明我国的农产品期货市场还未达到弱式有效。  相似文献   

3.
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与波动溢出效应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借助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公共因子模型和带有误差修正的双变量EGARCH模型,对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之间的价格发现功能以及互动关系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研究结论表明:目前指数现货市场在价格发现中起到主导作用,且两个市场之间不存在显著的非对称双向波动溢出效应,但是指数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短期的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4.
对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关系中长期存在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误区进行了分析与澄清,从理论上证明了在一般情况下期货价格不是未来现货价格的无偏预期,更不能以此作为期货市场效率的检验标准.提出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应界定为对同期现货价格的引领作用,认为期货市场效率包括定价效率与信息效率,只有一个定价有效的期货市场才能充分发挥其风险管理的功能.在实证方面,提出了适合于检验期货与现货价格关系的三种检验模型,并根据上述结论分别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广义谱分析方法检验了1990年9月21日至2007年12月20日期间S&P500指数现货和期货市场的定价效率、价格领先滞后关系和信息效率.  相似文献   

5.
利用沪深300股指期货、现货市场1分钟高频数据,采用信息份额模型(IS模型),研究在有宏观经济信息发布时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价格发现的日内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在宏观经济信息发布时期,期货市场的信息份额会增加,这可能来源于期、现货市场交易机制、交易者构成、指数形成方式的不同.此外,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和贸易顺差信息发布对价格发现作用有显著的影响,而CPI等“价格”类信息对价格发现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中国钢材交易市场拥有三种类型:现货、期货和电子交易市场.它们的价格信号对基本面信息的反映能力如何,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呈现何种动态演化趋势,是产业链成员与政策制定者关注热点.依据向量误差修正原理和条件异方差模型,分析过去的市场信息对多个市场动态条件协方差阵的影响,建立时变信息份额模型,研究中国钢材市场长区间价格发现功能的动态演化.研究显示:热卷板期货上市前,电子交易市场价格发现功能优于现货市场;期货上市后,电子交易市场、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都对价格发现过程有所贡献.现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呈现较好动态演化趋势,多数时期对价格发现过程的贡献大于其它两类市场.尽管电子交易市场在价格发现过程中的角色由主导者演化为从属者,但其功能发挥较稳定,亦不时具有最先反映基本面信息的能力.在中国钢材市场,保证金水平高低、交易量多寡,以及流动性强弱,都未显示出与价格发现功能有方向性关联.  相似文献   

7.
股票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演化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1年2月19日B股市场扩大投资者范围这一事件为研究背景,运用协整理论以及长期-短时(permanent-transitory,PT)模型分2个时间段研究了上海股票交易所A,B股价格发现功能的演化过程.第1时间段,由于市场的分割使得A、B股市场之间的价格发现机制没能有效地发挥作用;第2时间段,A股市场在价格发现中占据主导地位.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影响股票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7个理论假设进行验证,研究结果对其中5个理论假设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8.
基于高频数据的研究视角,将已实现波动率分解为连续波动和跳跃波动,同时将成交量和持仓量分别分解为可预期部分和非可预期部分,选取上海交易所2010年7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铜铝期货一分钟交易数据,从更微观的角度探究了中国有色金属期货市场上成交量、持仓量对价格波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成交量对已实现波动率及其连续、跳跃部分均有显著正向影响,持仓量对已实现波动率及其连续、跳跃波动均有显著负向影响。成交量预期和非预期部分均对已实现波动率及其连续部分有正向影响,持仓量预期和非预期部分均对已实现波动率及其连续部分有负向影响,但由代表新信息到达的非预期成交量和非预期持仓量对已实现波动率及其分解部分的解释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9.
中国ETF基金的价格发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ETF基金市场的五只ETF基金产品为研究对象,对中国ETF基金的价格发现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基于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及VEC模型,研究表明ETF基金二级市场价格、基金净值、跟踪指数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当以ETF基金对数价格变化作为被解释变量时,五只ETF基金VEC模型误差修正项的系数估值存在差异.当ETF基金价格的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从非均衡状态回归到均衡状态的调整速度存在差别.基于信息份额I-S模型和永久短暂P-T模型,发现五只ETF基金的二级市场价格、基金净值、跟踪指数在价格发现过程中的信息份额贡献比例并没有表现出一致性,ETF基金净值在价格发现过程中信息份额贡献相对较大,ETF基金净值在中国ETF基金价格发现过程中具有较强的主导作用.中国ETF基金全部为指数基金,紧密跟踪指数是五只ETF基金的最基本投资策略,实证研究发现除上证红利ETF基金SH510880、中小板ETF基金SZ159902外,其余三只ETF基金并未表现出跟踪指数为先行指标的特征,其跟踪指数在价格发现过程中信息份额贡献并非最大,因此中国ETF基金市场的价格发现过程存在着信息效率(信息有效性)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我国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铜期货不同到期期限的期货合约的价格数据,研究了铜期货价格的期限结构,样本期为2004-09—2012-12.结合Kolb提出的统计量,首先对铜期货市场的现货升水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接下来,结合Gibson等提出的似无关回归分析(SUR)的方法,利用代理变量对现货价格和便利收益率的时间序列性质进行了检验,揭示了现货价格和便利收益率均是均值回转的过程,也说明Schwartz提出的两因子模型适用于拟合我国的铜期货合约价格.因此,本文构建了价格期限结构的两因子模型,并利用状态空间模型和卡尔曼滤波方法进行估计.实证结果揭示了我国铜期货在金融危机之前具有相对稳定的现货升水特征,尤其在2006年之前更为明显;金融危机时期该特征曾发生异常逆转;危机过后较长一段时间铜期货市场无明显特征,近期现货升水特征逐渐恢复但仍很微弱.  相似文献   

