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TG-DTG,IR和 SEM技术研究了 Eu2 ( BA) 6 ( bipy) 2 ,( BA=苯甲酸 ,bipy=2 ,2’-联吡啶 )配合物的热分解过程 ,运用 Achar法 ,Madhusudanan-Krishnan-Ninan( MKN)法 ,Ozawa法和 Kissinger法对非等温动力学数据进行分析 ,推断出第一步的动力学方程为 dα/dt=Aexp( -E/RT) 3( 1 -α) 2 /3 .  相似文献   

2.
在水溶液中用硫酸铜和邻苯二甲酸氢钾反应合成了Cu(C8H5O4)2·2H2O,并得到了该配合物的单晶体,通过元素分析、IR光谱、TG-DTA对产物进行鉴定.以Achar法、Coats-Redfern法对TG曲线数据进行非等温动力学拟合,得到第一步脱水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为dα/dt=Aexp(-E/RT)2(1-α)[-1n(1-α)]1/2,活化能E=135.0kJ/mol,指前因子lg(A/s-1)=14.89;第二步热分解的动力学方程为:dα/dt=Aexp(-E/RT)[-ln(1-α)]-1,活化能E=289.7kJ/mol,指前因子lg(A/s-1)=26.86.  相似文献   

3.
用等温热重法和非等温热重法研究了Co(CH3COO)2.4H2O的脱水反应.在51.4℃、55.9℃、59.6℃、61.4℃下的等温热重数据由等转化率下的lnt=E/RT+ln[g(α)/A]进行拟合确定了活化能的大小;升温速率为10℃/min的非等温热重曲线显示Co(CH3COO)2.4H2O的脱水反应发生在55.1~100.2℃,其数据通过Doyle-Zsako法进行拟合,以线性相关系数为判据并结合等温热分析拟合结果,得到该脱水反应的非等温积分动力学模式函数g()α=1-(1-α)1/2,相应的动力学方程是dα/dt=Aexp(-E/RT).2.(1-α)1/2,活化能E=74.16 kJ.mol-1,指前因子lg[A/s-1]=11.48.  相似文献   

4.
用等温热重法和非等温热重法研究了Co(CH3COO)2.4H2O的脱水反应.在51.4℃、55.9℃、59.6℃、61.4℃下的等温热重数据由等转化率下的lnt=E/RT ln[g(α)/A]进行拟合确定了活化能的大小;升温速率为10℃/min的非等温热重曲线显示Co(CH3COO)2.4H2O的脱水反应发生在55.1~100.2℃,其数据通过Doyle-Zsako法进行拟合,以线性相关系数为判据并结合等温热分析拟合结果,得到该脱水反应的非等温积分动力学模式函数g()α=1-(1-α)1/2,相应的动力学方程是dα/dt=Aexp(-E/RT).2.(1-α)1/2,活化能E=74.16 kJ.mol-1,指前因子lg[A/s-1]=11.48.  相似文献   

5.
采用 TG- DTG和 DTA技术研究了 Zn[NFA]2 .5H2 O(NFA=C16H18FN3O3氟哌酸 )在静态空气中的热分解过程及非等温动力学 ,根据 TG曲线确定了热分解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及最终产物 ,运用 Achar法与 Madhusudanan- Krishnan- Ninan(MKN)法对非等温动力学数据进行分析 ,推断出第二步热分解的动力学方程为 da/dt=Aexp(- E/RT) (1 -α)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高氯酸钐和咪唑、DL-α-丙氨酸混配配合物晶体.经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化学分析和元素分析确定其组成为[Sm(C3H7NO2)2(C3H4N2)(H2O)]C lO4)3采用TG-DTG技术研究了配合物在流动高纯氮气(99.99%)气氛中的非等温热分解动力学,运用微分法(Achar-B rind ley-Sharp和K issinger法)和积分法(Satava-Sastak和Coats-Redfern法)对非等温动力学数据进行分析,求得分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132.3 kJ.mol-1,动力学方程式为dα/dt=1.750×109(1-α)[-ln(1-α)]1/3exp(-132.3×103/RT).  相似文献   

7.
对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丝素/聚乳酸纳米纤维复合膜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和热重分析,利用Kissinger,Ozawa-Doyle,Vyazovkin动力学模型及Achar微分法、Coats-Redfern积分法比较了2种不同质量比(1∶5和2∶5)的丝素纳米复合膜的热分解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2种材料纳米纤维结构具有热力学宏观相容性,聚乳酸含量高的丝素纳米复合膜的起始分解温度、活化能和活化焓较高;丝素纳米复合膜在473~618 K的热分解过程中,SP1-5与SP2-5试样的最佳机理函数为f(α)=4(1-α)~(3/4)与f(α)=4{(1-α)[1-(1-α)~(1/2)]}~(1/2).  相似文献   

