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显微电泳法测定了氧化硅,氧化铝和磷酸锰改性的二氧化钛的电动电位。在碱性介质中进行氧化硅氧化铝改性,提高膜层中二氧化硅/氧化铝的比例有利于增大二氧化钛粒子电功电位负值和改善二氧化钛分散体系的稳定性。膜中磷酸锰的含量对二氧化钛的电动电位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PVB的热行为及其热降解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TG、DTG和DSC研究了聚乙烯醇缩丁醛(PVB)的热行为和热降解过程。结果表明:随升温速率升高,PVB的热降解温度和半失重温度均升高;在空气氛中,PVB为三步降解,在氮气氛中,PVB为两步降解。  相似文献   

3.
4.
二氧化钛膜及其改性膜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得锐钛型二氧化钛薄膜,研究了亚甲基蓝在该膜上的光催化降解初始速率与溶液初始pH值、外加电子捕获剂H2O2和外加空穴捕获剂CH3OH的关系,结果表明:投加TiO2膜光催化氧化亚甲基蓝的初始反应速率为0.012min^-1大于未投加TiO2薄膜的光氧化初始反应速率0.007min^-1.当pH为12.9,H2O2和CH3OH加入量分别为8.4mmol/L,5.6mmol/L时初始反应速率最大,所制的膜随使用次数的增加活性变化不显著,加入Fe2O3和V2O5制得复合的半导体膜提高了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影响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活性和二氧化钛的改性技术两个方面介绍了二氧化钛光催化性的热力学、动力学因素以及实现可见光响应的改性技术。研究二氧化钛周围介质条件和表面敏化对提高二氧化钛光催化性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6.
金属氧化物对聚氯乙烯热降解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二氧化锰(MnO2)和氧化铁(Fe2O3)对聚氯乙烯(PVC)热降解和热氧化降解过程的影响。电导率测试得出:PVC在空气和氮气环境下热降解时,都表现出自诱导脱氯化氢反应特征,而MnO2一定程度上消除了PVC热降解时自加速反应特征,Fe2O3实质性地改变了氯化氢释放规律,随时间的推移,使氯化氢释放量缓慢线性增加。热失重法与差热分析量热法显示MnO2和Fe2O3均阻止了氯化氢挥发释放过程,且加速了PVC主链断裂与挥发过程。  相似文献   

7.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二氧化钛/壳聚糖处理液,用激光粒度法表征了纳米粒子的粒径分布,发现所制备的纳米二氧化钛/壳聚糖分散液中粒子的平均粒径为56.7 nm;采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热分析方法对处理前后的柞蚕丝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处理后柞蚕丝纤维表面变得粗糙,并出现明显的纵向条纹;柞蚕丝与壳聚糖、1,2,3,4-丁烷四羧酸发生了交联反应,结构呈现β化趋势,热稳定性增强.  相似文献   

8.
气氛对氯化聚丙烯热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
用稀土氧化物(La2O3,CeO2,Y2O3)溶胶对羊毛纤维进行阻燃处理,并采用氧指数、剩炭率、热分析等方法对处理前后的羊毛纤维的阻燃性能及热降解行为进行研究.实验证明:经处理后的羊毛纤维,剩炭率、氧指数升高,热降解温度提前,活化能改变,放热峰温度升高,阻燃性得到明显改善.依据阻燃羊毛的热降解行为的变化,对该体系处理羊毛的阻燃机理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采用有机改性剂硬脂酸钠和山梨醇处理纳米二氧化钛,通过正交实验讨论改性剂浓度、改性剂用量、改性时间、改性剂配比和改性温度等因素对亲油化度、活化度和沉降体积的影响。得出最佳改性条件为:改性剂浓度0.06mol/L,改性剂用量0.003mol/10gTiO2,改性时间70m in,改性剂配比(硬脂酸钠∶山梨醇)3∶2,改性温度80℃。在此条件下改性后的二氧化钛亲油化度为9.42%,活化度高达97.39%,沉降体积低于0.90mL/g,二氧化钛的分散性有明显的改进。  相似文献   

11.
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金属Ag,Fe^3 和Cu^2 等离子在几种改性条件下对处理TiO2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并对光催化机理和反应动力学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与未改性样品比较,处理后的TiO2的光催化活性得到了明显提高。对Ag改性后的TiO2进行红外干燥和超声波振荡处理,对Fe^3 改性后的TiO2进行磁处理,催化活性进一步提高。试验中光催化氧化过程反应的控制为表面反应控制,在低反应浓度条件下,反应级数为宏观一级。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化石能源消耗量持续增加,人类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能源短缺和环境破坏问题.光催化技术可以直接利用太阳能驱动化学反应,具有低成本、环境友好等特点,成为一种理想的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和洁净能源生产技术.TiO2一直是光催化技术研究的热点,由于具有氧化还原能力强、稳定性强、价格低廉、安全无毒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文中对水解制备得到的纳米微晶纤维素采用了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以提高其热稳定性:于60℃下反复加热洗涤以减少其硫酸氢根含量或加入NaOH中和表面的硫酸氢根.研究表明: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有效提高纳米微晶纤维素的热稳定性.与普通纤维素在热降解过程中只形成一个主要裂解区间不同,所有纳米微晶纤维素样品不仅存在主要裂解区间,而且在高温区域( >400℃)还存在一个明显的第二裂解区间.同时所有纳米微晶纤维素样品最终生成的焦炭产量很相近(3.5% ~5.0%).这说明当纤维素颗粒的粒径小至纳米尺寸时,外部催化剂的存在只是改变了其热降解的途径,但其整体热降解行为和最终的焦炭产量受其纳米颗粒特性所主导.文中还利用分峰拟合的方法表明在纳米微晶纤维素的主要裂解区间存在两个平行的竞争反应.  相似文献   