11.
锚定心理是金融市场中投资者的一种非理性心理,对投资者的判断及金融产品价格有重要影响. 结合期货市场的特征,并依据锚定心理产生的不充分调整启发式模型,以交易者获得的初始信息为锚定点,建立了锚定心理影响投资者交易及期货均衡价格的数理模型. 分析发现,锚定心理的存在会增加期货合约的交易量,造成短期期货均衡价格偏离理性条件下的理论值,从而使期货价格的价格发现功能和期货市场有效性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期货市场流动性协动现象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交易量、交易金额、持仓量、平均深度、有效交易量以及非流动性指标作为流动性度量指标,以近三年的日数据为基础,对中国期货市场流动性协动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期货市场存在显著的流动性协动现象,日内交易者易受市场流动性变化的影响,并且该现象具有显著的行业效应、地域效应以及组合效应.  相似文献   

13.
中国期货市场日内效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运用1分钟高频数据对我国三个市场、六个品种的商品期货的收益率和交易量的日内变动模式进行研究,得出了日内绝对收益率及交易量的"L"型变化模式.这跟证券市场的"U"型日内特征不同,我们根据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交易机制及交易者心理给予解释.在此基础上,利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研究了影响收益波动性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绝对收益率与交易量、持仓量之间两两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这是与股市的只存在由交易量到绝对收益率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不一样的结论,原因在于期货市场的做空机制.通过对VAR模型进行方差分解和脉冲响应分析,实证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及影响程度.结论表明:当以绝对价格波动作为被解释变量时, 其自身的滞后项可以解释90%左右的残差扰动,交易量可以解释10%左右的的残差扰动.当以交易量作为被解释变量时,其自身的滞后项可以解释80%左右的残差扰动,绝对价格波动可以解释20%左右的残差扰动.当以持仓量作为被解释变量时,其自身的滞后阶数解释了45%~70%的残差扰动, 交易量解释了25%~45%的残差扰动,绝对价格波动解释了5%~10%.各方程变量解释基本都稳定在20~30分钟后.实证结果还表明持仓量对绝对价格波动和交易量有微弱的影响,而绝对价格波动与交易量有较强的互动影响,并且就此给投资者以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使用状态空间模型对股票定价误差进行建模并通过Kalman滤波估计了价格发现速度,研究了我国股票市场的价格发现速度与流动性之间的关系.通过对10只股票1 min高频数据的实证研究,得到如下结论:①价格发现速度在流动性较差时减慢,价差可以影响价格发现速度,但是流动性深度指标的作用不明显.②限价指令簿的信息大部分集中在最优报价上,最优报价对价格发现过程的影响更大.③交易活跃的股票的价差能影响未来几天的价格发现速度,而交易不活跃的股票的价格发现速度会影响未来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期货市场的混沌性检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国内各期货品种日收盘价格序列作为研究对象,对中国期货市场是否存在混沌进行全面的检验。首先运用新的最大交易量复权法对期货价格数据进行采样,再进行收益率和对数线性去趋势平稳化处理,运用R/S分析和BDS检验来检验其非线性,运用递归图方法进行确定性检验,发现国内期货市场普遍具有非线性和确定性。其后,对这些时间序列进行相空间重构,计算最大Lyapunov指数、关联维数和Kolmogorov熵等几何不变量,从而得出中国期货市场具有混沌和分形特征的结论,为进一步的混沌预测分析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期货市场价格波动与市场弱有效性的检验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刚  唐衍伟 《系统工程》2004,22(11):40-45
通过对中国期货市场铜和铝两种金属期货品种收益率的分布与波动性进行实证分析,论证其时间序列存在ARCH效应;运用GARCH模型对两种期货品种进行了拟合分析和统计检验,结果表明这两个期货品种的波动性均具有很高的持续性,但上海铝期货的波动性相比于上海铜,其波动性受各种外部冲击的影响较大;通过GARCH(1,1)的市场有效性检验,论证中国金属期货市场尚未达到弱式有效,市场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17.
基于期货市场功能形成的机理,对上海期货交易所(SHFE)铜、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铜以及我国现货铜价格进行实证分析,发现SHFE铜期货市场已经具备了规避风险及价格发现的功能.利用SVAR模型、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技术我们进一步分析了影响三个市场价格波动因素的比例,对SHFE市场的国际影响进行了分析,发现无论是对新息反应的效率还是在影响铜的国际定价权方面,LME市场总是优于SHFE市场.  相似文献   

18.
基于非对称信息结构的证券市场资产价格发现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我国证券市场订单驱动连续竞价交易机制,在引入信息结构的基础上建立实证模型,研究中国证券市场信息结构的特征,并考察特定信息结构对价格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由于信息披露制度和投资者构成比例的不同,我国证券市场与国外成熟资本市场相比信息分布更小、信息组成更大;(2)信息结构各方面对资产价格发现有显著的影响,信息分布和公开信息准确性对价格发现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信息组成对价格发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一种新型的非标准期货市场模式,它吸取了期货市场结构、运行系统化的原理,却突破了其原有的僵硬的形式,是中国市场系统化可行的探索之一。  相似文献   

20.
基于ACD模型的中国期货市场波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用久期来调整收益率, 把非等距数据等距化, 构建ACD-GARCH模型来反映高频波动特征.并添加微观结构变量, 构建了ACD-GARCH-M模型, 用以分析久期、交易量与收益率和波动率的关系.结果表明: 较长的久期是由于信息缺乏所致, 久期对收益率的影响不显著, 但久期和价格的波动性负相关.交易量和价格的波动性正相关.在加入了微观解释变量的ACD-GARCH-M模型中, GARCH效应大大减弱了, 说明ACD-GARCH-M模型能较好地反映高频波动聚集性的本质, 久期、交易量是产生波动聚集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