8.
采用热重法(TG)测定了槲皮素和芦丁的TG-DTG曲线.结果表明:槲皮素的DTG曲线有一个明显的失重峰,峰顶温度为349℃,失重率为33.32%.芦丁的DTG曲线有三个失重峰,在278℃的失重峰最为明显,失重率为29.71%.用TG-DTG法对两者在非等温条件下进行热分解动力学研究,把从TG-DTG曲线中取得的数据和30个不同的方程采用Achar微分法和Madhusudanan-Krishnan-Ninan(MKN)积分法对其进行非等温分解动力学研究,得到动力学参数(表观化学能E和频率因子A)和分解动力学机理及方程.得出结论:槲皮素和芦丁动力学方程均为da/dt=A exp(-E/RT)3/2(1-α)4/3[1(1-α)1/3-1]-1,其分解机理符合三维扩散机理Three-dimensional,3D.二者的表现化学能分别为93.63和107.86kJ·mol-1,ln A 分别是25.80和39.57 s-1.  相似文献   

9.
利用TG-DTG及DSC技术研究了Nd(C5H8NO3)2(C3H5N2)2C l3.4H2O在氮气中的热分解过程;采用Achar微分法和Coats-Redfern积分法对配合物进行动力学分析,推断出脱水阶段的热分解反应的可能机理,求出该配合物热分解的非等温动力学数据,结果显示,脱水过程属于n=1/2的成核生长机理,其动力学方程为dα/dt=Aexp(-E/RT){(1-α)[-ln(1-α)]-1/2}.  相似文献   

10.
采用 TG/DTA 联用技术,研究了2-溴-4-氯-6-[(E)-(2-氯苯基)亚氨甲基]苯酚(简写为 BCCP)在氮气气氛中的热行为,结果表明其热行为可以分为晶型转化和升华两个阶段,并且得到了在3、4、5、6、7 K· min-1不同线性升温条件下,BCCP 热分析动力学方程和动力学参数,即由多升温速率等温法判断该过程可能的机理函数,其积分形式g(α)=α,由迭代的等转化率法求得Ea=77.165 2 kJ·mol-1,在 g(α)和 Ea的基础上求出指前因子A=7.621 26×102 ~1.381 70×103 s-1.  相似文献   

11.
碳酸钙热分解反应动力学的不同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因比较法和主曲线法在求算热分解动力学"三因子"时基本原理和处理方法不同,为此而探讨了2种方法处理的结果是否一致.利用热重分析(TGA)技术研究了碳酸钙热分解过程,通过这2种方法分别求算了碳酸钙热分解反应动力学"三因子".比较法结果:活化能Ea为174.00kJ·mol-1,指前因子A为9.63×106s-1,机理函数微分形式和积分形式分别为f(α)=2(1-α)1/2和g(α)=1-(1-α)1/2;主曲线法结果:活化能Eα=169.81 kJ/mol,指前因子A=3.84×106s-1,机理函数微分表达式为f(α)=2(1-α)1/1.57,积分表达式为g(α)=1-(1-α)1/1.57,2种方法所得结果基本吻合,说明这2种方法判定动力学"三因子"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热分析动力学的多升温速率等温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多升温速率等温法确定热分析动力学可能的机理函数g(α);用迭代的等转化率法求出较为可靠的活化能Ea;在Ea和g(α)的基础上计算出指前因子A.用该法对二水草酸镍(NiC2O4·2H2O)脱水反应的热分析动力学三因子进行了研究,得出Ea为96.55 kJ/mol;A为7.746×107~9.415×107s-1;其对应的机理函数为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Avrami-Erofeer),调节函数Am,其积分形式g(α)=[-ln(1-α)]1/m和微分形式f(α)=m(1-α)[-ln(1-α)]1-1/m,调节因子m=1.55~1.70.用该法求算动力学三因子,结果可靠,重现性较好,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13.
利用热分析技术研究了流动气氛下WPO催化剂再氧化的反应行为及非等温反应动力学,采用几种不同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均得到较一致的结果,据此推断VPO催化剂最可几的氧化再生机理符合相边界控制的收缩核模型,得到了动力学方程为dα/dt=Aexp(-E/RT)×3(1-α)2/3,活化能E=238.57kJ/mol,指前因子A=7.74×1013s-1.  相似文献   