14.
聚碳酸酯在超临界乙醇中的降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高压间歇反应器研究了聚碳酸酯(PC)在215~286°C、3.1~8.2 M Pa条件下乙醇溶液中的降解行为。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 S)和气相色谱(GC)对液相产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同时分别通过红外(IR)和气相色谱对固相产物和气相产物进行了定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PC在超临界乙醇中的降解机理和降解反应模型,并进行了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PC在乙醇溶液中的降解可分为3个区域:超临界区、非超临界区和中间过渡区。在超临界区中,PC可实现完全降解,其主要单体双酚A(BPA)和碳酸二乙酯(DEC)的收率分别为92.26%和88.92%。在超临界区PC的降解活化能为89.73 kJ/m o l;在非超临界区,PC的降解活化能为21.02 kJ/m o l。  相似文献   

15.
该文在波长为254nm的光源条件下,考察不同用量的TiO2催化剂对海洋原油污染物降解率的影响。首先,对原油进行族组分(SARA)分析;在原油降解过程中,利用紫外光谱分析原油水溶性成分(WSF)的变化,并测定了原油的降解率。结果表明,催化剂用量对原油污染物的光催化降解影响显著,当TiO2含量为12.5%时,原油降解效果最佳,降解率达到53.50%。  相似文献   

16.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Cu~(2+)/TiO_2复合光催化剂.在催化剂制备过程中,对煅烧温度、铜离子含量进行单因素分析,确定催化剂最佳制备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制备条件为煅烧温度为700℃,铜离子掺杂量为1%.在光催化降解反应中,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式,考察催化剂投加量、光照时间和pH值因素,确定了最佳光催化降解头孢哌酮废水条件.最佳处理条件为,在紫外灯照射下,催化剂投加量5 g/L、光照2 h、pH为6时,降解率最高,达到78. 20%.  相似文献   

17.
金属氧化物对阻燃聚丙烯热降解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聚磷酸铵(APP)和季戊四醇(PER)作为聚丙烯材料的阻燃剂,利用氧指数(LOI),剩炭率(CR),热失重(TG),傅立叶红外(FTIR)等手段研究了添加金属氧化物后的膨胀阻燃材料热降解过程.实验数据显示添加金属氧化物后材料的氧指数提高数个百分点,剩炭率有所增加,热失重(TG)表明加入金属氧化物后,降解残余物的热稳定性得以提高.根据TG曲线,应用Broido方程测得热降解过程表现活化能Ea,金属氧化物的加入使得活化能有所上升。FTIR结果表明金属氧化物对酯化及成炭反应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薄膜光催化剂,考察掺杂铁、银离子改性与酸处理的TiO2薄膜以及有微量H2O2存在时光催化降解水杨酸的活性,并对改性薄膜光催化降解水杨酸的动力学进行研究.实验表明:改性后的TiO2薄膜光催化剂的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体相掺铁和酸改性的TiO2薄膜光催化活性最高,并且改性的TiO2薄膜降解水杨酸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微量的H2O2存在使TiO2光催化降解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利用水解—共沉降的方法制备碳掺杂二氧化钛光催化剂,并利用响应面法评价了钛水比例、煅烧温度、pH值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固体紫外分光光度计(UV-vis)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分析,通过降解甲基橙溶液来评价样品光催化的效果.结果表明:碳掺杂二氧化钛可以降低二氧化钛的激发能级,增加可见光的吸收,以钛水物质的量比1∶20、煅烧温度350℃条件下制备的样品具有更好的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20.
选用PPA-Zn、TMC-328和TMP-3000为成核剂(NA),分别与聚乳酸(PLA)熔融共混,改性制备成PLA/NA复合材料,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偏光显微观察、X射线衍射、动态热力学分析和热变形温度测试研究PLA/NA材料的结晶行为、动态热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结果表明,3种成核剂中,PPA-Zn和TMC-328更能提高PLA结晶度、储能模量和热变形温度,PLA/PPA-Zn和PLA/TMC-328半结晶时间分别为0.27min和0.28min,晶体形貌分别为针状晶和枝状晶,为α晶型,初始储能模量分别为3.921GPa和4.486GPa,110℃退火60s结晶后的热变形温度分为127.1℃和12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