14.
采用热重-微分热重(TG-DTG)技术,研究过氧化二异丙苯在动态空气气氛中的热分解过程.运用Starink法,Madhusudanan-Krishnan-Ninan(MKN)法和Achar-Brindley-Sharp-Wendworth(ABSW)法分析非等温动力学数据,推断出过氧化二异丙苯热分解动力学模式为收缩球状R3模型,得到其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为dα/dt=Aexp(-E/RT)×3(1-α)2/3,热分解反应的活化能E为117.32 kJ.mol-1,活化自由能ΔG≠为123.12 kJ.mol-1,活化焓ΔH≠为113.69 kJ.mol-1,活化熵ΔS≠为-21.41 J.(mol.K)-1.  相似文献   

15.
以TG/DTG/DTA为手段, 研究了N,N′-二苯基顺丁二甲酰胺β成核剂在空气气氛中的热分解动力学,利用Kissinger法、Flynn-Wall-Ozawa(FWO)法对N,N′-二苯基顺丁二甲酰胺β成核剂进行了动力学分析,求出了该物质的热分解动力学参数,同时利用Satava-Sestak法研究了该物质的热分解机理.用等温TG法得到失重10%的寿命方程.结果表明,Kissinger法所求的活化能为113.01 kJ·mol-1,指前因子lg A =9.83;Flynn-Wall-Ozawa法所求得的活化能为112.46 kJ·mol-1.N,N′-二苯基顺丁二甲酰胺β成核剂的热分解机理为相边界反应,圆柱形对称,反应级数n=(1)/(2),其动力学方程为G(α)=1-(1-α)1/2.寿命方程为:ln τ= -36.646+1.9117×104/T.  相似文献   

16.
用非等温热重法研究了Ni(CH3COO)2*4H2O脱水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和动力学参数,实验数据以Achar法、Coats-Redfern法、MKN法处理得到脱水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为dα/dt=Aexp(-E/RT)(1-α),活化能为E=91.30 kJ/mol,指前因子lg(A/S-1)=10.37,对反应的动力学补偿效应方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了腺苷的热解过程及非等温动力学,方法:采用了TG-DTG热重仪与红外技术测定腺苷的热解曲线,用Ozawa多升温速率法以及Achar微分法和Coats-Redlfern积分法确定热分解函数,结果:由TG及IR解析了热解过程并得到动力学参数活活化能E,指前因子A,结论:腺苷的热解产物为腺嘌吟,第1步热分解动力学表达式为:dα/dt=Ae^-E/RT2(1-α)[-1N(1-α)]^1/3.  相似文献   

18.
生物质油精制前后热稳定性和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TGA-DTA联用测定生物质油的热失重曲线,用Achar微分法和Coats-Redfern积分法计算了挥发和热分解的活化能,并结合Satava法和Bagchi法确定热分解机理函数,得到了生物质油精制前后的非等温动力学方程。推断出热分解过程分别为三级反应和三维扩散3D反应,动力学方程分别为da/dt=0.5Ae^-E/RT(1-α)^3和da/dt=1.5Ae^-E/RT(1-α)^4/3[(1-α)^-1/3-1]^-1。实验表明,精制后的生物质油较精制前挥发的活化能降低了很多而热解活化能提高了很多,相应地,精制后的生物质油的挥发性和热稳定性都提高了很多。  相似文献   

19.
利用TG ,DTG技术研究了铜的 9—羟基—芴— (9)—羧酸配合物的热分解过程 ,借助TG ,DTG曲线 ,采用Bagchi的积分和微分方程对该配合物的热分解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 ,推断出第一、二两步热分解反应的可能机理 ,求出该配合物热分解的非等温动力学数据 .其两步分解的机理都属于二维扩散机理 ,其非等温动力学方程可表示为 :dα dt=A·e-E RT[- 1 ln(1-α) ]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从含氰土壤中浸取氰化物的动力学特征,对碱性溶液浸取土壤中氰化物进行研究,考察浸取固液比、搅拌强度、浸取温度和土壤粒径对氰化物浸取效果的影响,并根据不同的动力学模型进一步探究浸取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浸取温度升高、土壤粒径减小,氰化物浸取分数增大;氰化物浸取过程较好地符合"收缩未反应芯模型"中的内扩散控制模型,浸取过程遵循动力学模型1-2/3α-(1-α)~(2/3)=Kt,浸取活化能为34 400 J/mol,据此建立的氰化物浸取经验方程为1-2/3α-(1-α)~(2/3)=7.6×10~4·r~(-1)·e~(-34 400/RT)·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